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在北极熊传统的食谱上,海豹一直是它们主要的猎食对象。如今,在不断变化的全球气候下,这份食谱在发生各种意想不到的变化。首先是在2015年6月,挪威科学家目睹了北极熊在北极吃海豚这骇人的一幕——饥饿的北极熊杀害并吃掉了海豚,甚至还将吃不完的海豚贮藏起来。北极熊曾经是北极顶级的猎食者。如今,在不断变暖的北极,它们却四处受困,受到致命威胁;它们一直以统治者的姿态高贵地生活在北极,现在却如困兽,四处流亡……  相似文献   

2.
正格陵兰鲨又称睡鲨,是体型最大的鲨鱼之一,以丑陋外表与缓慢动作著称,在北极及北大西洋海域的海底可以发现它的踪迹,南至阿根廷与南极也都发现过这种鲨鱼。格陵兰鲨与大白鲨一样凶猛,研究人员在对死亡的格陵兰鲨进行解剖时,从它们的腹中发现了北极熊等大型动物的残骸,有一次还发现了整只驯鹿的尸体,尽管鹿角已然不见。格陵兰鲨也被称为"海洋中的鳄鱼"。格陵兰鲨一般体长2.4~7.3米,体重775~1020千克,雌性比雄性大很多,体表呈黑、棕、紫或蓝灰色,胸、背、尾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护南极和北极的生态系统和环境,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推行和实施了极地环境监测计划,部署了各学科监测传感器阵列;采集了多学科数据,包括海洋、大气、冰冻圈、生物圈等主题;架构了"R/V雪龙号破冰船—极地考察站—国内基地"之间的快速数据传输网络;建立了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太阳能地面空间监测系统、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等系列监测系统。为了实现长期监测,达到预测和预警目标,本文针对国内外现状,在现有基础上设计了一套中国极地环境长期监测网(Pola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network of China,CPEMN)。该监测网集成各监测系统并在监测指标设计上覆盖我国极地所有常规监测/观测任务,且根据国际科研动态和长期监测规划拓展了预期监测范围。最后本文利用南极普里兹湾进行的破冰导航应用示范验证了CPEMN具有可执行性。  相似文献   

4.
北极楚科奇海及其附近海域海底底栖贝类遗壳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自北极的23个站的底栖贝类遗壳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这些贝类遗壳计有17个种,其中双壳纲13种,腹足纲4种.根据鉴定到种的13个种可将所鉴定的软体动物分为两个区系:北极和环北极寒温带种,它们是Astarte montagui,Liocyma fluctusa,Macoma calcarea,M.moesta alas-kana,Mya pseudoarenaria,Nuculana pernula,N.radiata,Nucula bellotii,Serripes groenlan-dicus和Turritella polaris,共计10种,它们是北极水域软体动物区系组成中的主要成分;北极北太平洋寒温带种,它们是Argobuccinum oregonense,Cyclocardia crebricostata和Trichotropis cor-onata有3种.根据食性又可将它们分成滤食性、肉食性和碎食性三种,其中摄食沉积物中有机碎屑的碎食性种类占优势,包括双壳类中的Macoma calcarea,M.moesta alaskana,Macoma sp.,Nuculana pernula,N.radiata,Nucula bellotii,和腹足类的Trichotropis coronata,共计7种,它们不仅种类多,丰度高,而且在调查区的分布同细颗粒的沉积物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蓝色新事     
<正>北极熊温室气体排放对北极熊生存带来威胁美国政府机构近期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温室气体排放对北极熊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报告称,到2025年,全球三分之一的北极熊的生存将受到严重威胁。科学模型显示目前全球北极熊的生存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生活在阿拉斯加的北极熊。研究人员试图通过科学模型预测以下两种情况对北极熊  相似文献   

6.
首次携带探险者们去北极点的飞机比现在的直升飞机小得多也粗糙得多。它们是轻型的,由内燃机提供动力。机舱里很冷,飞行员不得不穿毛皮夹克,头盔和靴子以防冻僵。但是有些飞机一次次证明了它们的价值.例如理查德·伯德使用的德国稻克尔F-7型飞机就于1926年到达了北极点。  相似文献   

7.
蓝镜头     
仝开健 《海洋世界》2012,(11):1-F0002
<正>在北极,有捕鲸传统的当地人通常会在捕猎后专门给北极熊留下一些鲸肉作为食物。久而久之,北极熊也学会了在捕鲸季开始前就来到一些据点等待。北极熊并不笨拙,它们知道每年什么时候在海滩上会出现鲸肉。随着北极海冰不断消融,更多的北极熊在夏季时会到海岸上游荡,去寻找那些鲸的残骸。  相似文献   

8.
北极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国位于北半球,北极系统对我国的气候、环境、生态甚至社会生活等诸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对2007年夏季中国北极科考内容作了简要介绍,并介绍了北极黄河站以及黄河站所在的斯瓦尔巴德群岛(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新奥尔松等地区的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9.
现代亚北极太平洋中陡垂直盐度梯度(盐跃层)将表层水与下部富营养质水体相隔离 ,明显影响极地环境中的大洋上部层次。盐跃层物理作用过程 ,物理、生物和地球化学反应长期以来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题目。极地表层水层次影响着大洋与大气之间的CO2交换 ,因此 ,亚北极太平洋温跃层影响大气CO2 含量的变化。此区域沉积物所反映的蛋白石堆积速率和氮同位素数据揭示 ,2.73Ma前 ,亚北极太平洋盐跃层急剧演化 ,与北半球开始出现冰川扩张相一致。盐跃层阻碍富营养质深层水向透光带运移 ,导致生物生产量减少 ,而可用营养质比例增高。这种“…  相似文献   

