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H960381武昌造船厂老滑道水平位移监侧实录/王敏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勘察研究院)//军工勘察/《军工勘察》编辑部一1995,(l)一55~58位移观测 CH960382水平位移变形监测方法探讨/刘腾芳//测绘技术/《测绘技术》编辑部一1995,(l)一26~28位移观测(国家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测绘科技通讯/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一1995,(3)一12~13 本文通过桩基施工中的形变监测的实例,初步探讨桩基施工中引起的地面形变特征给地上建  相似文献   

2.
利用GPS形变监测、一机多天线(GMS)及CORS等技术,探讨基于GDCORS的GPS监测数据的实时处理、灾害因子分析、灾害趋势分析等关键技术,用于高精度滑坡形变在线监测研究和应用。通过系统设计与集成,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滑坡地表形变远程动态监测示范站建设,为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分析与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以往高层建筑物形变监测方法的基础上,结合GPS技术特点和高层建筑物新要求,推演高层建筑物形变监测刚体运动模型。模型以建筑物监测点的3维位置信息为基础分析数据。以体现高层建筑物整体形变状态为特征,且便于快速确定形变。结果:通过模拟验证形变模型的灵敏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全面分析重力测量的各种误差和目前能达到的精度后,对垂形变监测中引入重力观测值的可行性进行了具体研究。结果表明,若仅是为了测定点的垂直位移的 高程速率,增加重力测量数据后对形变分析的精度增益十分有限。但是对于大跨度垂直形变监测和局部地区突发性和垂直形变测定,重车测量方法可以及时掌握垂直直形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板块内部层状负位错模型及其反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层状负位错模型,用于描述下层地壳拖带上层地壳的耦合作用所造成的上伏地壳变形,并通过模拟计算,给出了这种层状耦合模型的形变场特征,以及利用模拟形变数据反演层状负位错模型参数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GPS定位技术在矿区地面形变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就是GPS定位技术进行矿区地面形变测量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矿区GPS定位测量为例,在联测了多个基准点的条件下,通过坐标转换、曲面拟合等计算方法,由GPS定位测量的结果,计算出变形观测点的坐标位置,并用于变形分析,得出了有益的结论。证明GPS定位技术用于矿区地面形变测量是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城市中河流滑坡进行变形监测与分析掌握滑坡体形变规律,是滑坡安全性评估的重要手段。针对南宁邕江柳沙半岛滑坡灾后加固过程中稳定性,采用GBInSAR技术对该滑坡进行连续高精度变形监测,同时结合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获取了该滑坡体的二维形变时间序列图以及特征点的形变时间序列。变形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滑坡体上的加固带处已基本稳定,加固带上大部分PS点的形变在1 mm以内;滑坡体的大部分区域的形变基本在4 mm以内,且形变呈明显的非线性变化;GBInSAR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获取河流滑坡整体形变信息及形变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针对由于大跨钢桁梁形变导致其上设置的轨道控制点(CPIII)空间位置的变化,进而导致轨道平顺性的测量结果受到影响的问题,该文从轨道维护角度出发,探讨大跨钢桁梁形变对轨道测量及平顺性影响规律。通过模拟实验对大跨钢桁梁形变引起的自由设站坐标、钢轨几何位置测量值以及轨道平顺性指标3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深入讨论,结果表明:对于直线段大跨钢桁梁部分的轨道平顺性影响较小,对钢桁梁与两端混凝土梁连接处的轨道平顺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D-InSAR技术及其在监测地表形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首先介绍了D-InSAR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该技术在地震监测、火山研究和城市地表形变监测以及大型工程形变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情况,并展望未来D-InSAR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中线河南辉县膨胀土段采用传统安全监测手段获取形变信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易受雨雪天气影响,近年来发展的PS-InSAR技术利用长时间序列范围内SAR影像内相位和幅度保持稳定的特点,进行长时间高精度地表缓慢形变反演,能够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和大范围面状形变信息。本文以辉县市段膨胀土渠道在运营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目前在轨运行传感器及数据后处理软件,探讨了PSInSAR技术的原理以及该技术应用的重点、难点,分析了其在本段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GPS用于工程形变监测若干问题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GPS卫星定位技术用于工程形变监测中的几个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实际应用中应采取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2.
陈洋  朱岩彬 《东北测绘》2012,(8):167-169,172
在工程测量学及建筑学发展成熟的今天,基础桩基与变形监测的理论日趋完善,本次课题主要研究电厂在桩基过程中,地基由于受荷载,产生变形。通过实测,将工程施工前后的两次观测控制点坐标进行比较,分别对平面和高程进行较差比较,发现地基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变形,主要表现为沉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构建多维数据库存储更多变形信息的理论展开,通过测量机器人三维(空间)一体化技术获取变形点三维坐标+时间+温度+湿度等的多维数据,再将多维数据降维处理。通过构建虚拟基线,建立所关心方向上的形变量与形变因素的关系,将二维的变量降为一维的变量来实现基坑变形数据的计算和分析的案例来阐述降维数据处理的思路,供大家探讨交流。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SBAS-InSAR技术的原理和数据处理流程,分析了SBAS-InSAR技术相比于传统测量手段的优势。利用SBAS-InSAR技术处理了试验区的ENVISAT雷达数据,获得了试验区的地表形变信息,并与GPS监测点的形变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SBAS-InSAR技术获得的形变结果进行了评价,最后分析了误差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刘权威 《测绘工程》1996,5(1):14-20
多面函数拟合法已被应用于地壳垂直形变模型的分析中。利用这一曲面拟合理论成功地研究了地壳水平形变模型。详细推导了相应的公式。为本方法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6.
武钢特大型高炉煤气下降管形变监测黄幼才刘友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地学测量工程学院,430070)1引言武钢炼铁厂五号高炉是全国特大型炼铁高炉之一。国家投资近10亿元,于1991年建成投产。高炉容量为3200m3,日产量达6000多吨。1991年下半年...  相似文献   

17.
杨龙杰  张献州  喻巧  吴战广 《测绘科学》2016,41(1):203-206,43
针对变形监测中由于形变体的变形是多因素同时作用,且各个变形因子对变形体的作用非线性,导致难以准确分析变形因子与形变量的函数关系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多维空间线性内插的数据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不仅可以较准确分析出每个变形因子与形变量的关系,而且可以探测出形变量的跳变,为其他经验模型分析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变形观测网的灵敏度标准,通过对三门峡大坝变形观测网两期观测资料的平差计算,并对三门峡大坝变形观测网的灵敏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分析结果认为该变形观测网适合于对三门峡大坝进行形变观测。  相似文献   

19.
王娟  刘水 《四川测绘》1994,17(3):104-109
形变监测中,推求真实的位移向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为此,本文提出了推求变形向量的旋转稳健估计法.实际的模拟计算证实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尤为重要的是:作者所提出的方法应用于滑坡的变形分析、城市地表沉降的变形分析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有效性是目前任何其它一种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相似文献   

20.
引言建筑物变形观测是一门随同高层建筑应运而生的较年轻学科。众知,任何建筑物在受各种内、外荷载影响下,必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形变,这种形变如果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时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对那些高大建筑物如大型水坝、桥梁、隧道、高层楼房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