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友良  常丹  刘凯鹏  彭渤洋  廖敏  刘堃 《地质论评》2016,62(S1):377-378
攀西地区是康滇地轴上少有的铀矿化集中产区之一,区内已发现有花岗岩型、火山岩型、混合岩型和砂岩型等多种类型的铀矿化,但长期以来铀矿找矿未取得大的突破(陈友良,2004;郭宁等,2012)。近年来,在四川省米易县海塔地区的变质—混合岩中发现了较好的工业铀矿体,并在混合岩中发现了富含晶质铀矿石英脉的新类型铀矿化(张成江等,2015),展现出较好的找矿前景。目前有关区内混合岩型铀矿的成因是制约本区铀矿找矿突破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拟从区内岩矿石的元素变化规律入手来探讨该类型铀矿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腾冲铀矿与盈江铀矿产出的地质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光裕 《云南地质》1994,13(1):98-105
腾冲铀矿和盈江铀矿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铀矿物,产出于滇西地区一个混合岩型铀矿化点的氧化带上。本文总结了这类铀矿化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化特征及找矿判别依据。认为变质地体中的深变质带、含矿主岩中铀丰度值高、断裂发育、存在碱交代及气成高温热液蚀变、显示放射性异常等是这类铀矿化的主要找矿判别依据。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以来,康滇地轴中段横山岩体已发现多处铀矿点,铀矿化特征以A10铀矿点为代表。前人认为A10铀矿点为古元古代基底混合岩型,本文从铀异常的分布形态、混合岩的产出形态、变质相、成矿年龄、铀矿物元素组合特征方面例证,认为其应该属于印支期花岗岩外接触带型,并从岩体、岩性、构造、热液方面分析了该区的成矿条件,指出该区存在良好的花岗岩型铀矿成矿条件,找矿方向应该是花岗岩外接触带与碎裂长英质脉有关的热液型铀矿。  相似文献   

4.
以浸染扶晶质铀矿形式产于混合岩中的铀矿化是华南一种新的铀矿化类型。根据晶质铀矿在矿体中的存在形式,可划分为原生型和改造型。原生型矿床中主要铀矿物是晶质铀矿,改造型矿床中的主要铀矿物是沥青铀矿和残余的晶质铀矿。此类型矿床是富铀地层选择性熔融,并在此过程中导致铀的活化、转移和局部富集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正>攀西地区位于扬子地台西缘,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区带之一,也是康滇地轴上少有的铀矿化集中地区之一,但至今铀矿找矿未取得大的突破。近年来,在四川米易海塔地区的变质-混合岩中发现了较好的工业矿体,展现出较好的找矿前景,但相关研究工作还未全面系统展开,本文拟对海塔地区混合岩型铀矿的微量元素特征进行研究,以期对本区该类型铀矿的成矿机理进行  相似文献   

6.
<正>攀西地区现已发现有花岗岩型、火山岩型、混合岩型和砂岩型等多种类型的铀矿化,是康滇地轴上少有的铀矿化集中产区之一,也是康滇地轴中段铀矿找矿最有希望取得突破的地区(陈友良,2004;郭宁等,2012)。多年来的地质勘查和研究表明,区内混合岩型和花岗岩型铀矿的矿化规模相对较大,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陈友良,1995;姚建等,2011)。产于四川米易海塔地区的铀矿即属于较为典型的混合岩型铀矿,本文拟对其稀土元素特征进行研究,以期对本区该类型铀矿的成矿机理进行初步探  相似文献   