10.
冰海精灵     
<正>在北极的冰海中,生活着一种美丽的小生灵,它们这些小生物有些看上去像水母,也有些像萤火虫,身有双翼,在海水中轻巧游动,看起来好像是传说中的天使或者小精灵一样,当地人把它们称作"冰海精灵",也有人称它们是"冰海天使"、"冰之精灵"、"海天使"等。冰海精灵的学名是"Clionelimacina",这个名字是从希腊神话中海神的名字演化来的,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这种小动物的优雅和神秘。  相似文献   

11.
津沙 《海洋世界》2012,(1):62-63
在俄罗斯北极地区,有很多奇特的海洋生物,仿佛来自遥远星球的奇怪生命体。这些看起来像果冻的透明生物,生活在地球上最偏远、环境最恶劣的一片水域,或许正是这种深水生命形式,使得它们成为世界上长相最怪异的一批生物。  相似文献   

12.
北极狐、北极熊和北极狼,往往被人称作北极三霸,都生活在冰封雪盖,气候寒冷的北极地带,生活条件相当艰苦,相比之下,北极狐在三者之中属于弱者,生活难度就更大。但是,聪明的北极狐自有一套巧妙的生活本领,使它能巧妙自如地应付各种不测风云,并与北极熊周旋,一代一代地在那片冻土上繁衍生息,被人们称作北极小精灵。  相似文献   

13.
北极,Arctic,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Arktos”,意思是:熊,它反映了北极所处的位置,即在大熊星座的下方。冥冥之中,这似乎也印证了北极与熊之间的奇妙缘分。如今的北极地区,便生活着一群极为耐寒、全身雪白的“大白熊”,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北极熊。不过,北极熊并不是一开始就在北极这个冰雪世界中生存的。  相似文献   

14.
在欧亚大陆、北美大陆和北极苔原地带的干燥山地生活着一种旅鼠。旅鼠身体长10~15厘米,一身长而密的柔毛,竟有2~3厘米长;背部黑色,中央毛色稍深,颈项有赤色的环,冬季毛皮则变成白色或黄褐色、赤锈色,头与肩部略现灰白,腹部白色,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它们吃草和苔藓植物。旅鼠的繁殖很快,每胎5~6只,每年几次,一对旅鼠几年后生出一群后代。一旦“鼠口”膨胀,食物缺乏,对它们生存不利,它们就被迫迁徙。成千上万只旅鼠由高地向低处大规模迁移,有时集聚几  相似文献   

15.
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所环抱的北冰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小、平均水深最浅的大洋,这里虽说气温很低、一年中大部分地区都被厚厚的浮冰所覆盖,但是在沿岸地区仍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动物,这些在严寒环境里生活的“勇士”,也和地球上其它地区的动物一样。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有时更是激烈的拼搏,其中北极熊、北极狼和北极狐,它们号称为“北极三霸”,是横行于寒冷世界里的“杀手”。  相似文献   

16.
白鲸是生活在北极海洋中的一种鲸类,以前对其研究甚少。近年来,国外一些学者便与当地居民和政府合作,对当地人的捕猎是否会引起白鲸种群的减少而进行了研究。白鲸的分布范围从阿拉斯加、加拿大、格陵兰到斯堪的纳维亚及俄罗斯,恰好在地球的北端围成一圈,属北极、亚北极种类,种群大约有8~10万头。  相似文献   

17.
<正>加拿大在处理北极事务上注重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外交手段,以国际法为准则来处理北极事务,实现该地区各国的共同利益。为改善北极地区人民的生活,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991年11月,加拿大、芬兰、日本、韩国、蒙古、挪威、中国、瑞典、美国、俄罗斯等国  相似文献   

18.
正酸酱贝和海豆芽都属于腕足动物门。腕足动物全系海生,从北极至南极,从低潮线下至5000米以上的深海海底,都有它们的代表。生活在潮间带的种类为数极少,纯粹深海种类也不多,绝大部分种类生活在大陆架浅海底。腕足类喜生活在冷水区域,纯热带性种类甚少。腕足类有两枚大小相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北极航线战略作为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切入点,在分析主要海权国家海运航线战略以及北极航线战略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对海洋强国建设的影响的基础上,着重从5个方面探讨了北极航线战略对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催化作用实质:一是中国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有助于深入海洋认知和强化海洋生态保护;二是中国商船在北极航线的安全通行,有助于提高海洋利用水平;三是中国对外贸易潜力的增长,有助于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四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有助于进一步营造和谐海洋局面;五是中国对北极航线战略通道的利用,有助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北极海冰融化的加剧,北极问题研究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文章以ScienceDirect数据库为主要搜索范围,系统梳理了2007—2021年国外北极问题研究文献,从北极航线、北极经济、北极政治和北极环境4个方面对国外北极问题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未来的国外北极问题研究中,北极航线相关问题研究将聚焦于北极航线运营模式的研究;北极经济问题研究将注重区域经济和北极产业发展;北极政治研究依然会着力探讨如何在北极治理中的合作问题,虽然目前的北极政治研究中定性分析和描述性分析较多,但未来将增加定量分析和理论创新的研究;北极环境问题研究将注重北极经济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平衡,进一步关注北极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