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许文锋 《海洋工程》2009,27(3):117-121
针对采用定值相对极限位移判定隧道围岩稳定性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模糊概率理论判定隧道围岩稳定的计算方法.结合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工程实际,利用曲线回归和模糊概率方法对海底隧道围岩稳定性概率进行了计算分析.参考现行规范并根据海底隧道各个开挖步的变形量综合确定极限相对位移上下限,采用指数函数对海底隧道CRD1部和CRD3部的拱顶下沉收敛曲线进行了回归分析.根据回归参数及实测结果,应用模糊概率公式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概率进行了计算,从而为根据某个时刻的相对位移来判断海底隧道稳定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许文锋 《台湾海峡》2009,28(1):102-106
由于海底隧道的特殊性,其防排水技术与一般陆地隧道有着显著区别,本文介绍了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的防排水方案设计情况,对方案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得出了海底隧道防排水应结合围岩与支护的自防水功能采取以堵为主的原则,并针对海底隧道防排水方案实施中的问题,提出了对初期支护背后注浆是重点,改进注浆材料等建议.从而论述了防排水技术是海底隧道工程建设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3.
举世闻名的欧洲海底隧道工程,经过英法两国政府长达百年的协商、论证,于1986年再次达成协议,并于1988年初开始动工。笔者有幸对英国施工现场作了考察,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一、地理位置欧洲海底隧道(以下简称隧道)从英国  相似文献   

4.
理想流体层中悬浮隧道管体动水荷载研究-P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晁春峰  项贻强 《海洋学报》2013,35(5):156-161
针对理想流体层中的悬浮隧道管体及锚索体系,借助波动方程理论对平面P-波作用下的悬浮隧道,通过引入其管体只在竖直方面上运动和产生刚体位移而不发生变形以及只考虑海水和管体质量产生的动力效应等假定,同时考虑管体上下部海水和锚索刚度及间距的影响,导出了在理想流体层中悬浮隧道管体受到的动水荷载的计算方程组和边界条件。结合一座典型的悬浮隧道,通过参数研究,分析了上部海水厚度h,P-波频率值ω,入射角度α,锚索刚度Kc和锚索间距L对动水荷载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上部海水的存在有利于减小动水荷载值,P波频率值与海水频率一致时将产生共振,入射角度的增大会大幅减小动水荷载值,较小的锚索刚度和较大的锚索间距也会减小动水荷载值。  相似文献   

5.
李全海  何青 《海洋测绘》2004,24(6):34-36
沉管在海底的位置靠露在水上的测量棱镜塔目标位置反求,为及时知道水下对接数据,调整施工,要求计算机实时通讯,同步观测棱镜目标,实时显示水底管段的位置特征。结合嘉兴电厂海底隧道工程,介绍了沉管隧道对接的测量理论和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6.
针对如何使城市地下开挖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损害最小与损害防治等问题,以钻爆法施工为例,针对开挖设计方法和方案的选取、沉陷预测预报以及损害评价等开展了探索性研究.其目的在于使城市地下开挖施工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以确保地下开挖与环境系统达到最优;并以青岛海底隧道青岛接线端隧道开挖对建筑物的影响作为实例,进行了论证和分析,从而确保了受开挖影响的地面建筑物的安全,并且保护了地面环境.  相似文献   

7.
超侠 《海洋世界》2012,(4):22-25
如今,每年有600万乘客,坐车3小时,通过英法海底隧道,穿梭于巴黎和伦敦之间,几十年前,大家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早在1895年,伟大的科幻作家凡尔纳就预言过,由蒸汽驱动巨型风扇的火车,以时速1600千米穿隧道;1972年,科幻小说作家哈里森也构想过横渡大西洋隧道。如果大西洋海底隧道完成,将能大大地改变我们穿梭各地的习惯,任何人都可以相当方便的在大西洋一边居住,在另外一边工作。  相似文献   

8.
暨卫东  黄尚高 《海洋学报》1990,12(4):447-454
本文取自福建海岸带及台湾海峡西部调查资料,通过磷酸盐与盐度之间的相关分析,发现在春、秋、冬季磷酸盐含量是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减少;夏季表层磷酸盐与盐度之间无明显的相关,底层磷酸盐含量则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增加,这可能是外海底层高磷水涌升的影响结果.通过对磷酸盐距离回归稀释线偏差的分布研究,发现大陆水、沿岸水、上升流影响的海区往往出现磷酸盐正偏差分布,黑潮水、南海水影响的海区出现磷酸盐负偏差分布,在浮游植物生长繁殖旺盛期间,磷酸盐被大量消耗,有些海区也出现磷酸盐负偏差分布.  相似文献   

9.
椒江河口高混浊水混合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礼先 《海洋与湖沼》1998,29(5):535-541
根据1991年洪季的实测资料分析了高度浑浊的椒江河口的混合过程,并探讨了水动力学和沉积动力学因素对河口混合的重要作用,调查研究表明,椒江河口最大浑浊带下的高浑浊水-浮泥层厚达1m,高浑浊水-浮泥层与上覆水之间是泥跃层,泥跃层与高混浊水-浮泥层对水体稳定的作用比同期观测到的盐跃层大17倍以上,当高浑浊水-浮泥层被侵蚀时,在高浑浊水-浮泥层中的低盐水体又增加了水体的垂向混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水化作用对南海东部泥页岩地层井壁坍塌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南海东部油气田钻遇韩江组和珠江组的钻井过程中,常遇到泥页岩井壁坍塌问题,制约了钻井速度,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此,分析了该地区泥页岩地层井壁失稳机理,通过试验确定了泥页岩吸水扩散系数,研究了泥页岩吸水对其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参数的影响规律,根据Molar.Coulomb准则计算了泥页岩水化后井壁坍塌压力随井眼钻开时间的变化规律。这对解决该海域泥页岩地层井壁坍塌问题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