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新疆地质》取得的主要成果和新疆地球科学领域,特别是对解放后基础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勘查技术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回顾和介绍,在知识经济到来的21世纪,应高度重视地质矿产信息产业的发展,深入探索符合新旨实际的地球动力学理论,进一步落实地矿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在国土资源大调查中要广泛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地矿产业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建立科技勘查开发一体化新格  相似文献   

2.
上海城市地质信息化工作新模式初探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知识经济时代,用信息技术来改变传统城市地质工作模式,这是城市地质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形势下的上海城市地质信息化工作模式,是围绕城市地质数据中心,建立城市地质数据采集与处理、城市地质数据管理维护、城市地质数据分析应用、城市地质信息共享与服务、城市地质成果汇报与展示等几个主要信息化环节.城市地质信息化新工作模式的建立,将进一步推动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步入“新常态”。作为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重要技术支撑的地质钻探行业,资金投入显著减少,地质钻探工作量大幅下滑,常规钻探施工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地质钻探新的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包括深部科学钻探,地热能及非常规能源勘查,海洋、灾害防治、生态环境、地外天体、极地方面的钻探等。如何应对地勘行业出现的问题,是全行业共同面对的挑战。在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地质钻探工程面临的困难、挑战和机遇等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地质钻探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认为地质钻探工作量将进一步减少,新领域、新业态的钻探工程及先进钻探技术和装备需求将进一步加大,更加贴近国家需求,更加注重环保理念。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地质勘查基金已运行7年,本文对安徽省地质基金相关制度的建立、地质勘查成果进行了较系统的回顾与总结,并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完善管理,促进地质找矿新突破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一)“六五”期间地矿部系统的石油海洋地质工作继续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一九七七年在第一次油气地质工作会议上制定了以“四新”(新领域、新地区、新类型、新深度)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轮油气普查勘探的工作方针和战略部署,在一九八二年的第二次油气地质工作会议上得到进一步肯定,  相似文献   

6.
随着煤田地质单位产业结构和工作重点的转变 ,必然对档案工作提出新要求。笔者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对做好新形势下煤田地质档案工作谈点看法。1转变观念 ,开拓思路 ,适应市场需求煤田地质档案是反映客观地质情况和规律的地质信息资源 ,是进一步开展煤田地质工作的重要依据 ,也是进行地质科研的基础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地质档案是地质单位最重要的资产。当前 ,煤田地质档案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是停留在保管、储藏阶段。如何将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封闭半封闭、被动保管型的管理模式转向开放的、主动服务型的管理模式 ,是档案部门在…  相似文献   

7.
《中国煤田地质学》是一部着重论述我国煤田地质特征和聚煤规律的著作,是在1961年版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煤田地质普查勘探和全国范围的煤田预测成果而写成的,基本上反映了我国煤田地质特征和当前的研究程度。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为煤田地质基础理论,吸收了近期国内外的新资料,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成煤作用、煤的物质组成、聚煤的古地理环境和古构造  相似文献   

8.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是以报道地质科学为主的学术性刊物。主要介绍地质科学各领域中研究的新理论、新认识;地质科学研究的新方法、新技术;地质边缘学科理论的新动向、新成就;国内外地质科学某领域的新水平、新趋势。  相似文献   

9.
《地质人生》是本刊更名改月刊新增设的栏目。主旨在宣传报道煤炭地质科技信息.同时对做出卓越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进行宣传报道,以进一步推动当代煤炭地质科技事业。本期发表杨起院士从事煤地质工作的事迹.以飨读者。今后的《地质人生》栏目将逐期刊登这类文章(详见“征稿启事”),翘盼广大读者给予关注,并赐稿。  相似文献   

10.
杨应奇  蒋艳 《地质学刊》2009,33(2):F0004-F0004
为纪念第40个“世界地球日”,增强全社会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进一步展示江苏地质遗迹保护、地球深部研究及地质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的新成效、新成果,2009年4月21日,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在南京举办纪念第40个“世界地球日”记者座谈会,刘聪副厅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1.
新机构、新职能.新成立的地质勘查管理司的工作任务是什么?根据地矿部今后的工作职能重点主要是从事行业管理的要求,地质勘查管理司的主要职能有四个方面:一是组织制定地质勘查工作的方针、政策、规章、规范和技术要求,并进行监督检查;二是负责对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含石油和海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相似文献   

