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亓来福 《气象》1982,8(4):38-40
据世界粮农组织研究,作物最高气候产量主要取决于其遗传特性和对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土壤和水份等)的适应性。在气候因子中,温度和辐射是最重要的,此外,各种作物开花还对日长有不同的要求。一般说来,温度决定着作物的发育速度及总生长期长度,辐射对产量形成有重要的影响。由于各种作物及其不同品种,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要正确选择作物,就要根据环境条件的不同组合进行  相似文献   

2.
庆阳地区气温对冬小麦灌浆速度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作物产量构成要素之一的千粒重,取决于灌浆期灌浆时间的长短和灌浆速度的大小,而这两者又主要受天气条件所制约。在其他条件都适宜时,温度对其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 资料来源  灌浆速度值取自西峰农试站1995~1998年冬小麦实测值,日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资料来源于西峰国家基准站。2 温度对灌浆速度影响的分析2.1 日平均气温对灌浆速度的影响对于长日照作物冬小麦来说,发育进程主要是在白天进行。日间气温高时,其发育进程加快,反之则慢。经统计日平均气温与灌浆速度(Y)有如下关系Y=-0.033…  相似文献   

3.
发育进程是作物的生理年龄,发育模式是作物生长模型的时间指针。但目前的发育模式只关注某时段(日)气象条件对作物发育的影响,其准确率也难以满足作物生长模拟的需求。根据作物发育速率不仅与气象条件有关、还与其所处发育期有关的理论假设,重构发育进程模式,并利用1980—2019年我国甘蔗发育实测数据进行模式适应性分析,比较传统模式与重构模式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重构模式中,发育单位日序模式和温度日序模式对甘蔗发育进程的适应性均较好,尤其在后期温度不断降低的发育进程以及低温年型的模拟中,其适应能力明显优于传统模式。重构及传统模式模拟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发育单位日序模式、温度日序模式、响应适应模式、发育单位模式、发育单位温度修正模式、热量单位模式,均方根误差计算的模拟能力值依次为4.3,3.9,3.7,3.3,3.0,2.8。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影响的数值模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未来气候变化对作物影响的研究基础上,分析未来不同气候情景对南京地区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形成的影响,并考虑了紫外辐射变化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具体估算了温度升高、降水变化、CO2 浓度上升及紫外辐射增强对南京地区小麦产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未来CO2 增加可提高小麦产量,气温升高、降水变化及紫外辐射增强均使得小麦产量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对江苏省小麦生产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综合分析,得到CO2倍增时江苏省温度、降水的变化值,初步确定了CO2倍增时江苏省小麦生长季内的可能气候情景。分析未来CO2倍增时对小麦作物的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及紫外辐射影响。具体估算了温度升高、降水增加、CO2浓度上升、紫外辐射增强后江苏省小麦生育期不变和生育期缩短两种情景下的气候生产潜力,并由此分析了气候变暖对江苏省不同地区的利弊影响。结果表明:江北大部分地区小麦产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6.
邹城市主要农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爱民 《气象科技》2004,32(Z1):61-63
农业生态区域法是基于在实际耕作条件下 ,作物和水的管理达到最佳时 ,获得农作物最高产量的计算方法 ,即农作物光温生产潜力取决于温度、辐射和生长季长度。应用该方法计算了邹城市主要农作物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光温生产潜力 ,分别为 12 349kg·hm-2 和 16 779kg·hm-2 ,与目前的实际产量相比 ,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增产潜力分别为 6 84 9kg·hm-2 和 92 79kg·hm2 。提出了农业生产中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作物发育速度与温度关系的数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作物发育速度与温度的关系,提出关于温度影响作物发育的假设,井以此为基础建立发育速度函数所满足的含小参数的微分方程,应用渐近匹配展开法求其近似解,导出了一个新的作物发育速度与温度关系的数学模式。利用这个模式计算有效积温变量,其效果比其它模式好。  相似文献   

8.
“禾荔”荔枝果实发育进程与温度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宗琨  何燕  欧钊荣  丘泗杰  韦饶诒 《气象》2006,32(12):96-101
通过对同一果园荔枝连续三年的果实发育期物候资料及同期温度等气象资料的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年份荔枝果实发育期出现早晚及其持续时间的长短差异明显,其差异与发育期闷所经历的温度条件有关。花序前积寒量绝对值偏大的年份有利于促进荔枝花芽分化;荔枝进入花序至果肉出现期间,日生长温度偏高的年份果实发育进程加快,发育期间隔天数缩短,反之,日生长温度偏低年份,果实发育进程延缓,发育期间隔天数延长;果肉出现至可采成熟期的间隔天数相对稳定。统计结果还表明荔枝果实发育期间的日生长温度累积值比有效日生长温度累积值更能反映温度条件对荔枝果实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根据玉米分期播种发育期观测资料和干物质累积及籽粒干物质累积资料,求出玉米发育期的热量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光合作用模型,温度、水分对光和作用影响模型和呼吸及物质转运模型;建立温度对玉米发育进程和物质积累的综合评价模型,并用该模型评价发育进程中温度对发育和物质积累的影响,以及对成熟度和产量的影响,从而为评价温度变化对作物的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热量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主要因子之一,同时又直接影响作物的生物化学反应。耕作制度的确定、栽培方式的选择,无不与热量条件有关。因此,国内外大多数农业气候工作者都把热量作为农业气候区划的第一级指标,并常以气温表示。目前,在国内外的农业气候区划中虽然都采用热量作指标,但所采用的标准和方法是各种各样的,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  相似文献   

