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1900年以来云南地区历史地震灾害人员受伤数据,初步分析了地震受伤人数与震级、烈度、发震时间、人口密度和次生灾害之间的关系;基于云南地震灾害的区域差异突出的特点,选取人口密度、地均GDP、地质灾害易发性作为风险评估指标,运用重分类、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将云南地区地震灾害人员受伤风险分为地震灾害人员受伤高风险区、地震灾害人员受伤中风险区和地震灾害人员受伤低风险区;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建立了各风险区地震受伤人数关于震级和极震区烈度的评估模型,并通过2008年以来26次地震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两种地震受伤评估模型均具有一定可靠性,可用于震后1~2 h内快速评估地震受伤人数。  相似文献   

2.
空间格网数据相比于矢量数据具有运算速度快、处理简单的特点,适合地震灾害损失震前预测或震后快速评估。但地震损失评估涉及地震危险性及人口、房屋建筑及其地震易损性等不同类型数据在全国范围内的千米格网分布,数据量大,数据变化时形成新的格网数据的工作量较大,使用常规震害预测算法会影响评估效率。依据地震损失评估原理,采取前置确定性损失评估策略和算法优化,结合GIS功能设计并编程实现了具有风险评估相关数据千米格网化处理、地震损失预测与震后快速评估等核心功能的软件系统。利用该系统进行了2016~2025年中国大陆千米格网地震损失预测,结果表明评估效率显著提高,该系统为我国新一代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确定提供了实用化的震害损失预测工具,同时,在地震损失快速评估中亦得到较好应用。  相似文献   

3.
地震防灾减灾能力是国家的重点需求,针对当前城市抗震应急存在的灵活性差问题,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将GIS系统应用至城市抗震救灾应急响应中,建立的GIS系统利用地震灾害评估模块、数据库管理模块、地震应急响应和指挥决策模块构成城市抗震救灾应急响应框架,完成城市GIS系统的应用分析。地震灾害评估模块中计算震害总体损失、经济损失和生命损失,实现地震灾害评估信息数据的精确性采集;数据库管理模块中的抗灾救灾应急响应数据库主要利用矢量数据、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和其他专题数据构成,完成一致性访问各种类型数据,提高城市抗震救灾应急响应灵活性;在响应与决策模块中利用核心服务器实现数据信息的上传下达,实现快速救援响应。研究中对这套GIS系统与当前方法做对比,进行抗震救灾过程灵活性、救援数据精准性的比较实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研究成果提供的救援数据精确性强,且运行过程中灵活系数等部分指标高于当前研究。  相似文献   

4.
国家台网地震速报综合信息发布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目前国家地震台网地震速报现状,提出了一种地震速报综合信息发布系统,并对其进行了应用开发,该系统结合实时的地震信息与GIS数据(GIS数据有震中地区的各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地震行业数据),并和Google Maps所提供的全球范围的地图资源有机融合,通过Intemet为用户提供快速服务.每当有较大地震发生时,系统还可以通过彩信为特定用户自动发送相关图片,这对实时地震灾害评估和地震应急救援提供了极大便利.现在,该系统网站已经成为一个访问量很大的地震网站,尤其在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发生后,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地震灾害快速评估模型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王景来  宋志峰 《地震研究》2001,24(2):162-167
利用云南发生的100多次地震的等震线资料作为不同烈度等震线的长、短轴统计模型。使用近10多年来的20多次地震灾害现场考察资料作成经济损失统计模型。把GIS与这两个模型结合进来进行快速地震灾害损失评估,能有效地减少地震后的工作强度并提高评估效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全国范围内各地区地震发生频度、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分布的差异,提出采用多种途径建立不同层次和精度的中国大陆地区地震损失评估数据库,即详实型数据、欠详实数据和普适型数据。然后,分别阐述了每个层次数据库的建设思路和涵盖内容,并描述各类数据间的相互关联以及数据的应用场景。最后建立了基于Web GIS的基础数据库共享平台。通过实际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检验,多层次多精度的地震基础数据库能够适应于不同尺度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解决了大尺度范围下某些区域数据缺失以及高精度的数据无法充分利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初评估方法在盈江5.8级及缅甸7.2级地震后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西  郭君  陈坤华  卢永坤  张彦琪  庞卫东 《地震研究》2012,35(1):104-109,157
在“3·10”盈江5.8级及“3·24”缅甸7.2级地震发生后,对比基于GIS的地震灾害损失初评估方法,在震后1小时内给出的云南灾区范围、灾区人口、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失去住所人数的初评估结果与地震现场评估结果,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基于GIS的初评估方法存在的问题,并期望通过实际地震的检验,不断发现问题,并改进、完善该方法,使之能更好为震后的科学决策和快速应急响应服务.  相似文献   

