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从边界构造、滑动形态特征与力学性质、滑动系统、下伏系统、运动方向等方面 ,系统地分析研究了新密大平—超化滑动构造的总体特征。新密大平—超化滑动构造南北以背斜为界 ,东西受断层切割 ;滑面具有穿层现象且次级滑面发育 ;其力学性质为压扭性 ,南翼还兼有张性 ;滑动系统总体表现为向斜构造 ;滑动方向晚期呈现出先南后北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重力滑动构造广泛发育,是豫西煤田构造格局显著特征之一。本文分析了导致煤田重力滑动构造形成的动力学条件、构造变形条件、岩性条件和流体介质条件,讨论了此类特殊构造现象与其所处的特殊构造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滑动构造是煤系盆地在侧向挤压形变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以盆地中部物质沿着倾斜的软弱层向边部运动为特征的推覆构造。一般浅部断距较大,深部消失在软弱层中。它不同于叠瓦式逆冲构造和简单的层间滑动。  相似文献   

4.
滑脱构造研究在寻找隐伏区煤炭资源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充分认识湖南煤田滑脱构造上覆滑动系统、滑脱面(带)和下伏系统的特征,把工作重点放在寻找下伏系统的煤炭资源,是今后煤田地质勘查方向。  相似文献   

5.
济宁煤田为鲁西地区的主要煤田之一,岱庄井田位于济宁煤田的中北部,总体呈向SE倾斜的单斜断块构造。岱庄井田内构造以断裂为主,NE向、近SN向和NW向3组断层互相交叉、切割,致使煤层错动,影响工作面和巷道的布置,造成煤炭资源的损失。该文通过对已有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提出在今后生产过程中应采取探、采结合的方式查明断层的构造特征,以达到充分合理开发煤炭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近二十年来,在豫西煤田地质勘探过程中,据不完全统计约在15个以上的勘探区内发现有缓倾角断层,构造影响总面积达500平方公里以上。这类构造在我国已有近二十个省份也相继发现,构造影响面积最大者可达千平方公里以上。国外,则早已有发现和研究,说明这类构造的普遍性。这类构造基本特征是:断层面倾角平缓,构造影响范围广,上下盘间缺失地层厚度大,在地层剖面上具有一定的层位性等。按其形成作用力的性质分析,可分为重力滑动构造、挤压推覆构造和挤压—重力滑动构造等三种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7.
层间滑动带在泗顶矿区非常发育.文章介绍了泗顶矿层间滑动带及其上下盘的岩石, 矿物,构造特征和矿体的产出状态,并初步探讨了该区层间滑动带的形成机制及其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8.
七宝山矿集区发育了钓鱼台硫铁矿、金线头金铜矿、多金属矿3个大中型矿床,前人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但控矿构造等涉猎较少,缺乏系统性。该文重点研究该区赋矿构造,探讨其构造型式,主要分为"X"共轭断裂构造型式、隐爆角砾岩筒构造型式、接触带层间破碎带构造型式、层间凝灰岩界面构造型式。矿床受控于沂沭断裂带及其次级构造,其成矿顺序为硫铁矿—层间凝灰岩式(多金属矿)—金铜矿—红石岗、杏山峪(蚀变岩型、"X"共轭断裂控矿式)—红石岗、杏山峪(脉型、"X"共轭断裂控矿式)、层间破碎带式,初步认为3个矿床为同一成矿系列,是不同成矿阶段和不同成矿温度的产物,都与区内喷出—浅成侵入相火山机构有关。矿床都向SE向侧伏、不同矿石类型的发育,是受沂沭断裂带左旋平移影响的产物。并通过矿集区矿化蚀变分带和航磁异常特征,指出了在矿区的东南部寻找中低温多金属矿,岩筒的深部寻找中高温金铜矿。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东刘家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认为该区金矿床受层间滑动构造系统控制,赋存于古元古代荆山群或侵入其中的二长花岗岩之中,其矿床成因为多源多期中低温热液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东刘家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认为该区金矿床受层间滑动构造系统控制,赋存于古元古代荆山群或侵入其中的二长花岗岩之中,其矿床成因为多源多期中低温热液型.  相似文献   

