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亮  李冰 《江苏地质》2022,46(4):398-404
广东紫金风门坳矿区富集Sn、W、Pb、Zn、Cu、Mo、Au、Ag、As等元素,但分布不均匀,具有叠加富集特征。通过在风门坳矿区开展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圈定了2处矿致综合异常,结合各矿床(点)成矿特征,认为风门坳矿区成矿元素自北西向南东依次为Sn、W、Pb、Zn、Cu、Mo→Sn、Cu、Au→Pb、Ag、Zn,呈规律性水平分带。结合矿区3号勘探线矿化(体)特征,认为矿床成矿元素在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分带为Sn、W、Pb、Zn→Cu、Zn、Ag→Sn、Zn。上述规律可为今后在该区继续开展扩大扩深找矿工作提供有利线索。  相似文献   

2.
甘炳艳 《江苏地质》2021,45(4):411-419
广东紫金风门坳矿区富集Sn、W、Pb、Zn、Cu、Mo、Au、Ag、As等元素,但分布不均匀,具有叠加富集特征。通过在风门坳矿区开展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圈定了2处矿致综合异常,结合各矿床(点)成矿特征,认为风门坳矿区成矿元素自北西向南东依次为Sn、W、Pb、Zn、Cu、Mo→Sn、Cu、Au→Pb、Ag、Zn,呈规律性水平分带。结合矿区3号勘探线矿化(体)特征,认为矿床成矿元素在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分带为Sn、W、Pb、Zn→Cu、Zn、Ag→Sn、Zn。上述规律可为今后在该区继续开展扩大扩深找矿工作提供有利线索。  相似文献   

3.
云南北衙矿床是中国21世纪初新发现的超大型矽卡岩-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之一,除已经勘查评价的Au、Fe、Cu、Pb、Zn等元素外,还伴生有一定量的W元素等有益组分。文章对北衙金多金属矿床万硐山矿段及外围马头湾和南大坪矿区中的钨矿化开展系统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初步查明了万硐山矿段和其外围矿床中的钨矿化特征。研究发现,这些矿区(段)的含钨矿物主要为白钨矿,在万硐山矿段和马头湾矿区还有少量的黑钨矿产出;钨矿化主要产于岩体与围岩地层接触部位的矽卡岩或其退化蚀变岩中,白钨矿多充填在石榴子石等矿物的晶体间隙,个别被石榴子石包裹(南大坪矿区);万硐山矿段和马头湾矿区中的白钨矿具有较高的w(Mo)。这些特征表明,北衙地区的钨矿化作用与典型矽卡岩型白钨矿矿床基本一致。万硐山矿段中白钨矿交代黑钨矿的过程与磁铁矿的结晶过程密切相关,暗示钨矿化与铁、金矿化作用是同一成矿作用的产物。北衙地区的区域土壤W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具有良好的浓度分级,且部分异常中心与已知的矿床/点明显对应,说明北衙地区具有良好的钨矿找矿潜力,白钨矿和黑钨矿均可以作为找矿标志性矿物,而Mo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则可以作为间接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以广东红岭岩体型钨矿床近矿的蚀变黑云母花岗岩及远离矿区的未蚀变黑云母花岗岩为研究对象,运用改进的等浓度线法对比两者元素含量差异,以确定矿床成矿过程中元素的活动性。结果表明:在热液蚀变后的岩石相对于原岩强烈富集Mo、Cu、Re、Cd、Ni、Sc、P2O5,较富集Ce、Pr、V、Nd、La、Co、TiO2、Zn、Gd、CaO、Sb、Th、Sm;强烈亏损Lu、Fe2O3、Yb、Tm、Be、Er、Ho、Y、Dy,较亏损Ta、Li、Tb、W、Pb、In、Cs。不活动组分为:Al2O3、FeO、Tl、U、Nb、Hf。通过改进的方法得到的不活动组分与传统的经验认识有一定的差别。Fe2O3强烈亏损可能是由于云英岩化导致的褪色蚀变作用,岩石中的黑云母蚀变成白云母或绢云母,为石英脉型黑钨矿提供了物质来源。较富集CaO可能是由于本矿床热液成矿主要形成的是白钨矿,热液在形成白钨矿化后还有CaO的残留,因此在矿床的上部形成较微弱的Ca富集。强烈富集Mo、Cu等成矿元素,说明在成矿热液过程中受到了富含Mo、Cu金属元素的热液的影响;相对亏损W,反映了在热液过程中W被萃取。因此在化探异常上寻找具有Mo、Cu高异常、W高背景中的局部负异常的区段是有利的找矿部位。  相似文献   

5.
