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汤静雅  谷金 《测绘科学》2015,(11):155-158
针对GPS RTK测量中坐标系转换参数因选择的公共点不同而导致转换误差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坐标转换残差改正方法:利用测区任意已知点进行"点校正"来求取坐标转换参数,通过测定各个已知点的坐标转换残差,建立残差改正模型,对测量结果施加残差改正,减小坐标转换参数误差对测量结果精度的影响。实例应用表明:所提出的坐标转换方法简便可行且便于编程实现,对于提高GPS-RTK测量精度和可靠性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我国工程测量项目的数据成果一般统一在西安80坐标框架下,GPS以其高精度、高效率等优势在控制测量、地籍测量、新增地物补测等有着重要应用,即涉及到不同空间域WGS-84坐标与西安80坐标的转换。本文通过大区域测区与小区域测区的坐标转换实例,对比不同空间域坐标转换方法的选择、公共点数量对转换精度的影响,得出在大区域坐标转换中,应采用七参数法且合理选择较多数量的公共点;在小区域坐标转换中,采用四参数法进行坐标转换优于七参数法,且公共点数量合理。  相似文献   

3.
3维坐标的转换精度与坐标转换参数的解算精度密切相关,在不同区域的坐标转换参数不完全相同,为了提高测量的精度,就必须求出适合本地区的坐标转换参数,以提高坐标转换的精度。本文直接从坐标转换的非线性方程出发,根据最优化问题的极值条件,研究采用基于微粒群优化(PSO)和拉凡格氏(LM)组合算法求解3维坐标转换参数。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简单性、高效性和普适性,适合测量中3维坐标的转换解算。  相似文献   

4.
GPS-RTK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测绘工程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城市测量和工程测量的应用中,因其使用的地方独立坐标系统的特殊性,GPS-RTK坐标转换参数求取方法也具有特殊性。本文从实际工作应用的角度出发,论述了GPS-RTK技术在城市测量和工程测量中坐标转换的不同方法及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激光跟踪仪是目前精度最高的移动式坐标测量系统,其实际测量精度是否符合标称精度,直接决定了测量精度能否满足需求精度,因此对仪器坐标测量精度的分析显得十分重要。坐标转换模型是反应多站测量坐标精度的理论基础,不同模型在反应仪器精度的准确性、精确性、稳定性和计算速度等方面有较大差别。本文对常用的坐标转换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是四元数模型具有算法严谨、抗奇异性、表达简洁、运算快速和易于实现等优点,适用于计算坐标转换精度。本文以Leica AT901_b激光跟踪仪为例,进行坐标测量精度分析。多次设站获取同一组目标点数据,每测站与目标点保持良好网形结构,数据处理时首先排除粗差并检验可靠性,然后采用四元数模型计算坐标转换参数,并通过最小二乘平差算法解算参数精度及坐标测量精度。另外,为了反应激光跟踪仪的坐标测量精度与目标点距离的关系,本文以Leica AT901_b为例进行实验,在测程内由远及近多次设站获取数据,计算坐标测量内符合精度并给出了目标点距离与坐标精度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6.
在地方坐标系和国家坐标系之间进行平面坐标转换时,由于坐标原点的差异,导致采用简化四参数模型转换坐标时转换矩阵可能出现病态,由此求得的参数解不可靠。基于四参数模型解算时中心点坐标与坐标转换矩阵具有相关性的特点,通过附加中心点坐标可有效地避免转换矩阵病态问题。基于以上原理,本文编程采用阜新市建成区坐标数据进行验证,该方法简单可行,计算结果可靠,转换坐标精度可满足大比例测图图根控制测量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经典空间直角坐标转换没有考虑公共点坐标精度对求解坐标转换参数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稳健抗差估计理论的空间直角坐标转换方法,该方法采用IGGIII模型对精度较低或误差过大的公共点重新定权,逐渐降低其在求解坐标转换参数中的作用,进而获得可靠的坐标转换参数。最后利用编制的算法程序对某工程实例中的公共点坐标数据进行计算,结合设计的两个方案对比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实用、有效,可以达到高精度坐标转换的目的,在实际测量生产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测量坐标系统转换中数学模型选择、参数计算、算法设计等几个关键问题,研究了利用VB语言编程实现测量坐标系统转换的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GPS目前在测量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WGS-84是其所采用的坐标系统,而我们目前的测量成果普遍使用的是以北京54、西安80坐标系统或是地方独立坐标系为基础的坐标数据。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就需要我们进行坐标基准的转换和统一。目前,坐标基准转换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文选择两种转换的方法进行研究,一种是七参数转换法,一种是四参数转换法。论文采用GPS静态测量的方法,实地采集了多组数据,采用四参数和七参数法,实现了WGS-84与地方坐标系的参数转换,并对两种转换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四参数坐标转换模型的不足,提出了五参数坐标转换模型。对两种尺度参数的X轴、Y轴进行转换。实例验算表明,五参数坐标转换模型转换精度优于四参数转换模型。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大地坐标系的换代问题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首先指出了我国现有大地坐标系在先进性和实用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们面临的选择与采用地心坐标系的建议,然后就地心坐标系的定义和实现、参考椭球常数、正常重力公式等问题提出了初步意见,并就坐标系改变对旧地形图的影响问题进行了研究。我国大地坐标系应由局部坐标系更新为地心坐标系。我国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应与IERS(国际地球自转服务)协议相一致,采用国际常用的参考椭球和正常重力公式。本文提出的参考椭球和正常重力公式符合这些原则,提出的地形图坐标系变化改正方案应是基本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GNSS采用的坐标系定义几乎相近,但参考椭球及其坐标实现不同,这将影响多GNSS融合导航定位效果。根据各GNSS坐标系所采用参考椭球的基本常数,计算比较了不同坐标系参考椭球参数的差异;导出了相应的正常重力公式,比较了这些正常重力公式确定的正常重力值差异;最后分别从坐标系统的定义与实现两个方面分析了其对定位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GPS(BDS)与Galileo和GLONASS所使用的参考椭球引起正常重力差约为0.15和0.30 mgal;2)GPS与BDS,Galileo及GLONASS所使用参考椭球引起纬度分量最大差异约为0.1 mm,3 cm和3 cm,高程分量约为0.1 mm,0.5 m和1 m;3)各GNSS所使用坐标框架间转换参数引起的坐标变化达到厘米级。  相似文献   

