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GN天体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它们的光谱中有宽而强的发射线,因此,这些宽发射线的产生区域BLR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AGN天体物理本质的独特而重要的场所。在文中围绕讨论BLR的基本物理特征,评述近年来有关的理论和观测研究进展及其现状。在文(Ⅰ)中将重点介绍和讨论BLR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即气体云闭的光致电离模型以及发射线云闭的起源和约束问题。  相似文献   

2.
薛随建  程福臻 《天文学报》1998,39(2):172-184
本文利用我们所参与的1993年的国际联测光学资料,对NGC4151的BLR进行了后续Reverberation Mapping分析,其中包括a)Monte-Carlo数值模拟检验谱线光变对连续谱光变响应的最可靠的延时时标,b)用正则线性化反演方法解出BLR的转移函数。我们分析并具体解释了对NGC4151的BLR尺度的最新测量结果用1988年的测量结果存在极其显著差别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介绍了AGNs的铁Kα线的ASCA观测结果,主要观测特征。这一研究课题的重要意义。以及目前解释观测的主导模型盘-线模型的要点,特别指出了盘-线遇到的基本困难。从而由该模型得到的推断:即AGNs存在中央大质量黑洞的结论不再可靠。本文的分析也为今后进一步探讨这一重大课题找到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介绍了AGNs 的铁Kα线的ASCA 观测结果,主要观测特征。这一研究课题的重要意义。以及目前解释观测的主导模型――盘- 线模型的要点。特别指出了盘- 线遇到的基本困难。从而由该模型得到的推断:即AGNs 存在中央大质量黑洞的结论不再可靠。本文的分析也为今后进一步探讨这一重大课题找到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5.
致密射电核     
活动星系统的多波段观测和研究,早已成为天体物理学最热门的前沿之一。在射电天文学中,按其观测形态又常将AGN和致密射电核等同看待。对ANG及CRC的含义、分类、总的频谱特征、射电结构和射电性质,模型研究及VLBI的重要作用、最新的观测结果、问题和前景作一评述。评述中将侧重于用射电天文手段观测研究CRC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马振国 《天文学进展》1999,17(4):346-356
类星体被发现后,黑洞发电机研究成为阐述活动星系核(AGN)的产能机制及其宇宙学演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涉及发电机物理和发电机输出特性两个方面,从广义相对论电动力学(GRED)发电机理论和“膜模式”出发,在太阳发电机研究中引入引力磁项,形成和αωΩ黑洞发电机理论。发电机输出包括吸积盘辐射和喷流传播。辐射模型在于经典吸积模型的相对论扩展,已能说明SgrA^*的宽发射谱,燕可能根据谱特征确定发电机的构型  相似文献   

7.
利用Blandford-Znajek过程,得出了黑洞自转与活动星系核射电噪度的关系.在假设AGN喷流的射电功率主要来自于所提取的黑洞旋转能量后,根据Falcke和Bier-mann提出的喷流-吸积盘耦合机制,估算了AGN喷流的最大射电辐射功率.通过与PG类星体样本中强射电源观测结果的比较,进一步证实强射电类星体除了其喷流方向与视向的夹角很小外,其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很可能是自转很快的旋转黑洞.  相似文献   

8.
对1998年6月29日云南天文台高时间分辨率射电望远镜观测到的微波超快速吸收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在世界时07h38m50s至07h38m58s超快速吸收现象出现在太阳活动区NOAA/USAF5060上空的4.00GHz上,而在2.84GHz和1.42GHz上空出现的是spike辐射。当时,该活动区呈现出极其活跃的双极磁场位形。在世界时07h38m至08h47m先后产生了3B级和2B级的Haiqny  相似文献   

9.
利用Blandford-Znajek过程,得出了黑洞自转与活动星系核射电噪度的关系,在假设AGN喷流的射电功率来自于所提取的黑洞旋转能量后,根据Falcke和Biermann提出的喷流-吸积耦合机制,估算了AGN喷流的最大射电辐射功率,通过与PG类星体样本强射电源观测结果的比较,进一步证实强射电类星体除了其喷流方向与视向的夹角很小外,其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很可能是自转很快的旋转黑洞。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用美国NRAO,GreenBank43m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德令哈13.7m射电望远镜,对新近发现的水616—523脉泽相隔约1年的三次观测结果作了本地静止标准速度时变的研究,在分析实测结果时采用了参量LSR速度延展(Vspd),相继两历元观测的谱征峰值速度极差(DV)和速度位移(DV).结果表明可将分析样本归纳为两类:A类,微弱多数样本的速度时变给出的谱征位移显示脉泽结的替代效应.这种情况是在观测波束内存在若干未分解的脉泽斑引起的,主要受制于共同激发源的简单运动;B类,余下的样本给出较大的速度极差,呈现脉泽结整体的运动,涉及激发源的加速和减速以及抽运机制.  相似文献   

