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洞庭盆地周缘尤其是长沙一带"白沙井砾石层"和上覆"网纹红土"之间的接触关系存在分歧,由此产生了区内第四系更新统地层系统划分与对比的巨大差异。上世纪60年代以后,沈永欢、芮耀俊等将"白沙井砾石层"和"网纹红土"视为河流阶地二元结构的两个单元,并由此以阶地分析方法为理论基础,将长沙一带不同高程上分布的砾石层和网纹红土分别建立了诸多独立的岩石地层单位,并以其披覆的网纹红土为依据将其形成时代划为中更新世早期,并被广泛参考使用,由此造成了洞庭盆地内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巨大困难。区域研究认为,江汉—洞庭盆地周缘发育一系列下更新统冲积扇或坡麓堆积,并向盆地内部倾向,这些冲积扇或坡麓堆积理应成为区内地层划分和对比的依据。长沙一带的砾石层是古湘江或其支流的冲积扇和在冲积扇基础上的辨状河流堆积,下游方向则发育湖泊三角洲沉积(汨罗组);网纹红土是在"白沙井砾石层"沉积并经剥蚀之后的堆积物,二者不是同时形成的,白沙井砾石层形成于早更新世(Q1),而上覆的网纹红土则形成于中更新世(Q2)。以阶地分析方法研究江汉—洞庭盆地下更新统应予以摒弃,而以阶地分析方法为基础建立的"洞井铺组"、"新开铺组"和"白沙井组",造成区内地层划分对比的混乱,应予以废止。建议将洞庭盆地周缘的下更新统砾石称之"常德组"和汨罗组(湖泊三角洲相),并将黄姑山组、陈家咀组、湖仙山组与下更新统汨罗组和"常德组"进行对比。洞庭盆地周缘的下更新统砾石层可与江汉平原周缘的下更新统云池组和阳逻组对比,马王堆组则与善溪窑组对比。  相似文献   

2.
青海扎陵湖和鄂陵湖盆地第四纪河湖相地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扎陵湖和鄂陵湖沿岸的湖积阶地中湖相沉积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实测剖面,对分布于盆地内的第四纪早更新世-全新世湖相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重新厘定了该区第四纪岩石地层单元,确立了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序列.建立了青海东南部地区第四纪早更新世-全新世湖相地层单位-黄河源群(QH),黄河源群是由第四系下更新统野生沟组(Qp~1γ)、中更新统鄂陵湖组(Qp~2e)、上更新统大野马岭组(Qp~3d)和全新统黑河乡组(Qhh)等4个组组成.为青藏高原湖泊演化、气候变化、古地理变迁研究,以及第四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3.
成都平原红土堆积的风成成因证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成都平原地区的红土剖面一般由3部分构成,自上而下分别为成都粘土层、网纹红土层、河流相砂砾石层.文章对位于成都双流的胜利红土剖面样品的粒度、石英颗粒表面形态以及稀土元素分布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将研究结果与甘孜地区的典型黄土样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红土剖面中的成都粘土、网纹红土层是以具有风成特性的细颗粒物质为主,并且其粒度分布及粒度参数特征与甘孜地区典型风成黄土样品非常相似,而与该剖面中下伏的河流相样品有很大不同.成都粘土及网纹红土样品的石英颗粒与甘孜黄土及北方黄土一样,大多数都呈不规则的棱角状、次棱角状.红土堆积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与甘孜黄土也非常相似.所有这些证据都表明成都平原红土剖面中的成都粘土及网纹红土层属于风成成因.本次分析结果结合以前的研究表明,第四纪中期整个长江流域的环境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为冰期时植被覆盖率的大幅度降低,而青藏高原在此时期的快速隆升可能是形成该区环境变化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环西藏佩枯错的T1-T16湖积阶地中湖相沉积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实测剖面,对分布于盆地内的第四纪旱更新世—全新世湖相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重新厘定了该区旱更新世—全新世的岩石地层单元.确立了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序列。首次建立了青藏高原第四纪旱更新世—全新世湖相地层单位——佩枯错群(QP),佩枯错群由第四系下更新统拉洋组(QP^1l)、中更新统茫家冻组(Qp^2m)、上更新统帮荣组(Qp^3b)和全新统罗马仁布组(Qhl)4个组组成。为青藏高原湖泊演化、气候变化、古地理变迁的研究,以及第四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厘清长江中游江汉—洞庭地区与黄广—九江地区更新统划分与对比,在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识别出区内早更新世砾石层与上覆网纹红土之间的不整合关系,辅以年代学研究,开展了长江中游江汉—洞庭地区与黄广—九江地区第四系研究,建立了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格架。研究表明:白沙井砾石层、阳逻砾石层、宜昌砾石层、九江砾石层等是区内短程河流的冲洪积相沉积,时代为早更新世晚期(Qp_1),而上覆网纹红土则形成于中更新世(Qp_2),二者之间为不整合接触,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区内第四纪更新世地层格架;白沙井砾石层、阳逻砾石层、宜昌砾石层、九江砾石层与上覆网纹红土所代表的水动力条件和沉积环境的重大调整是长江三峡续接贯通的环境响应,暗示了长江上游"川峡二江"续接贯通的时限为早—中更新世之交。  相似文献   

