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分形技术用于查证化探异常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地球科学中的许多事物都十分复杂,是非线性和不规则的,运用非线性科学理论、方法(包括分形、混沌和非线性模型等)有可能更好地解决。分形理论作为非线性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自然界空间结构复杂性的一门学科,可从复杂的看似无序的图案中,提取出确定性、规律性的参量。应用分形技术中的求和算法来确定地球化学元素的异常下限,处理结果较传统方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会议简讯     
混沌理论及其在天气分析和预报中的应用研讨会于1991年10月18日~23日在江西省庐山举行,研讨会邀请四位同志作了专题报告: (])混沌与气象;(2)几种以混沌理论为基础的预报方法;(3)用动力—统计方法研究非线性大气系统;(4)长期预报的相空间模式。 报告系统地介绍了包括混沌在内的非线性动力系统理论及其在研究大气运动方面的应用;用气象时间序列重构相空间,估算Yapunov指数、维数、天气气候预报时间尺度的方法和结果;分维数及其在气候层次分析中  相似文献   

3.
本书是关于非线性岩土力学的入门专著。对用非线性科学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理论、混沌动力学等)解决岩土体失稳演化过程的非线性行为为问题,给出了系统完整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本书重点提出了具有不同力学属性介质相互作用的极限状态确定非线性分析理论,并用它研究了产生主动土压力的充要条件、刚性抗拔桩产生极限抗拔力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笔者对复杂性科学中的自组织临界性、瞬态混沌、混沌边缘和弱混沌四大理论和研究领域就其发展现状和最近动态作系统和深入的剖析后得出结论 ,认为以上四者是对自然界中开放、远离平衡、相互作用的巨大耗散动力学系统的时空演化这个统一事物的本质的面面观。笔者进一步将四者的相互关系归纳成一个重要的命题 :自然界中开放、远离平衡、相互作用的巨大耗散动力学系统的时空演化服从“自组织临界过程动力学” ,并且系统“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地质系统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既十分重要 ,又异常复杂的开放、远离平衡、相互作用的巨大耗散动力学系统。它具有自组织临界性的内禀基本属性。它的时空行为服从地质作用的自组织临界过程动力学。地质系统位于有序和混沌之间的过渡时空域 ,即混沌边缘 ,其中系统呈规则与混沌运动并存和混合的弱混沌动力学状态 ,并且地质系统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将上述命题演绎和整合成一种广泛适用于地质系统的地球科学的复杂性理论 ,名之为 :“地质作用的自组织临界过程动力学———地质系统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 ,并将其内容归纳成 6部分 :(1)自组织临界性、瞬态混沌、混沌边缘和弱混沌 ,(2 )多组分的耦合与相互作用及其相干与协同 ,(3)演化过程的分形动力学 ,(4 )作用的时空结构 ,(  相似文献   

5.
於崇文 《地学前缘》2000,7(1):13-42
笔者对复杂性科学中的自组织临界性、瞬态混沌、混沌边缘和弱混沌四大理论和研究领域就其发展现状和最近动态作系统和深入的剖析后得出结论 ,认为以上四者是对自然界中开放、远离平衡、相互作用的巨大耗散动力学系统的时空演化这个统一事物的本质的面面观。笔者进一步将四者的相互关系归纳成一个重要的命题 :自然界中开放、远离平衡、相互作用的巨大耗散动力学系统的时空演化服从“自组织临界过程动力学” ,并且系统“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地质系统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既十分重要 ,又异常复杂的开放、远离平衡、相互作用的巨大耗散动力学系统。它具有自组织临界性的内禀基本属性。它的时空行为服从地质作用的自组织临界过程动力学。地质系统位于有序和混沌之间的过渡时空域 ,即混沌边缘 ,其中系统呈规则与混沌运动并存和混合的弱混沌动力学状态 ,并且地质系统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将上述命题演绎和整合成一种广泛适用于地质系统的地球科学的复杂性理论 ,名之为 :“地质作用的自组织临界过程动力学———地质系统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 ,并将其内容归纳成 6部分 :(1)自组织临界性、瞬态混沌、混沌边缘和弱混沌 ;(2 )多组分的耦合与相互作用及其相干与协同 ;(3)演化过程的分形动力学 ;(4 )作用的时空结构 ;(  相似文献   

