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第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6月1日至6日在大庸市冶金宾馆举行。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共80余人,分别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区,包括与旅游有关的大专院校、旅游管理、科研机构、新闻出版等部门。大会共分三个阶段,第一,就我国有关区域旅游开发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等进行了大会发言和分组讨论;第二,对武陵源风景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观看永定区端阳节龙舟比赛;第三,针对大庸市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问题进行专题性大会发言与讨论。  相似文献   

2.
腾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区域旅游开发理论, 研究了腾冲境内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分布区划与主要特点, 在分析该区旅游开发的资源条件、区位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的基础上, 提出了该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布局重点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付华  李俊彦 《地理研究》2010,29(3):565-573
为了制定切实可行的兴安盟旅游资源开发战略,加快"旅游兴盟"的进程,需要明确该地的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分布格局和组合状况。通过路线调查法,按照GBPT18972 —2003资源分类体系,建立旅游资源单体数据库,运用均方差和经验公式进行计算,重点研究兴安盟旅游资源单体等级、空间格局和均匀度。结果表明,兴安盟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具有鲜明的草原文化特色,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具有中部少、南北部多的特点。旅游单体密度以乌兰浩特市最大,科右中旗最低。科右中旗的 D (X) 最大,不同类型的单体数量对比十分显著,以科右中旗S最大,旅游资源组合状况最优。结合区域旅游业特点,提出了兴安盟和5个旗县市的旅游开发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资源的品质和数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池州市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IS技术,从池州市区域空间整体分析各大类旅游资源群的空间结构特征并计算其开发潜力,运用GIS统计分析方法从区域间、区域内及类型等方面对旅游资源群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采用GIS叠加分析方法进行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池州市旅游资源群中开发潜力最大的是九华山风景区的建筑与设施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为2.1448;九华山风景区的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次之,为1.2019;开发潜力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九华山风景区、石台县和贵池区,开发潜力较大的类型为建筑与设施和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群。  相似文献   

5.
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产品整合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旅游资源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旅游产品的核心构成物.云南省旅游资源丰富,分析了云南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云南省旅游产品整合是对旅游产品的类型结构、空间结构以及要素结构进行合理配置,探讨了云南省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产品整合的模式以及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产品整合的对策:以政府为主导,统筹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产品;整合共拓市场,建立"区域旅游利益分享机制";联合营销,构建整体旅游形象等.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文物古迹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文物古迹的特点,认真研究文物古迹资源的保护以及在国家法律允许范围内的开发利用,应对当前经济危机,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通过分析文物古迹的基本特征、文物旅游的开发现状,以及文物古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进一步阐述了文物古迹作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以期达到文物古迹合理有效的保护和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旅游资源非优区主要是在资源质量及其开发条件等方面表现出"非优性"的特征.在区域发展中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旅游资源开发思路和方法,必然使区域旅游业处于市场竞争中的劣势.因此,对于该类型区域有必要探索出新的经济发展思路.从区域比较优势角度,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发展应以资源禀赋特征为基础,以旅游经济园区发展为主体,走产业多样化的道路.以吕梁山苍儿会生态旅游经济区为例,提出加快园区化建设的步伐,促进旅游经济与区域产业经济的良性互动,是避免片面强调旅游经济而抑制其它产业发展,以及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以省(区)为单元进行西部旅游资源丰度与区位度组合研究.以2002年和2003年西部12省(区)A级以上景区(点)为样本,计算旅游供给丰度与区位度及其排序.结合聚类与位序分析,发现其呈现出两种类型:低区位、低丰度类型和高区位、高丰度类型.基于二维组合,给出对应的旅游创新开发模式与转化策略.得出如下结论:1)通过对旅游资源丰度和区位的定量分析,可理性地提出准确的开发思路;2)西部旅游资源创新开发必须进行旅游生产力布局与建设.  相似文献   

9.
徐飞雄  刘韵琴 《热带地理》2007,27(6):564-568
从分析九嶷山旅游资源特质和开发现状着手,对九嶷山旅游深度开发策略进行了探讨。指出九嶷山地理位置优越,景观资源类型多样,各类景观资源的单体数量均丰富,富有特色的景观资源为数不少,但是目前旅游开发水平低,存在着旅游项目类型单一、旅游产品开发不配套、旅游市场拓展水平低等问题。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实现九嶷山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①明确旅游主题形象定位;②突出旅游主题形象;③优化旅游项目体系;④强化联动式旅游开发;⑤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空间竞争是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必须重视的现象。在对连云港、日照两市的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空间结构和开发现状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连云港旅游发展的诱发因素,明确了该市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提出了连云港旅游开发应实施一体化战略:即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的一体化,旅游文化开发与城市形象定位的一体化,旅游产业化与城市经济现代化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地名更改热潮,起源于湖南的大庸市改为张家界市。自从依托张家界风景区的旅游资源,改名张家界市后,大庸市摇身一变,成了世界闻名的旅游城市因是黄帝故里而闻名的河南新郑市,近来,在一些民俗学家的推动下,决心改名为"轩辕市"(《北京科技报》279期)了。地名更改热潮,起源  相似文献   