6.
大同盆地朔州地区晚第四系划分及古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同盆地自形成以来,学者们对其西南部的朔州拗陷盆地的第四纪地层特征、气候及环境变化研究甚少。通过对大同盆地朔州市区实施的两个地质钻孔和收集的钻孔资料分析,结合22个土样的电子自旋共振及光释光测年结果,对研究区晚第四纪地层时代进行了划定,厘定了上、中、下更新统的地层界线。研究表明,区内上、中更新统以河流、洪积相沉积为主,下更新统以河流、湖相沉积为主;通过对12个样品的孢粉测试结果,揭示了研究区早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变特征。在早更新世晚期和晚更新世晚期气候湿度相对较大,其余时期气候偏干,同时从早更新世晚期开始,朔州盆地内古湖泊开始收缩;最终建立了晚第四纪地层剖面,对本区地层划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厘清长江中游江汉—洞庭地区与黄广—九江地区更新统划分与对比,在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识别出区内早更新世砾石层与上覆网纹红土之间的不整合关系,辅以年代学研究,开展了长江中游江汉—洞庭地区与黄广—九江地区第四系研究,建立了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格架。研究表明: 白沙井砾石层、阳逻砾石层、宜昌砾石层、九江砾石层等是区内短程河流的冲洪积相沉积,时代为早更新世晚期(Qp1),而上覆网纹红土则形成于中更新世(Qp2),二者之间为不整合接触,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区内第四纪更新世地层格架; 白沙井砾石层、阳逻砾石层、宜昌砾石层、九江砾石层与上覆网纹红土所代表的水动力条件和沉积环境的重大调整是长江三峡续接贯通的环境响应,暗示了长江上游“川峡二江”续接贯通的时限为早—中更新世之交。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厘清长江中游江汉—洞庭地区与黄广—九江地区更新统划分与对比,在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识别出区内早更新世砾石层与上覆网纹红土之间的不整合关系,辅以年代学研究,开展了长江中游江汉—洞庭地区与黄广—九江地区第四系研究,建立了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格架。研究表明: 白沙井砾石层、阳逻砾石层、宜昌砾石层、九江砾石层等是区内短程河流的冲洪积相沉积,时代为早更新世晚期(Qp1),而上覆网纹红土则形成于中更新世(Qp2),二者之间为不整合接触,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区内第四纪更新世地层格架; 白沙井砾石层、阳逻砾石层、宜昌砾石层、九江砾石层与上覆网纹红土所代表的水动力条件和沉积环境的重大调整是长江三峡续接贯通的环境响应,暗示了长江上游“川峡二江”续接贯通的时限为早—中更新世之交。  相似文献   

