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GMS在双城市城区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双城市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概念模型,应用GMS软件建立了研究区地质结构模型及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考虑自然条件以及开采量的影响,设计6种方案对研究区地下水流进行预报,结果显示以设计开采量对水源地进行开采,水源地投产10年后最大中心水位降深不会超过最大允许降深。  相似文献   

2.
为克服地下水可开采量确定过程中确定性模型的局限性、失真和参数确定困难等弊端,合理的确定地下水可开采量,基于研究区不同区域地下水水位与开采量监测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多元回归统计方法对不同情况下地下水最大开采量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964—1990年期间百口泉水源地地下水开采量在持续增加,并以1976年前增加较明显,且地下水水位均表现为下降趋势;非线性多元回归分析法对降深与开采量拟合的结果和误差精度均优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基于拟合的非线性多元回归方程,可确定水源地正常运行条件下的开采量为1 391万m3、极限开采条件下的开采量1 856万m3、疏干开采条件下的开采量1 992万m3。  相似文献   

3.
在第二松花江傍河开采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区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及相应的数学模型,建立了基于Visual MODFlow的地下水流数值模型;以地下水水位降深不大于含水砂层厚度的1/3为准则,通过使预测流场与允许降深条件下的流场尽量接近,给出了第二松花江干流傍河开采条件下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结果表明:现状年条件下区域地下水资源开采强度较小,而傍河开采条件下各适宜区地下水开采潜力巨大,在多年平均降水保证率条件下,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可达140×104 m3/d;适度规模傍河开采可引起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的变化,但不会对河流生态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青岛市洋河下游水源地地下水调蓄开采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河下游水源地以松散岩类孔隙水为主,含水层主要由第四纪冲积-冲洪积的砂及砂砾石组成。厚度一般4~8m,单井出水量可达800m^3/d以上,水位埋深2~4m。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渗入和上游径流补给,季节性变化明显。人工开采是其主要排泄方式,地下水动态基本处于自然状态。现状条件下区内总储存量Q储=1535.71万m^3,总补给量Q补=237.31万m^3/a,总排泄量Q排=245.69万m^3/a,处于均衡状态。通过建立地下水水流数值模型,进行洋河下游水源地地下水调蓄开采量评价和水位预测,认为在该区以枯水期开采量6000m^3/d、连续开采5个月、年开采量90万m^3的开采方案,水位降深在允许范围内。因此,枯水期6000m^3/d的开采量可作为洋河下游水源地的调蓄开采资源量。  相似文献   

5.
数值法预报出抽水井处的水位是均衡域的平均值,它既不代表抽水井井壁水位,更不代表抽水井井筒水位。在数值法拟合、预报结果的基础上,若以抽水井处拟合水位与实抽水位之差作为由计算方法和井的作用共同产生的附加除深(△hf),以附加降深(△hf)与实际单井涌水量(Q实)之比作为附加降深系数(β);多个抽水井时,可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平均附加降深系数(β),附加降深系数(β或β)与设计单井开采量(Q设)之积则是设计开采条件下抽水井的附加降深(△hf),再以抽水井处的预报水位(hj)减去该附加降深(△hf),便可得到抽水井井筒水位(hn)。  相似文献   

6.
含水系统的水位响应矩阵在哈尔滨市地下水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哈尔滨市地下水管理中,把自特征数值法求得的响应矩阵和由此响应矩阵联系的水位降深、开采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组)作为约束条件,把满足供水要求条件下的水位降深最小作为管理目标、建立管理模型,解决了具有大量约束条件的区域性地下水开采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数值模拟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应用GMS软件建立靖安水源地的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利用该模型对设计的不同开采方案进行模拟,预测降水保证率95%条件下各方案开采20年后的地下水流场变化及水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水源地总开采量为10万m3/d时,地下水流场能够达到稳定状态,中心水位降深较小,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准确规划和评价南京汤山地区地热水资源的可开采量,预测在规划开采条件下的地热水水位和水温的变化,在充分研究了汤山地区地热水系统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概化出南京汤山地区地热水系统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建立了地热水非稳定渗流和热量运移三维耦合数学模型,模拟预测了降深不超过50 m时的地热水可开采量及其水位和水温的变化。结果表明:汤山地区现有14口地热水井的可开采量有所差异,最大为R08(温泉公司1#),开采量可达1 450.0 m3/d,最小为R11(中闻集团2#),开采量仅有125.0 m3/d,地热水的总可开采量为3.08×106m3/a;且随着开采的进行,地热水水位逐渐下降,各地热水井温度逐渐上升,上升幅度略有不同,年均水温上升2~3℃。  相似文献   