12.
扬州仪征捺山上新世盾形火山机构是一套"爆发相—溢流相—次火山相"喷发旋回,伴有多个寄生火山口,其完整程度为江苏唯一,国内罕见。文章系统介绍捺山上新世盾形火山机构,详细论述该火山机构的地质特征及成因。这是对该地质遗迹进行的首创性工作,对进一步的地质科研、科普教育及生态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数学地质的主要进展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刘承祚 《地质论评》1996,42(4):364-368
数学地质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的新分支。本文涉及数学地质在几个领域的主要进展,分形、耗散结构、灰色系统模型和模糊数学在地质学中的应用。分形已成功地应用于准晶体微粒结构、断层系统和地质构造分布、多孔介质、地质体表面粗糙度和其他问题研究。耗散结构已应用于矿物离解过程、热液成矿作用动力学、混合岩成因以及地壳地幔的结构和运动等的研究。灰色系统理论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矿床预测的很多问题中得到应用。模糊数学是解决很多地质问题的有用的定量工具。最后,讨论了数学地质的进一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黎兵  严学新  代兵  陈勇 《地质论评》2023,69(3):1055-1062
在构建全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新时代背景下,地质工作如何有效支撑服务国土空间规划成为地质工作转型升级的新命题。我国地质成果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应用程度与发达国家还存在明显差距,主要原因在于地质调查精度和信息集成程度不足,而且在体制机制和技术层面都存在与规划行业的脱节。通过深度参与《上海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我们进一步发现地质工作的应用价值被普遍低估,地质工作的技术路径难以契合规划行业思路,传统地质成果表达方式也难以引起社会关注。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加强重点规划区地质调查和信息集成,通过法律法规明确国土空间规划必须考虑的地质要素,畅通地质信息获取渠道,构建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的地质评价标准体系。在操作层面,建议进一步开展以需求为导向的主动宣传,构建问题导向、简单易行的技术路径,强化空间导向、聚焦重点的成果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5.
黎兵  严学新  代兵  陈勇 《地质论评》2022,68(6):2022112014-2022112014
在构建全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新时代背景下, 地质工作如何有效支撑服务国土空间规划成为地质工作转型升级的新命题。我国地质成果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应用程度与发达国家还存在明显差距, 主要原因在于地质调查精度和信息集成程度不足, 而且在体制机制和技术层面都存在与规划行业的脱节。通过深度参与《上海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 我们进一步发现地质工作的应用价值被普遍低估, 地质工作的技术路径难以契合规划行业思路, 传统地质成果表达方式也难以引起社会关注。为解决这些问题, 建议加强重点规划区地质调查和信息集成, 通过法律法规明确国土空间规划必须考虑的地质要素, 畅通地质信息获取渠道, 构建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的地质评价标准体系。在操作层面, 建议进一步开展以需求为导向的主动宣传, 构建问题导向、简单易行的技术路径, 强化空间导向、聚焦重点的成果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进一步突出办刊特色,提升刊物质量,加强学术交流,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新广出审[2015]1394号),《资源调查与环境》刊名自2016年第37卷第1期(总第149期)起变更为物号《:华东地质》,启用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CN32-1865/P,其他登记项目不变。同时电子信箱更改为:hddzbjb@163.com。《华东地质》将传承原《资源调查与环境》35年的办刊历史,主要刊载地质调查、地质科研及其相关领域具有基础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新成果,报道华东地区及国内外其他地区基础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城市地质、物化遥地质、境外地质、油气地质、生态地质、旅游地质、实验测试、地质信息、各  相似文献   

17.
应用地质、地球化学、数学地质综合方法,对水泉沟金矿田进行成岩成矿作用研究,探讨这个在我国首次发现的与偏碱性岩有关的金矿之成因机制,建立其成矿和找矿模型,从而对这种金矿新类型提供了较丰富的地质资料,也为该区进一步找矿提出了方向和标志。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地质工作明确了要以地质——找矿为中心。在地质单位企业全面整顿中,进一步提出了提高地质找矿效果和提高地质工作的经济、社会效益的问题。实践证明这些方针是正确的,是建国以来通过实践的总结。现在我们要在正确方针指导下,加强並改革地质工作管理,使其进一步适合地质工作的性质和特点,进一步适应地质工作在客观经济规律中的处境。本文仅就地质工作管理主要对象以及由此同步改革有关管理制度问题,谈些个人的意见。一、地质工作管理的基础和对象是地质项目  相似文献   

19.
地质工程学在工程地质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是工程地质学的新拓展,本文对其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认为它是研究一个工程系统与诸多自然系统如何实现最佳耦合的一门学科,是在认识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改造与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工程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它强调的是以工程措施对地质环境进行改造,并重视对技术方法和作用效果的研究。作者在分析地质工程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工程实践的角度,探讨了地质工程的应用领域范围并把它分为:地下建筑地质工程、地面建筑地质工程和区域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三大类型。文章认为整个地质工程系统具有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两大基本特征,在时间维度上主要表现为自然系统的客观存在性和人们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在空间维度上主要表现为系统作用域的风险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其风险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推进新技术、新手段在我局地质工作中的运用,不断提升我局的地质找矿水平,3月22日至27日,局在南昌技工学校举办了提高MAPGIS运用能力培训班。来自8个地勘单位和中核矿业公司、局机关有关处室的高、中级地质技术骨干,以及部分参加工作不久的本、硕士地质专业人员80多人参加此次培训班。局总工程师何观生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