7.
柯丹  刘洪军  侯惠群  吴国东  郝伟林  易超 《地质学报》2016,90(12):3545-3553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是我国主要的砂岩型铀矿类型之一,属全盲矿,找矿难度大。地电化学方法作为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的分支之一,为隐伏铀矿勘查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并在实际找矿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研究表明,在隐伏砂岩型铀矿上方,存在着地电化学提取U元素异常。总结和分析了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以及在实际试验中发现的铀矿上方地电提取铀异常特征,在前人提出的元素由深部向地表迁移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了砂岩型铀矿地电化学异常的形成机理。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上方地电提取U元素主要呈现为跳跃的锯齿状高值异常,可以作为深部铀矿找矿的指示标志。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概述了寒武纪地质发展史。太古代早期只出现小面积古陆核,岩石含铀量低,硅铝壳演化晚。早元古代稳定性差,盖层形成晚。因此,对寻找澳北型铀矿床不利。但中生代地台活化对寻找花岗岩型铀矿床创造了条件。铀矿花分布在古陆核两侧,围绕古陆核划分三个分带:内带——太古代古陆核为钍矿化区,多为花岗伟晶岩型;中带——古陆核边缘凹陷为铀钍混合区,铀多为变质热液型,碱交代型,与硅化带、破碎带、混合岩化及岩体接触带有关;外带——中生代花岗岩分布区为铀矿化区。中生代化岗岩是本区主要成矿岩体。集宁区凤凰山岩体,铀矿化分布于岩体边缘顶盖相,属硅质脉型。五台区盘道岩体,铀矿化主要产于岩体外接触带,有萤石型与玉髓型两种。上述共同特点:富硅、富钾、铝过饱和岩石,成矿类型与岩石化学成分都可与华南花岗岩对比。铀矿找矿方向:主要在古陆核外带中生代花岗岩呈北东向展布区,特别是围绕花岗岩内外接触带,寻找硅质脉型是最有远景的。其次是在中条区西侧山前大断裂复背斜核部,特别是断裂拐弯处和混合岩化强烈地段,寻找变质热液型、碱交代型是比较有利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深入研究硬岩型铀矿化(点、带)的地球物理特征,在桃山、红山子地区开展了综合物探测量.结果表明,在△T磁异常平面等值线图中,铀矿床(点、带)一般位于强弱磁异常过渡地带偏弱磁异常一侧,电阻率断面图中多位于高低阻梯度变化带或中低阻区,电阻率平面图中多位于中低阻过渡带偏低阻一侧.该硬岩型铀矿化地球物理特征为寻找该类铀矿有利地段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
杂岩体位于浙江江山——绍兴火山岩带金华——巨县盆地西南端,由燕山晚期流纹质凝灰岩、流纹(斑)岩、次花岗斑岩和花岗岩组成。分布面积约230Km~3。(图1)根据岩性持征和形成次序分为三个类型(表一) 喷出岩中铀矿化为沥青铀矿——赤铁矿类型,矿化环绕花岗岩体外接触带分布;次火山岩中铀矿化为沥青铀矿——赤铁矿类型,矿体受隐爆角砾岩筒控制;侵入岩中铀矿化为沥青铀矿——赤铁矿——碳酸盐类型,矿体分布在钠交代体中。一、主要岩石类型(一)、喷出岩喷出岩主要由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和流纹(斑)岩组成,呈宽缓的背斜分布。褶皱轴  相似文献   

11.
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航放数据处理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航放数据处理与研究通过对各铀成矿区带航空放射性特征分析研究,提取了与铀矿化密切相关的航放铀含量异常及高场和航放多元信息异常,总结了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碳硅泥岩型和砂岩型等4大类型铀矿的航空放射性特征及预测要素组合模式。该组合模式在铀资源潜力评价中应用效果十分显著。航放异常信息的合理组合,能有效地加强和突出与铀矿化相关的放射性异常信息及成矿环境信息,对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和铀矿普查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海塔地区混合岩型铀矿各类岩矿石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区内矿化长英质脉体和晚期沿韧脆性剪切带充填的长英质脉体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特征相似,说明其成因一致。区内印支期花岗岩、五马箐组片岩、片麻岩以及混合岩化长英质脉体在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特征上有一定相似性,反映由片岩进一步衍生形成的花岗岩、片麻岩以及混合岩化长英质脉体对其原岩的成分具有明显的继承性。综合研究表明,混合岩化作用不是海塔地区混合岩型铀矿形成的主要机制,铀成矿主要与后期的构造热液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3.
花岗伟晶岩型铀矿是目前发现的一种新类型铀矿。这种矿床的晶质铀矿是从花岗岩浆分异出来的富铀岩浆中结晶而成的。下元古界秦岭群是成矿有利环境,韧性剪切带是控岩控矿的主要构造。这种类型铀矿在商丹三角地区的远景是可观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额尔古纳地区的铀矿化特征进行梳理,划分了铀矿化类型;从构造分区、基底特征、成矿层位、构造控矿和热液蚀变等方面,分析了该地区铀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额尔古纳地区热液型铀矿的找矿方向,认为该区与俄罗斯红石地区同属一条成矿带,硅化破碎带型和蚀变岩型铀矿应是其主要的找矿类型,区内自下而上存在3种成矿空间。  相似文献   