11.
1猕猴桃生长对气候生态条件的要求 1.1温度 温度直接影响猕猴桃生长发育的速度、各生育周期的长短及出现的早晚,还对果实能否成熟及产量和品质等有较大影响。猕猴桃3月中旬进入芽萌动期,即进入有效积温阶段。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玉米发育期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的一生要包括若干个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完全不同的发育期,发育期的历时长短和变化即发育速度与外界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外界的气候条件制约着两个发育期之间的间隔日数。发育速度是作物生育状况的时间特征,能综台反映作物生长前期环境条件的影响,是作物生长环境好坏的标尺。物候迟早不仅反映了气象或土壤环境的变化,也是从事各项农事活动的时间依据。因而准确及时的作物发育期预报对生产单位科学适时的进行分期田间管理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非对称性增温对农业生态系统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概述了北半球和我国气候变暖中增温的非对称性特征:北半球气候变暖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和昼夜不同步性, 大部分地区冬、春季升温高于夏、秋季, 日最低气温升幅是日最高气温升幅的2~3倍; 近50年我国近地表气温升高主要是最低气温明显上升的结果, 日最低气温升幅是日最气高温升幅的2~3倍, 与北半球基本一致; 升温最显著的季节为冬季和春季。在此基础上概述了非对称性增温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论述了非对称性增温对农作物物候和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得出最低气温升高促使整个生长季延长, 促使早春作物物候期提前, 但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对不同作物的物候以及同一作物的不同发育阶段影响不同。现有研究多采用模型或统计的方法研究气候变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认为温度升高对作物有“强迫成熟”效应; 而现有的最低气温升高和最高气温升高对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非对称性增温对农作物影响的实验研究极少, 且缺乏对模型模拟结果的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4.
水稻是贵州粮食作物中栽培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单产也最高的作物。建国以来,贵州水稻生产发展较快,总产量由1950年的211.1万吨增至1991年的428.7万吨,增长1倍多,但年际间的产量不稳定。产量波动主要受天气候条件尤以气象灾害影响最大。为此,必须掌握水稻栽培气象灾害发生的规律,采取相应对策与措施,才能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本文分析了主要气象灾害对水稻的影响及其发生规律,提出了防灾减灾对策,对减轻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及促进水稻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具有重要意义。1气象灾吝对水稻的影响1.1干旱1.1.旦春旱主要影响水稻…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的冷害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省地处北温带,目前粮食作物和大豆的种植制度是一年一作。有些年份,由于生长季热量偏少,或作物的某一发育阶段出现一定的较低温度,引起作物生育延迟以至秋霜到来尚不能完全成熟,或直接危害作物结实器官的形成,致使减产歉收。这种以低温为主要特征的灾害称为冷害,是对本省粮豆产量影响最大的灾害。它的特点是:影响的地域广,且对全部粮豆作物都有危害,因而对产量的影响也最大。1954、1957、1969、1972年是本省冷害最严重的年份,这四年与其前一年相比,全省粮豆总产量平均减产16%,其中减产幅度最大的是水稻和高粱,分别减产39%和19%。不仅如此,冷害  相似文献   

16.
农作物是在自然的、多变的气候环境下生长、发育和结实的,因而收成好坏受到气候条件的直接影响。温度或称为热量条件,是影响作物的主要因素。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高于8℃是适宜播种期,稳定高于10℃时作物出苗;夏季日平均气温高于15℃时作物生长旺盛,高于20℃期...  相似文献   

17.
1引言农作物的一生要包括若干个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完全不同的发育期,发育期的历时长短和变化即发育速度与外界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外界的气候条件制约着两个发育期之间的间隔日数。发育速度是作物生育状况的时间特征,能综合反映作物生长前期环境条件的影响,是作物生长环境好坏的标尺。物候迟早不仅反映了气象或土壤环境的变化,也是从事各项农事活动的时间依据。因而准确及时的作物发育期预报对生产单位科学适时的进行分期田间管理有着现实的意义。2资料来源及处理方法资料取自于辽宁省气候中心的玉米农业气象观测报表。全…  相似文献   

18.
东北地区气温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东北地区1951 ̄1994年作物生长季(6 ̄9月)旬平均气温变化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作物生长季气温度变化有明显的增暖趋势,主要表现在80年代以后,其增温幅度小于平均气温升温幅度,通过气温变化与粮食产量关系及作物生育关键期气温的变化对产量贡献的分析,进一步阐明东北地区气温升高有利于粮食增产。  相似文献   

19.
水分影响作物发育进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建华  李迎春 《气象》1997,23(6):53-56
不分是影响作和发育进程的重要因子,作者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阶段干旱处理对作物发育进程的影响,这对于指导田间灌溉,节约水资源,调节作物发育进程,提高作物产量及品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及其持续日数的周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素华  章庆辰 《气象》1982,8(3):20-21
一、前言 作物的生长发育与大于、等于某一界限温度的积温,及此界限温度以上持续时间的长短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以日平均温度≥10℃作为喜温作物开始生长的温度指标,并以其持续时间作为喜温作物的生育期。这个生育期随着纬度而变化。近几年来由于气温偏低,特别是高纬度地带,常出现低温冷害,给粮食作物带来严重影响。因此,研究气候变动与农作物生育的关系甚为重要。本文就我国≥10℃的积温及其持续日数的周期进行初步分析,为合理安排作物布局提供农业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