13.
介绍基于坐标选转法的GEO广播星历拟合算法,推导坐标系旋转前后卫星瞬时轨道根数及其摄动的解析关系式,分析选择不同惯性系(不同的X轴指向和不同旋转角)对卫星轨道根数及其摄动的影响,通过仿真GEO轨道的广播星历拟合实验分析不同坐标旋转角度对星历参数拟合结果的影响。分析和试验表明:①采用简化法,经坐标变换后得到的轨道倾角不为常数,而是随着选择的参考历元不同呈周期性变化;②选择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会导致轨道倾角摄动以不同的放大倍数放大后被新坐标系的轨道升交点赤经摄动和近地点幅角摄动吸收,放大倍数可达几十倍至上百倍甚至出现奇点;③拟合得到的GEO卫星星历参数Δn和.Ω的取值范围随坐标旋转角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
兵棋是对作战过程进行逻辑推演研究和评估的重要工具,是现代作战模拟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兵棋的三大要素包括棋盘、棋子和规则,棋盘的经典样式就是六角格网兵棋棋盘,计算机兵棋中也常采用六角格网兵棋棋盘描述战场地形环境。推演过程中通常涉及到大量的坐标转换,因此坐标转换效率对于推演效率具有重要影响。针对经纬度坐标和六角格网编码的转换,提出了直接转换和间接转换两种坐标转换方法,分析了各自的基本转换原理,并给出了坐标转换公式,最后通过实验对两种方法的转换效率进行了分析,证实间接坐标转换法具有更高的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子午线收敛角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并用C++语言对高斯坐标正反算和子午线收敛角的计算公式进行了编译,提高了计算效率。选取徐州地区14个点进行试算,发现1954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在徐州地区可以互用收敛角计算公式,其误差对于高精度工程测量可以忽略不计。但是,通过运用误差传播定律对子午线收敛角公式分析发现,对于投影带边缘、纬度较高的地区计算子午线收敛角时,要区分使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在线路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中直接计算道路平曲线坐标的方法,并导出其计算公式。该公式简洁、实用,可供测设道路平曲线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两种测地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施一民  冯琰 《测绘学报》2002,31(Z1):22-26
从数学上论证以长度量为坐标参数的测地坐标系与大地坐标系能够成为表述3维欧氏空间中点位的正则坐标系的条件及限定区域,然后着重阐述了测地坐标系与大地坐标系相互转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用算例验证了其正确性,从而为进一步实现测地坐标系应用于DEM和3 DGIS建模提供了可能,这就为最终解决在统一的真3维坐标系统中建立DEM和3 DGIS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从球面坐标系的弹性力学基础方程出发,推导出球面上块体的位移与6个位移不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进一步建立了联立方程式的球面坐标形式,为大范围现代地壳运动的非连续形变形下了数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大地坐标与高斯坐标的转换程序研究和精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了大地坐标与高斯坐标的转换公式的基础上,得到了适应电算的公式.采用编多个子程序的方法实现二者之间的转换,编程实现了北京54坐标、西安80坐标和30带高斯坐标和60带高斯坐标之间的转换;对转换的成果的精度进行分析,得到了如下的结论:用转换程序所得到的坐标精度能满足日常的生产使用,但存在着一定的误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例数据,对1980西安(参心)坐标系向2000(地心)坐标系转换过程中遇到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了参心坐标系大地高的粗差、公共点位于不同投影带、公共点位于不同高程抵偿面等因素对转换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