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讯     
南极历程备忘录首踏南极 1984年11月20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编队由上海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码头启航,同年12月26日抵达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的麦克斯韦尔湾。12月31日,南极考察队登上乔治王岛,并举行长城站奠基典礼,第一面五星红旗插上了南极洲。1985年2月20日,中国南极长城站胜利建成,以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主任武衡为团长的代表团出席了长城站落成典礼,乔治王岛上的阿根廷、智利、巴西、苏联、波兰、乌拉圭等国的南极站站长、科学家和美国"公主"号考察船船长等出席了长城站落成典礼。  相似文献   

2.
朱根海 《海洋学报》1991,13(2):282-289
长城站位于62°12′59″S、58°57′52″W,沿岸砾砂滩潮间带小型底栖植物丰盛,它是贝类、鱼类和潮间带其他底栖动物的重要饵料。国外,Van Heurck和William等对南极底栖生活的硅藻类已作过调查研究;国内,仅少数学者记录了沉积物中的硅藻类和潮间带的小型藻类,而对长城站潮间带小型底栖植物的调查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为我国对中国南极长城站沿岸砾砂滩潮间带小型底栖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种类多样性指数值(d)和不同测站的相似性指数值(S)的首次考察报告。  相似文献   

3.
《海洋世界》2005,(3):1-1
1984年11月20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编队由上海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码头启航,同年12月26日抵达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的麦克斯韦尔湾。12月31日,南极考察队登上乔治王岛,并举行长城站奠基典礼,第一面五星红旗插上了南极洲。1985年2月20日,中国南极长城站胜利建成,以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主任武衡为团长的代表团出席了长城站落成典礼,  相似文献   

4.
一、任务和条件 1989~1990年度的第六次南极考察工作是围绕一船两站进行的。任务规定极地号船载人和物资由青岛港出发,横越太平洋至智利瓦尔帕来索港,再沿智利内水道南下,穿越德雷克海峡到达长城站;在那里完成长城站补给和局部地区调查任务后,直驶中山站,卸下最后一批建站物资;然后返航,经澳大利亚西部海域、南海、东海和黄海,再回到青岛港。诚然,极地号船去长城站和中山站均不是首次,从我国出发去长城站已有两个航次的经验,而径直去中山站则是第五次南极考察的任务,它基本上围着澳大利亚东、西海岸转了一圈。第六次考察任务有别于前几次,航线也更加复杂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长城站至中山站的一段,对我国船舶来说,是从未驶过的航线。而这段航线却要经过开阔的、多风暴活动及流冰的南大洋。该航区内又全无可供避风的港口,国际往来船舶极少。所以,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第1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2002年1~3月在南印度洋从中山站外普里兹湾到澳大利亚费里曼特尔断面的走航XBT/XCTD资料和CTD资料及1998年1月、1999年2月和2000年3月等其他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航线上海洋锋的位置及其年际变化:(1)在75°~78°E南极陆坡锋的位置在645°~655°S;在84°~100°E范围极地锋在535°~543°S附近;在96°~103°E亚南极锋在46°S~470°S附近;在110°E附近亚热带锋在372~380°S之间;(2)在南极极锋区存在显著等温线、等盐线的上凸和下凹,不同年份发生位置有变化;(3)在亚南极锋北侧,等温线、等盐线呈垂直排列的状态,温度、盐度垂直方向上分布均匀一致;(4)与1979,1991和1992年该区域同期的资料相比,近4a观测到的极地锋显著偏南1个纬距以上.  相似文献   

6.
海水中无机氮磷硅、水温、盐度、氧含量及碳酸盐系统的调查研究,具有海洋化学学科意义及海域生产力估算的实用价值。而东海黑潮流径水域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当前急需进行有关调研工作。为此,我们于1984年6月11日—7月18日及1984年12月25日—1985年2月4日在东海(120°12′—128°30′E,25°—31°30′N)进行了两个航次七项化  相似文献   

7.
2005年11月下旬,终于要出发去南极了,这时距离冬训已经过了9个月了。这一年“雪龙”船只去中山站,不去长城站,于11月18日启航了,所以我们要坐飞机过去。是的,长城站那时已经通飞机了,但从智利到南极这一段,是要坐智利空军的飞机。  相似文献   

