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继宗 《气象》1978,4(8):17-18
一、珍贵的历史经验 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看云识天的经验。屡遭地震灾害的震区人民也总结出了看云测震的经验。在1663年刊印的《隆德县志》里列举的六种临震前兆中,第五种即为看云测震的内容:“天晴日暖,碧空清净,忽见黑云如缕,宛如长蛇,横亘空际,久而不散,势必地震”。  相似文献   

2.
《气象科技》1977,(7):22-24
一、看云识天大有可为云是大气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产物.不同的云天状况反映不同的天气系统,预示着不同的天气变化。各类天气系统的发生及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云天变化和云状特征上均有一定的反映。云的消长和透光度可以间接反映空中水汽的变化和稳定度;云  相似文献   

3.
胡金松 《气象》1977,3(7):18-19
在单站看云识天中,为了利用卷云来分析判断高空的影响系统,弄清楚高空急流卷云和500毫巴等压面上的槽前卷云之区别,是很有必要的。 为便于记载和叙述,我们将高空急流卷云简称Ci(J),将槽前卷云简称Ci(D)。它们在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4.
人工增雨作业是转化科学技术为生产力的一种少花钱多收益的工作,只要掌握好云层变化规律和地形,地貌对云体生成,移动的影响,捕捉人工增雨时机,就能获得较理想的效果。现就多年炮点看云识天指导人工增雨作业实践谈点体会:1 人工增雨作业时段的选择人工增雨时段的选择,通常以中,长期预报为依据,密切注意西风槽、台风外围、东风波、热带低压等天气系统的活动情况,争取天气系统影响前3~4天进入炮点。合理选择好作业时段,可以减少经费的支出和晴热久旱,虫咬的厌倦情绪。2 坚持地点云、能、天观测,准确判断对流云发展和移向指导增雨作业  相似文献   

5.
云是气象观测的项目之一,是大气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各种云状特征,预示着不同的天气变化。受地形影响形成的云,还能反映地方性的天气特色。临夏地区处于青藏高原东北侧,是降水稀少的干旱地区之一,但由于高山环抱,地形复杂,形成夏季云系多变,地方特色明显,雨量南北悬殊的特点。当地群众对看指示性、地方性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康乐看白石山,广河看南北山,和政、东乡看太子山,永靖看前  相似文献   

6.
《气象科技》1976,(8):32-33
为了进一步学习和总结老贫农李万祥同志的看天经验,黑龙江宝清县气象站于1976年5月下旬邀请有关单位举办了学习李万祥看天经验座谈会。李万祥同志在会上介绍了为革命管天、为农业学大寨作贡献的经验;宝清县气象站和红兴隆农场管理局二十团气象站系统地介绍了李万祥看天预报法的基本思路和学习体会;大家就进一步学习李万祥看天经验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几年来,我们结合本站观测资料,天气形势,对农谚“早看东南晚看西北“,进行了反复验证使用,初步掌握了使用这条谚语预报降水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Fc、Fs、Fn都是低而破碎的云,在观 测实践中容易混淆,以致误测。如何正确判 别,也谈一下浅见。 一、从外貌形态看 这三种云从外貌形态看,有相同的也有 不同的,它们都有破碎、不规则和多变的共 同点,但其颜色和云速云高有所不同。从颜 色看,Fs、Fc多呈白色或灰白色,Fn为暗 灰色。从云速云高看,Fc、Fs移动较慢, Fn移动较快,Fc较高,Fs、Fn较低。以南丹站观测资料看,一般高度是:Fc500—900 米,Fn200—600米,Fs60—200米。  相似文献   

9.
王瑜 《气象知识》2012,(3):11-11
今天上课,老师发下了一张纸,拿来一看,是“看天谚语”。上面有什么“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火烧乌云盖,有雨来得快”。嘿,还挺顺口的呢!  相似文献   

