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2 毫秒
1.
本文对西藏贡觉县各贡弄铜金矿区铜金矿产出地质特征进行介绍,并对其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的关系予以阐述,指出该矿区与西藏玉龙斑岩铜钼矿同处一带上,典型面状蚀变特征明显,富集的Au、Ag、Cu、Pb等亲Cu元素来自大小不等的斑岩岩株,显示本区有进一步寻找斑岩型铜金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天登铜金矿区位于兰坪—思茅褶皱带之中轴断裂带上,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近南北向断裂构造和紧闭褶皱之层间破碎带中。矿区铜金矿体近矿围岩均为白垩系下统景星组(K_1j)的碎屑岩。为断裂构造破碎带控制的中低温热液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3.
以泰国铜金热液型矿区为例,根据地质异常理论、典型铜金矿成矿模式,利用ETM+遥感影像、地质图、矿产地质数据库等多元地学数据,结合GIS技术,提取研究区地质(地层、构造)、遥感(羟基、铁染蚀变信息和线环构造)等致矿信息,采用证据权法对该区铜金矿进行成矿预测,并结合研究区主要控矿地质要素,圈定研究区铜金找矿有利地段,为该地区的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雄村斑岩型铜金矿集区位于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是目前该带上发现的唯一一个与新特提斯洋壳早期俯冲作用有关的斑岩型铜金矿区,由Ⅰ、Ⅱ、Ⅲ号铜金矿体组成.雄村Ⅰ号铜金矿体具有规模大、蚀变强烈、富金银而贫钼的特点,其蚀变-矿化系统受中-晚侏罗世侵入于雄村组凝灰岩中的多个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岩枝的控制,矿体即赋存于玢岩...  相似文献   

5.
雄村铜金矿床的发现是近年来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找矿的重大突破之一。在评价找矿前景、圈定成矿有利地段和钻探工程部署的过程中,勘查地球化学起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雄村铜金矿区及其外围的地球化学测量结果的研究,综合实际地质情况,我们得出以下两点认识:(1)雄村矿区及其外围是一个具有以斑岩型铜金矿化为主、兼有热液型金(或铜)矿化和矽...  相似文献   

6.
阿汝村东铜金矿位于青藏高原班公湖-双湖-怒江-昌宁对接带,成矿区属材玛-多不扎铜银金铁多金属成矿亚带。本文通过总结西藏1/5万日土县北东鲁玛江东南4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资料,论述了阿汝村东铜金矿的区域地质背景及矿区地质、剪切带特征、韧性剪切带与铜金矿化关系及找矿标志,认为韧性剪切带对区内铜金矿床的成矿具有控制作用,同时韧性剪切带活动过程中伴随的岩浆活动,为铜金成矿提供热动力和成矿物质;韧性剪切带的内糜棱岩是铜金元素富集成矿的有利部位;糜棱岩带和硅化破碎带内聚集铜金矿体,铜、金、褐铁矿化和石英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老山口铁铜金矿区位于准噶尔北缘的喀拉通克—卡拉先格尔成矿带南段,矿化与岩浆侵入活动有关。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对老山口铁铜金矿区的中粒闪长岩、正长岩、黑云母闪长岩和闪长玢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其年龄分别为353.8±1.9Ma、366.3±1.9Ma、3±2.3Ma和379.7±3Ma,表明矿区存在三期岩浆活动。其中黑云母闪长岩和闪长玢岩的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它们可能为中泥盆世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且岩体侵入时代与准噶尔洋俯冲阶段花岗岩及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含矿斑岩年龄较一致,表明其可能是板块俯冲阶段的产物。闪长岩和正长岩的年龄分别为353.8±1.9Ma和366.3±1.9Ma,与东准噶尔北部青格里河下游一带后碰撞花岗岩类和布尔根一带后造山伸展A型花岗岩的年龄接近,而地球化学特征却存在差异,说明老山口正长岩和闪长岩体是俯冲晚期阶段的产物。根据地质特征,老山口铁铜金矿的形成与闪长岩及闪长玢岩侵入有关,因此岩体年龄也限定了矿区存在两期铁铜金矿化,即379Ma左右和354Ma左右。  相似文献   