15.
陕南紫阳一平利地区位于南秦岭碳硅泥岩型成矿带石泉~安康成矿集中区,铀成矿地质条件较为有利。已发现有碳硅泥岩型铀矿床(点)、矿化点及分布广泛的异常点。铀矿化受寒武系鲁家坪组(∈1l)、箭竹坝组(∈lj)和奥陶一志留系斑鸠关组((O3+S1)6)中碳硅泥岩地层控制。按含矿围岩将铀矿化分为3种类型,即含炭质硅岩型、石炭及炭质板岩型和煌斑岩脉型。褶皱构造和构造破碎带控制着铀矿化分布空间。  相似文献   

16.
容县盆地是广西中新生代盆地中最早发现铀矿化的盆地,其沉积类型属于火山-沉积碎屑岩型。在认识盆地成矿地质背景、地质特征基础上,对盆地铀矿地质特征及典型矿床地质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其成矿作用。铀矿体产于盆地的古近系邕宁群(EY)砂砾岩中,或产于盆地与基底及边缘接触带或附近的断裂带、火山熔岩的接触带中,成因类型上属于沉积叠加后生热液改造型。  相似文献   

17.
康滇地轴巨粒晶质铀矿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成江  陈友良  李巨初  徐争启  姚健 《地质通报》2015,34(12):2219-2226
康滇地轴米易海塔地区富晶质铀矿石英脉产于晚元古代受混合岩化作用影响的五马箐组黑云斜长片岩中,受韧-脆性断裂构造裂隙带控制。晶质铀矿呈黑色,半金属光泽;晶形完好,以立方体与八面体聚形及菱形十二面体为主,少量呈立方体;粒径大多0.5cm左右,最大可达1cm以上。共生矿物组合为石英-晶质铀矿-榍石-辉钼矿组合。研究认为,晶质铀矿形成于温度压力较高及深度较大的地质环境,是高温偏酸性流体在温度缓慢下降的强还原条件下结晶而成的。康滇地轴具有形成高强度铀矿化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在康滇地轴混合岩地区最有前景的铀矿类型应为受韧-脆性构造控制的中高温热液脉型矿化。  相似文献   

18.
混合岩型铀矿是康滇地轴上最有希望取得找矿突破的铀矿类型,海塔地区的铀矿化即是该类型铀矿的典型代表。本文针对区内的长英质脉矿石、富晶质铀矿石英脉矿石和含矿热液石英脉中的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塔地区混合岩型铀矿的成矿作用可分为2个阶段:早期混合岩化热液成矿阶段为高温、中低盐度流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380~540℃,盐度变化范围为16.15%~23.18%NaCl eqv,是区内铀成矿的主要阶段;晚期热液叠加改造成矿阶段为中低温、低盐度流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40~220℃,盐度变化范围为5.56%~23.18%NaCleqv,是区内富铀矿的形成阶段。流体包裹体的气相成分测试表明,长英质脉矿石石英包裹体中以CH4、CO2为主,其次为H2O和N2;而富晶质铀矿石英脉及含矿热液石英脉石英包裹体中以H2为主,部分含有CO2、CH4、H2O。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早期混合岩化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可能为岩浆水与变质水的混合,而晚期热液叠加改造成矿阶段成矿流体中可能有大气降水的加入。  相似文献   

19.
<正>1含铀滚石特征及其来源攀枝花大田地区是康滇地轴重要的混合岩型铀矿化分布区,在该区Ⅱ号带水沟中连续发现了埋藏于沉积物中的含铀滚石,滚石呈椭圆状(粒径10~20 cm),其中含铀晶质铀矿,外侧为次生铀矿。铀  相似文献   

20.
蒋向新 《矿床地质》1990,9(1):56-62
一七九岩体接触带产有铀矿床。该矿床矿石组合为沥青铀矿-金属硫化物-方解石。赋矿岩石为晚元古代浅变质岩、晚古生代碳硅泥岩及印支期花岗岩等围岩中的碎裂岩。该矿体既具花岗岩型铀矿的一般特征(如受岩体和断裂构造控制,与该岩体内的微晶石英型铀矿床,有着密切的时空和成因联系),也有自身的某些特点(如沥青铀矿主要沉淀于碳酸盐热液期,在成因上具多源性和复成性,属混合热液型);在成矿地质背景方面,具铀源条件较差、碳酸盐岩与水云母化发育等再要特色。矿床属花岗岩型铀矿中的一个特殊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