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试图从理论上探讨世界经济地理研究的依据和体系,及讨论现行教材编写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编写的新建议。由于世界经验地理侧重研究经济区--经济地域--经济地域系统及其运动规律,因而存在着经济区域级别差异。为此,本文认为教材编写时条件要素要与经济地域和经济地域系统形成发展过程-起进行讨论,要体现研究对象的等级层次关系,突出城市或城市群的地位与作用,并要加强国家经济国际化进程对经济地域形成发展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综合分析大同市地域结构现状,地域结构水平的基础上,采用聚类定量,逻辑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筑了大同市区域发展的中心-外围地域结构,指出大同市在“九五”到2010年期间里,生产力布局应该采取强化中心,层次推进,延展轴链,驱动叶同的“风轮式”发展战略,塑造“一心,两面,四条链”的总体格局。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对吉林省粮食产量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树庆 《自然资源》1994,13(1):34-40
本文采用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对气温、降水等环境条件的反应函数,建立了粮食产量变率计算模式,发析了在作物各生长季内气温升、降1-2℃与降水增、减10%-20%的不同组合条件下,吉林省各地主要粮豆作物产量的变率,提出了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吉林省各地粮豆产量影响较大,地域间有较大差异。气温升、降1℃,粮豆单产将升、降4%-3%,东部山区变幅最大;降水增加10%,西部粮豆产量将增加  相似文献   

4.
广州城市游憩商业区(RBD)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50,自引:5,他引:50  
古诗韵  保继刚 《地理科学》2002,22(4):489-494
城市游憩商业区作为城市中一种新的功能区已逐渐成为城市新的空间要素,为旅游者,本地及周边地区的居民承担着提供旅游,休闲,娱乐、购物等功能,并作为城市游憩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初具规模的广州城市RBD-天河城地段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城市RBD分别对城市商业,城市游憩,城市交通以及城市地域空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哈尼文化区的特质--哈尼梯田文化景观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通过深入实地调查和访问,探讨了哈尼文化区及其代表-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组成和功能。结果表明:共同的民族语言,生活地域,经济生产方式和民族心理素质形成了具有哈尼族特色的哈尼文化区,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是哈尼文化区文化景观的代表,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由森林,村寨和梯田3个系统组成,在空间上形成林-寨-田沿等高线分布的格局,具有保持水土,获得清洁水源,提高农产品,维持系统稳定等功能,是人地和谐共处的持续景观和持续农业的活样板。  相似文献   

6.
澜沧江—湄公河水文特征分析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澜沧江-湄公河近似南北向发育,干流长4880km,面积81×10 ̄4km ̄2,流经了各种各样的气候区和多种地理环境,其水文特征和水资源分布,地域差异极大,主要控制因素是西南季风和南北向山脉。本文对该区全流域的水文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可为流域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提供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7.
滇东北地势南高北低,大致以境内五莲峰和乌蒙山余脉北侧海拔≥2500m的山系为界:北部倾向四川盆地,南部属云贵高原主体。区内气候特征:1.在垂直分异上,年均温直减率0.45-0.77℃/hm,海拔340-2400m处年降水量垂直递增率20-50mm/hm;2.在地域分异上,南部比北部的年均温高5.0℃,年均温纬减率高0.69℃/°N,年降水量低54.2mm。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功率谱方法和最小二乘法研究了宁夏太阳辐射资源的时空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辐射资源在空间变化上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及太阳辐射总量在地区分布上呈现明显的南少北多,南涉北大的地域分异规律,太阳辐射资源呈现出明时间变化规律,年内变化是夏半年多,冬半年少,年际变化普遍存在着准周期性,多年变化存在着准3年变化周期以及10-12年变化周期等。  相似文献   