8.
史老虎  薛兰花 《华北地质》2010,33(2):134-141
勉县七里沟地区位于汉江大断裂与略褒大断裂交汇部位的勉略阳三角区内,各种褶皱与次级断裂构造发育,侵入岩及各种脉岩分布广泛,并产出有小型铅锌重晶石矿及铜金矿点。通过对区内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矿化特征的综合分析,结合R型聚类分析结果、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内断裂构造控矿特点,划分出南部七里沟—艾叶口多金属成矿区和北西部张家坪—黑沟铜金成矿区两个有望找矿区段,初步认为本区具有寻找大型有色金属矿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9.
玉希莫勒盖达坂一带是新疆重要的铜金及多金属成矿区,通过前期的中小比例尺地质矿产调查和化探工作,已初步摸清该区的成矿机理、矿床类型及元素富集规律,在此基础上划分出玉希莫勒盖达坂铜金和旺江德克银铜两个找矿靶区,为该地区今后开展矿产普查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斑岩铜矿形成后常常遭受后期抬升剥蚀和破坏改造,内蒙古白乃庙铜金矿床是中国北方造山带中少有的几个早古生代斑岩铜矿床之一,其变化保存过程研究具有理论和找矿双重意义。锆石裂变径迹和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研究表明,自150 Ma以来白乃庙铜金矿区总体剥蚀量为3.11~3.25 km。矿区内岩体隆升冷却呈快速—缓慢—快速阶梯状3个阶段:150~<90 Ma快速剥露阶段,构造应力以挤压作用为主,平均剥蚀速率0.045 7 mm/a; 90~<20 Ma稳定剥蚀阶段,矿区构造应力由挤压转变为伸展,平均剥蚀速率0.003 3 mm/a; 20 Ma至今快速剥露阶段,矿区构造应力为挤压作用,平均剥蚀速率0.038 8 mm/a。加里东期到燕山期,矿区受古亚洲洋俯冲、碰撞以及陆内造山活动的影响,白乃庙铜金矿成矿后处于挤压和伸展交替的环境,为白乃庙铜金矿的变化保存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比分析了各大地构造学说的特点,认为在地球的各种运动形式中,最重要的是地球的自转。地球在其运动中由于向心力和离心力联合力场作用的结果而形成各个圈层,地球表面形态和各圈层的物质在其旋转过程中发生不同形式的运动,而出现各种地质构造现象及相关的自然现象,诸如大气的流动、海水的进退、岩石的形变、地幔物质运动、各层圈物质交换与变化等等。在地球发展演化过程中,地壳的结构和构造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板块、构造体系、地槽、地洼、断块、大地波浪等大地构造形迹都是由于地球自转中地壳运动的结果。各种地质现象相互联系的总体,称之谓地质体系。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 it is confirmed by means of study of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that the pebbles of igneous rock from the Eifelian conglomerates of the Pri-Polar Urals are derived from the platinum-bearing gabbro-peridotite formation and its age is established as Caledonian. In the author's opinion mass measurement of magnetic propertie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permits the use of comparison of the value of the vector of remanent magnetization as a supplementary criterion for age correlation of igneous rocks.  相似文献   

13.
某宿舍楼滑坡机理分析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分析了某边坡失稳的机理,并对滑坡的稳定性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分析和预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抗滑桩为主,辅以灌浆、排水和护面等综合治理设计方案。为提高计算结果的可靠度,采用了滑带土的残余抗剪强度指标和双参数法等手段。  相似文献   

