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一、概况多年来,国内外在人工降水和消雹工作中,广泛使用碘化银作冷云催化剂。碘化银虽然是一种优越的成冰物质,但因过于昂贵,不适于大量使用。近年来,国内对介乙醛作冷云催化剂的试验研究工作进展很快,经实验室检验和飞机作业证明,介乙醛是一种成冰活性好、阈温高、价格低的有机物质,已开始成批生产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碘化银是优越的成冰物质。但由于所采用的碘化银烟粒的发生方法不同,每克碘化银所能产生的冰核数目(即成核率),可相差3至4个数量级。因此,对碘化银烟粒发生技术的成核率进行检定,是加强人工降水与防雹作业设计的基础工  相似文献   

3.
碘化银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人工影响天气冷云催化剂,广泛地应用于人工增雨和人工防雹,但是通过实际作业和室内实验我们发现常用的碘化银催化剂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成核率和成核阐温方面,本文旨在根据常用碘化银在催化应用中的不足,利用当前较流行的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的生产工艺,通过理论分析和初步的实验结果,阐述碘化银冷云催化剂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工降雨的迅速发展,碘化银的成本高,极需用新的催化剂代替。美国丹佛大学福田矩彦教授研究成功一种能代替碘化银的有机冰晶核。据认为此种冰晶核成本低而且无害。福田教授近十年间,对是否能有代替碘化银的物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答疑解惑     
《气象知识》2012,(2):30-31
人工影响天气会污染环境吗 人工影响天气是微物理过程,而不是产生新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经常使用的干冰、液氮、碘化银等催化剂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干冰、液氮汽化后成为二氧化碳和氮气,它们本身就是空气的组成部分,对环境不会产生影响。碘化银中的银离子是重金属,但碘化银用量极小,分散在很大的区域里面,单位体积的含量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6.
纳米碘化银在人工影响天气的应用研究 II: 室内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爆炸法,使用“37型”降雨实弹分别在室内20 L和1200 L云室对研制的人工影响天气纳米碘化银催化剂的成冰性能,包括成核率、成冰阈温、核化速率等,进行检测和研究.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在“37型”降雨实弹上将纳米碘化银催化剂与目前常用碘化银催化剂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纳米碘化银催化剂成冰性能明显优于常规碘化银催化剂,其成核率比常规碘化银催化剂提高1~2个数量级;成冰阈温值增加;核化速率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7.
箭载催化剂冰核生成率的检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支介绍了JBR-56型火箭箭载催化剂冰核生成率的检测。得出箭载碘化银8克每箭的冰核总数高于现使用的三七高炮弹每弹(含4克碘化银)的成冰核总数,就每克碘化银的成核率相比,无量级上的明显增加。在温度高于-12℃范围内,箭载的成核率仍然偏低,不理想,我们认为这可能是所使用的爆炸法所限。  相似文献   

8.
针对新型纳米碘化银催化剂在人工影响天气中有较大的应用前景,采用粉末化学液相沉淀法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制备了与冰晶具有相近结构的纳米碘化银(AgI)粉末,采用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谱等对碘化银粒子的结构特性、尺寸分布和比表面积等进行了与成冰性能相关的实验表征.与目前用的常规碘化银进行了表征特征对比表明,该纳米碘化银粒子的晶格常数更接近于冰,尺寸在30~90 nm之间,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和比表面积.  相似文献   

9.
三七炮弹是进行人工增雨和防雹作业所需碘化银催化剂的主要载体之一,炮弹中碘化银催化剂的成核率数据是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设计和指挥中进行催化剂作业剂量测算的重要参考,因此,对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中使用的三七炮弹的碘化银成核率进行检测非常重要。2013年11—12月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利用新建的1200 L等温云室和钢板式20 m3专用爆炸室等设备,对目前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中使用的两个厂家三七炮弹 (样品1、样品2) 的碘化银成核率进行国内首次统一检测。检测结果表明:两厂家炮弹成核率检测结果的拟合值量级均为109~1012/(g·AgI)(检测温度-6℃至-20℃),样品2成核率明显高于样品1。将本次检测结果与国内历次三七炮弹检测结果相比发现,两样品在负温高温段的成核率值均高于以往检测结果,其中,在具有指示意义的-10℃下的成核率,两样品均比以往检测结果要高2~3个量级。不同检测实验中成核率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的现状说明,采用同一平台开展成核率统一检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人工影响天气液氮载体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求高效、实用、经济、无毒的催化剂,最大限度地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是广大人工影响天气科技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碘化银是较好的冷云催化剂,广泛、长期得以使用,但其催化阈温较低(-4℃以下才开始成冰晶);干冰虽然在较高温度下(-0.5℃)可以冷冻云(雾)滴成冰晶,但其储存、运输使用多有不便,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吸湿性催化剂、碘化银催化剂及两者的联合催化效果,利用双参数三维对流云催化模式,对浙江南部一次对流云降雨过程分别进行盐粉暖云催化、碘化银冷云催化和冷暖混合催化试验,对比研究不同催化方案对对流云降雨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盐粉催化导致先增雨后减雨,主要通过盐溶滴与云滴碰并增长,及雨滴碰并和霰粒子碰冻过程消耗。在上升气流区和降雨前期进行催化的增雨效果更好,30 μm粒径的盐粉催化剂量为12.5/L时,可增加降雨量17.8%。在降雨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AgI催化,表现出先减雨后增雨的催化效果。盐粉和碘化银的联合催化,由于两者催化效果的不同步,使得不同吸湿性催化剂和碘化银催化剂量配置会导致不同的催化效果。当30 μm的盐粉,催化剂量12.5/L,联合碘化银100/L的冷区催化,可取得19%的增雨效果。  相似文献   

