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牛汝辰 《测绘科学》2007,32(6):202-203,170
此文是作者继前几年发表《清代测绘科技的辉煌及其历史遗憾》一文的续文。此文回顾了自秦代至元代我国地图测绘的主要成就,特别是我国领先于世界的地图成果,这包括秦代大型地形模型图,东晋裴秀的"制图六体",宋代的石刻《禹迹图》和地形模型图,元代朱思本的画方地图《舆地图》和札马鲁丁的世界第一个地球仪等。可以说自秦至元我国的地图测绘技术始终处于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2.
孙果清 《地图》2007,(1):108-110
《广舆图》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综合性地图集,系明代罗洪先以元代朱思本《舆地图》为基础,收集了元代李泽民的《声教广被图》,明代《大明一统图志》,许沦的《九边小图》,杨虞坡、徐斌的《水图》等14种资料作参考,汇集增补并改编成地图集的形式,名为《广舆图》.  相似文献   

3.
唐人诗云"十年磨一剑",元人励志十年绘一图. 七百多年前,元代有一位道士,穷十年之功,编撰绘制了全国性地图——《舆地图》. 很可惜,《舆地图》的真迹原貌,我们如今已经看不到了.虽然,当初它曾被刻石,存放于江西贵溪境内的道教重地龙虎山上清宫三华院,但还是难逃数百年来的火光之灾. 不幸中的万幸,明代嘉靖年间,地理学家罗洪先欲绘《广舆图》,"尝遍观天下图籍,虽极详尽,其疏密失准,远近错误,百篇而一,莫之能切也.访求三年,偶得元人朱思本图,其图有计里画方之法,而形实自是可据,从而分合,东西相侔,不至背舛.于是悉所见闻,增其未备,因广其图,至于数十."也就是说,朱思本的《舆地图》,在罗洪先的《广舆图》上借尸还魂,并且增其未备,发扬光大了.  相似文献   

4.
《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为明建文帝四年(1402)朝鲜人根据中国的《声教广被图》和《混一疆理图》,画于丝织物上的地图。在这幅图中,不仅阿拉伯半岛画得相对准确,也画出了大体的非洲。《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为明建文帝四年(1402)朝鲜人画于丝织物上的地图,长一百五十厘米、宽一百六十三厘米,原藏日本京都西本愿寺,后归京都龙谷大学图书馆。1910年,京都大学教授小川琢治摹写  相似文献   

5.
甄国宪 《地图》1992,(4):37-38
我国清末著名学者杨守敬集舆地学之大成,曾编绘刊行《历代舆地图》共三十四册。这是一部巨大的历史地图集,时代始于春秋,止于明代。我国各代史书中《地理志》中的地名基本上都标注在图中。成为我国地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杨守敬还有一部同样重要的地图作品——《水经注图》,直至今日仍无同类地图作品能替代,是专家、学者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地图集之一。杨氏《水经注图》目前已十分罕见,根据  相似文献   

6.
王麟 《地图》2004,(3):32-33
地图学科.我国在1800年以前就有人开始研究。地图绘制是由晋代裴秀开始的.到了明代.罗洪先在元代朱思本的《舆地图》的基础上.用较科学的计算方法绘制了新图.取名《广舆图》.对我国地图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朱鉴秋 《地图》1992,(1):36-37
《广舆图》是明代罗洪先根据元代朱思本的《舆地图》考订增广而成的一部地图集,在我国地图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该图集约在1540年编成,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至清嘉庆四年(1799年)的200多年中曾多次刻印。各版《广舆图》卷首都有罗洪先所撰《广舆图》序,其中有一段涉及《广舆图》图幅数及“副图”的文字: “……仰维大明丽天声教,无外远轶,古今可以观德,作舆地总图一;内畿外邦,域民建守,小  相似文献   

8.
<正>朱思本(江西临川人)——元代传统制图学高峰的奠基人:公元1273-1333年,字本初,号贞一,江西临川人,元代地理学家、地图制图学家、诗人、道士。他自幼熟读经史,曾入龙虎山为道士。大德年间至大都,助玄教大宗师吴全杰管理江南道教。1311-1320年,周游南北,足迹遍及今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考察郡邑沿革,核实山河名称,验证《要迹图》《樵川混一六合郡邑图》等古地图。历十年,著《舆地图》两卷。并采用裴  相似文献   

9.
张德梅  尹贡白 《地图》1998,(2):36-40
虽然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帛地图及天水放马滩木板地图的发现,改变了“宋代地图为我国现存最古老地图”的观点,但宋代地图品种和数量之多,质量之高,使宋代地图不仅在中国地图学史上,而且在世界地图学发展进程中都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一、宋代地图学的成就1.宋代地图数量众多,品种齐全宋代以前中国古代各朝代遗留的地图,总共不过十余幅,而宋代一朝存留至今的著名地图则有《华夷图》、《禹迹留》、《地理图》、《舆地图》、《九域守令图》、《平江图》、《静江府城池图》、《地理之图》及《禹贡论断》中的中国西部水系图、程大昌的《禹…  相似文献   

10.
方华 《地图》2002,(2):26-28
杨守敬从20岁起,便与地图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以个人之力编绘巨著《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历代舆地图》、《水经注图》,可谓独有千古。他的成就也成为了中国历史地图编绘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11.
孙果清 《地图》2008,(4):120-122
《江西舆地图说》系中国明代省级地图集之一,图中未注绘制年代及作者,根据图的内容推测,约为明万历年间(1573年~1619年)成图。  相似文献   