8.
何宏林  宋新初 《地震地质》2005,27(3):396-411
地震一旦发生,给出一个快速而合理的震害评估,对于减轻地震灾害和灾区重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最近几年,大量的研究工作试图在GIS平台上建立一个这样的系统以改善和加快震害评估的速度,有的已经得到了实际应用。然而,几乎所有这些研究和开发都是基于城市地区,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城市地区。而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乡村地区,由于不具备象发达城市地区那样的基础数据和基础设施,很难把适用于发达的城市地区的类似系统移植过来。此外,尽管同样强度的地震在发达的城市地区造成的损失远大于发展中国家的乡村地区,但地震灾害在乡村地区所造成的损失恢复起来要比在发达的城市地区困难得多。所以,有必要在GIS平台上建立一个适用于乡村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乡村地区的灾害评估和灾害数据管理系统。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在GIS平台上建立一个适用于中国西南偏远乡村地区的地震灾害评估和灾害数据管理系统(EDMS)。建立本系统的依据是中国地震局1988年编的《地震现场工作大纲和技术指南》中的“现场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方法”。本系统由1)震后快速评估与2)震害数据管理和综合评估2部分组成。选择的范例研究区为丽江地区,使用的基础数据包括云南省特别是丽江专署和丽江县的家庭和人口分布、各  相似文献   

9.
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景来 《地震研究》2000,23(3):356-360
以云南《玉溪地震减灾信息系统》研究为基础,探讨了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的方法,即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来解决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的问题。发挥知识经济在地震灾害评估中的作用,使地震灾害评估工作智能化或并智能化。把地震后的高强度野外考察工作分散在平时的资料收信和数据库的建立上,从而逐步达到在室内就能完成快速评估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云南地区地震受灾人口与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标准实施以来,云南地区共发生过46次破坏性地震。以46次破坏性地震的灾害损失评估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受灾人口与地震灾害经济损失的相关性,结果为两者呈非线性关系。提出利用受灾人口数据进行地震灾害损失快速预估的简便方法,并应用所提的方法对2001年云南地区7组地震的灾害损失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is the technique Which has been developed and moremature in recent last 10 years. It is being eXtensively used tO build applied information system ormanagement system by corresponding departmentS, which brings remarkable benefit for societyand economy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GIS may collect analyZe, manage and outputspace data expediently. And it has functions of regional analysis, analysis of various factors anddynamic predic…  相似文献   