6.
胡云锋  戴塔根 《湖南地质》1999,18(4):275-278
本文介绍了耗散结构理论、分形理论和混沌理论等非线性科学在地球科学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非线性科学在地球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了将非线性科学引入地球科学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大型矿床和成矿区(带)在混沌边缘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於崇文 《地学前缘》1999,6(1):85-102,195
笔者将复杂性科学和矿床地质学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金属成矿理论———“金属成矿动力系统的复杂性与自组织临界性”,并应用这一理论研究扬子古陆周缘四大成矿区带的矿床成因与成矿规律,发现“大型矿床和成矿区带在混沌边缘”。文章在概述“金属成矿动力系统的复杂性与自组织临界性”的理论纲要与噪声、混沌和混沌边缘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地质成矿系统在混沌边缘的四条判定准则:Ⅰ.自组织临界性的标志———广义地质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场(温度、流速、浓度、压力等场)的场量之时空幂律分布———及其基本属性:(1)长程时空关联与连通性及时空分形结构;(2)崩塌动力学;(3)“元胞自动机”的动力学机制;(4)自组织临界性涌现于“混沌边缘”,并具有最大的复杂性、演化性和创新性。Ⅱ.地质成矿过程向时间混沌及地质成矿系统向时空混沌的演化。Ⅲ.岩浆和热液“孤子”、“孤波”与“相干结构”以及其它弱混沌“拟序结构”。Ⅳ.超临界地质流体参与地质成矿作用。笔者进一步提出金属成矿动力系统的复杂性与自组织临界性的三大基础理论:(1)地质成矿过程的非线性动力学———应用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研究矿床和矿集区形成的动力学机制;(2)“地质成矿作用与时空结?  相似文献   

8.
大型矿床和成矿区(带)在混沌边缘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18  
於崇文 《地学前缘》1999,6(2):195-230
笔者将复杂性科学和矿床地质学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金属成矿理论———“金属成矿动力系统的复杂性与自组织临界性”,并应用这一理论研究扬子古陆周缘四大成矿区(带)的矿床成因与成矿规律,发现“大型矿床和成矿区(带)在混沌边缘”。文章在概述“金属成矿动力系统的复杂性与自组织临界性”的理论纲要与噪声、混沌和混沌边缘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地质成矿系统在混沌边缘的四条判定准则:Ⅰ.自组织临界性的标志———广义地质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场(温度、流速、浓度、压力等场)的场量之时空幂律分布———及其基本属性:(1)长程时空关联与连通性及时空分形结构;(2)崩塌动力学;(3)“元胞自动机”的动力学机制;(4)自组织临界性涌现于“混沌边缘”,并具有最大的复杂性、演化性和创新性。Ⅱ.地质成矿过程向时间混沌及地质成矿系统向时空混沌的演化。Ⅲ.岩浆和热液“孤子”、“孤波”与“相干结构”以及其它弱混沌“拟序结构”。Ⅳ.超临界地质流体参与地质成矿作用。笔者进一步提出金属成矿动力系统的复杂性与自组织临界性的三大基础理论:(1)地质成矿过程的非线性动力学———应用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研究矿床和矿集区形成的动力学机制;(2)“地质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9.
于炳松  阮壮 《地质论评》2022,68(5):2022102012-2022102012
复杂性科学是当今世界科学重要的前沿领域之一。为了促进复杂性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页岩油气勘探和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笔者等重点围绕地质系统复杂性的基本内涵,从地质系统构成单元的多重耦合和相互作用、地质作用的复杂时空结构、地质作用过程中的自组织临界过程动力学以及矿产资源形成在混沌边缘等方面,介绍了地质系统复杂性研究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将上述地质系统复杂性理论运用于页岩油气系统,探讨了利用复杂系统的总体特征通过局域组成单元相互作用的“涌现”机制,来解决目前页岩储层中存在的如何利用微观局域精细表征进行客观刻画宏观储层特征问题;分析了利用地质作用的时空结构理论,建立页岩储层非均质性的静态和分形时空结构的方法;在整体论思想指导下,根据地质系统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这一规律,探讨了页岩油气在自组织临界态的混沌边缘富集预测方法。复杂性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必将在页岩油气的勘探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勇健 《岩土力学》2006,27(1):73-76
混沌是非线性系统较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本文以混沌理论为基础,对珠江三角洲软土地基的变形特性进行了研究。从软土的工程特性和微观结构出发,分析了软土地基变形混沌性的根本原因,并对软土变形混沌性进行了定性判别和基于Lyapunov指数的定量判别。研究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天然地基及处理后的复合地基的最大Lyapunov指数 均大于0,软土地基的变形具有明显的混沌性。混沌理论为软基变形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在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滑坡灾害系统非线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结合滑坡灾害系统自组织特征分析,全面地介绍了分形理论、协同学理论、混沌动力学、突变理论和人工神经网络在滑坡地质灾害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评述了各种理论方法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滑坡灾害系统非线性研究发展方向和今后着重要深入探讨的领域。  相似文献   

12.
地质系统的复杂性—地质科学的基本问题(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於崇文 《地球科学》2002,27(5):509-519
笔者根据其所提出的“地质作用与时空结构是一切地质现象的本质与核心”的自然哲学理念将地质科学的学科体系划分为地球物质的成分与结构、地质作用、地质学场与地质系统的演化等四大基本领域, 它与9个重大基础地质问题以及与其相关的基础理论问题相对应(表 2).笔者将其已发表的地质科学的复杂性理论“地质作用的临界过程动力学——地质系统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应用于研究9个重大基础地质问题, 着重对于其中所包含的主要基础理论问题的实质及其理论与研究方法作较深入而简要的剖析.目的是通过将地质系统的复杂性作为地质科学的基本问题的新视角对古老而常新的地质科学进行再认识, 将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的研究提高到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理论的层次, 并实现地质科学向精确科学的跨越, 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3.
 人地协同论——兼论人地系统的若干非线性动力学问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提出了人地协同论的新概念,指出了人地协同论的意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本原理,报导了分形地貌学及地貌演化的非线性模型,人口系统及城市演化的混沌与自组织特征,人类活动对水土流失影响的多分形模型,风沙地貌的Kdv-Burgers方程研究。  相似文献   