12.
杜长明 《地图》2004,(5):76-77
在我收藏的地图中,有一幅《中华民国直省舆地图》和一套《皇朝壹统图》,二者都是政区地图,而且同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出版发行,但这两张图的历史背景和所蕴涵的历史意义大不相同。前者为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秘密发行的革命宣传品,后者是清末民间学术机构出版并公开发行的一本制作精良的地图集。  相似文献   

13.
孙果清 《地图》2008,(3):98-99
明代朝廷规定每三年造送地图一次,制度十分严格,不得有误。各省下官员按章办事,绘制了不少省级地图集(册)。遗憾的是这类地图大部分已散佚,保存下来的为数极少。据目前所知仅有《南直隶舆地图说》、《江西舆地图说》残本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4.
朱炳贵 《地图》1999,(3):38-39
随着我国元明时期经济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地图制图事业取得了继秦汉、唐宋之后又一次大发展,达到了传统制图学的高峰。元朝杰出的地理学家、地图学家朱思本是这一高峰的奠基人。他成功绘制的《舆地图》和其后导源于他的制图方法并根据他的地图改绘的地图,构成了朱思本地图系统,它们是我国这一时期地图学成就的代表。朱思本,字本初,号贞一,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生于元世祖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卒于元惠宗元统元年(公元1333年)。朱思本的祖父,曾做过宋朝的淮阴宰,入元后,家道中落。朱思本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地图》1991,(3)
我国具有悠久的地图绘制历史,自古就有许多优秀地图作品。可惜因古地图摹绘和保存的不易,许多已散失。所以自宋代起,人们设法把地图绘制在石碑上以传世,是谓地图刻石(或称地图石刻图)。文化古城苏州拥有许多珍贵的地图刻石,如闻名遐迩的《平江图》、《墬(地)理图》、《苏郡城河三横四直图》等。这是因为:一,姑苏向为人文荟萃之地,自古留下许多绘图精品;二,苏州地区一带云集许多镌刻高手,刻技娴熟,尤以镂刻细腻、端方见长;三,苏州西南濒临太湖,太湖特产的太湖青石,堪称嘉石良材,“碑石黝黑如漆,特殊坚固”,“石皆黝碧光亮可鉴,扣之清越作磬声。”这些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使苏州的地图刻石得以勃兴而驰名。值得一提的是苏州还有一块鲜为人知而又颇具价值的石刻图——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人利玛窦编绘的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图》。  相似文献   

16.
我们对世界的理性接触从小学自然课和地理课就开始了.地理课告诉我们世界的空间结构,即使在传统的旧式教育中,也有《千字文》要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讲起,一篇韵文在摇头晃脑之中就把宇宙结构装进了孩子们的头脑中. 中国近代地图的出版要从魏源的《海国图志》(1842年)算起,此后有邹代钧的《中外舆地全图》(1903年),杨守敬的《历代舆地图》(1906年),后来又有了周世棠、孙海环编的《廿世纪中外大地图》(1907年),胡晋接的《中华民国新地图》(1913年)和上海申报馆出版的《中华民国新地图》(1934年),这些近代经典地图的出版都是与地理教育有关的.  相似文献   

17.
李鹏 《地图》2021,(4):98-103
《最新中华形势一览图》《最新世界形势一览图》是东方舆地学社早期最具代表性的教学地图出版物,不仅关注国民对国家疆域的基本认知,同时着力培育民众的爱国精神与世界观念,其背后深蕴文化民族主义忧思. 东方舆地学社的创立 1924年,东方舆地学社在上海成立.其成立缘起,有两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一是洪懋熙,二是大东书局.前者是当时著...  相似文献   

18.
孙果清 《地图》2012,(3):130-131
《台湾田园番社定界图》纸本长卷,纵48厘米、横670厘米,系我国现存的清乾隆年间彩色绘本的台湾舆图之一. 《台湾田园番社定界图》内容丰富,绘画精细,为当年绘画台湾的其它地理图所不及.制图人采用了中国古代地图传统的地形地物形象画法与山水写意相结合的绘图方法,是一幅地图与绘画相结合的杰作.该图遵循"陆在上、海在下"的原则,故方位为"上东下西、右南左北".  相似文献   

19.
张文 《地图》2003,(3):6-15
2002年11月12日,“南非国民议会千年项目地图展”在南非首都开普敦隆重开幕,持续数月的展览中.展出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有关非洲的地图。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非洲的历史和文化。一幅中国明代的世界地图在当地引起了轰动,各媒体也纷纷报道。从未展出过的中国明代地图《大明混一图》怎么会到了南非呢?这究竟是一幅怎样的地图?在探求非洲历史的研究中.地图又说出了什么?  相似文献   

20.
白鹤群 《地图》2004,(4):82-83
我收藏的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出版的《鉴史辑要图说》,是一册较为详尽介绍中国历史沿革的图册。该书共有14幅地图,均为彩色:书为16开本,地图为对页8开;封面、封底为布面烫印。书中14幅地图分别为唐虞夏商图、周朝列国图、战国七雄图、秦三十六郡图、汉代图、三国图、南北朝及隋图、唐代图、五代图、北宋及辽图、南宋及金图、元代图、明代图、大清国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