8.
中国首次南大洋调查,于1984年12月-1985年2月在南极半岛西北部海域(61°11.′1-66°49.′3S,55°06.′2-69°19.′7W)调查范围内的24个测站进行了底栖生物取样,获得大量标本,其中有端足甲壳动物145 号。此外,王荣和陆保仁两位先生在该调查区潮间带还采集了部分标本,共计150余号。经整理鉴定为两亚目,19科,44属,59种,其中有3新属,22新种,11种为南极半岛水域首次发现。本文为分类研究报告。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从所得材料及种类鉴定结果可见,南极半岛附近水域端足类区系相当丰富,具有明显的高纬度海域的特点。本文报告的59种端足类中,大多数为南极种或南极-亚南极种,多见于南极半岛至南乔治亚岛附近海域,有个别种如中掌爪钩虾Cheirimedon crenatipalmatus Stebbing,向北可分布到印度洋[凯尔盖朗岛(Kerguelen I.)];另有少数种为两极分布种,如广布双眼钩虾Ampelisca eschrichtii Kroyer、大头双眼钩虾Ampelisca macrocephala Liljeborg及巨型角钩虾Paraceradocus miersii(Pfeffer)等。本调查区为低温海域,多数种生命周期较长,生长慢,成熟晚,但个体较大。 在24个取样站中,每站都采到端足类,有3站采到10种以上,其中62°51′6S, 58°07′5W 站有13种,优势种为镰形叶钩虾Jassa falcatus和宽额胖钩虾Urothoe latifrons Ren, sp. n.; 62°07′.5S, 57°57′.0W 站也有13种,优势种为斧板单钩虾Hoploops scutiger和大齿突钩虾Epineria macrodonta。另有8站各采到5-10种,其余13站各出现在5种以内。从栖息的密度来看,有的种密度相当大,生物量也高,如61°11′lS, 56°23′3W 站的斧板单钩虾为36个/m2; 62°33′.1S,58°28′.6W 站的广布双眼钩虾为24个/m2 ;而62°19′.4S,58°43′.4W 站的宽额胖钩虾可达50个/m2。 在调查区内,有的种分布较广泛,如巴氏双眼钩虾 Ampelisca barnardi Nicholls、全齿美钩虾 Eusirus perdentatus Chevreux、镰形叶钩虾、大齿丽钩虾 Liljeborgia macrodon Schellenberg 及宽额胖钩虾等都出现于5个站;但有的种如布氏双眼钩虾 Ampelisca bouvieri Chevreux 、大头双眼钩虾、南极美钩虾 Eusirus antarcticus Thomson 等仅出现于1站。在栖息水深方面,绝大多数端足类栖息于100-650m深度。裂尾近长足钩虾 Paradexamine fissicauta Chevreux、丘斑钩虾 Eurymea monticulosa Pfeffer 、南极隐须钩虾 Gondogeneia antarctica (Chevreux)、乔治隐须钩虾Gondogeneia Georgiana (Pfeffer)、巨型角钩虾等6种出现于潮间带。南极双眼钩虾 Ampelisca antarctica Ren, sp. n. 栖息于水深1098m,而窄叶大壶钩虾 Megamphopus angustilobatus Ren,sp. n. 与宽额猛钩虾 Harpinia latifrons Ren,sp. n.等种则栖于深水区,深度达180-1098m。很多种还与一定底质有关,如小型种宽额胖钩虾和尖角镰钩虾Harpiniopsis aciculum Ren,sp. n. 等多栖息于泥质底,而有的种如巴氏双眼钩虾与大齿丽钩虾等则出现于砂质底,镰形叶钩虾等栖息的底质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9.
威尔克斯,Ch(CharlsWikes,17984.3~18772.8美国南极探险家。1798年4月3日生于纽约,1877年2月8日抿于华盛顿。1818年进入海军。1838~1842年率探险队进行环球航行,进入南极区,发现威尔克斯地(100°~142°20′E),途中对大洋洲波里尼西亚的约260个岛屿,其中包括菲尼克斯群岛和托克劳群岛中三个以前没有查明的岛屿。探险队员中有后来成为著名的美国地质学家J.D.达纳(JamesDwightDana,1813~1895)。1844~1861年撰写考察报告,亲自写了19卷中的7卷。1866年晋升为海军少将。著有《美国探险队纪事》(5卷,1845);《美国西…  相似文献   

10.
南极长城站、中山站考察支撑平台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在南极建有长城和中山两站。长城站建成于1985年2月20日,经1986年、1992年和1996年的几次较大扩建后,目前站区总建筑面积约3400m^2余。中山站建成于1989年2月26日,站区总建筑面积约2700m^2余。两站建筑设施主要包括:生活栋、科研栋、通信栋、气象栋、发电栋、车库、综合库、食品冷冻、冷藏库等。为了保障考察站的正常运行,两站除配备了供电、供水、取暖、通信等系统外,还建有油料储备供应系统、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水陆交通运输工具和工程机械等。长城站已运转了20年,中山站也已运转了15年,为了能满足我国南极考察事业发展的需要,计划在“十五”期间对南极两站进行逐步实施改建和增建部分建筑和考察设施。  相似文献   

