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篇 奇石与地质 一、山西的观赏石 (一)异军突起垣曲奇石 翻开迄今为止的所有观赏石专著、画册,没有山西的份额;古今中外所有书本几乎没有山西观赏石的记录.山西成为我国观赏石的盲区.只在清康熙年间名剧《桃花扇》中,孔尚任有"喜得垣曲山涧五彩小石"并题诗一首,收在稍后刊发的"孔尚任诗文集"中.  相似文献   

2.
字述一月     
正拼音:méi释义形声。从火,某声。本义:烟尘。一是古代的植物压埋在地底下,在不透空气或空气不足的条件下,受到地下的高温和高压年久变质而形成的黑色或黑褐色矿物;二是烟气凝结的黑灰,为制墨的主要原料。字述在中国,煤与山西是难以割裂的。山西的政治生态"归根结底是煤的生态"。中央的此次反腐也是"以煤为媒"。8月下旬,"山西官场被查蒙了"。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中纪委先后宣布山西省4个省部级干部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其中  相似文献   

3.
山西垣曲历山山石上的图案近似"梅花",其神韵与中国大写意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它表达的诗情画意给观赏者以无限的联想与情趣,雅在其中,使人游目骋怀。此天然石从中自然劈开,双梅对称,疏影横斜、浑然天成,堪称山西历山石中"皇后",乃天工造物之奇石的上品、绝品。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煤炭作为山西的名片被世人周知,山西因为丰富的煤炭资源被称为"中国的中东"。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丰富的煤炭资源给山西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效益,确也掩盖了山西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俗话说,"一千年文化看北京,三千年文化看陕西,五千年文化看山西",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山西,有着太多令人向往的山水风光、文化遗产。在各界人士夙夜长叹山西"成于煤、败于煤"之时,2013年山西首届文化博览会的举办让大家把目光从煤炭转移到  相似文献   

5.
正8月18日,由中国地质博物馆(简称"中国地博馆")和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简称"山西国土厅")主办,山西地质博物馆(简称"山西地博馆")承办的"地球瑰宝——中国地质博物馆百年精品展"专题展览(简称"百年精品展")在山西地质博物馆举行。中国地博馆馆长贾跃明宣布百年精品展开幕;山西国土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1/60的土地上,山西生产了全国1/4的煤炭。"带血"的煤炭一度成为山西地方经济发展的"黑色印记"。在3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西代表团举行的团组讨论上,山西省省长李小鹏回应媒体提问时说,山西的安全生产压力的确很大,"因为这关系人的生命,所以责任重于泰山。一个泰山压在头顶上,当然压力巨大"。  相似文献   

7.
正5月13日,山西地质博物馆举行古生物研究成果发布会。此次发布会亮相的是"晋地甲龙"化石、山西主龙形类爬行动物化石和保德锯齿龙化石。其中,"晋地甲龙"于2011年发现于大同市左云县白垩纪的地层中,是一个新的属种,化石保存了一具近乎完整的甲龙骨架。山西三叠纪主龙形类"择义王氏鳄"以化石集群式保存于同一个化石坑中,一个坑中完整挖掘出11条"择义王氏鳄",这是目前世界上首次发现的集群式保存数量最多的一组化石。  相似文献   

8.
由山西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科学技术部、国家能源局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能博会)于9月16日至18日在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举行.在能博会上,循环经济和绿色能源等方面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看点一:新技术引人瞩目 9月16日上午10时许,太原阳光明媚,秋高气爽.记者一进入展馆,便看到大屏幕上正播放着"解读能源"、"品读山西"等内容,重点展示以"七新"为主题的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目标等.  相似文献   

9.
太原面食     
"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素有"食之乡"的美誉,而太原则是"面食之乡"的窗口。太原集山西面食之大成,荟萃"面食之乡"的多种精品,形成了"一面百样吃"、"百样百味"的面食特色。著名的太原十大面食有:拉面、刀削面、手擀面、刀拨面、剔尖、擦蝌蚪、揪片、拨鱼、猫耳朵、莜面。  相似文献   

10.
利用山西台网的数字波形资料,基于遗传算法,用Atkinson方法得到山西地区介质的品质因子Q值随频率的关系为Q =420.7f0.369.采用Moya方法反演山西数字地震台网40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均表现与频率有关,其中27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在频率域不平坦,只有13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基本没有放大.震源参数的计算结果表明,地震震级与地震距呈线性关系,但地震距与应力降以及应力降与震源半径之间的依赖关系不太明确.  相似文献   

11.
地质历史上的二叠纪、三叠纪,正是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多样辐射的时期,也是低等四足类相互更替的时期。那时地球上只有一个大陆—盘古大陆,中国所处的位置是南海北陆的格局。山西位于华北古陆上,这片土地出露着大面积的三叠纪陆相地层,无数的科研机构、专家学者都曾来这儿工作过,并在这里发现大量的脊椎动物化石,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中国肯氏兽动物群"。本文简要介绍了该动物群的研究历史、多样性概况、时代讨论及在生命演化史上的意义等情况。  相似文献   

