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在线统计专题地图制作过程中的经验知识特征和相关理论,建立了制图知识规则,形成了包括专题表达规则、制图色彩规则、制图模板规则的制图知识规则成果。并利用在线动态专题地图技术,以交互引导的方式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制图知识规则的在线统计专题地图制作应用系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专题制图知识规则的建立及应用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亚洲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系列图及GIS系统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洲地下水资源及环境地质系列图件”(1∶800万)属于洲际尺度图件,包括亚洲水文地质图、亚洲地下水资源图、亚洲地热图和亚洲地下水环境背景图等.针对全球变化,能源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地质灾害频发的状况,特别是水资源安全保障与地质环境优劣更是直接影响亚洲地区可持续发展,编制上述图件,意义十分重大.亚洲地下水资源及环境...  相似文献   

3.
博览群图提升地质制图的科学技术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图件是地质工作成果的主要载体之一,是地质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工具,又是体现一个国家地质研究程度、地质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历来受到各国政府和国际地学组织的高度重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地质工作服务领域的扩大,近年来地质制图工作,包括制图数量、种类和技术方法,都获得了突...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究中国古-近-现代地图的传承和发展脉络,有地图制图技术传承和地图数据资料传承两重含义。中国古代地图学对近代地图学影响最大的是“计里画方”技术、西晋裴秀的“制图六体”理论、唐代贾耽的制图方法和作品、宋代沈括的二十四位向和“制图七法”、元代朱思本理论和技术体系及其地图作品5项成果。明代地图制图的传承和发展有3个分支(传承线),即传统疆域和全国地图制图、航海图和海防图、引入西方制图技术后的近代地图萌芽;清代地图学的传承和发展的5个分支(传承线),即皇家主导的全国地图制图、民间自发的全国地图制图、世界地图制图、海洋图制图、工程地图制图;民国时期的地图制图传承和发展的6个分支(传承线),即私营出版社制图、专题地图制图、航海和航道地图制图、工程地图制图、地形图制图、军事地图制图。中国古代和近代地图,对当今的地图学而言,有丰富的史料、文物价值,也有一定的信息承载价值,但在利用上有相当的难度,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探讨出适合的地图再利用模式;从地图表现形式来看,现代地图学似乎有“仿古”的趋势,但这是科学发展的一种螺旋式上升,代表了从古代地图到现代地图传承与发展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式升华。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频发,在应急指挥中往往需要提供第一手的模拟图件资料。本文分析了应急处置中对测绘应急保障的时间要求,结合测绘部门已有的测绘资料和技术手段,阐述了应急快速图件提供的总体思路和工作内容,形成了较完整的测绘应急保障快速出图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1∶100万景观生态制图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1∶100万景观生态图系借鉴国内外传统景观制图方法和制图规范,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先进技术的支持下,设计研制其制图方法、制图内容、样图和技术流程,同时提出初步的景观分类系统,为今后编制中国1∶100万景观生态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地貌是自然地域综合体的主导因素,与国民经济建设关系十分密切。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地貌及地貌制图的基础上,以LandsatETM、DEN和地貌图件为基础数据源,试验全国1:100万遥感地貌制图方法和技术(南京幅为例),即利用历史地貌图和ETM影像来更新地貌界线,制定制图流程和规范,并讨论遥感地貌制图的几个关键技术和问题,包括遥感影像地貌界线划分的比例尺确定、遥感影像上地表覆盖和地貌界线划分、地貌界线与DEM等高线关系以及遥感地貌自动化制图等,为编制全国1:100万地貌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基于案例推理的统计地图表示方法智能选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图符号的选择在空间信息可视化中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案例推理的研究范式和专题制图过程,提出了一种智能化专题制图的CBR框架,它依赖的知识主要是系统所存储的专题地图设计过程中解决问题的具体记录。本文从案例库内容设计、案例表达和数据库模式、案例相似性计算和案例检索等方面重点研究了CBR在统计地图表示方法智能选取中的应用,并以《中国人口地图集》为蓝本,以myCBR为工具,展现了CBR在专题地图设计知识获取、表达和推理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电子地图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电子地图集”是我国最新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的集成,是以地图、文字、数字、图表等多种信息表达手段,全面反映了中国人口发展基本现状和趋势的科学参考图集。它可以实现对人口数据的输入/输出、分类、存储、查询、统计、制图、分析和管理,提供给决策者和研究者分析人口问题和制定人口政策的辅助工具。本文详细介绍了图集的系统总体设计、主要功能模块设计、内容组成等。在总体设计上,提出了以电子地图制作子系统、图集管理与集成子系统、图集浏览查询子系统和人口数据查询子系统为四大主要部分的系统结构,并进而对系统中的主要模块进行了介绍.如专题制图符号模型、数据库的目录树管理、电子地图集的管理与集成,通过这些模块,分析了系统的运行机制和流程;在图集内容上,在分析“五普”数据和我国人口实际国情的基础上,选取涉及十项主题(环境、人口分布、性别与年龄、人口变动、民族、家庭婚姻、生育、教育、就业、住房)近200幅地图组成图集的内容,反映我国人口的基本现状、动态变化、地域分布、结构构成等;最后,给出了使用不同制图符号建立的人口地图实例,可以直观地反映各项人口指标的区域差异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基于ArcMap的全国草地资源图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地介绍了利用美国 ESRI公司的 Arc GIS 8.1软件产品中的 Arc Map模块完成全国草地资源专题地图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样品图打印输出工作的全部过程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草地资源数据来自对 1 999~ 2 0 0 0年全国范围 L andsat TM遥感影像的计算机解译结果 ,背景数据为 1∶ 5 0 0 0 0 0的地理底图数据 ,包括居民点、行政边界、公路、铁路和水系等要素 ;所有数据都已经存贮为 ARC/ INFO- Coverage文件格式。该工作有两部分具体的任务 :1分省草地资源制图设计与样品图输出 ;2 1∶ 5 0 0 0 0 0分幅草地资源制图设计与样品图输出。两部分共完成和输出 2 4 0余幅草地资源专题地图。  相似文献   

