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正常高改正式中的重力异常改正项进行了积分置换,将原来主要依赖于沿水准路线的重力异常的公式置换为主要依赖于水准路线两端高程的公式,以更便于使用。同时对这一新的匠精度,特点和应用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2.
我国各级水准点采用正常高系统。正常高指地面A点距似大地水准面的距离,即:式中γ_m~A为A点至似大地水准面的平均正常重力值。正常高可以精确确定,两水准点之间正常高差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在计算珠峰高程时,需要知道推算珠峰高程的各测站点(三角、导线点)和珠峰峰顶的天文大地垂线偏差与重力值。其目的是:1.将观测的天顶距化为大地天顶距,用以计算各测站点至珠峰峰顶的大地高高差。2.为了把珠峰的大地高化为正常高,要计算水准起算点Ⅲ_7至珠峰的高程异常差,这就需要知道Ⅲ_7、珠峰和中间一些点的天文大地垂线偏差与重力值。  相似文献   

4.
为计算深圳精密重力大地水准面,利用62个高精度GPS水准点和4871个实测重力点数据对EGM96,WDM94和GPM98CR全球重力场模型表示深圳局部重力场进行了比较与评价。结果表明,由上述3个重力场模型计算的大地水准面高和重力异常与实测值之间存在明显的系统偏差,当采用GPS水准数据尽可能消除系统偏差以后,大地水准面高的精度得到显著提高,若应用移去-恢复技术确定深圳高精度大地水准面,则WDM94应该是首选的参考重力场模型。  相似文献   

5.
利用GPS测得的高精度大地高差求定正常高高差,是GPS定位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国内外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利用湛江地区实测GPS水准资料,用最新DQM94A地球重力场模型计算重力异常,作了用GPS水准的重力异常样条逼的求解正常高的尝度。计算结果表明,精度优于一般常用的曲面拟合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在局部地区借助于一定数量的GPS/水准点上的高程异常和该地区及周围的重力数据和地形数据内插试地区内任一点高程异常的原理和方法,该方法仅需利用6个或以上的GPS/水准点并利用该地区及周围一定密度分布的重力点和地形高数据,就能以一定的精度内插出该地区内任一点的高程异常。  相似文献   

7.
基于EGM96模型的GPS水准拟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GPS测量的方法来获得一点的正高或正常高,需要知识一点的大地水准面差距或高程异常。采用的大地水准面差距或高程异常的精度,决定了GPS水准的精度。本文利用EGM96模型计算高程异常。在利用巳知水准点上的高程异常拟合区域大地水准面模型时,首先移去用EGM96模型计算得到的部分,然后对剩余的高程异常进行拟合和内插,在内插点上再利用EGM96模型把移去的部分恢复,得到该点的高程异常。通过对某线路GPS水准的计算表明,引入EGM96模型拟合高程的精度改进不大。但对于大范围测量,这种方法有望能改进GPS水准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8.
高程异常控制网中利用重力数据进行推估的精度评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俊勇 《测绘学报》1995,24(3):161-167
在高程异常的控制网中,如我国的天文(重力)水准网,GPS水准网等,研究了基于控制点上的已知高程异常值,利用重力资料,采用“移去-恢复”技术,推估该控制网中内插点的高程异常的方法。本文讨论了这一推估高程异常的精度和高程异常控制网及重力数据的分辨率、精度的关系,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给出了试算结果。  相似文献   

9.
利用测站点上的重力测量信息,根据Bruns公式研究了大地水准面高的变化特性,得出垂线偏差是大地水准面相对水准椭球面倾斜的线性改正,重力异常是大地水准面相对水准椭球面弯曲的线性改正,以及地形起伏效应构成大地水准面高的二阶变化等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顾及测站点上重力场信息的大地水准面高的拟合方法,并分析了该方法相对于二次曲面函数拟合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第二期一等水准网复测的技术特点及其科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在1950~1976年间,我国完成了国家第一期一等水准测量,路线总长约5万公里,分别于1957年对我国东南部地区、1959年对我国东北和内蒙地区的第一期一等水准进行了平差。这些平差均以1956年黄海平均海水面为高程基准,以青岛水准原点为该期水准的起算点(该点高程当时定为72.289m)。采用正常高系统。  相似文献   

11.
给定内插高程异常值的精度时对GPS水准网格间距的考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俊勇 《测绘学报》2003,32(2):130-133
在已布设GPS水准网的地区,若需内插其中任意一点的高程异常值时,应该了解该内插值的精度。导出了该内插点高程异常值的精度评定方法,并具体给出在我国C级GPS水准网中,该内插点高程异常推估值精度和该地区的地形和栅格重力异常分辨率的数学关系式和实例。在给定内插点高程异常值精度的局域大地水准面时,按不同地形和栅格重力异常分辨率的密度,根据这些数学关系式,可以设计间距合理的B级或C级GPS水准网。  相似文献   