10.
采用2007年8—9月空气质量数据,对CAPPS-3空气质量预报系统进行模拟预报检验。结果表明,从污染物浓度值的模拟预报结果看,SO2的模拟效果优于NO2和PM10;从API指数检验结果看,SO2的模拟效果较好,而PM10模拟效果略差于SO2;从API指数分级检验结果看,SO2的模拟效果最好,PM10次之,而NO2预报结果最差。如果将模拟预报的结果与提前两天的观测值进行对比,预报的准确率会显著提升。总体上看,CAPPS-3空气质量预报系统运行效果良好,经订正后,该模式在奥运期间空气质量预报中得以应用,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人工防雹工作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我们在和贫下中农一起防雹过程中,学习了广大群众预报冰雹、防雹作业等方面大量的宝贵经验。他们从云的色彩、闪电和雷声等方面来识别冰雹云,总结出一听(听雷声),二看(看云色、看闪电),三打(打炮)的经验。在听雷声方面总结出:“响雷没有事,闷雷下冰蛋,拉磨雷有冷子”等谚语。我国劳动人民对雷的观测和分析有  相似文献   

12.
我爸爸是个菜农,他有个习惯,就是每天晚上必须看完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才休息。 你瞧,全家人看电视剧正入迷,爸爸又要换看乏味的天气预报节目了。“爸爸,你怎么天天都看天气预报啊?一到精彩部分,你就切换频道。  相似文献   

13.
魏垚陆 《气象》1976,2(9):17-17
我是一个参加工作才两年多的年轻气象员。两年多来,在老同志的帮助下,我坚持天天连续看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指导看天,用矛盾分析方法去认识天气变化的规律。实践使我认识到,分析好,大有益。我从完全  相似文献   

14.
看云识天气     
十多年来,我哨全体同志在学习群众看天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亲身的观测实践,初步摸索到一些看云识天气的预报经验。在实践中我们还逐步体会到,观察风、云和天物象来预报天气,具有很强的地方性特点。在一个地方适用的经验,到另一个地方就可能不适用,甚至完全相反。因此,我们在学习外地经验时,首先要经过反复的观察验证,通过实践证明可适用于本地的,才在实际预报中应用。下面是我们看云识天气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5.
由于电视气象服务节目与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联接着千家万户,因此是老少必看的电视节目.在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宁可不睡觉,也要等着看预报."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54~2006年80个站雾的观测资料和2006年的交通事故资料.分析黑龙江省公路雾的气候特征。从空间分布看,雾具有局地性,山区较平原地区多;从时间分布看,雾具有明显的年际、月际和日变化。  相似文献   

17.
我们太来公社气象哨,建哨已经16年了,现有四名兼职气象员。10多年来,我们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依靠群众,因陋就简,土法上马,不断提高了“管天”的本领,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了向群众学习,我们爬山涉水,登门串户,遍访附近几个公社的村村寨寨,拜有看天经验的老农为师,收集了500多条气象谚语,学到了许多看天知识。 为了验证群众看天经验,掌握本地天气气候规律,我们十分注意  相似文献   

18.
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与大自然作斗争中,积累了许多与潮汛有关的天气谚语。例如:“上看初二、三,下看十五、六”,“潮来有雨落”,“月傍星、发大水”,“台风等潮”等等。对于日、月引潮力与天气变化的关系,近年来已广泛引起气象工作者注意。 本文试图分析潮汛与天气变化的某些相关规律,以及本站如何以群众看天经验为线索,结合天气形势和单站指标,制作中期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19.
赵喜斌 《气象》1978,4(5):20-20
看有没有冰雹必须全面看,不能只看到一种现象就认为有冰雹。按我多年的体会主要看三种现象,即:天色、云和风。这三种现象在一天或连续几天内都出现了,才会下冰雹。比如天色发灰,一般是西南风或无风,出现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大气中云和降水所涉及的过程范围很广,从空间范围看,大到数千公里,小到几微米;从时间范围看,从几秒钟到几天、十几天。图1给出大气中各种过程所具有的水平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传统的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