11.
鲜水河走滑断层主形变带与地震形变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主形变带和地震形变带与老断层面的关系,指出主形变带与地震形变带不能简单地看成一致或重合,二者是随时空变化的。把断层形变测线布置在地震形变带最大剪切形变段上,不一定能测到断层带上平时的最大剪切形变值。鉴于鲜水河走滑断层两盘同时运动的事实,建议把形变测线布置在老断层带非闭锁段上,并向两侧延长80—100m。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北部东西向构造与北东向构造的交汇部位及中部早期东西构造受后期构造的切割或影响部位 ,东西向构造的走向发生变化 ,在平面上呈“弧形”展布 ,从而引起早期矿带走向、厚度等发生变化。由此形成弧形构造控制着早期矿产资源的分布。本文论述了弧形构造的成因 ,阐明了弧形构造的控煤作用 ,并用实例分析了弧形构造的控煤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榆林地区米脂、绥德、子洲、清涧、吴堡和榆林市黄土窑洞建窑环境进行考察,总结分析了在黄土介质中修建的土窑洞崩塌灾害多发性原因,并提出了可操作性的防治对策。该对策可广泛适用于我国黄土窑洞分布区。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天然地震的PS转换波研究了北部湾陆缘地区的地壳结构特征.PS转换波测量表明:本区地壳内部存在4个明显的转换界面:PSC、PSG、PSM、PSM1,分别代表上地壳、中地壳底界以及Moho面(下地壳底界)和上地幔顶部的第一转换面.计算结果表明,本区上地壳厚约12 km,中地壳厚约9 km,下地壳厚约11 km,Moho面深约32 km.地壳厚度(或Moho面深度)由海向陆变厚(或变深),由内陆的灵山到海陆交界处的北海、合浦,Moho面深度(或地壳厚度)由34 km变为30 km左右.PS转换波测深结果还表明,本区内NE向钦防-灵山断裂、合浦-博白断裂以及NW向小董-合浦断裂向深部延至中地壳,属壳断裂性质.北部湾陆缘地壳性质上仍为陆壳,由陆向洋明显减薄,北部湾盆地发育于这一减薄陆壳的前缘,是由地壳进一步伸展减薄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胶东新城及陕西小秦岭地区含金石英脉中,微晶磁黄铁矿交代置换黄铁矿并发育了一种特征的蠕虫状显微多孔构造,前人文献中尚未见报道。基于矿相学和矿物学研究,我们认为微晶磁黄铁矿及其特征的组构是黄铁矿固态等化学分解的产物,其显微多孔构造与体积收缩和硫的逸失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评述了火成岩自组织结构成因研究的新进展;指出了今后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陕北黄土高原油区TM图象的隐伏断裂和环状构造解译标志,建立了该区延安一带的构造格架,并分析了构造特征,提出了隐伏断裂控制环状构造的观点。最后,通过油气分布同新建构造格架的对比研究,认为环状构造集中区或隐伏断裂交叉部位是油气藏储存的良好构造部位。  相似文献   

18.
呈北东走向横贯于西准噶尔的达拉布特断裂系,是一组倾向北西的犁状断层。断裂系的形成、发育是由于碰撞后的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和塔里木三大陆块在早石炭世以后,仍在不断地相向运动。由此所形成的断裂系,其早期是以左行陡倾的走滑断层形式出现;中期受陆内俯冲作用的影响,被强烈的推覆构造改造成上陡下缓的犁状断层;娩近时期,断裂处于引张状态,表现为正断层性质,形成了明显的断层地貌。  相似文献   

19.
应用取芯资料、测井信息,结合油藏开发动态资料,对克拉玛依风城油田二叠系夏子街组油藏储层进行了精细的描述,在储层细分及细分沉积微相的基础上,细致地研究了储层砂体及其属性参数的空间分布,包括储层结构、连续性、连通性、非均质性.为该油藏的挖潜增产措施的实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宿鸭湖水库是一座综合利用的平原大型水库,经75.8特大洪水考验后暴露出坝基渗漏及渗透稳定等诸多工程地质问题。本文通过对多次勘察及水库观测资料的整理分析,对洼地段坝后渗水的形成机制进行了论证,指出坝基粉质粘土(Ⅲ)的大孔隙结构与坝后排渗设施不完善、年久失修是该段坝后渗水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建议被设计部门采纳。大坝经加固除险施工,水库运行15年来证明,大坝安全,水库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