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模式识别在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化学数据模式识别技术,是通过模式识别数学处理方法,对地球化学异常进行多元素信息提取,确定不同地质体及不同类型成矿作用的元素异常特征和异常分带。提取各种不同类型及不同元素组合的成矿异常。  相似文献   

2.
多元统计分析已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和解释地球化学数据方面。有关这方面多元统计分析的第一任务就是要计算出多元变量观测值协相关矩阵。然而,一些稀有元素如Ag、Au、Pt族元素等的地球化学数据中包含一些在检测限之下的观测值。特别是对一些稀有元素进行中子活化分析时会产生不同水平的数据,而且有时会因样品的重量而使它们的检测限很高。  相似文献   

3.
地球化学场及其在隐伏矿体三维预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物理学"场论"的角度介绍了地球化学场的概念,并从场源、场作用及地球化学指标分布三个基本要素出发阐述了地球化学场的扩散、对流-扩散的动力学机制。首先,按照采样介质,将地球化学场分为原生的岩石地球化学场,以及次生的土壤、水系沉积物、水文和气体地球化学场,描述了组成各类地球化学场的要素。其次,将地球化学场的分析方法概括为静态的空间结构分析和动态的时空结构分析两种,提出要以场的动力学机制为基础,利用地球物理学中的正、反演理论来研究四维时空中地球化学场的发展和演化。最后,探讨了地球化学场时空结构分析与三维地学模拟两者之间彼此补充和相互验证的关系,三维地学模拟构建的场源及空间介质模型,为地球化学场的正、反演提供了初始条件,地球化学场反演的结果又可用来修正三维地质模型;探讨了地球化学场与大数据分析技术间的关系,即采用大数据的"数据驱动"的思路来挖掘其与多元地学数据之间的隐性联系,探索其与成矿过程的关联性。地球化学场与三维地学模拟、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结合将为隐伏矿体三维预测中地下成矿物质的分布和演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模式识别技术在油气化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模式识别技术应用于油气化探,给出了方法的逻辑框图,剖析了一个典型实例,其结果说明运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得地球化学场的基本结构及其变异特征,反映了地球化学场的变化规律。结合地质条件提炼出的成藏模式能为预测油气藏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对遥感与地球化学理论方法体系的分析,认为地球化学异常与热液蚀变、遥感影像灰度值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以青海省白日其利沟地区为例,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及理论推导,得出了训练区样本光谱反射率与微量元素含量、遥感数据灰度值之间的回归函数,建立了遥感地球化学异常模型。应用这一模型,在缺少地球化学数据的地区,选取实验区(AOI)采样进行地球化学及光谱测试,建立遥感数据与地球化学异常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而从相对易于获取的遥感数据入手,获取遥感地球化学异常信息,用以指导地质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6.
左仁广 《地学前缘》2019,26(4):67-75
我国积累的大量高质量、多元素、多尺度的地球化学数据,为矿产勘查与环境评价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二次开发和再利用,提取有价值的地球化学异常信息并带动找矿突破,是缓解当前矿产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覆盖区和深部的找矿实践中,由于矿体埋深和覆盖层的影响,往往在表生介质中形成弱小的地球化学异常,识别和评价弱小地球化学异常是当前勘查地球化学数据处理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围绕地球化学异常信息的提取和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了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勘查地球化学数据处理与异常识别方法和模型,勘查地球化学数据闭合效应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案,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勘查地球化学数据处理以及弱小地球化学异常的识别和评价。研究发现,在地质环境的约束下,基于大数据思维和机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地球化学空间分布模式与已发现矿床的相关关系,同时使用所有地球化学变量能有效刻画具有非线性特征的地球化学空间分布模式,可识别出传统方法无法识别的异常,为开展地球化学空间模式识别与异常提取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应用MAPGIS制作地球化学图单元素异常图及综合异常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APGIS离散数据网格化模型绘制地球化学图,通过四种不同的网格化方法效果对比,在元素含量分析数据极差相对较小时,采用Kring泛克立格法网格化模型绘制的地球化学图效果佳。分析数据极差相对较大时,采用距离幂函数反比加权网格化模型绘制的地球化学图效果较好。两种数据网格模型绘制的地球化学图均达到化探规范中对地球化学图的要求,因此提出了应用MAPGIS制作地球化学等含量线图,利用地球化学等含量线图的属性,绘制单元素异常图及综合异常图。  相似文献   

8.
地球化学空间数据处理原理及软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数据处理和成图技术在地球化学和找矿研究中是十分重要的。根据地球化学数据的总体和局域分布型式总结发展了数据预处理技术,二维空间地球化学数据处理应该包括数据预处理,结合分析并估值,数值滤波3个环节。上述研究思路在塔里木盆地油气化探研究中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三岔沟东铁多金属矿预查区地处祖国边陲,自然经济地理条件较差,地质矿产研究程度较低,仅靠常规地质方法和手段,很难取得理想的找矿效果。本文引入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相结合的多元信息综合找矿方法,综合分析区内的地质资料、ASTER遥感数据、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数据、高磁、激电等多元找矿信息,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信息提取和综合处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不同采样密度、不同采样时间是否可以获得稳定的和可追索的地球化学模式是检验地球化学方法技术可靠与否的重要依据。笔者选择干旱戈壁荒漠区——甘肃柳园花牛山矿区开展不同采样密度、不同采样时间的土壤微细粒测量工作,对比了所获得的地球化学数据和地球化学分布模式。结论如下:土壤微细粒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元素含量中位值和背景值非常接近,地球化学分布模式在形态和变化趋势上非常相似,浓集中心位置重合,表明可获得稳定的、可追索的地球化学分布模式;采样密度越大数据离散程度越高,表明元素分布的局部不均一性,正是这种局部的不均一性才能通过加密采样刻画出地球化学模式的细节变化,为逐步追踪矿化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伯英  刘成林  曹养同 《矿床地质》2016,35(6):1281-1292
文中介绍了断裂带地球化学深穿透理论与技术方法,并结合钾盐找矿实践,对相关技术方法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断裂带地球化学深穿透技术包括地表测线、稀有气体同位素示踪和钾盐深度预测模型,笔者的主要思路是通过地表元素异常来捕捉可能来自深部的物源信息,预测大概的找钾靶区和深度,降低找矿成本。沿垂直于构造断裂带的方向采集地表沉积物、水样,分析其化学元素含量或比值,可以有效识别地球化学异常点;通过分析沿断裂带上升的卤水中逸出的稀有气体(氦、氩、氖等)同位素组成,可以判别气体的来源和断裂的深度,从而辅助判别卤水来源和深度;通过文章给出的一系列地球化学指标和方法,可以识别异常、综合判别卤水或盐类物质来源和深度,灰色模型和异常判别程序的编制可以大大缩短运算和判别时间。上述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今后研究和实践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过去,我队1:5万化探普查样品只采用单一的光谱撒样法进行多元素分析。它的主要弊病是某些元素测定灵敏度低,不能满足化探普查要求;方法精密度较差,经常产生系统偏差。因此,给弱异常的分辨造成困难。  相似文献   

