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DMC航摄影像外业像控布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俞旭升 《测绘科学》2006,31(6):77-79
外业像控及内业空三加密是摄影测量的基础工作,传统航摄资料在这方面有成熟的作法,而对数字航摄影像还没有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本文通过分析DMC对外业像控及空三加密的技术要求,结合实验区分析DMC航摄资料特点,通过实验对DMC数字航摄资料的外业像控的布点方案、基线数量、点位位置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无人机航摄系统是继传统的航空摄影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数字测绘航空摄影技术。介绍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系统的特点,通过对某区实施航摄获取正射影像(DOM)来阐述在DOM获取过程中像控点布设、内业数据处理(包括影像预处理、匹配、空三加密、正射纠正等)的相关技术,同时探讨DOM产品质量评价的方法。实践结果表明,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系统在大比例尺、小区域成图时具有速度快和工作效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传统航摄仪已不能满足航空摄影技术快速发展的要求,以DMC为代表的数字航摄仪在影像质量及效率等多方面有很大优势。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DMC与RC30航摄仪,然后分别从航摄飞行、数据后处理、外业像控测量及内业测图几方面,对两种航摄仪的效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机载定位定姿辅助空中三角测量成图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衡阳测区的PO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实践,文章利用HNCORS对UCXP搭载POS/AV510系统获取的航摄影像及POS数据进行像片控制测量,采用DPGrid空三加密技术进行内业加密,生成1∶2000正射影像图.通过成图精度验证,结果证明UCXP航摄仪搭载POS/AV系统,经过DPGrid空三的加密成果,能满足该测区平面和高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5.
数码航空摄影技术带来的优质图像及其高清晰度使数字摄影测量的匹配、影像调节、镶嵌等工作的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加快了测图进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在研究基高比对高程精度影响的基础上,结合影像分辨率、航高、焦距、航摄技术等因素,根据同一区域网采用不同外业像控点布设方案及空三加密试验结果,分析、归纳符合平坦地区航空摄影测量规范精度要求的基于UCX数码航空影像的控制点布设方案。  相似文献   

6.
空三加密就是通过地面控制点和加密点,利用区域网的平差解算,完成全测区的空中三角测量。空三加密是航空摄影测量内业部分的第一步,作为内业测图的基础,它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决定了数字地图的质量和精度。所以,尽量减少空三加密误差是保证内业测图成果最有效的方法。本文简单介绍了以框幅式航飞影像为例进行空三加密的基本情况,以空三加密过程中误差为主要论述对象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7.
轻小型无人机航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毕凯  李英成  丁晓波  刘飞 《测绘通报》2015,(3):27-31,48
轻小型无人机因其获取影像机动灵活、影像分辨率高、成本低等优势, 成为传统航空摄影测量手段的有效补充, 已在测绘地理信息、防灾减灾、反恐维稳、农业估产、水利电力工程建设、铁路、公路带状选线工程, 以及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远离大陆的岛礁测绘等诸多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针对当前民用轻小型无人机航摄系统开展航空摄影和影像摄影测量处理的情况, 从航空摄影航线设计、搭载传感器情况、航摄质量快速检查、像控测量工作及影像摄影测量处理等方面阐述了现阶段民用轻小型无人机航空摄影及影像摄影测量处理的现状, 分析了现阶段轻小型无人机航摄技术存在的问题, 对下一阶段轻小型无人机航摄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小比例尺数字航空摄影测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长治DMC数字航空摄影和阜平试验区ADS40数字航空摄影的实验结果,研究分析了框幅式数字航摄仪和推扫式数字航摄仪应用于中小比例尺测图的方式和方法,研究重点侧重于当前数字摄影测量模式下不同外业控制方案对测图精度的影响,并对采用DMC和ADS40数字航摄仪的航空摄影和外业控制的技术设计提出了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鹏 《河南测绘》2009,(2):18-19
一、引言 传统航摄技术无法获取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只能依靠野外像片控制测量获取大量的地面控制点,再通过空中三角测量获得内业测图所需的加密点及外方位元素数据。但随着空间先进技术在航空摄影测量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全数字摄影测量主要应用于生产数字地形图及数字地面高程模型(DEM)和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某市及周边地区1:l000地形图航测项目,利用DMC一110摄影仪进行摄影获取的影像数据,使用VirtuoZo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阐述进行航测内业绘制地形图的全面流程。DMC技术将发挥更大的优势,在数字摄影测量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RCD30 Oblique Penta倾斜航摄仪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分剔在街景工厂软件和Virtouzo_AAT软件中进行空三加密试验,对空三成果的精度进行分析、比较,确定RCD30 Oblique Penta系统获得的影像数据在特定软件环境下能够达到传统的大比例尺3D产品的生产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2.