12.
GIS技术应用于城市防震减灾工作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基于GIS技术的“上海市防震减灾应急决策信息系统”,该系统由7个功能模块组合,主要有:地震地质基本信息,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子系统,地震应急决策信息子系统,信息查询,系统维护管理等。介绍了彩红外航片遥感等软件应用技术,并提出此系统需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3.
李强  张景发 《地震》2017,37(4):80-92
强地震发生后, 道路是抗震救灾的生命线, 快速有效地提供灾区可通行道路的状况可为地震应急救援力量的部署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 基于遥感图像的震害道路识别是遥感地震应急领域中的难点, 但对于地震应急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 在总结分析地震前后道路影像特征的基础上, 系统地介绍了遥感影像道路提取方法, 之后介绍了遥感震害道路评估工作流程, 重点阐述了遥感震害道路提取与评估方法, 然后综合分析了遥感道路提取在地震应急中的不足, 最后展望了未来遥感技术在震害道路提取与评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防震减灾应急决策信息系统-GPS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适应上海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和超大型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需要,建立城市防震减灾应急决策信息系统已成为必然.本文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应用于上海市防震减灾应急决策信息系统(宝山试点区),介绍了此系统各功能模块的结构和作用.此系统由7个功能模块组成,即地震地质基本信息、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子系统、地震应急决策信息子系统、信息查询、系统维护管理、帮助和退出等.其核心部分是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子系统和地震应急决策信息子系统.本文还介绍了彩红外航片遥感技术在上海市防震减灾应急决策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震害建筑物的自动识别可为震害的快速评估与救灾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本文从震害建筑物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下灰度的特征入手,以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都江堰市区ALOS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MATLAB平台下对影像进行灰度增强处理、数学形态学重构以及连接、填充处理,并结合区域统计特性最后自动识别震害房屋.结果表明,利用ALOS影像丰富的纹理特征及空间结构信息与MATLAB在数学形态学处理中的优势能够准确有效地提取震害建筑物信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建筑物震害信息提取的效率与准确度,针对震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根据震害建筑物在遥感影像上的特征,以2010年海地MS7.0地震为例,通过尺度参数估计算法自动选择最优分割尺度对影像进行多尺度分割,并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对海地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建筑物震害信息提取,同时与基于像元的支持向量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基于分类回归算法的决策树分类方法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具有更好的目视效果和更高的分类精度,有利于地震后震害信息的准确提取和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17.
芦山地震震后次生滑坡灾害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7.0级地震为例,对研究区进行震后次生滑坡灾害风险评价.研究在利用芦山地震受灾区航空影像对震后次生滑坡灾害隐患点解译的基础上,选择坡度、坡向、震后累计降雨量和危险植被指数4个评价因子,利用统计分级法对各因子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对评价因子进行权重量化,最后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芦山地震震后次生滑坡灾害进行风险评价,研究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次生滑坡灾害高危险区、中危险区和低危险区.  相似文献   

18.
韩召华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2):552-557,578
利用GIS技术对地震危险等级进行评定时,由于其地形控制点选取合理性较差,导致其所采集遥感图像清晰度较低,地震等级评定不够精准。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地震灾情遥感信息危险等级在线应急评定方法。利用图像几何校正法,对遥感图像进行分幅裁剪,基于裁剪结果选取地面控制点,提取有价值遥感数据信息,建立遥感解译评估指标。将推导出的综合震灾指数引入到指标中,将各个评价单元的信息进行等级排序和划分,完成地震灾情遥感信息危险等级在线应急评定。仿真实验中,对所提方法和GIS地震危险等级评定方法进行有效性对比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地震灾情遥感信息危险等级在线应急评定方法提升了灾情地形控制点选取的合理性,使获取的遥感图像更清晰,灾情等级评定结果更精准。  相似文献   

19.
遥感在汶川、玉树地震中的有效应用,突出了重大自然灾害对遥感技术的需求。针对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的特殊性,详细分析了地震发生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产生不同的地震灾害,地震应急中监测目标的不同,需要采用最佳遥感数据进行灾情判别,从而更好地得到地震灾情的分布情况;对现有遥感数据源和地震应急实际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得到遥感在地震应急中的应用现状及制约因素,制约因素主要有两点:时间分辨率和图像处理技术;最后提出了遥感技术在地震应急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李金香  赵朔  金花  李亚芳  郭寅 《地震学报》2019,41(5):658-670
为提高震害信息获取时效性,对基于我国国产高分遥感影像的建筑物震害信息提取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2017年5月11日新疆塔县MS5.5地震为例,利用该地震前后极灾区高分遥感影像,利用结合纹理和形态学特征的方法进行了建筑物震害信息提取,通过变化检测分析获取了极灾区建筑物震害信息,并与基于像元级和基于目标级的信息提取结果进行对比,采用震后无人机影像目视解译结果对本文结果进行了精度验证。结果表明:通过缩减研究区范围可大力提高数据提取精度和速度;运用灰度共生矩阵、二值化、数学形态学等方法对影像进行迭代运算,能较好地提取高分遥感影像中的建筑物信息;通过对地震前后建筑物提取结果进行变化检测分析,能够有效地提取完全倒塌的建筑物,信息提取总体精度为90.45%,比基于像元级和基于目标级信息提取结果的精度分别提高了5.78%和5.23%,可为震后快速确定人员压埋点、部署救援力量提供决策依据,提高地震应急救援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