9.
江西修水第四系网纹红土的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根据大量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结果,较详细论述了江西修水地区第四系网纹红土的地貌地层、岩石地层、磁性地层和年代地层等方面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就有关网纹红土的形成时代、成因以及与黄土的对比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1)网纹红土可分为强网纹化红土和弱网纹化红土两个岩性段,每个岩性段又由若干个密集网纹层与稀疏网纹层构成;网纹红土与下伏红色砾石层属同期产物;2)网纹红土中的密集网纹层的地质意义相当于北方黄土中的古土壤;3)网纹红土形成于早更新世末(约0.9MaB.P.)至晚更新世初(约0.1MaB.P.);4)网纹红土发育于湿热气候条件下,地下水埋深浅,地表低洼、排水不畅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为了规范雄安新区工程地质层组划分,构建三维工程地质结构模型,更好地进行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资料交流与利用。【研究方法】本文以雄安新区工程地质调查资料为基础,阐述了雄安新区第四纪地层特征,进行了工程地质分区,划分了100 m以浅地层工程地质层组,分析了各层组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工程特性;构建了三维工程地质结构模型,探讨了其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研究结果】雄安新区全新世地层底板埋深一般7~16 m,晚更新世地层底板埋深一般50~60 m,中更新世地层底板埋深一般70~80 m,早更新世地层底板埋深约140~190 m;可将雄安新区工程地质区划分为冲积—洪积平原工程地质亚区、冲积—湖积平原工程地质亚区和冲积平原工程地质亚区;100 m深度范围内地层可划分18个工程地质层组,其中(1)~(4)层为全新统(Qh),(5)~I1层为上更新统(Qp3),I2~I5层为中更新统(Qp2),I6~I8层为下更新统(Qp1),构建了研究区三维...  相似文献   

11.
基于钻孔柱状图将练江平原区第四系划分为9个基本层,通过对WYZK-06孔岩心的系统测年,标定了第四系的年代。第四系底部地层时代为中更新世,厚度约40 m,为陆相沉积。中更新统底部地质年龄为(325±32)ka,属中更新世中晚期;顶部为一套厚达10 cm左右的稳定花斑黏土层。上覆地层为上更新统,反映中更新世与晚更新世之间有较长时间的沉积间断。中更新统分布局限于普宁—两英之间,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占据平原的大部分地区,表明练江平原是在中更新世发生局部断陷,在晚更新世以来开始接受大面积沉积。  相似文献   

12.
成都平原区成都粘土的粒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成都平原区内5个代表性的第四系剖面上的成都粘土进行了系统的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成都粘土以粉砂颗粒(5~50μm)为主,平均粒径约为7.1—7.3φ(7.4—6.6μm),缺少粗尾,〉63μm颗粒的含量很少,以细颗粒物质为主,呈双峰分布。其粒度分布及粒度参数特征与北方黄土及甘孜黄土非常相似,而与河流相沉积物有很大差异,表明成都粘土属于风成堆积。根据光释光测年(OSL)结果,成都平原区的成都粘土是晚更新世中期至晚期末次冰期堆积物,其物质主体是远源的。  相似文献   

13.
东海陆架第四纪地层层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局在东海陆架所获得的区域海洋地质和工程地质调查资料,对已有的第四纪地质孔进行统一的第四纪地层划分和对比,建立了东海陆架第四纪地层层序。将第四系四分,从老到新依次为下更新统西湖组、中更新统金鸡山组、上更新统西泠组、全新统海礁组或下全新统鸡骨礁组、中全新统大戟山组、上全新统嵊泗组。  相似文献   