14.
张仲石  李双林  王会军  郭正堂 《地球科学》2022,47(10):3569-3579
随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蓬勃兴起,大气科学学科正步入地球系统科学的新时代,学科交叉必然产生新的增长点.大气科学的发展经历了观测-理论-模型的三个阶段,很好地践行了“数据-模式驱使科学”的研究范式.然而,地质学具有更深远的时空复杂性,需要更长时间的数据积累.目前,地质学正面临着研究范式由观测向理论和模型的转变.大气科学与地质学的交叉将为这一转变提供经验和启示.同时,大气科学与地质学的交叉,需要研究气候系统上边界(大气顶的太阳辐射)和下边界(固体地球形态)变化导致的大气和海洋环流的响应.研究这些问题,将成为发展同时统辖“分钟、小时”直至“地史”的时间尺度的大气科学理论的关键,也是未来地球系统模式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大气科学专业,作为推动大气科学与地质学交叉的排头兵,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5.
Tendency Analysis of Socio-hydrology Research Based on Bibliometric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ocio-hydrology is a new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of people and water. The biblio-metrical analysis was made on the socio-hydrology papers included in the Web of Science (WoS) to obtain the study progress of socio-hydrolog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esearch areas of socio-hydrology mainly covered water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ivil engineering, geosciences,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gronomy, environmental studies, ecology, meteorology and atmospheric sciences, and geography. The key topics in general socio-hydrology were water resources,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and water policy. Furthermore, the research spots varied with the needs of the societal development in the different decades. They also varied among countries. The special socio-hydrology research mainly focused on water need and security in both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emphasized the decision support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through effective hydrological model prediction. Its development will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elp better solve water problems facing the humans.  相似文献   

16.
地质系统的复杂性--地质科学的基本问题(Ⅱ)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於崇文 《地球科学》2003,28(1):31-40
笔者根据其所提出的“地质作用与时空结构是一切地质现象的本质与核心”的自然哲学理念将地质科学的学科体系划分为地球物质的成分与结构、地质作用、地质学场与地质系统的演化等四大基本领域,它与9个重大基础地质问题以及与其相关的基础理论问题相对应(表2),笔者将其已发表的地质科学的复杂性理论“地质作用的临界过程动力学-地质系统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应用于研究9个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着重对于其中所包含的主要基础理论问题的实质及其理论与研究方法作较深入而简要的剖析。目的是通过将地质系统的复杂性作为地质科学的基本问题的新视角对古老而常新的地质科学进行再认识,将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的研究提高到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理论的层次,并实现地质科学向精确科学的跨越,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7.
大气水文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气中水分的生成、活动关联降水预报、旱涝防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气象学的各个分支中没有统一的理论框架.从"地球的水科学"角度看,它也缺少"大气水"分支.建议建立"大气水分学"这个科学分支以填补这个空白.大气水文学就是研究大气中水分的存在、运动、变化、作用和利用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8.
大气能量有效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气能量有效性一直是大气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得到了长足发展。对大气能量学特别是能量有效性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回顾。为了将能量有效性的研究从全球大气整体向局地或区域尺度拓展,针对经典有效位能理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扰动位能的新概念,并初步探讨了其理论和应用问题。在已开展的工作中,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扰动位能的时空结构以及与大气动能之间的联系,取得了很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张旗 《甘肃地质》2021,(3):1-14
中国科学界现在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证实的方法,归纳的方法。波普尔强烈批评了证实的方法,指出证实不可能达到全称理论。哲学的本质是批判的,科学的本质也是批判的,因此,波普尔坚持科学研究的方法是证伪而不是证实。证伪的方法不仅是正确的科学研究的方法,还能够大幅度提高科学研究的速度与进度。因为,采用证伪的方法,只要抓住关键的证据,切中要害,就可以一剑封喉,一锤定音。科学在本质上是进步的,科学是向前发展的。美国哲学家库恩指出,并不是所有的科学研究统统是向着真理方向前进的。有些科学家在兢兢业业地研究,可是,他们的研究却不一定是在为真理添砖加瓦。科学是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如果研究的方向与真理背道而驰,则越研究离真理越远。文中讨论了中国学术界关注度较高的几个问题,如大陆深俯冲、岩石圈减薄、北方造山带、板块构造启动时间,还有笔者研究过的双沟蛇绿岩等,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当务之急是改弦易辙,采用证伪的方法,加快科学研究的进程。这样,中国科学才能独立于世界科学之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