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土地更新调查成果与二次调查数据衔接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广西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实际,论述了在调查工作中对原土地更新调查成果的利用,对需补充、完善的调查内容逐一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对如何处理两次调查数据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阐述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与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工作机制、方法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结合本人工作经验,分析利用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成果进行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采用ArcGIS Engine,基于.NET软件开发环境,集成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技术,基于质检细则,并进行规则配置,开发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质量检查系统,通过全国免费使用,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全国2800多个县市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的规范一致和正确。本成果对土地利用数据质量的检查方式和方法,做了很好的探索和尝试,可以应用于今后每年的土地变更调查、国家土地利用规划数据汇交的数据质量检查工作中。  相似文献   

4.
详细阐述了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外业工作过程,并从已有资料的分析利用、外业地类调查、权属核查以及外业成果检查等各工作环节进行了经验总结,特别对已有土地利用成果的两种转换方法,即"坐标转换法"和"同名地物点转换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为同类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借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准确掌握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保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的现势性,每年底需进行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近年来,各类标准的更新,3S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土地变更调查的操作更趋数字化、成果更趋多元化,迅速变革的同时也暴露出问题的存在。本文结合宁夏2011年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介绍了土地变更调查的工作流程及其关键环节,阐述了土地变更调查的发展历程和“二调”后土地变更调查的新变化,在分析土地变更调查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为今后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对全国土地利用状况基础数据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是在成果数据转换为地图成果的过程中,在数据输出、色彩、注记和地图整饰等方面产生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笔者通过实践,结合自己多年制图经验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将制图中的一些技术问题提出来,与同行和专家探讨,以期得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正在全面开展,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利用了多种现代测绘方法。本文结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试点项目"江阴市数字国土工程"、"苏州市相城区1︰5000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等项目的实施,通过实际的典型工程案例,分析了土地调查成果的历史与现状,研究了第二次土地调查中测绘工作的工序流程,探讨了新旧成果的衔接转换方法,可供广大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唐秋玮 《地理空间信息》2021,19(5):89-90,95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核查地块属性变更是否正确是质检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利用FME自定义了一套数据处理模板,利用该模板对两次国土调查成果差异地块进行自动筛选,以便后续解译人员的分析调查.相较于传统人工筛选,该方法的工作效率能提高数十倍.  相似文献   

9.
司海燕  刘妍  崔靓 《测绘工程》2010,19(1):58-60
第二次土地调查中的城镇地籍调查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标准数据库管理系统,使外业图形数据和权属调查成果被统一的管理和调用。高质量的数据成果不仅体现在图形上,更重要的是其属性是否真实准确。因此,图形数据格式转换、属性数据完整入库就成为城镇地籍调查成果是否达标的重要衡量标准,入库时的数据质量控制更是重中之重。从数据入库的实践出发,介绍城镇地籍数据在入库时如何做好数据的质量控制,建库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对最终数据进行质量检验,结果表明地籍数据库质量检验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摸清土地资源家底,掌握真实的土地利用状况,获取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省级内业核查是保障各省土地调查成果真实、准确的重要手段及有效措施之一。因此如何解决核查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成为了关键,本文针对其中的一些问题通过实践找到了一些比较方便的辅助办法。  相似文献   

11.
首先阐述了土地调查成果核查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详细地分析了基于DOM的土地调查成果核查的步骤,并运用于河南省二调成果的核查当中.实践表明,该方法具有精度高、确定的外业调查目标明确,且现势性较高等特点,有效地减少了外业核查图斑量,提高了土地调查成果核查的效率和成果质量.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在日常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武汉市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基础情况、技术路线、调查方法及调查成果,并从日常国土资源管理的工作需求出发,分析了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土地调查条例》——2008年2月7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土地调查条例》,该《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条例》共七章三十六条。土地调查的内容是什么?土地调查采用什么方法?土地调查采用的地类标准又是什么?《条例》均给予明确规定。同时,对土地调查的组织实施,土地调查成果处理和质量控制,土地调查成果公布和应用等,《条例》作出具体规定。而违反《条例》规定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条例》也分别明确有关领导、调查人员、接受调查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已实施十余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土地调查、耕地保护、土地监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中分析了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背景,结合实例研究了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及成果在土地利用调查、开发区监测、洪涝地质灾害评估等方面应用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扩大成果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在西安市城镇地籍调查成果和变更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地籍信息数据库、地价数据库,采用GPS技术、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进行了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技术研究。该技术结合了近年来西安市土地信息化管理的科技成果,不仅实现了土地利用潜力评价功能,而且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利用潜力评价信息系统结合地籍数据库资料,算了西安市土地利用的潜力,为西安市城市土地挖潜指出了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已经结束,如何充分发挥土地调查成果的作用是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本文就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成果类型,结合土地调查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进行了土地调查信息共享和应用模式研究,提出了基于数据中心的面向服务架构的数据共享模式和基于系统维护子系统的数据安全机制,探索了实现土地调查数据全方位安全共享的模式,并总结了土地调查成果在土地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胡俊昌 《东北测绘》2012,(3):205-207
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土地分类与已有的土地分类不同,在调查中对土地分类的判定方法有偏差就会在土地详查、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中产生差异。因此,如何准确、合理地判定每块土地的分类,对全面查清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十分重要。本文在分析《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的土地分类基础上,结合辽宁省实践提出了一些想法,为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进行地类调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结合京山县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库建设的生产实际,对编制过程中图宽净面积小于等于零、行政辖区面积和图斑计算面积不一致等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应该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阐述了所采用的利用图例板自带的属性自动赋值、计算机自动赋值、外来数据挂接赋值和手工输入赋值等4种属性数据录入方式和通过条件生成点文件功能对零星地物的录入处理。  相似文献   

19.
为了科学地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强化规划目标和指标的落实,各地开展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本文探讨了在KQplanning平台下如何利用最新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建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以及建库的思路、过程和方法,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国内已经提出利用GPS、桌面软件GIS和PDA等手持设备进行外业调查、内业绘制的内外一体化土地调查方法,此方法确实能够提高土地调查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内外业分离带来的效率问题,但本文更进一步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对变更调查图斑数据的信息化管理,提出了基于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可对外业调查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督查分配,借助卫星影像技术对图斑信息进行空间叠加显示。该技术平台已在青岛市内投入使用,实践证明:通过该技术可节省土地调查相关人力物力成本,通过平台对调查进度、调查数据进行在线核查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外测数据的时效性与数据检错直观性,为国家决策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提供实时有效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