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TM图像在成都市演变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TM图像研究城市空间形态,获知城市演变规律,服务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已成为城市遥感应用的一个新领域。成都是中国西部的城市明星,其发展过程凝聚了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精华,通过TM图像研究其演变,对建设和谐的成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成都市1988年和2003年的陆地卫星遥感TM图像,采用目视解译方法,结合同一时期成都市相关文字图表资料,从小比例尺图像上获取城市演变的宏观信息,从大比例尺图像上获取城市演变微观信息。研究表明,成都市从1988年到2003年具有空间结构形态演变与城市非物质演变的辨证统一和城市发展以人为本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2.
基于信息熵和均衡度对长沙市2006~2012年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演变进行分析,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探讨其与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及人口发展3个一级指标及其11个二级指标的关联程度,对各指标与地类变化的关联性进行排序,确定主要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7年间长沙市城市各职能类土地面积都在增加,增幅有所差异;信息熵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均衡度和优势度则趋于稳定;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发展是长沙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3.
为克服较大尺度城市径流的定量难题,引入了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SWAT),对绍兴城市径流开展了定量模拟及时空演变规律分析。经DEM建模分析,将绍兴城市置于合适尺度的流域内建立SWAT模型;在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径流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校准与验证,模型评价结果表明,所有站点校准期与验证期的平均相对误差Re(-5.29%~8.81%)、判定系数R2(0.91~0.96)和效率系数Ens(0.90~0.94)均满足年水平和月水平径流定量要求。在此基础上,以1992~2011年的降雨为驱动模拟得到了子流域的月径流数据;最后利用地统计学方法(GSM)对绍兴城市径流的时空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了关键源区,为绍兴城市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沿线的城市是丝绸之路文明演变的聚焦和投影,研究历史时期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空间演变及影响因素是理解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发展的有效视角,对解释丝绸之路沿线人地关系规律具有科学意义.本研究以兰州市作为丝绸之路沿线典型城市,以历史文献资料为基础,结合空间分析技术对历史时期兰州城市空间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丝...  相似文献   

5.
中外城市建设发展的经验证明,首要的问题是对该城市的基础环境有一个较详细的了解,才会在规划与发展中少走弯路.大体上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的地理要素和交通;2.城市的资源条件;3.城市的现在职能结构;4.城市的自然环境评价;5.城市的演变历史和发展方向;6.城市系统网络关系及规划.利用遥感技术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能起到准确、系统、及时、有利于现代化城市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7,(4)
为科学优化配置城市水资源,应对水资源需求进行预测分析,对城市水资源实现优化配置,以我国北方某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影响城市水资源需求量各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遵循水资源利用发展演变趋势,结合Logistic生长曲线模型及ARIMA模型,针对未来城市水资源需求量实施预测。同时,综合考虑水资源利用的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基于多目标非线性优化模型,针对城市水资源需求实施优化配置。研究可为国内其它城市水资源需求评估与优化配置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被认为是城市洪水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不同区域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对洪水演变的影响不尽相同,科学识别城市洪水演变的关键驱动要素、量化气候变化与城市化对城市流域洪水演变的影响是城市洪水管理的重要依据。本文以高度城市化的北京市温榆河流域为例,以季节降雨量、气温、流域前期湿度、不透水面积比及流域内地下水埋深作为潜在驱动要素,对温榆河夏季不同概率的洪水建立GAMLSS模型,分析探讨城市流域洪水演变的主要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温榆河流域夏季不同概率的洪水在研究期均呈现出非一致性特性;城市不透水面积的扩张和降水是温榆河流域夏季洪水变化的主要驱动要素,不同等级洪水的变化具有不同的驱动机制,高于概率70%的小洪水的变化主要受到流域下垫面变化的影响,而小于概率45%的低频洪水的变化主要受降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CA的城市空间动态模型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综述了当前基于CA(Cellular Automata)的城市空间动态模型研究的基本进展,介绍了我国发展的基于CA 的大都市区城市扩展模型(City Expanding Modelin Metropolianarea,CEM)以及利用该模型对北京地区城市发展过程的初步模拟结果。认为离散化的"自下而上"的微观个体模型代表了当前城市空间动态模型的最新发展方向,建立基于CA的城市动态模型,开展中国大都市区城市发展演变过程的模拟研究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必须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文章通过对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因素的分析,确定集约利用指标,提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宏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到中原城市群土地的集约利用宏观评价中。通过指标权重的计算和评价标准的确定,最终对中原城市群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做出了判断,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对策,以促进中原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为更好的进行土地管理、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城市水资源和水环境的信息化管理是提升现代城市功能的重要环节。利用现代遥感手段,能够及时调查掌握城市水资源分布信息,利用GIS系统实现水政、水污染和水动态监测的管理功能,是现代城市水管理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该文就上海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遥感调查的方法过程进行了论述,针对水资源信息系统结构进行分析,指出利用遥感方法调查与分析城市水问题是做好现代城市水资源管理所必需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煤炭资源开采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明确其背后动因机制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徐州市贾汪区原为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潘安湖区域则为贾汪煤炭生产的主要区域.以潘安湖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在煤炭开采活动影响下,其发展演变特征,并选取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政策管控、资源环境为影响该区域发展演变的驱动力因子,运用主...  相似文献   

12.