针对倾斜影像存在倾角大、重叠度高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倾斜多视影像数据的空中三角测量涉及技术,重点探讨了倾斜多视影像数据获取过程中多传感器时间同步问题、处理过程中影像匹配、多视数据联合平差方法原理,并进行数据相应指标的精度验证。结合试验,总结出倾斜多视影像数据的空中三角测量的作业技术路径和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空中三角测量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单回顾空中三角测量的发展,并介绍HATS自动空中三角测量系统的作业过程,通过将HATS等自动空中三角测量的作业方法与解析空中三角测量作对比,论述对1:500-1:2000大比例尺空中三角测量的再认识以及对空中三角测量发展趋势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以沙苑实验区1∶1 000无人机大比例尺数字化成图生产为例,阐述了无人机数据空三加密流程,采用三种方案进行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提高无人机大比例尺数字化成图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历史航空影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期的地表形态、植被覆盖、社会经济与环境状况,客观有效地记录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演化变迁过程。为高效管理和有效利用历史航空影像,建立历史航空影像数据库势在必行。目前,众多航空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很好地实现了航摄资料的管理,同时可以对单张影像数据进行浏览和更新,但是却不能实现历史航空影像的漫游浏览和空间查询。本文利用航摄资料,结合数字图像处理和数字摄影测量等理论方法,设计了无控制点参与的航空影像半自动快速拼接算法,实现了历史航空影像批量快速拼接;最后,将拼接影像与矢量数据叠加进行精度检验,主要标志性地物重叠良好,查询结果符合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7.
根据生产实际,针对无人机搭载非量测相机进行机航摄时存在高程误差超限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法,最终结果满足规范要求,具有一定的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油动固定翼无人机在执行航摄任务中易发生熄火的现象,以无人机发动机工作原理为基础,结合无人机在航摄过程中的实际工作情况,探究了发动机意外熄火后的远程再启动技术。通过此项技术可以显著提升现有无人机装备性能,确保无人机飞行平台、作业人员及作业区域的安全,从而保证无人机能够稳定且有效地开展数据获取作业。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无人机航摄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应用特点,探讨了无人机遥感影像和摄影测量的应用,以及无人机航摄系统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和在山西的实际应用。结合固定翼轻型无人飞机航摄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生产试验,为今后无人机航测系统应用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Aerial photography for archaeology has been developing its approaches and techniques over the past 100 years so that it now integrates the results of reconnaissance with extensive interpretative and analytical survey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hilosophy and approach of the English Heritage (EH) Aerial Survey team, covering aerial reconnaissance and the National Mapping Programme (NMP), as well as the potential developments and opportunities in Europe. In the 1980s there was a debate over the nature of the evidence derived from aerial photographs, especially how to describe archaeological features. As part of NMP a classification and recording system has been devised which meets most of the users' needs, be they national organisations, county archaeologists, commercial contractors or university-based researchers. The maps and records produced by NMP are used to furthe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st human settlement in England, not only at the individual site level, but also in regional or landscape contexts.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progress of NMP and acts as an entrée for explaining the current research and recording of archaeological landscapes throughout Europe. Recent developments in Britain and Europe have provided the opportunity for a greater priority to be given to aerial survey and accelerating programmes of mapping. In Europe the ending of the cold war has allowed greater access to aerial photographs and the possibility of beginning new reconnaissance, as well as introducing new forms of remote sensing. All these developments have led to a transformation of our understanding of prehistoric, Roman and medieval archae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