赣南崇义石咀脑钨矿位于江西省崇义县黄竹垅-长流坑钨锡多金属矿田的南部,具有较大找矿潜力。本次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石咀脑勘查区矿区进行了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选取与赣南地区钨锡成矿关系密切的Cu、Pb、Zn、Sn、Ag、W、Mo、As、Sb、Au等10种元素进行测试,并对数据和相关参数分析,结果显示:石咀脑钨锡矿区W、Sn、Cu是主要成矿元素;根据成矿地质条件和元素的异常分布特征,在石咀脑矿区圈定出2处找矿靶区,经钻探揭露出钨矿石英脉带,找矿效果良好,为后续探矿进一步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淮南煤田煤矸石中环境意义微量元素的丰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淮南煤田矿区开采历史长,煤矸石累计堆存量大,从环境意义角度研究该矿区煤矸石具有其典型性和现实性.根据煤矸石来源、矿区主采煤层和岩性特征,在井下煤系地层系统采集原始煤矸石样品44件,运用现代环境微量元素分析技术(INAA和ICP-MS)测定了煤矸石中46种微量元素,并用冷原子吸收法分析Hg、选择性电极法分析F.进而筛选出11种具有环境意义的有害元素:10种金属元素(Cd、Cu、Ni、Sn、Hg、Mn、As、Cr、Pb、Zn)和1种非金属元素F.并以总量法初步预测和评估这些元素的含量水平和潜在的环境影响.与淮南煤及其土壤、世界煤、华北泥岩的对比可知,煤矸石中Cd、Cu、Mn、Ni、Pb、Sn等超出土壤背景值,有必要对这些元素在矿区环境污染迁移性和累积件的环境效应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7.
云南南秧田与福建丁家山白钨矿成分特征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云南麻栗坡南秧田矿段和福建尤溪丁家山矿区两地白钨矿的成分特征对比研究,寻找异同点并反演形成环境。利用电子探针对两地的白钨矿进行原位分析,发现南秧田矿段中的白钨矿基本不含Mo,而丁家山矿区的白钨矿普遍含Mo,Mo均以类质同象形式置换W,并在丁家山矿区发现由Mo含量变化引起的白钨矿规则成分环带。分析认为,南秧田白钨矿是在中高温氧化条件下形成,且成矿流体中Mo含量很低。而在丁家山矿区发现白钨矿环带结构,表明丁家山白钨矿的形成经历了温度逐渐降低、氧化环境变为还原环境、成矿流体中Mo含量从低到高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小秦岭金矿带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时空变异趋势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柯海玲  李贤  徐友宁  张江华 《地质通报》2014,33(8):1196-1204
研究农田土壤重金属累积的时空变异特征及定量化预测变异趋势,是探讨土壤重金属地球化学累积效应及预警方法的关键。收集整理小秦岭金矿区以往调研资料和陆续的动态监测数据,对比分析了近28年来研究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特征污染物Hg、Pb、Cd、Cu的时空变异特征和扩散速率,并利用年均增长量和总变化率2个参数,定量计算了研究区土壤Hg、Pb、Cd、Cu的累积速率,探讨其环境意义。分析表明,1985年至今研究区农田土壤重金属Hg、Pb、Cd含量平均值持续增长,Cu有所波动,但总体也呈增长趋势。在区域分布上,Hg、Pb、Cd基本以双桥河流域为浓集中心,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染范围均逐渐扩大,且向下游有加重的趋势,Cu和Pb的污染范围虽然也在扩大,但极重污染区正在减小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鄂西南鹤峰县官庄河地区已完成的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成果,系统统计研究区内不同地质单元Cu、Pb、Zn、Ni等13种元素的含量、背景平均值、变异系数、浓集比率、富集系数等,研究了多金属元素组合异常特征,探讨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对找矿勘查的地质意义。研究显示,区内Cu、Pb、Zn等10种元素富集系数高,分异度低,Au等3种元素属弱分异型字-分异型。Cu、Zn异常主要集中在娄山关组地层中,Au异常主要集中在石牌组和天河板组地层且与后期构造热液蚀变有关。通过组合异常分析,将研究区划分成3个多金属综合地球化学异常带,并圈出了官庄金异常区和麻旺三组铅锌异常区2个重点找矿区。通过异常查证,重点找矿区内存在菱锌矿等矿化现象。因此,地表水系沉积物测量地球化学异常可以有效地指导矿区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17,(6)
通过测量神木北部矿区及其毗邻地区2种土壤类型(风沙区和黄土区)下8种重金属(As、Cd、Cr、Hg、Pb、Cu、Zn、Ni)元素含量,评价矿区整体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2种土壤条件下除Pb和Cd外,其他6种重金属含量较毗邻未开采区具有显著增加,但8种土壤重金属含量均没有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风沙区土壤污染程度较黄土区大;重金属元素污染分担率表现为HgZnAsCuNiCrPbCd;Hg、Zn和Cr 3种元素在两种土壤类型中均为重度污染,As、Cu和Ni属于中轻度污染,Cd和Pb属清洁安全类。  相似文献   

11.