12.
《华北国土资源》2014,(3):10-15
正山西山西鳄山西地质博物馆"远古物种"展区内,展示着发掘于山西省吉县的山西山西鳄骨架化石,这具化石距今两亿五千万年,而且全球目前仅此一具。作为肯氏兽动物群中的顶级掠食者,山西山西鳄是一种体型较大的假鳄类,身长超过2米,具有强壮的颔部,广泛分布于山西省榆社、武乡、吉县等地。  相似文献   

13.
2012年4月1日,山西隆重召开全省高速公路建设誓师动员大会,标志着2012年"全省总动员,决战300天,融资上千亿,高速通万里"大决战正式拉开帷幕.在霍州至永和关东段高速公路施工现场,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激情满怀地向外界宣布:山西年内确保再建成1000公里高速公路,使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5000公里!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君作了重要讲话. 4月9日、4月21日,副省长牛仁亮召集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召开山西高速公路建设筹融资协调组会议.4月26日,副省长牛仁亮深入忻州环城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一线视察指导,并召开了土地矿产协调组会议.5月16日,省高速公路建设总指挥部在平遥组织召开全省在建高速公路质量现场观摩会,副省长牛仁亮出席并作重要讲话,省交通运输厅领导悉数出席.  相似文献   

14.
有句话说,"五百年的风景看北京,五千年的风景看山西。"山西的古、山西的朴、山西的拙、山西的淳,凝聚成了华夏文明的魂。而说起山西的古镇,平遥是声名赫赫的,张壁却一直鲜为人知。本期,记者将向你展示这座神秘的城堡式古村落——张壁古堡。张壁古堡坐落在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古堡虽然只有1.2万平方米,但堡内地上城池古堡、地下"万米长城",特色鲜明,是中国唯一具有军事、民用双重用途的城堡遗址。2005年,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古村落被中央电视台评选为"中  相似文献   

15.
《华北国土资源》2013,(4):54-55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山西总队(以下简称"山西总队"),始建于1960年,驻北京市隶属于建工部。1966年,山西总队迁往西安并入西北地质公司;1970年,迁至太原市,更名为"山西建材201地质队";1975年,又改名为"山西建材地质大队";1982年,收归国家建材局领导;1989年,改为现在的名称;1997年,归属于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的地质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16.
三、山西的化石 (一)山西的观赏性动物化石 1.三叶虫动物化石 可作为观赏石用的三叶虫动物化石是产于寒武系上部的蝴蝶虫与蝙蝠虫.它们属于节肢动物门,身体可分为头、胸、尾与中、左、右各三叶,故名"三叶虫",属于浅海海底跳游动物,约3~6cm.因为蝙蝠虫的尾部酷似飞翔中的蝙蝠,所以国人历来以蝙蝠之"蝠"字与"福"同音而取其做吉祥图案,或木刻于桌椅,或砖雕于门楣.不知从什么年代起,泰山四周盛产的蝙蝠虫石灰岩石板被用做紫檀木嵌镶成屏置于案几上.这种30~ 40cm大小的石板上一般要聚集十几个至几十个蝙蝠,才够得上福石标准.蝴蝶虫形如飞蝶,也能做观赏石,它常与蝙蝠虫共生.山西产此两种三叶虫较多的地方是恒山北麓、吕梁山北麓五寨、岢岚及太行山北段盂县等地.  相似文献   

17.
山西地处黄河流域,曾是中华文化中心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存的地上文物百分之七十在山西,这反映了山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晋人对地区文化的认同和尊崇.  相似文献   

18.
到了周幽王时代,中央政权领导核心不仅毫无掌控国土资源的意识,反而还间接推动了一些诸侯国蚕食土地资源的行为.其中,最典型的当数郑国的领导人郑桓公,他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老赖"--只借不还.  相似文献   

19.
由于地球上蕴藏的煤炭和石油等燃料日益减少,能源如今成为人们最关切的问题之一.现在,各国科学家都在采取各种措施开辟新能源,其中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以及生物能源等绿色能源,可谓使出浑身解数.这其中,美国正着手一场"能源复兴运动",其中有八个方案可能使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20.
8月1日,由山西翅果研究所主办的"揭秘远古翅果,探索生命奇迹"——翅果油树保护行动启动暨山西翅果研究所成立仪式在山西省乡宁县翅果油树基地隆重举行,活动得到山西省政府、临汾市政府、乡宁县委县政府等各级政府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乡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山西隆水集团董事长、山西翅果研究所所长王保明,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解永全等多位国内知名艺术大家与行业专家,全国及省内几十家电视台报社网站等主流媒体出席了发布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