11.
Geomorphological mapping plays a key role in landscape representation: it i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many applications and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matic maps, such as hazard and risk maps, geoheritage and geotourism maps. Traditional geomorphological maps are useful for scientific purposes but they need to be simplified for different aims as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 In tourism valorization, mapping of geomorphological resources (i.e., geosites, and geomorphosites), and of geomorphic evidences of past hazardous geomorphological events, is important for increasing knowledge about landscape evolution and active processes, potentially involving geomorphosites and hiking trails. Active geomorphosites, as those widespread in mountain regions, testify the high dynamicity of geomorphic processes and their link with climatic conditions. In the present paper, we propose a method to produce and to update cartographic supports (Geomorphological Boxes) realized starting from a traditional geomorphological survey and mapping. The Geomorphological Boxes are geomorphological representation of single, composed or complex landforms drawn on satellite images, using the official Italian geomorphological legend (ISPRA symbols). Such cartographic representation is also addressed to the analysis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 of Potential Geomorphosites and Geotrails. The method has been tested in the upper portion of the Loana Valley (Western Italian Alps), located within the borders of the Sesia Val Grande Geopark, recognized by UNESCO in 2013. The area has a good potential for geotourism an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We identified 15 Potential Geomorphosites located along 2 Geotrails; they were rank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attributes also in relation with a Reference Geomorphosite located in the Loana hydrographic basin and inserted in official national and regional databases of geosites (ISPRA; Regione Piemonte). Finally, the ranking of Potential Geomorphosites allowed to select the most valuable ones for valorization or geoconservation purposes. In this framework, examples of Geomorphological Boxes are proposed as supports to geo-risk education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地图制图要素分类编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地图是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数据来源之一。数字化地图数据与地理信息数据的一致化,是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也是数字地图数据规范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实施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工程时,人们往往在数字地图上对"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进行工艺性扩展,没有有效区分数字地图制图要素与地理信息要素,从而导致不同的地理信息系统,形成不同的地理信息要素分类编码体系。本文认为,在本体论意义上,地图制图要素与地理信息要素是不同层面的概念。因此,本文根据功能特征,把数字地图制图要素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的地图制图要素,一类是G IS要素,并引入虚要素概念,把要素代码划分为G IS码、伪码、虚码三种类别,以此解决数字地图要素与地理信息要素的概念冲突,实现数字地图制图要素分类编码的可操作性,达到数字地图数据与地理信息数据一致化的目的。本文同时举例说明了符合地理空间信息要素分类代码标准要求的数字地图制图要素的分类编码方法。  相似文献   

13.
崎岖地形动植物栖息地生态环境遥感制图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制图方法周期长、成本较高,影响了大面积精细动植物栖息地生态环境制图的生产。鉴此,本文采用IKONOS(VHR)图像对香港郊野公园崎岖地形的动植物栖息地生态环境制图进行了研究。由于香港植被的多样性,而且观察的动植物相互作用出现于结构的层面,所以对动植物栖息地的分类应以结构为基础而非以植物为基础。本文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运用决策树之多层次地物导向分割分类(MOOSC)方法绘制九种动植物栖息地类型图。MOOSC方法和其他现有的几种分类方法相比,其分类精度高、成本低。  相似文献   