14.
洞庭盆地第四纪地层格架初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盆地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盆地之一,第四系发育完整,地层最大厚度300余米。早更新世洞庭盆地由澧县、临澧、常德—安乡、沅江—湘阴、广兴洲5个相对独立的次级凹陷盆地组成,早更世末湖盆全部连通。地层序列分覆盖区和露头区。覆盖区划分为:下更新统华田组、汨罗组,中更新统洞庭湖组,上更新统坡头组,全新统沅江组、团洲组、赤沙组。露头区划分为:下更新统华田组、汨罗组,中更新统新开铺组、白沙井组、马王堆组,上更新统白水江组,以及全新统冲、湖积层。下更新世华田组与汨罗组、汨罗组与中更新统洞庭湖组、洞庭湖组与上更新统坡头组、坡头组与全新统沉积界面清晰。早更新世次级盆地中心沉降幅度大,沉积物以湖相沉积为主,空间分异明显。中更新世沉降中心向河口迁移,沉积物以冲积、冲湖积为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方红土年代地层学与地层划分问题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方红土是我国热带、亚热带以各类岩石和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为母质发育的红色风化壳,也是我国分布最广的第四纪土状堆积。本文在探讨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上红色风化壳的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根据风化壳发育程度将其划分为砖红土风化壳、红壤土风化壳和红化土风化壳3种类型。南方地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主要有河流相沉积、滨海相海滩砂和海岸风成砂——"老红砂"以及以下蜀土为主的风尘堆积。近年来在上述沉积物中多处发现旧石器遗址,促进了南方红土的地层年代学研究。根据前人及近期对南方红土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南方红土的年代地层学问题,提出了以风化壳岩性特征为基础的岩石地层单位初步划分框架:老红砂划分为中更新统北海组、晚更新统晋江组;风尘堆积划分为中更新统宣城组、晚更新统下蜀组;河流相沉积只划出中更新统白沙井组,晚更新统留待以后研究再划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札达盆地河湖相地层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剖面实测,对分布于盆地内的新近系上新统-第四系下更新统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重新厘定了该区上新世-早更新世岩石地层单元,建立了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层序。首次提出了该区上新统-下更新统三分方案,将该套河湖相地层重新划分为第四系下更新统香孜组(Qp^1-1x)、新近系上新统古格组(N2^2g)和上新统托林组(N2^1t)3个组、7个沉积相、11个岩性段,并为确定上新统与下更新统的界线位置提出了具体意见,为青藏高原乃至全球新近系上新统与第四系的研究、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蛇屋山红土型金矿发现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蛇屋山红土型金矿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类似澳大利亚布丁顿金矿的一个大型金矿床,经过勘探和选冶工业试验,矿山正在建设。矿区位于江汉盆地南缘的丘陵区。矿床出现在第四系中更新统网纹状红土中,含矿层厚20~100m,自下而上分为棕色亚粘土、黄色高岭土质粘土、...  相似文献   

18.
也论成都粘土的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成都粘土的成因机制,在总结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从分析成都粘土的分布、结构、矿物组成等特征入手,客观地展示了成都粘 本质,进而将其与我国北方的马兰黄土和长江中下游的下蜀粘土之间的特性进行比较以及对龙门山和成都平原第四纪晚更新世的古环境的分析,最终得出典型的成都粘土的成因是属于风成“黄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西藏定结盆地湖相沉积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实测剖面,对分布于盆地内的第四纪湖相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重新厘定了该区中更新世-晚更新世的岩石地层单元,确立了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序列.首次建立了该区第四纪中更新世-晚更新世湖相地层单位——定结群(Qp2-3D).定结群是由中更新统叶如藏布组(Qp21γ)和上更新统麻加组(Qp31m)2个组组成.为青藏高原湖泊演化、气候变化、古地理变迁的研究,以及第四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等都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20.
1 测区概况测区位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部 ,地形相对平坦、开阔 ,草原丰富。区内第四纪地层非常发育 ,分布范围广 ,堆积厚度大 ,为适应牧业的迅速发展和各牧场对地下水的迫切需要 ,为查明第四系松散层厚度、基底起伏、含水层厚度 ,我部开展了 1∶10万的电测深面积测量工作。根据测区内 80余个钻孔和电测深试验资料可知 ,第四系分布稳定 ,成因类型简单。其岩性主要为Q3 上更新统湖积中细砂、细粉砂 ,厚度大 ,连续稳定。各电性层与主要地质层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透水不含水砂层与含水砂层 (组 )之间 ;第四系地层与前第四系地层之间 ;某些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