12.
GNSS水准法远距离海岛高程基准传递方法基于GNSS测量的陆海大地高差,结合由重力、地形和重力场模型等信息拟合的高程异常差,求取陆海之间的正常高差;再结合陆地已知水准点成果,实现海岛高程基准的传递。对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和基于重力场信息的高程异常融合技术进行了阐述,并以青岛市黄岛地区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许厚泽 《测绘学报》2017,46(8):939-944
讨论了建立全球统一高程系统的若干基本问题,包括正常高的几何定义和重力定义,区域水准测量高程系统的全球统一问题以及大地水准面位W_0的确定。结果表明:(1)几何水准高程和重力定义的正常高存在差别,由GNSS/重力得到的正常高并不等于几何水准给出的正常高,而要加上一与高程有关的改正项,并且在山区这一改正不可忽略;(2)由GNSS/重力/区域几何水准融合可以给出一个相对的全球统一高程系统,而要得到绝对的统一系统,还须知道大地水准面的位W_0;(3)现代大地测量技术可以以一定精度求出W_0,但它是时变的,因此只能定义出某个历元的全球绝对统一高程系统。  相似文献   

14.
格网平均空间异常的精度与重力点布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设重力点的格网大小及精度,直接反映着重力场的精细程度,决定了重力大地水准面的精度及分辩率,本文经分析研究和大量试算,给出了由重力点的分布状况估评平均异常的精度公式,提出了根据平均异常的精度要求完成重力点布设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GPS水准似大地水准面拟合和正常高计算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陶本藻 《测绘通报》1992,(4):14-18,36
大地高等于正常高与高程异常之和,GPS测定的是大地高,要求正常高必须先知高程异常。本文讨论在局部GPS网中巳知一些点的高程异常(它由GPS水准算得),考虑地球重力场模型,利用多面函数拟合法求定其它点的高程异常和正常高。  相似文献   

16.
前言大地测量的成果整理,计算工作是在参考椭球面上进行的,因此,在进行天文-大地网平差及其他计算工作之前,必须将在地面上直接量测得到的水平角和基线长度归算到所采用的参考椭球面上。为此,就需要求出各三角点及基线到达参考椭球面的高程,即大地高。它是由下面两部分组成的:(1)由地面到达似大地水准面的正常高;(2)由似大地水准面到达参考椭球面的高程异常。正常高可由精密水准测量加入重力改正求得,而高程异常则采用天文重力水准测量的方法求之。  相似文献   

17.
期刊博览     
<正>全球高程系统的统一问题(《测绘学报》2017年第8期)本文讨论了建立全球统一高程系统的若干基本问题,包括正常高的几何定义和重力定义,区域水准测量高程系统的全球统一问题以及大地水准面位W0的确定。结果表明:(1)几何水准高程和重力定义的正常高存在差别,由GNSS/重力得到的正常高并不等于几何水准给出的正常高,而要加上一与高程有关的改正项,并且在山区这一改正不可忽略;(2)由GNSS/重力/区域几何水准融合可以给出一个相对的全球统一高程系统,而要得到绝对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邢志斌  李姗姗 《测绘学报》2018,47(5):575-583
基于重力场水平分量-垂线偏差对地形信息敏感的特点,根据边值理论由重力与地形数据确定格网垂线偏差模型,在此基础上,首先利用三维重力矢量-格网垂线偏差与格网重力异常,联合格网高程数据求得格网点间高程异常差,然后通过GPS/水准点的控制,构成紧密的几何条件,进行严密平差,从而获得高分辨率、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的数值模型。按照本文方法,利用我国6600多个GPS/水准点、1'×1'的格网垂线偏差、格网重力异常、格网高程数据,整体平差计算了我国陆海统一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经GPS/水准点检核,全国似大地水准面的绝对精度达到了4 cm,相对精度优于7 cm。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一代高精度、高分辨率大地水准面的研究和实施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采用移去恢复技术,利用我国高分辨率DTM和重力资料推算我国大陆重力大地水准面;然后再和我国GPS水准所构成的高程异常控制网拟合,推算了具有dm级精度、15′×15′分辨率的我国大陆大地水准面。利用全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的80余个高精度GPS水准点进行外部检核,检核结果证实和原设计精度完全一致,即该大陆大地水准面的绝对精度,在东经102°以东高于±0.3m,在东经102°以西、北纬36°以北为±0.4m,36°以南为±(0.4~0.6)m。利用卫星测高数据计算垂线偏差,反解我国海域大地水准面。为了检核,由测高垂线偏差反演为重力异常,与海上万余点船测重力值进行了外部检核;同时用上述反演的重力异常推算大地水准面,与直接解得的相应结果进行比较作为内部检核。由重力和GPS水准数据推算的上述大陆大地水准面,和主要由卫星测高数据确定的海洋大地水准面,二者之间一般都存在以系统误差为主的拼接差。顾及这一现象并结合我国在陆海大地水准面拼接区重力资料稀疏的实际,研究提出了扩展拼接技术,即在沿海选取部分陆海毗邻的局部地区,在这局部地区内,陆地用实测平均重力格网数据,海洋用测高平均重力格网数据,统一推算这陆海局部重力大地水准面。然后利用这一局部大地水准面的陆地部分和已经用GPS水准校正的陆地大地水准面进行拟合。最后用拟合参数校正中国全部海域的测高重力大地水准面,从而保持陆地部分大地水准面不变,最大限度地削弱拼接点和测高海洋大地水准面的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20.
用重力异常逐级余差计算重力大地水准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磐  盛宗琪 《测绘学报》1993,22(4):279-286
本文将计算重力大地水准面的频域方法推广至空域,提出了一种新的用重力数据和重力模型位系数联合确定大地水准面的方法。利用重力异常的逐级余差实施积分,使得通常的Stokes积分方法具有明确的频域分析含义,可按精度要求确定出使用重力异常余差的块形大小及积分半径ψ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