13.
Interpretation of regional scale, multivariate geochemical data is aided by a statistical technique called “clustering.” We investigate a particular clustering procedure by applying it to geochemical data collected in the State of Colorado,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he clustering procedure partitions the field samples for the entire survey area into two clusters. The field samples in each cluster are partitioned again to create two subclusters, and so on. This manual procedure generates a hierarchy of clusters, and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the hierarchy show geochemical and geological processes occurring at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clustering methods, we use Bayesian finite mixture modeling with two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which yields two clusters. The model parameters are estimated with Hamiltonian Monte Carlo sampling of the posterior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which usually has multiple modes. Each mode has its own set of model parameters; each set is checked to ensure that it is consistent both with the data and with independent geologic knowledge. The set of model parameters that is most consistent with the independent geologic knowledge is selected for detailed interpretation and partitioning of the field samples.  相似文献   

14.
赵克斌  陈银节  孙长青 《地质通报》2009,28(11):1620-1627
油气化探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寻找油气,具有直接、快速、有效、成本低的特点,已在油气勘探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在一定时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油气化探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许多方面仍存在不足,其中异常的稳定性与重现性是制约油气化探推广应用的认识障碍。以河南泌阳洼陷(井楼-古城油田)和山东临邑洼陷南斜坡(临南油田)的实际地球化学测量资料为基础,通过已知油气藏上方不同期次(同年)、不同时期的油气化探异常特征的对比,从油气化探指标组合关系、结构特征、剖面显示、油气异常的平面分布等方面证实油气化探异常存在较好的稳定性,表明利用油气化探技术方法寻找油气是可行的,并进一步证实了油气化探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张本仁 《西北地质》2001,34(3):1-17
本文讨论了如何改进岩石构造环境的地球化学判别方法及其应用于研究造山带构造演化的问题,在论述了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形成构造环境关系实质的基础上,提出了优选判别指示元素,参数和方法的准则及应用实例;并提出采用岩套内岩类配套及相邻相造期岩套或岩石建造时空配套综合分析途径的建议,从解决某些岩石化学特征在反映构造环境方面存在的多解性问题,推动造山带构造演化细节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We present a model-driven uncertainty quantification methodology based on sparse grid sampling techniques in the context of a generalized polynomial chaos expansion (GPCE) approximation of a basin-scale geochemical evolution scenario. The approach is illustrated through a one-dimensional example involving the process of quartz cementation in sandstones and the resulting effects on the dynamics of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porosity,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The proposed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computational tools allow performing an efficient and accurate global sensitivity analysis (GSA) of the system states (i.e., porosity, temperature, pressure, and fluxes) in the presence of uncertain key mechanical and geochemical model parameters as well as boundary conditions. GSA is grounded on the use of the variance-based Sobol indices. These allow discriminating the relative weights of uncertain quantities on the global model variance and can be computed through the GPCE of the model response. Evaluation of the GPCE of the model response is performed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sparse grid approximation technique in the space of the selected uncertain quantities. GPCE is then be employed as a surrogate model of the system states to quantify uncertainty propagation through the model in terms of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and its statistical moments) of target system states.  相似文献   

17.
松辽盆地南部油气化探方法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近 2 0年化探资料的综合研究 ,概述了该区的油气微渗漏与化探异常成因、地表化探主要影响因素、化探方法指标有效性、异常信息提取技术及化探异常模式 ,总结出适合于该区的有效油气化探方法系列以及一套干扰因素的排除、异常信息提取及化探异常解释评价技术。  相似文献   

18.
K型识别表法是处理定性地质资料而设计的进行二类判别的方法。文中简要介绍了K型识别表的概念,标志分类权的计算方法,对象间海明距离的定义和对未知对象进行判别的准则。为了在该方法中也能利用连续变量的资料,介绍了连续变量离散化的信息度最大的方法。最后,用作者对该方法所设计的源程序对我国南方二十一个未知归属的花岗岩体进行计算试验,确定了六个具有远景的岩体。  相似文献   

19.
"3S"技术在木里地区金矿资源预测与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3S”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成矿预测的精度和效益。在新理论、新思路的指导下,通过对已有地质、物探、化探、遥感资料进行二次开发及综合研究分析,应用以遥感技术(“RS”)为主,辅以“GIS”、“GPS”技术和野外现场验证等多源信息手段和方法,进行成矿预测,高效、快速地实现了找矿靶区的预测与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