中美城市生态系统长期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监测是研究生态系统演变规律的基本方法。针对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长期监测工作已经比较完善,但以人类活动为主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和监测工作国内外都还处于探索阶段。针对城市生态系统长期监测的需要,在介绍美国巴尔的摩和凤凰城城市生态系统长期研究监测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的长期监测工作实践,分析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提出了城市生态系统长期监测的3个目的(为研究长期演变、为探索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和为城市居民提供数据)、5个原则(综合与重点相结合原则、综合性和前瞻性原则、与城市相关部门监测融合原则、面向科学研究原则和长期一致性原则)、4项内容(生态要素、生态格局、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功能)和4种方法(遥感监测、长期调查样地监测、定位观测站监测和社会经济调查监测),将为我国开展长期城市生态系统监测和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科学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3.
洞庭盆地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变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利用水流能量指数,分析了洞庭盆地第四纪沉积环境的演变特征。得出洞庭盆地主要为河流-过流型湖泊相互消长的沉积环境。沉积环境的演变及主要水流方向,受差异性构造沉降的控制。历史时期,人为作用对盆地沉积环境影响很大,并且是近代洞庭湖区洪灾加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库尔勒市城市空间扩展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库尔勒市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以及2015年6个时期的Landsat TM/ETM+影像作为基础数据,借助ENVI 4.5、Arc GIS 10.1等专业软件对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和空间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库尔勒市近25 a来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规律、城市空间扩展趋势及演变过程、城市重心转移方向及距离和城市空间扩展形态变化特征等。研究表明:近25 a间库尔勒市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年均增加速率为15.18%。耕地和未利用地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贡献较大。城市向东南方向扩展,城市重心向东南方向转移了总共2 118.46 m。城市空间扩展紧凑度呈下降趋势,分形维数呈上升趋势,表明城市空间扩展趋于结构疏散化、形状复杂化。针对于以上特征及扩展趋势,分析了库尔勒市城市空间扩展的驱动因素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贵州碳酸盐岩岩性基底对土地石漠化时空演变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碳酸盐岩岩性基底对土地石漠化时空演变的作用, 利用RS、GIS和GPS技术构建了贵州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初3期1∶10万的土地石漠化历史空间分布图, 结合碳酸盐岩岩石组合类型分布数据, 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进行空间分析.结果发现: (1)石漠化的演变方式与碳酸盐岩的类型有关, 而与其纯度关系不大; (2)石漠化演变规模、演变速率和演变频率与碳酸盐岩岩性纯度呈正相关; (3)在石灰岩组合类型区, 无石漠化土地易演变到中度石漠化土地; 而在白云岩组合类型区, 无石漠化土地易演变到轻度石漠化土地; (4)无论碳酸盐岩纯度和组成如何, 在石漠化演变的长期过程中, 强度以上石漠化波动较小, 轻度、中度石漠化波动较大.因此, 碳酸盐岩岩性基底对土地石漠化的时空演变过程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土地利用对植被特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城市土地利用对植被的影响是城市生态学中研究的重要问题。简单综述了国内外在该领域中的研究现状。通过在北京市进行的研究,对城市植被的特点及其与土地利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论为:①藜科(Chenpodiac eae)和蓼科(Polygonac eae)植物种类数量相对增加,归化植物占的比例大是城市植物区系的特征;②与非城市区域相比,生活型谱中一二年生植物比例增高,属的区系地理成分构成中世界分布属所占比例也明显提高;③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对生境和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明显;④生境多样化对维持城市植物物种多样性而言,比面积大小具有更为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遥感与GIS技术支持下的湖北省生态环境综合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北省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湖北省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分级图。在定义生态环境背景指数和土地资源利用程度指数的基础上,通过生成生态环境背景图和土地利用程度图,分析了生态环境背景与土地利用程度的关系,通过相关分析证明土地资源利用程度与生态环境背景有着明显的相关关系,生态环境的好坏决定了土地资源利用程度的高低。同时,对湖北省生态环境演变机制及其驱动因子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卢建斌 《地下水》2006,28(1):55-55,70
通过对晋中市城市污水来源、污染现状的分析,论述了城市污水处理与利用的必要性,指出了目前污水处理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城市污水处理与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关于当前我国城市地质研究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环境已成为我国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城市地质以调查研究和解决与城市建设及发展有关的各种资源、环境等地质问题为其基本任务。随时代发展和国家需要,它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当前我国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城市地质主要任务更是要强调环境问题,即城市地质着重解决城市环境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问题,或者说是解决城市安全特别是城市土工安全问题,为城市防灾减灾与城市生态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0.
本着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两个原则,利用专家系统技术,将城市打井这一复杂过程,转化为操作方便、菜单驱动的人机交互式系统,实现了城市打井的微机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