12.
《气象科技》1975,(1):17-18
碘化银是一种较好的冷云播撒剂,在国内外的人工降水和防雹工作中广泛应用。但碘化银昂贵、稀少,不宜于大量使用。从1973年开始,国内研究了一种新的冷云播撒剂——四聚乙醛。四聚乙醛是一种成冰活性高、价廉、无毒的有机物质,当温度高于-10℃时,其成核率较碘化银高100—1000倍,而价格又比碘化银约低100倍。实验检定结果表明,四聚乙醛有很高的成冰阈温(不低于-2℃),在实验室内,利用简单的汽化—凝结设备,产生的四聚乙  相似文献   

13.
在1949-1950年间,公认的过冷云、雾的冰晶试剂是干冰、碘化银和碘化铅.其后,近25年间在无机物中只找到一种在一定程度上能代替碘化银和碘化铅的物质,就是硫化铜.为了在有机物中寻找引晶剂曾作过大量的试验,后来发现间苯三酚能起冰核的作用.间苯三酚即1、3、5苯三酚C_6H_3(OH)_3·2H_2O,是一种菱形晶体(a=6.79?,b=8.1?,c=13.7?),在温度110℃时失去结  相似文献   

14.
1前言当前人工增水播撒的主要催化剂之一是碘化银(AgI)。碘化银(AgI)催化剂主要以-5℃以下且有大量过冷却水的云层为催化对象。目前,以AgI、KI、丙酮配方为主的催化剂成核率约为1012/g左右,已成为我省人工增水催化作业中与干冰(固态CO2)并...  相似文献   

15.
段婧  楼小凤  汪会  郭学良  李集明 《气象》2020,46(2):257-268
中国自1958年以来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碘化银作为主要的催化剂,是否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备受关注。分析了国内外使用碘化银开展人工增雨雪和人工防雹外场试验作业后降水、土壤和湖泊等的Ag+含量,尽管催化后Ag+含量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地面燃烧炉催化和人工防雹作业,但降水和水库中的Ag+含量远低于饮用水标准。统计了我国外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碘化银用量,结合降水和水库中Ag+浓度观测,认为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使用的碘化银不会对水资源和环境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6.
碘化银地面发生器增雪水中Ag+与化学组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搞清实施人工影响天气后,所用碘化银催化剂是否对环境造成污染这一问题,利用2002年12月至2003年3月在北京尖子山,使用碘化银地面发生器在人工增雨雪试验中,对4次人工降雪过程所采集雪水样品进行了Ag 测定及其他化学组分分析。发现雪水中Ag 浓度在不同天气过程中变化明显,变化与催化剂数量间没有直接线性关系,所测的Ag 浓度远低于我国生活饮用水标准。雪水化学特征明显,雪水中阴离子浓度最高是SO42-、NO3-,阳离子Ca2 、NH4 浓度最高。与污染较重的雾水相比,雪水中的诸离子浓度远低于北京地区雾水所测值。  相似文献   

17.
碘化银发生器常见故障的识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永华  李连银 《气象》1998,24(11):48-49
碘化银发生器是向云中播撒催化剂的重要工具,但是由于此工具结构的不完善,往往在飞行作业的过程中出现熄火、中止催化的现象。该文主要就碘化银发生器工作中的常见故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党娟  苏正军  房文  方春刚 《气象科技》2018,46(3):619-624
碘化银焰剂是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重要的冷云催化剂,目前国内使用的碘化银焰剂有多种配方,有必要对它们的成冰性能进行统一评估。本研究采用1m^3等温云室,对我国人影作业中使用的7种碘化银焰剂(编号为1~7号)进行了统一检测。结果表明:7种焰剂成核率的量级按每克催化剂计算在10^(10)~10^(13)g^(-1)(-8^-18℃)之间,用指数函数拟合能较好地反映成核率随温度的变化;在低温段(≤-16℃),各焰剂成核率较高,不同焰剂之间的成核率差异相对于高温段(>-16℃)要小;在高温段,3、4、7号焰剂也具有较高的成核率,成冰性能要好于其他焰剂;7种焰剂的核化速率不同,-8℃时90%的冰核完成核化的时间在7.8~18min之间,推断该温度下的成核机制以接触核化等慢过程为主。  相似文献   

19.
杨维林 《气象》1984,10(3):33-33
我国自七十年代初期以来,将碘化银37高炮弹,用于人工降雨和消雹作业,为减轻农业灾害,促进农业增产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使用这种人工降雨炮弹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使用的催化剂——碘化银较多(每发炮弹内装4—6克),因而白银耗费量较大;二是爆炸后弹尾部碎片较大(最大的单块约重200克),落地时影响人畜和房屋的安全。 有关工厂从1978年开始,在科研单位和使用部门的密切配合协助下,经过几年努力,研制成功了“83型人工消雹催雨弹”。该弹的特点是: 1.每发炮弹只用1克碘化银装于上下炸药柱中间,其成核率和产生的冰晶数不低于旧炮弹,甚至还有所增加。 2.采用已定型投产的37高炮大威力弹作为催化剂的运载体,炸药量较旧弹增加90%,综合爆炸威力增大80%以上,作用空域广并能提高消雹效果。  相似文献   

20.
宁夏固原地处六盘山区。冰雹,历来是当地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自1974年采用高炮防雹以来,群众普遍认为效果较好,雹情逐年减少。但在作业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提出来供讨论。高炮防雹,就是把装有碘化银催化剂的炮弹,射入雹云中的雹源区爆炸,播撒碘化银,以增加冰雹胚胎的数目,并与云中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