9.
目前,尚无对地域组织及其创新内涵的统一认识。作者认为,地域组织创新是一个地域制度创新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地方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在对地域组织创新的基本认识基础上,总结与评述了建国后东北地区地域组织的发展历程与创新形式,分析了东北地区在地域组织创新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与障碍因素,最后对东北地区地域组织创新的宏观背景与基本依据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东北地区未来地域组织的创新方向与形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东北区资源型地域经济系统一一伊春市地域经济系统形成演化过程的分析,揭示了资源型地域经济系统——伊春市地域经济系统形成演化的机理,以求丰富对资源型地域经济系统尤其是东北区资源型地域经济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并期能对处于转型期的我国东北区诸多资源型地域经济系统的调控与转型提供些许理论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东北亚区域跨境交通走廊由于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的深入而得到迅速发展,其对区域环境退化已经形成和将要形成重大的影响。本文在对东北亚区域国际合作中跨境交通走廊的运行及其发展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跨境交通走廊的发展对区域环境退化的影响作了战略性的评价与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东北亚与东南亚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和地域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从世界经济地域体系的角度,讨论了东北亚与东南亚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试论图们江陆桥枢纽共同体成长特点,模式及其演进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世界经济贸易地理理论出发,总结与回顾了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研究和开发实践的三个阶段,概括出复杂性、长期性、突变性和政治经济互动性等四个特点;在总结以往模式基础上,指出图们江地区开发必须采取多国合作方式,按着以建立东北亚新大陆桥东端枢纽为核心的经济共同体的成长模式发展,并对未来30年的开发进程进行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14.
东北亚地区是一个工业化潜力极大的地区,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区域一体化将更适应东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关系。开发建设图们江地区国际交通运输枢纽是东北亚地区一体化的关键,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又能促使图们江地区国际交通运输枢纽地位的提高。为此,本文在对图们江地区国际交通运输枢纽的构成和物流潜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2020年前图们江地区国际交通运输枢纽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5.
大国力量均势与东北亚格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冷战后,国际安全格局与世界经济形势发生出深刻变化。雅尔塔体系的瓦解,将东北亚维持了半个多世纪的平衡格局打破,随着21世纪美国全球战略重心由欧洲大西洋岸向西太平洋,东北亚更成为新世纪大国力量角逐,寻求新的平衡的热点区域。我国地处东北亚的腹地,其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化与调整均对我国政治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分析研究东北亚地萄政治经济安全态势,有利于我国在新世纪争取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0―2013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对东南亚10个国家网络关注度的百度指数,采用弹性系数、泰尔指数和相对网络关注度测度方法,从“信源”“信宿”和“信道”3个角度对网络关注度区域差异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1)中国对东南亚国家关注度普遍提高,东南沿海地区普遍高于内陆地区,长三角地区关注度增长迅速,珠三角地区关注度最高。2)泰尔指数整体下降明显,东、中、西和东北经济分区区内部关注度差异的缩小与区域间关注度差异的拉大并存。3)区域内部的差异是造成中国对东南亚国家关注度差异的主要原因,而东部省份之间的区域差异是造成区域内部差异的主要原因。4)马来西亚逐渐取代越南,与新加坡、泰国组成东南亚地区被中国关注最多国家中的前三甲,出境旅游、经济贸易往来以及金融投资与合作是拉近双边关系的重要因素。5)对东南亚国家相对关注度较高的地区向东南沿海集中,东南亚被关注国家均分布在南海周边,南海战略地位突显。上海与东南亚国家的联系逐渐弱于广东,表现出广东在对东南亚贸易方面突出的地位以及城市之间跨流域的区域贸易分工。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以来,蒙古对外经济联系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东北地区日益成为蒙古对外经济联系的首选地区。本文从蒙古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必然性、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态势、在图们江地区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三个方面分析了蒙古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趋势及其在东北亚经济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论述了蒙古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徐新良  赵美燕  刘洛  郭腾蛟 《地理科学》2015,35(11):1468-1474
以东北亚南北样带为研究区,基于NCDC气象数据,采用统计分析、线性趋势分析和累积距平分析法,对近30 a来东北亚地区的气候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1980~2010年,样带温度变化整体以升温态势为主,1996年后进入偏暖阶段,显著升温区年升温速率在0.05℃/a以上。降水变化整体表现为南减北增的空间分异格局,南部在1999年后进入偏少阶段,北部在2004年后进入偏多阶段,降水显著减少区,年降水量减少速率在5 mm/a以上;降水显著增加区,年降水量增加速率在5 mm/a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东南亚红树林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变化驱动因素,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 (GEE)云计算平台,利用Landsat系列卫星数据及红树林分布数据集,采用趋势分析法分析了1990—2020年东南亚红树林的时空变化趋势,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其时空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 1990—2020年东南亚红树林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面积减少1 467 883.1 hm2,年平均流失速率达1.1%;2)红树林面积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西部和东部以及越南北部等区域;3) 1990—2020年东南亚红树林退化的区域远远多于改善的区域,退化的区域占红树林总分布面积的79.25%,改善的区域占20.32%,仅0.43%的区域稳定不变;4)红树林变化受驱动因素的影响程度排序主要为养殖池面积>人口>红树林距道路的最短距离>年均温>年均降雨>地形,且各因子之间呈现交互增强作用,增强效果较为明显的主要有:养殖池面积-人口、养殖池面积-红树林距道路最短距离、人口-红树林距道路最短距离。  相似文献   

20.
世纪之交东北亚经济格局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进入21世纪,地缘政治已服从于地缘经济。东北亚地区的经济格局因此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为资源领事程度加深,内部存在明显梯度差异,发展潜力巨大,整体经济融合等特点。由于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本文还对未来东北亚经济格局进行多方案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