衡阳盆地北缘国庆矿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笑笑 《地质与勘探》2018,54(4):762-771
对国庆矿区开展了1∶10000地质简测,在了解矿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Cu、Pb、Zn、Au、Ag、W、Mo7种微量元素含量特征(变异系数、富集系数和浓集比率)显示,Cu、Au、W元素为区内成矿有利元素。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9对7种微量元素含量值进行R型聚类分析和R型因子分析,划分出Cu-Pb-Ag和Au-Mo两组主成矿元素组合。采用衬度异常法对成矿有利元素和两组主成矿元素组合进行处理成图,共圈定了2个异常靶区。经过地表工程和深部工程验证,确定了一条一定规模的工业铜矿体。  相似文献   

12.
黄岗梁-孟恩陶勒盖多金属成矿带是内蒙古重要的成矿带,黄岗梁-林西铁锡多金属矿集区、白音诺-浩布高铅锌多金属矿集区,是成矿带两个重点成矿区域。干沟坝矿区位于两矿集区过渡带内,是寻找类似矿床的有利地段。通过对干沟坝矿区的野外地质勘查,厘定成矿地质条件,揭露了锡矿体4条,结合矿体地质特征及成矿构造分析,认为矿床类型属热液型银锡多金属矿床,伴生多金属元素有Cu、Pb、Zn、Mo等,矿体受岩体和与岩体有关的断裂裂隙构造严格控制,具有寻找深部矿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对拜仁达坝铅锌矿矿集区3个多金属矿区的3个土壤粒级样品中Zn、Pb、Cu、Ag 4种主要成矿元素的7种赋存形式(水溶态、离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质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银都矿区土壤中Zn、Pb和Ag浓度最高,而道伦达坝矿区土壤中Cu的浓度最高;2拜仁达坝矿集区土壤中Zn、Pb和Cu主要以残渣态形式赋存,而Ag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硫化物结合态形式赋存;3拜仁达坝矿集区Zn、Pb和Cu元素在3个土壤粒级中的各个赋存形式所占的比例略有差别,但总体上大致相同,而Ag元素的赋存状态在3个土壤粒级的差异较大;4 3个矿区土壤中水溶态、离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有机质结合态的Zn和Pb差别不大;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的Zn和Pb,以及Cu和Ag的7个赋存状态在3个矿区的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4.
耿马勐简铅锌矿区1:50000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调查显示,水系沉积物中Au、Ag、Pb、As、Sb含量远高于全国和三江地区平均值。从元素成矿能量法研究发现,Pb、Zn、Cu、Ag、Au、Sb异常主要呈北东-南西走向的线状分布,区内的中部、东北部异常较高。成矿前景区可分为二个区域:①东北角的Pb—Cu找矿区;②西南角的Cu、Pb、Zn等多金属找矿区,其中西南角成矿条件较好,可能出现工业矿床。  相似文献   

15.
