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陕高速米仓山特长隧道为我国目前在建最长公路隧道,全长约13.8km。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高速率、高精度获取对象表面三维坐标的优势,对米仓山隧道LJ2标段右线施工过程中的超欠挖、二衬厚度、掘进面爆破效果进行了检测,并对开挖断面围岩周边收敛和拱顶下沉进行了变形监测。结果表明,检测段隧道超挖区域比例占到81%,其中超挖0~20cm的占62%,欠挖0~10cm的为14%;二衬厚度选取不同里程、相同位置121个位置进行分析,最大厚度0.662m,最小0.456m,平均厚度0.564m;掘进面爆破深度约为3.048m,爆破方量为254.065m3;K54+030断面围岩周边收敛6d最大收敛变形量为9.5mm,拱顶下沉监测点6d最大变形量为5mm。  相似文献   

2.
依据三角高程测量原理,简述了精密三角高程测量进行隧道拱顶沉降监测的方法——中间观测法;分析了监测过程中的主要误差来源;提出了减少误差和提高精度的措施和手段,可为类似隧道拱顶沉降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湾隧道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湾隧道是邵怀高速公路重要工程之一,为了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可靠性,对大湾隧道进行了全程监控测量工作.对隧道的水平收敛测量数据和拱顶沉降测量数据进行了处理与分析,运用了对数函数、指数函数和最小二乘法三类回归函数进行了回归分析,比较了三种回归函数,讨论了其对位移预测准确性的影响.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法不仅可以很好地拟合软弱围岩开挖后的初期变形,还可预估围岩的最终变形量,且相关系数高.  相似文献   

4.
潘军杰  唐明峰  叶飞 《测绘通报》2017,(10):157-158
<正>地铁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地铁运营的安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地铁运营期监测是地铁长期健康监测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工作,监测隧道运营期的沉降和收敛断面变化规律,可为安全评估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本文主要研究地铁运营期的沉降监测和收敛断面监测的方法选择、沉降监测和收敛断面布点、数据处理分析,以及分析变化量是否满足安全运营标准或是否应该警戒开展自动化测量及上报地铁运营公司。1监测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5.
隧道作为我国基建工程中的重要一环,其施工安全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为了保障隧道的安全施工,除了考虑地质条件、施工方案外,降雨因素也是工程师们需要重视的因素。本文以某隧道施工中隧道塌方事故为背景,利用塌方前的隧道变形监测数据,分析研究降雨条件下隧道塌方的变形规律,结果发现:降雨期间,即使隧道变形监测未达到一级预警,但当隧道拱顶出现大面积(至少两个监测断面)二级预警,且隧道收敛反而逐步降低时,表明拱顶正在挤压隧道两侧围岩以扩展塌方空间,此时需要进行施工预警,及时进行治水处理。本文研究成果可为相似环境下隧道工程的变形监测预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曹占虎 《测绘工程》2014,23(9):70-73
地铁区间盾构法施工监测是确保地铁区间施工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分析盾构隧道施工地表建(构)筑物沉降监测、建(构)筑物倾斜监测、裂缝监测、隧道管片隆沉监测、隧道管片水平收敛监测等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频率及控制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某地铁区间盾构法施工监测工程实践,分析所获得的横向地表沉降、隧道管片沉降或隆起、净空水平收敛监测的结果,得到相应横向地表沉降、纵向地表沉降和沉降过程的规律,以及隧道管片沉降或隆起、净空水平收敛监测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7.
根据超近距隧道施工变形监测的需要,介绍蜘蛛山隧道的施工时段拱顶下沉的变形监测和预报方法,通过实测数据建立双曲线回归函数预测模型,预测后期隧道拱顶下沉达到稳定的时间,从而为隧道的健康施工提供准确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地铁施工、运营阶段的监控量测,可有效保障隧道结构的稳定与周围环境的安全。现有的收敛计、全站仪等变形监测手段,虽然可以得到高精度的观测数据,但获取的监测点位过于稀疏,难以全面反映隧道整体的形变特征。本文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用于地铁隧道形变监测,提出了基于激光点云的隧道断面连续提取与形变分析方法,并对提取的两期断面进行了形变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更直观地表现隧道整体变形,研究成果可为隧道形变动态监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鉴于公路隧道施工的特点,在不中断公路正常运营的情况下,以宁杭高速公路梯子山隧道为例,介绍了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隧道纵横断面测量的作业过程,并对该隧道变形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为公路隧道施工和养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介绍了净空变形量测和拱顶下沉量测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为隧道施工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南宁轨道交通3号线青秀山站为例,研究了古近系半成岩地铁车站深埋隧道矿山法施工变形规律及施工方法,设计了专项监测方案,对矿山法大断面施工的各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重点分析了CD法和三台阶法等不同工法的初支结构变形情况。研究表明,做好地下水的控制可以保障深埋隧道安全开挖和控制周边环境变形;CD法和三台阶法在古近系半成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局部粉(细)砂岩等地层中均可以满足初支结构变形要求;CD法和三台阶法均可以选择的情况下,三台阶法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12.
在公路隧道新奥法施工中,隧道的稳定直接关系着施工的安全,应用变形测量技术可以对围岩、支护进行监控,为隧道施工的正常进行起到保障作用。根据生产实例,介绍了公路隧道施工变形测量的设计、观测、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情况,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邓洪亮  陈凯江  朱明岩  邓启华 《测绘通报》2012,(Z1):123-125,209
隧道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安全控制的一个十分的重要环节,是隧道分步验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对隧道净空收敛和沉降观测,进行数据分析,优化隧道工程施工方案和优化设计,确定合理的安全步距和支护时间,保障隧道施工和工后运营安全。虽然国内外对隧道监控量测工作十分重视,但监测水平与信息化施工要求还相差甚远。提出隧道监测量测全断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并进行工程应用和实践。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实时、准确、全方位获取隧道空间变形数据。并进行变形分析和反分析,进行隧道施工风险预警预报,指导隧道信息化施工和优化设计,精度达到或超过有关规程要求,研究成果对隧道施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根据现场围岩变形的监测结果,可以及时分析与预测围岩稳定性。结合小金口连拱隧道监测数据,利用数值分析方法对Ⅲ类围岩拱顶沉降位移监测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算得出:采用Boltzman函数拟合分析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连拱隧道施工过程中拱顶的沉降变化情况,并得到连拱隧道拱顶沉降的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5.
针对新建盾构隧道下穿施工而导致运营隧道结构变形的问题,利用全站仪构建自动化监测系统,对施工期间运营隧道关键节点典型断面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精度评定。本次盾构下穿期间,运营隧道道床沉降整体呈现抬升趋势,管片收敛呈现扩张趋势,道床位移呈现向盾构推进方向运动的趋势。通过人工复核对自动监测系统进行精度评估,结果表明自动化监测与人工复核整体偏差在1 mm内,全站仪自动化监测系统为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提供测量技术支撑,通过某地铁盾构隧道施工监测的数据分析,验证了全站仪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地铁修建过程中穿越运营地铁线路时,需动态监测结构和轨道的安全状态。本文以深圳地铁某区间盾构隧道穿越过程为例,利用测量机器人(TS30),以2 h/次的频率对隧道、道床监测点进行全程观测。断面数据分析表明:①9号线右线、左线穿越垂距1.80 m的左线过程,叠加应力使得2个主断面及之间断面的水平收敛增加,而穿越垂距6.0 m的右线,水平收敛最大值为0.82 mm,可忽略穿越过程及叠加应力对断面水平收敛的影响;②9号线右线单独穿越后,最大沉降点在正交断面(7-1和7-2),而左线穿越过程,受叠加应力的影响在第四和五阶段最大下沉点转移至两个正交断面间(6-1和6-2);③穿越过程均表现为从刀盘到达隧道边界至穿越结束期间对各点沉降影响较大,这期间应增大监测频率至0.5 h/次;④整个穿越过程应重点监测断面3-1-9-1,即30 m的核心影响区域,其余断面最大沉降不超过3 mm。  相似文献   