11.
从过去6年里MPIfR的VLBI校准数据中挑出有20次以上记录的15个样本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活动星系核(AGN)的变化中,这些以及由其它射电望远镜或系统所积累的类似校准数据是很有用的。  相似文献   

12.
VLBI天体物理学的发展(续)万同山(接上期)下一代的VLBI以VLBA和Radioastron空间VLBI站为代表。美国国立射电天文台的VLBA是世界上第一个VLBI专用设备,在美国领土上从夏威夷到维尔京群岛上放置了10个25米口径的射电望远镜,最...  相似文献   

13.
在年轻星体星周致密HII区非局部热动平衡模型基础上,本主要计算了年轻星体红外氢谱线流量及流量比。计算发现在Pfγ/Brα与Brγ/Brα之间,Pa7/Brα与Brγ/Brα之间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这一关系与星周物理参数基本无关。利用这一理论关系可以估计YSOs的前景消光。另外,我们认为只要合理地选择中央星及星风的物理参数,例如质量损失率及星风速度等,年轻恒星的谱线过量问题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有关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BR)观测和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叙述了基于COBE卫星的观测宇宙学,包括对背景辐射谱,各向异性的观测结果及其理论意义;并系统介绍了CBR各向异性形成的种种机制;展望了下一代宇宙微波背景探测器(MAP和PLANCK)的科学目标和主要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5.
本给出了利用上海,乌鲁木齐,意大利NOTO和南非HartRAO射电望远镜,对三颗河外射电源(1532+016,2320-020,2351-154),在5GHz频率上的第一历元VLBI观测成图结果。  相似文献   

16.
对1988年6月29日云南天文台高时间分辨率射电望远镜观测到的微波超快速吸收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在世界时07h38m50s至07h38m58s超快速吸收现象出现在太阳活动区NOAA/USAF5060上空的400GHz上,而在284GHz和142GHz上空出现的是spike辐射。当时,该活动区呈现出极其活跃的双极磁场位形。在世界时07h38m至08h47m先后产生了3B级和2B级的Hα耀斑,并出现了M65X射线爆发。根据电子回旋脉泽谐波吸收峰的特性,我们计算了三个波段的二次、三次谐波的磁场强度,并采用偶极磁场模型进行分析。对于400GHz上出现的超快速吸收现象,可能是产生的三次谐波脉泽辐射,在穿过吸收区时被吸收掉了。  相似文献   

17.
CO67—186μm谱线在天体物理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瑞青  缪源 《天文学报》1999,40(4):376-381
采用球型大速度梯度模型,对IRC+ 10216 、AFGL2688 和NGC7027 等经ISO 发表的首次数据证明有相对强的CO67 - 186 μm 发射线的天体作模型计算.统计平衡辐射转移计算共覆盖低于能量4863 cm -1(v = 0 ,J= 0 能级的能量为0) 的全部能级,即v = 0 、J= 0 -50 ,v = 1 、J= 0 - 37 和v = 2 、J= 0 - 17 的107 个能级.计算表明CO 谱线的流量相对值对于上能级转动量子数Ju 的分布函数,是该谱线发射区物理条件的良好探针.IRC+ 10216 的CO远红外发射线主要由中央星激发形成,而AFGL2688 和NGC7027 区则是因温暖和致密的冲击气体所致.对ISO 首次数据涉及的其他天体的CO 谱线激发机制,也作了一些讨论。CO 的谱线是在67 - 186 μm 波段探测动能温度数百度以上的热天体,诸如富碳、富氧演化星包层,行星状星云、年轻星和恒星形成区复合体物理条件的重要探针  相似文献   

18.
向德琳 《天文学报》1995,36(1):107-113
本文发表继探测到恒星形成区的10个新H2O脉泽后,再发现和证认的7个银河系星际H2O脉泽及其有关参量和谱线图,这些新H2O脉泽是与CO分子外流源AFGL5142,HH-3,AFGL5157,NGC2023,RNO73,20126+1+4104,L1251-A成协的。它们与相应的外向流的中心IRAS点源间的平均位置差为|Δα|=24''8,|Δδ|=27''。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给出利用上海、乌鲁木齐、意大利NOTO和南非HartRAO射电望远镜,对三颗河外射电源(1532+016,2320020,2351154),在5GHz频率上的第一历元VLBI观测成图结果  相似文献   

20.
对中小红移不同光度AGN的大蓝包位置进行了统计检验,主要统计方法是对比软X射线波段谱指数(αsx)分布与“直线”连接紫外1050A和软X射线0.5keV的幂指数(αuv-sz)分布,经过平均值统计和K-S检验,表明二分布是类似的。因此,在1050A至0.5keV中可能是幂律谱,统计预言大蓝包峰值在1050A附近,这个统计结果在软X选低光度AGN样本(WF93)上亦能得到,这表明WF93样品尽管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