金属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通常会导致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累积,选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及方法成为评判、区分矿业活动农田土壤重金属累积影响和风险的关键问题。在简述土壤背景值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含义的基础上,提出采用与矿区其他环境条件基本相同或相近的邻区耕作层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作为评判矿业活动重金属对耕作层土壤的累积影响的对照值。以2011年小秦岭金矿区80件耕作层土壤重金属含量为例,金矿开发活动区耕作层土壤重金属的累积风险研究表明,土壤重金属低风险以上样品数占总样品数百分比的排序为Hg>Cd>Pb>Cu,矿业活动对土壤重金属累积的贡献率排序为Hg>Cu>Pb>Cd>Zn。土壤中的Cr、As、Zn元素有轻度累积但无风险。土壤中Hg元素的累积风险面积达到了187.77km^2,占到研究区总面积的47.08%。其中,中、高风险的面积为99.55km^2,土壤重金属累积风险极其严重。研究结果科学地评判了矿业活动对耕作层土壤重金属的累积影响及其贡献,为土壤污染防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某矿区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赣南某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来源,以该矿区内40个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中Cu、Pb、Zn、Cr、Ni、Cd、As和Hg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采用频率直方图、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探究了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分布特征及来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8种重金属中有7种不同程度地超过了江西省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2)Pb、Zn、As和Hg的含量接近正态分布,而Cu、Cr、Ni和Cd的含量则呈现出右偏分布的趋势,这可能与研究区矿山开采活动及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有关;(3)矿区土壤重金属相关性分析表明,Cu、Cr、Ni的同源性较高,可能具有相同的污染源,而Pb、Zn、Cd等元素与Cu、Cr、Ni相比,其来源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4)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矿区内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可以由2个主成分来解释,所代表的实际意义按贡献率排序分别是成土母质和人为采矿活动;(5)矿区内土壤重金属污染物主要为Pb、Zn、Cd,人为采矿活动是这三种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了解煤中过渡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煤成烃的影响,对卧龙湖煤矿二叠系10煤层的23个煤样进行了过渡金属元素含量和灰分产率测试。结果表明:煤中主量过渡金属元素Fe和Ti含量明显较上地壳中元素含量低,微量过渡金属元素中只有Ni和Cu的富集系数大于1,整体上看煤中过渡金属元素含量普遍较低。Co,Ni,Y,Cr,Cu与煤中灰分产率呈正相关,以无机结合状态存在。Cu和Fe的含量与煤层瓦斯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初步认定两者在煤成烃过程中具有催化作用,但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选取山西大同矿区和长治矿区,从煤矸石堆放区土壤污染及开采沉陷区土壤养分变化两方面进行了煤矿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认为煤矸石中污染土壤的主要污染因子有SO42-、Cu、Zn等,其中SO42-污染范围较大,Cu、Zn受环境背景条件影响较大,其它污染因子如NO3-、As、Pb、Cd等均对土壤有不同程度的污染。而开采沉陷对沉陷区土壤中的P、K、N和有机质等养分含量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准苏吉花铜钼矿区土壤地球化学 异常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席明杰 《地质与勘探》2013,49(2):337-345
内蒙古准苏吉花铜钼矿床为典型的热液脉型矿床,矿区地表土壤中元素含量及异常特征研究表明,元素在平面上出现明显的分带性,以地表矿化露头为中心,由内向外依次为Mo-Cu-W-Bi带、In-Zn-Ag-Cd带及Pb-As-Sb带,该元素组合分带与典型中-高温热液矿床中元素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利用综合地质累积指数对土壤中主成矿元素Mo与伴生元素Cu、W、In、Bi的组合异常进行评价,共圈出4个找矿靶区,经野外异常查证与工程验证,建议在Ⅰ、Ⅱ号靶区进行深部资源预测工作,对Ⅲ、Ⅳ号靶区开展进一步查证与验证工作,以期在Ⅳ号靶区深部发现矽卡岩型矿化。本次研究对准苏吉花地区下一步勘查找矿工作的部署与开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拉玛格尔(Ramagiri)金矿区位于印度半岛南部太古代绿岩带中。金矿化作用发育在绿岩带的中部,与高度叶理化和片理化变质安山岩建造中的灰色石英脉体有关。矿脉和围岩中都存在的矿物为黄铁矿,白钨矿和毒砂。少量副矿物为黄铜矿、铁白云石、菱铁矿、绿帘石和电气石。早期的工作已经证明,在印度半岛南部的太古代绿岩带中金和白坞矿存在有一定的关系。基于这样的观点,我们研究了拉玛格尔金矿区的白钨矿的分市,为将来金矿的勘查提供靶区。沿着六条测线以一定规则采集了676个土壤样品,经淘洗后每个样品中都见有细粒白钨矿。并对两条测线上的样品进行了金分析。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白钨矿异常与金异常关系密切,因此白钨矿异常可以作为确定地质和地球化学勘查金靶区的工具。从区域上看,在金的勘探初期阶段,利用白钨矿异常这种方法相对快速,对划定金详查地区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