17.
周晓菲  杨艳梅 《测绘科学》2012,37(3):108-109,103
针对传统的BP神经网络算法计算精度低、收敛速度慢的缺点,本文将求解无约束极值问题的非线性最优化方法—BFGS法引入到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适用于带有不确定性和非线性的结构变形监测数据的处理和预测的BFGS-BP网络模型。并以某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拱顶下沉观测数据为例,进行BFGS-BP与传统BP算法的训练和预测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BP算法相比,BFGS-BP模型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更快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8.
隧道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安全控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分步验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对隧道净空收敛和沉降观测进行数据分析,优化隧道施工方案和设计,确定合理的安全步距和支护时间,保障隧道施工和工后运营安全。虽然国内外对隧道监控量测工作十分重视,但目前监测水平与信息化施工要求还相差甚远。本文讨论隧道监测新技术和新方法,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反分析,提出监测数据信息化分析技术,并在工程实际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地铁主体施工完毕后为了对线路进行调线调坡,需要对地铁隧道进行断面测量,三维激光扫描与常规测量方法相比具有非接触式测量,可高密度采集空间三维点云数据等特点,为地铁断面测量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基于Leica Scanstation 2扫描仪分析了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采集步骤和数据处理流程,阐述了基于点云数据的地铁断面测量方法,分析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隧道断面测量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这种高密度、高精度的隧道断面能够满足地铁调线调坡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以北京地铁7号线为例,介绍了在复杂地质环境中,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隧道开挖的现状进行测量,确定隧道的超欠挖情况,并监控隧道施工的风险,以防发生隧道塌方事故等的一种新方法,可广泛用于地铁及其他行业的隧道断面测量等相关施工工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