9.
唐石山  徐玲俊 《地下水》2012,34(5):59-61
永城市神火工业园备用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计算与评价主要是对中深层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进行计算与评价,采用均衡法、解析法和开采抽水试验法进行评价中深层地下水允许开采量,通过计算结果对比,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差别较小,按水源地拟定的开采量开采是可行的。在现有开采条件下,水源地开采20 a中心井的最大井壁动水位埋深97.88 m,位于含水层顶板之上,故在规划年限内开采1.80×104m3/d是可行的。因此,该水源地的允许开采量是完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漳州地下热水开采与地面沉降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昌平 《福建地质》2006,25(3):141-148
据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地热详查报告(1988年),漳州市城区地热田孔隙热水水位降深1.16 m~5.0 m(平均4.41 m),允许开采热水资源5 410.08 m3/d,但目前的开采量为883.20 m3/d,仅占16%,若全部开采,势必引起地面沉降。根据漳州地热田水位降深段内土体浮力消失,相应自重应力增加而引起压缩变形原理,预测漳州地热田平均水位降深4.41 m引起的地面沉降值,Ⅰ级阶地为3.85 cm~8.66 cm,按有关地热田沉降资料研究,沉降差超过2.0cm时,地下水泥管道将会破裂。因此,漳州孔隙热水资源全部开采可能引起地面沉降,导致局部建筑物开裂,影响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1.
许皊  葛洪军  吴兴付 《安徽地质》2007,17(2):98-100
通过对巢湖市半汤地下热水形成的地质条件分析研究,利用该区地下热水开采量、水位、水温动态观测资料及降水量变化的对比,对地下热水的补给量进行概算,结果表明该区地下热水的开采利用量远小于其补给量,尚有进一步扩大开采的潜力.充分有效利用地下热水资源对于发展地方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瑜  宋苏红 《地下水》2009,31(1):103-105
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指出现行地下水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维持地下水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可持续开采量的概念;探讨了不同地下水生态系统环境用水量的计算方法。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应以可持续开采量作为最大闽值。通过预留环境用水量,确定生态水位,建立生态缓冲带,实施生态调度,制定合理开发利用方案等措施,可有效修复和保护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以矿区现有地质—水文地质资料为基础,通过分析矿区水文地质特征,结合煤田开发利用方案,初步论证了正南煤田煤矿矿井充水条件和因素,并采用"大井"法预测了矿井用水量,提出了正南煤田开发利用过程中煤田水害的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煤矿建设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丰沛平原区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及潜在水源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总结丰沛平原区水文地质条件和特征,对该区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及潜在水源地进行分析,计算了华栖隆起区岩溶水可利用资源量,探讨裂隙岩溶水利用的可行性。研究表明: 丰沛平原区地下水主采层位为中上更新统孔隙含水层和新近系—下更新统孔隙含水层,已形成丰县城关—孙楼—常店和沛县—龙固2个大型超采漏斗区,总面积超过750 km2,引发了大面积地面沉降; 华栖隆起区为裂隙岩溶水的富水地段,总可采资源量为667.51万m3/a,可作为潜在水源地进一步开展地下水勘查评价工作; 裂隙岩溶水过量开采可能引发地面沉降、岩溶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后期应对裂隙岩溶水开采情况进行长期监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华栖隆起区岩溶水距离城区近,水量大,水质好,开发难度小,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总结丰沛平原区水文地质条件和特征,对该区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及潜在水源地进行分析,计算了华栖隆起区岩溶水可利用资源量,探讨裂隙岩溶水利用的可行性。研究表明: 丰沛平原区地下水主采层位为中上更新统孔隙含水层和新近系—下更新统孔隙含水层,已形成丰县城关—孙楼—常店和沛县—龙固2个大型超采漏斗区,总面积超过750 km2,引发了大面积地面沉降; 华栖隆起区为裂隙岩溶水的富水地段,总可采资源量为667.51万m3/a,可作为潜在水源地进一步开展地下水勘查评价工作; 裂隙岩溶水过量开采可能引发地面沉降、岩溶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后期应对裂隙岩溶水开采情况进行长期监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华栖隆起区岩溶水距离城区近,水量大,水质好,开发难度小,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6.
淄博市大武水源地地下水水位总体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水均衡法对淄博市大武水源地地下水位变动进行研究,并对降水量与人渗补给量的关系以及平均给水度随地下水位的变化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历史资料的验证,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水均衡模型对于地下水位变动的预测是可靠的,而且简单可行,随后根据不同的地下水开采量等对未来地下水位的变动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Marine sedimentary strata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coastal zone of the study area, and are rich in brine resources. The exploitation of underground water resources often first caused the intrusion of salt water in the marine strat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ea-salt water intrusion feature, the sea-salt water intrusion is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stage(1976–1985), the rapid development stage(1986–1990), the slow development stage(1990–2000) and the stable development stage(2000–2015).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awater intrus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this paper presents that the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and the brine resources mining are the main control factors of sea-salt water intrusion. On this basis, we have established a numerical model of the sea-salt water intrusion. Using this model, we predict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sea-salt water intru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i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groundwater and brine is maintained, the sea-salt water intrusion will gradually withdraw; once development of brine stops, sea-salt water will invade again. This provides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rational 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and the prevention of sea-salt water intrusion.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河上游水资源开发利用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明  陈小强 《地下水》2005,27(3):149-151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流域位于欧亚大陆腹地,气候极端干燥,有丰富的光、热、水资源。本文对塔里木河上游水资源地表水和地下水径流量进行了总量分析,指出了水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开发利用措施(工程和非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9.
根据热储埋藏条件、盖层、导热构造、地形地貌的总体特征,将太湖南岸地热资源区划分为湖州太湖南岸地热资源区、湖州小梅口地热资源区和湖州苍山地热资源区3区。通过计算区内地热流体年开采累计可利用热能量、热储中的热量、热储中岩石的热量和热储中水的热量,得出太湖南岸地热资源区热储中的热量是现有7口地热井年开采累计可利用热能量的1162倍,其中,热储中水的热量是现有7口地热井年开采累计可利用热能量的126倍,热储中岩石的热量是现有7口地热井年开采累计可利用热能量的1036倍,研究表明太湖南岸地热资源区可利用的地热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初步预测太湖南岸地热资源区东西两侧广大区域内均有可能存在丰富的地下热水资源,可作为今后地热资源勘查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