14.
李起彤 《地质科学》1965,6(4):383-389
地球上满布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断裂,其中一部分,断到了地壳深处乃至地肉(Mantle)中,这类断裂通常被称为深断裂或主要断裂。关于这类断裂的研究,早在本世纪初,W.H.霍布斯就已推想到某些地形特征可能与地壳裂缝有关。R.A.松德尔着重研究了线形构造(Lineament),强调了北东-南西向和北西-南东向线形构造的重要性,并认为沿它们进行的平移剪切运动(Rhegmagertese)是地壳的主导运动之一。深断裂这一术语是A.B.裴伟首先提出来的,在1956午,他又发表了两篇有关深断裂的总结性论文。 F.A.维宁.迈勒慈研究了星球性剪切网络及它与极位移、壳下对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太白山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地质、生物和自然景观,气势磅礴、变化万千,而为古今中外科学家和文人学士所向往。太白山第四纪冰川遗迹保存完整;生物资源丰富多彩,仅珍稀动物如熊猫、金丝猴、羚牛、大鲵(娃娃鱼)等就有10多种。太白山已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该区旅游资源必须在切实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为此,本文对其开发与保护规划提出探讨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民和盆地侏罗系地层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和盆地是一个油、煤、气伴生的中新生代陆相盆地,侏罗系地层层序自下而上划分为下侏罗统炭洞沟组(大西沟组)、中侏罗统窑街组、红沟组、上侏罗统享堂组。中侏罗世早、中期气候温暖湿润,形成了以沼泽相煤系地层和湖相暗色泥岩、油页岩为主的生油建造,晚侏罗世至白垩纪气候较为干燥,形成了以河流相为主的砂砾岩储集建造。根据古生物、岩性、电性、含煤性、构造、古气候等地层划分对比标志,重新确立了盆地的地层系统,建立了盆地中新生界地层标准剖面,为盆地石油勘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赤道偶极剖面法在探测路基岩溶洞穴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瑞林 《物探与化探》2003,27(2):155-157
阐述了赤道偶极剖面法在探测铁路路基岩溶洞穴中的应用效果;通过正演理论计算和物理模拟实验,说明该法的异常明显、可靠,反演解释准确,并给出了选择最佳极距的原则.应用实例表明该法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砼的裂缝对于砼结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正确判定裂缝的成因是正确处理裂缝的前提。通常的砼裂缝成因判定存在着方法复杂、时间长、代价高等问题。通过对砼裂缝产生的根本原因的分析与研究,并从裂缝的根本特性出发,将常见的砼裂缝简化为应力裂缝和变形裂缝两类,两类裂缝具不同特性。虽然裂缝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同,但只要其本质特性相同,处理的方法是基本相同的,对于其产生的具体原因可不必深究。因此对裂缝成因判定的主要工作就是判定裂缝属于应力裂缝还是变形裂缝,这大大地简化了对裂缝成因的判定过程,从而以各自适合的方法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9.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2012,54(12):1635-1647
Evidence for the internal nature of the archaeocyathid skeleton, for attachment of individuals of one species to skeletons of another, for asexual budding as one form of archaeocyathid reproduction, and for the existence of some colonial archaeocyathids is reviewed, with illustrations. Emphasis is placed on evidence for the nature of the soft tissues that composed the archaeocyathid body.-- A.R. Palmer.  相似文献   

20.
扬子地区江口冰期地层的划分对比与南华系层型剖面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我国南方扬子板块是国际上新元古代冰期地层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冰期记录出露广泛,研究程度较高,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当前,国际上普遍认为新元古代主要有两次全球性大冰期,一般以澳大利亚的Sturtian和Marinoan冰期为代表,扬子地区的南沱冰期和江口冰期与之相对应。但是,围绕扬子地区冰期地层的划分对比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关于上冰期的对比,虽然曾出现过不同的意见,但随着南沱组年龄数据的获得看法已趋于一致。目前主要分歧来自对下冰期和间冰期的认识。我国目前通常使用的名称,如“长安冰期”、“富禄间冰期”和“古城冰期”等与国际上的认识有差异,对新建的“南华系”地层划分和对比产生了不同的理解。根据扬子地区地质工作的多年积累和研究的成果,以“江口群”取代原“江口组”,使之成为扬子地区代表下冰期沉积的统一地层单元,江口群涵盖了下冰期的长安组、富禄组及与之相关的地层单元;扬子地区的下冰期相应地称为“江口冰期”,与国际上的Sturtian冰期可以很好地对应,含义更完整。我国南方对应于Sturtian和Marinoan冰期的是江口冰期和南沱冰期。湘黔桂地区的新元古代冰期地层保存最完整连续,其中贵州黎平县的肇兴剖面可考虑作为新元古代冰期地层的候选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