12.
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五省区构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西段区域,科学地评价该区域旅游资源,有利于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挖掘旅游发展潜力,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西段的发展。本文以丝绸之路经济带西段即中国西北五省区为研究对象,构建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对旅游资源群的开发潜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西段五省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高品位的旅游资源与丝路文化紧密相关,空间分布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大体一致。在空间上,三类旅游资源群呈现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走向的一致性,体现出各具特色的空间集聚优势,即自然风景旅游资源群主要以兰州和西宁为中心,呈现椭圆状分布;遗址遗迹旅游资源群主要以西安为中心,呈现放射状分布;综合风景旅游资源主要以乌鲁木齐为中心,呈现带状分布。旅游资源的数量、类型、级别和开发程度呈现"整体分散"与"局部集中"并存的特点,但许多高品位的旅游资源还处于原生态,尚未进行规模化开发,以此为丝绸之路沿线旅游资源利用及区域旅游合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第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研讨会”于1992年6月1~6日在湖南省大庸市召开。由中国旅游协会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组织,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大专院校、旅游管理、新闻出版等部门的近9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60余篇。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五缘"优势的闽台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闽台旅游合作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是闽台区域旅游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以闽台"五缘"优势为基础,分析了闽台旅游资源的现状.将"五缘"优势融合到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中,提出了闽台旅游资源整合的"三力"整合模型:以血缘、商缘为内动力,明确闽台两地的相对旅游资源优势,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以旅游互动为闽台优势旅游资源对接的主要方式;以地缘、文缘为外扩力,实施闽台品牌旅游资源对接、黄金旅游线路组合与策划及"海峡旅游"品牌共推的策略;以法缘为保障力,提出闽台旅游资源整合所需的保障措施,并对这些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区域旅游资源的复式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翟辅东 《地理研究》1993,12(3):72-79
分析认为我国旅游资源的经济是由二个阶段完成的,区域旅游资源评价的主要依据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第一次评价着眼于旅游资源的类型,第二次评价着眼于市场开发的可行性及效益。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乡村旅游是中国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旅游活动,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形式多种多样,而旅游文化资源是旅游资源中的“质”。对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的特点、类型、开发模式以及开发的切入点进行论述,以期在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过程巾,根据自身情况选择VC、EC、SC3种模式,实现旅游与生产双重功能、传统与现代文化双重结合、“硬环境”与“软环境”双重建设、自然与人文双重保护、游客休闲与丰富当地居民文化生活双重目标,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和旅游产业聚集程度是影响某一地区旅游发展的综合要素,该文以这两个指标建立旅游扶贫适宜性分类模型,构建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利用旅游资源综合价值指数评价法和区位熵指数法对河北省环京津23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和旅游产业聚集程度进行评价,利用四象限法对23县的评价结果进行分类,得出各县由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和旅游产业聚集程度的高低组合决定的旅游扶贫适宜性类型,并依据各类型特征提出核心企业主导模式、政策性项目拉动模式、产业互动发展模式及大区带动发展模式4种旅游扶贫模式,针对各县的具体发展优势进一步指出适宜模式下的旅游扶贫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将中国省级行政区作为分析单元,以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业质量、社会系统支持、公共服务投入、生态环境质量五大子系统构建旅游经济系统失配度评价指标体系,对旅游经济失配度进行系统评价和空间格局测度,并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省级行政区旅游经济失配呈现极差化与相对差异较大的特点,广东省为失配度最低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为失配度最高区;2015年中国旅游经济失配以低度失配为主,主要影响因素有旅游资源丰富度、旅游劳动生产率、等级公路网密度、互联网普及率、森林覆盖率等;旅游经济系统失配空间分异的主要机制:旅游资源禀赋与开发质量是基础动力,旅游市场经济环境是直接动力,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质量是外在动力。  相似文献   

19.
崇武古城闽南文化旅游的开发构思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崇武旅游业发展较快,但旅游业整体经济效益低,旅游业在经济社会的地位﹑关联带动作用与旅游资源丰富和旅游市场潜力不相称.文中在实际调研基础上,总结了崇武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相似类型旅游区的开发经验,力图对盘活古城的历史文化资源,使其转型为有价值的旅游产品作探讨.提出了开发闽南文化旅游资源的构想: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文化韵律实施农居点改造,开发仿古"明街"的商业休闲新空间;开辟影视基地、拓展训练基地;建设闽南海洋文化博物馆,排演大型实景舞台剧等.  相似文献   

20.
运城地区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多样,人文景观具有古老性、多元性和密集性特点。本区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潜在客源市场广阔,为进一步开发该区旅游资源奠定了基础。根据该区的交通条件。经济能力及各景点的质量水平,作者认为近期开发的重点是:1)开发与关羽有关的旅游景点;2)开发舜都蒲坂古城旅游;3)开发黄河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