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世界,平等对话的意识,正逐渐进人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一种良好方式。在教育领域中,对话是师生间共创知识、交流情感的过程。学生获得知识不是被动灌人,而是师生通过对话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对话教学须以话题为基础,所以我们在实施对话教学时,首先要探索对话教学中话题的形成策略。  相似文献   

2.
吴波 《地理教学》2007,(5):28-30
课堂对于师生犹如战场对于将士。向课堂45分钟要高效益,是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学生心往神驰的境界。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除教师本身的素质外,则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即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是否达到最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即以学生求知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3.
师生有效互动 活跃课堂气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不应一味地将学生置于被支配的地位,而应充分认识到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注意挖掘他们的潜能,以平等的态度在与学生经验共享的过程中进行着相互的造就。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应扼杀学生不断提出“为什么”的猜想和冲动,磨灭学生探索世界的热情。教师只是一个教学情景的创设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对话教学的引导者,学生表达独特见解的倾听者,学习障碍的咨询者,学习过程的组织管理者,  相似文献   

4.
蒋兴东 《地理教学》2010,(12):55-56
课堂中师生之间平等对话,是几乎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大力推崇的一种教学方式。而现实是,在大多数的课堂中,难觅平等对话的踪影。因为,我们教师常常把对话理解为提问,而对于老师的提问,我们的孩子似乎总是不太感兴趣,表现为“反应迟钝,举手者寥寥,双眼黯淡无光,说话难闻铿锵之声。”  相似文献   

5.
蒋兴东 《地理教学》2007,(10):30-32
对话,是现代人类的一种生存状态,是人们达成共同目标的有效策略,在地理课堂中,最有价值的教学方式莫过于对话。也许,对话并不是最有效率的教学方式,但“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因此,“平等对话”是地理新课程的必然要求,是对话的时代精神在地理教学领域的回应。  相似文献   

6.
用"同题异构"方式上课是近期不少学校进行教学研讨活动的常用形式,受到很多教师的欢迎。"同题异构"是不同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生活体验和知识背景,建构出具有个人色彩的教学设计,呈现出不同的课堂教学风格,在课堂中教师与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交流、对话,使同一教材展示出不同的教学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从教学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教师简短的导入是为学生自主探究作铺垫,如果能利用好课堂开头短短几分钟的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就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入口,学生自然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究阶段。作为教师,要尽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张扬个性,培育起探索未知的信念、意志和品质,释放潜能。  相似文献   

8.
所谓课堂生成,是指在教学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的合作、对话、碰撞过程中展开的课堂教学,而课堂生成的新问题超出教师原先预设方案的新情况。它随着课堂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对生成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在课堂生成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知识的引领者、组织者;教师更不是课堂的主宰,是课堂的导播,是“电台”的主持人。学生不再一味地被告知、被灌输,而是知识开发的参与者,是知识形成的探索者。不同的课堂、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境产生不同的问题和情况,不同的教师引领产生不同的结果,有时病点与亮点仅是教师一念之差。所以教师应该善于关注课堂生成,让地理课堂教学焕发生命之光,激扬思维创新之情。  相似文献   

9.
于从明 《地理教学》2009,(11):27-29
一、重“理”轻“地” 先“地”后“理”是中学地理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学教材也是按照这一顺序编写的。初中主要学习“地”——中国、世界,即了解“在哪里”“有什么”“怎么样”等知识;高中主要学习“理”——自然地理基础理论和人文地理基本知识,即掌握“为什么”“怎么办”等知识。但是,由于现行中学教育体制和高考应试模式的深刻影响,许多学校并没有科学有序的执行好先“地”后“理”这一地理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0.
正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学科教学知识,简称PCK)一词始于1986年美国舒尔曼教授的报告,报告中将其定义为"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学知识的特殊整合",是"教师最有用的知识代表形式"。他认为,PCK是教师在真实教学情境中,将特定教学内容高效地传授给特定学生的知识。这种知识有别于纯粹的学科知识和一般的教学法知识,  相似文献   

11.
徐波  兰原 《地理教学》2008,(11):12-13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围绕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而设置和创建的与其相关的认知环境。无疑,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兴趣和教学效果。情境认知理论强调情境在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知识是通过经验而情境化的。其实,地理教学中知识、技能和情感的习得也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情境化获得的。那么如何才能使教师所创设的地理教学情境发挥较好的作用,笔者以为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该处理好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12.
林华 《地理教学》2011,(16):20-23
高中新课程改革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倡对话教学,问题教学。然而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相应的知识点事先准备了相关的案例和设计了若干问题,课堂上“层层逼问”学生,学生只能从教师给的案例材料或教材中找到教师满意的答案进行回答。一堂课下来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的活动时间多了,主动思考少了。  相似文献   

13.
蒋文庆 《地理教学》2011,(11):37-38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思路和教学流程,选择教学方式,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实,地理事物和现象随着时问的发展而变化,同一时间地理事物和现象也具有地域和空间的差异,教师若能引领学生从时间和空间的两个维度来分析、思考问题,有助于学生重新组合知识,把握知识脉络,理清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14.
教师招聘考试作为一门选拔性考试,是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江西省高中地理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的命制,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下,注重对考生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特别是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查,致力于选拔“四有”好老师。本文将以江西省高中地理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为例,分析教师招聘考试的内容及特点,从而为教师招聘考试命题的完善和考生复习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态度、价值观等在内的非智力因素在传统教学中往往被忽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同等重要,它们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取心,还能影响教师的教学组织过程,从而决定着课堂气氛的好坏和学习效率的高低。  相似文献   

16.
教材是教学资源。是学生学习的载体,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是教材的处理者,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准,对教材没有经过科学地处理,所讲述的知识,大多是教材知识平面推移,实际造成教学重点知识埋没。  相似文献   

17.
正一、问题的提出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复习课教学中引导学生理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自主建构有机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大的发展?如何将以知识为中心的高考地理复习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考地理复习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复习?"高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新课改后很多的地理教师都反映课时紧张,特别是必修一的内容。为此化繁为简构建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地理课程中,季风和洋流的知识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案例,让学生真正掌握季风和洋流的基本知识,学到对今后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益的地理知识,一直是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郑和船队下西洋对季风和洋流的利用为地理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学案例。本文将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为广大教师僻读郑和船队下西洋是如何利用季风洋流的知识为航海服务的。  相似文献   

19.
地理成因知识是地理知识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因地理事物和现象多具有空间范围广、形成历史长、直接观察难、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地理成因抽象而复杂,一直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点。本文对地理成因知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然性)、地理成因知识的教学视角和教学策略(应然性)进行了深入思考,旨在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梳理地理成因教学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业是学生巩固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来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及时获得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目前的初中教学中,教师通常是根据教学内容从配套练习中选取部分题目,要求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这种方式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