11.
1978年12月18日至1979年7月21日“向阳红”09调查船在执行由联合国组织的首次全球大气考察过程中,同时进行了地质及其他多学科的考察工作。本次考察海区限于170°—173°20′E、4°—10°S(一区)和160。—165E、4°S—5°N(二区)两个海区(图1)。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南极中山站外普里兹湾捞取的锚底样品(76°26′E,69°22′S)进行了矿物谱学和硅藻类研究。 1 矿物组成特点 样品全样X 荧光定量分析表明,其SiO_2=69.12%,TiO_2=0.05%,Al_2O_3=6.02%,FeO(全铁)=3.33%,MnO=0.02%,MgO=1.83%,CaO=6.60%,Na_2O=1.99%,K_2O=1.12%,S=1.25%。 利用红外光谱仪对底泥样品进行定性分析表明,胶体SiO_2(蛋白石类)超过70%,碳酸盐及长英质矿物30%左右。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is based on 172 planktonic samples collected by vertical hauls of planktonic net from the bottom to the surface in the Western Taiwan Strait (116°40′~120°30′E, 22°22′. 9~26°43′N) in four seasonal months from May 1984 to February 1985.  相似文献   

14.
1993~1994年,南非将在南极韦斯勒斯卡夫露岩(71°40′S,2°51′W)建设一个新基地——萨纳埃4号站。该站距芬布尔冰架上的冬天和夏天均使用的萨纳埃3号站(70°18′36″S,2°24′10″W)约220公里。 南非商船“厄加勒斯”负责运输新基地的建筑材料、补给品和设备。船上2架直升飞机将支援萨纳埃3号站的船上卸货,并把货物运送到韦斯勒斯卡夫露岩区,还将向瑞典和挪威南极考察队提供援助。新站建站总费用预计约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4年夜光遥感数据分析吕宋岛西北部海域(18°~22°N,117°~120°E)灯光渔船的聚集性分布特征,并结合遥感环境数据研究引起该海域渔船聚集的海洋环境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2014年研究区的渔船灯光主要出现在2-4月,其中,3月灯光像元数量最多(3 417个),其次是4月(1 780个)和2月(573个);(2)日灯光像元数量时间序列结果显示,渔船灯光集中出现在2月23日至3月8日(T1),3月25日至4月7日(T2),4月23日至4月27日(T3)3个时段,其中,T1期间,灯光像元在18.6°~20.1°N,117.9°~118.6°E(A区)聚集;T2期间,灯光像元在18.6°~20.1°N,117.9°~118.6°E(B区)聚集;(3)A区和B区两个灯光密集区叶绿素a浓度升高可能与起源于吕宋岛西北部的冷涡相关。  相似文献   

16.
海洋人物     
布鲁斯W.(William Bruce,1867.8.1~1921.10.28)苏格兰航海家、医生。1867年8月1日生于伦敦。受皇家地理学会委托,1892~1893年乘捕鲸船在南极海域威德尔海西北部进行海洋考察。曾在威德尔海东部测深,并用海底拖网广泛采集海洋生物。1902~1904年期间的考察,在南极的地理上有诸多发现。在通过22°W,74°S后发现设德兰,  相似文献   

17.
《日韩大陆架协定》是日本和韩国于1974年1月3日在汉城签订的。该协定将东海10万平方公里的大陆架划为日本和韩国的共同开发区。涉及的范围从北纬28°36′至北纬32°57′,东经125°55′5″至东经129°9′。“开发区”的  相似文献   

18.
钱平  姜德中 《海洋预报》1993,10(2):65-70
本文给出了第五次南极考察(首次东南极考察)赴航(1988年11月20日至1988年12月23日),第六次南极考察返航(1990年3月1日至4月28日)及首次东南极大洋调查(1990年2刀16日至2月21日)航线主要天气、天气过程及其预报方法。同时利用卫星云图、天气图及实测资料对航线气象进行分析总结,讨论了南大洋气旋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规律,从中得出了一些对航线天气分析及预报有益的结果,对今后南极考察航线天气保障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1984年5月至1985年2月台湾海峡西部海域(22°19′—27°25′N,116°30′—121°E)活性硅酸盐、磷酸盐和三氮总含量的平面、断面、垂直分布和季节变化及其与沿岸径流和海峡中不同水系的消长、上升流、浮游植物的关系,以及各营养盐之间及其与盐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简讯     
海峡两岸合作勘探南海油气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我国台湾“中油公司”签订的“台南盆地与潮汕凹陷部分海域协议区物探协议”于1998年4月16日正式批准生效,5月1日开始执行。 该协议是海峡两岸两大石油公司根据经济上平等互利原则签订的第一个合作协议。“物探协议区”位于116°30′E~118°30′E、20°55′N~22°50′N范围内的南海珠江口海域,毗邻台湾海峡位于台湾省高雄市以西250公里和广东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