14.
设计和编制海陆统筹的综合航海地图集服务于国家“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发展目标,同时也是促进海陆文化共融和海陆睦邻合作的重要推力,在当前地图学领域受到普遍关注。本文通过与航海专题图、陆地专题图的对比分析,从地图选题、比例尺、投影、地理分幅等方面探讨了海陆统筹地图集的表达特点,并从海陆并蓄视角出发,提出综合航海地图集基础地理框架的内容体系和构建策略。在此基础上,结合《世界航海地图集》的编制实践设计了其基础地理框架的具体建立方案:① 中小比例尺地图使用WGS84坐标系,较大比例尺地图使用CGCS2000坐标系;② 根据专题内容、制图区域、变形需要,制图单元可以使用等差分纬线多圆锥、墨卡托、古德等多种投影;③ 地理底图分为世界地图、典型区域地图、陆地地图、海域地图、航区地图、港口地图6种图型,其系列比例尺内容需按一定规则进行取舍和化简派生得到;④ 地图制图单元采用北方定向,联合地理分幅和地图分幅可生成灵活的图面布局。世界航海专题图集的编制实践表明,应用本文建立的基础地理框架能较好实现海洋与陆地的协调统一表达。  相似文献   

15.
Soil type maps at the scale of I Z 1 000 000 are used extensively to provide soil spatial distribution information for soil erosion assessment and watershed management models in China. However, the soil property maps produced through conventional direct linking method usually suffer low accuracy as well as the lack of spatial details within a soil type polygon.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produce detailed soil property map based on representative samples which were extracted from each polygon on the 1 : 1 000 000 soil type map. The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each polygon is defined as the location that can represent the largest area within the polygon. The representativeness of a candidate sample is determined by calculating the soil-forming environment condition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sample and other locations. Once the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each polygon has been chosen, the property values of the existing typical samples are assigned to the corresponding representative samples with the same soil type. Finally, based on these representative samples, the detailed soil property map could be produced by using existing digital soil mapping methods. The case study in XuanCheng City, Anhui Province of China, demonstrated the proposed method could produce soil property map at a higher level of spatial details and accuracy: 1) The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map produced based on the representative samples can not only depict the detaile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M within a soil type polygon but also largely reduce the abrupt change of soil property at the boundaries of two adjacent polygons. 2) The Root Mean Squared Error (RMSE) of the SOM map based on the representative samples is 1.61, and it is 1.37 for the SOM map produced by using conventional direct linking method. Therefore, the proposed method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produce spatial detailed soil property map with higher accuracy for environment simulation models.  相似文献   

16.
干旱区生态景观制图的谱型特性与模式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景观制图是专题制图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其主要特点表现在可以揭示自然要素和人为作用的特点,反映各景观要素的相关性和数量关系。本文选择以新疆和田为代表的干旱区生态景观制图,通过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对生态景观制图的信息识别、信息挖掘、综合分析应用等研究,探讨了地图信息认知、表达、反演等专题制图中的生态景观分类、动态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田野考古制图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过程。针对田野考古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采用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获取野外数据和GIS开发平台的三种制图方法:即摄影制图、扫描制图和电子制图,得到田野考古所需的各种探方图。其中,摄影制图是利用数码相机获取田野考古的原始影像,然后直接经几何纠正生成的正射影像上数字化得到田野考古所需的各种探方图;扫描制图基本原理与摄影制图相同;电子制图是基于GIS开发平台,在已知野外制图数据条件下的电子制图方式。同时,制定了野外工作规范和流程。实验证明田野考古制图信息系统不仅使考古制图更简单方便,改变了传统纸质保存地图的方式,而且能保证一定的精度。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地图学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古老的地图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普及地图学知识,增加人们对地图的了解与应用,适应网络化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建立了专业性的“地图学网站”。本文介绍了该地图学网站的主要内容、功能设计与实现方法,对地图学网站及网络地图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自明代杰出的地图学家罗洪先(1504-1564年)所编制的《广舆图》(1541年)和利玛窦带来西方精确地图测绘技术开始,中国的地图制图技术已经迈入了近代地图学的门槛,因此,明-清-民国是中国近代地图学从雏形走向成熟的完整阶段[1]。随着现代地图的应用与发展广泛、深入,抽象的概括型地图符号及普通的二维平面地图已不能满足读图者的需求,制图者开始探索虚拟现实、三维地图等表达方法,这与中国近代传统制图的写景法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对中国近代地图制图技术及表现方法的研究,对于现代地图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阅读大量的中国近代(即明、清、民国时期)的地图资料,查阅前人的研究资料,总结和提炼了中国明、清、民国3个不同时期地图制图的技术,分别阐述了3个时期地图要素、表示方法及其制图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十一五"、"十二五"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的全新一代基础地理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了技术系统与数据资源保障能力的全方位升级。围绕"十三五"新型基础测绘数据,实现对多尺度,多类型、多生产标准、多时相的数据集中存储、统一管理。基于全新的自主化底层平台,实现对上层管理、应用能力及效率的升级。基于混合更新模型的数据库更新与自主化制图平台的数据库快速制图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数据的多时态、增量化存储,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为其他省份新型基础测绘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