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将数据库与应用程序分开,应用程序只从数据字典中取出数据库信息,解决了微机管理软件的通用性问题,对数据字典的三个件库结构进行了较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2.
天文星表入库的自动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文数据主要包括星表、星图、光谱、文献资料等,其中星表是包含天体信息的数据表格,是天文学家最常用到的天文数据。目前天文数据分布存储在全球各个数据中心。中国最大的天文数据中心是北京天文数据中心,其数据库的重要部分是天文星表数据库。本文阐述了建设天文星表数据库的意义,着重探讨了星表自动入库工具的实现,并介绍了在天文星表数据库基础上的数据融合和数据挖掘。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一代巡天观测、时域观测等天文项目的推进,当前的天文数据量越来越大。面对天文领域日益增长的大数据集和大数据流,需要一些高效的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方法来对数据进行管理。天文数据库以及在其基础上提供的数据服务的出现部分解决了这样的问题。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一些更加专业的针对天文领域的数据发现、数据挖掘、数据交互等工作正在逐步标准化。基于虚拟天文台技术和天文信息学的新型天文数据服务正深入天文用户的日常科研生活中。首先简单回顾了天文数据库的历史,然后通过对几个典型天文数据库的举例分析,从天文数据库的类型、提供的服务等方面介绍了当前天文数据库的特点和最新进展,并对今后天文数据库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dvanced Space-based Solar Observatory, ASO-S)卫星是我国首颗太阳观测卫星, 主要观测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以及产生它们的磁场结构. ASO-S卫星的科学应用系统是科学卫星工程的6大系统之一, 它连接科学用户和卫星数据, 为将卫星的科学数据转化为科学成果提供保障. 科学应用系统的数据库是连接软件与海量数据的枢纽, 为科学数据生产和用户服务及运行提供数据层的支撑. 介绍了科学应用系统的数据库架构设计、数据库的选择以及数据库性能优化和表样例. 这里的数据库包括观测计划、工程参数、运维日志、科学数据、定标数据和特征事件识别等数据库. 这些数据库的建设将为ASO-S卫星工程科学应用系统的顺利运行提供数据支撑, 也可以为未来其他科学卫星类似数据库的搭建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巡天观测计划的进行,传统的数据库技术无法满足海量天文数据的存储以及检索性能的需求。针对海量天文数据存储以及锥形检索的高并发、高性能问题,采用数据库中间件技术,当海量数据到达传统数据库存储阈值时,能够通过中间件技术以分库分表的形式存储到数据库集群,充分整合关系型数据库和分布式技术的优点。利用MySQL数据库集成动态索引工具(Dynamic Index Facility, DIF)插件,在分布式数据库中建立伪球面索引,能够满足海量天文数据锥形索引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明安图射电频谱日像仪目前已经进入常规观测,必将产生海量的观测数据。针对日像仪需要高效管理其产生的海量观测数据并提供高效检索服务的需求,负数据库管理系统提出并被应用到日像仪中。详细介绍了负数据库的接口设计与实现,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所设计接口的有效性和性能。负数据库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日像仪面临的问题,也可以为新一代望远镜负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ORACLE FORMS是ORACLE数据库系统应用程序重要的开发工具之一,它具有良好的窗口,模拟块以及触发器等功能,同时它作为ORACLE大家族中的一员,与ORACLE的其他应用工具又是分不开的。本文结合实例详细地介绍了ORACLE FORMS在开发人造卫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在标准的Client/Server结果中,数据库处理由Server来承担,Client运行用户接口程度,直接和用户交互,并向Seerver发送数据库请求,而在增强型Client/Server结构的DBMS(简写为ECS-DBMS)中,充分利用了可以利用的Client资料,包括长久存储器,对于数据库中经常使用数据,客户机可以将这些数据拷贝并存储到自己久存储器,对于数据库中经常使用数据,客户机可以将这些数据拷贝并存储到自己的磁盘中,以免下次使用这些数据时再去访问Server,另外,客户机的磁盘中,还可以存储该客户自己的专用数据,这样便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由于公共数据都存放在Server中,数据一致性的维护也由Server来承担,当Server中出现更新时,Server要将更新的内容传递给需要该更新的Clients,以替换客户机磁盘中的旧数据,针对ECS-DBMS,介绍并提出几种Server更新传播策略,并通过计算机模拟试验分析这些策略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Parkes脉冲星数据库目前已经收集了从1991年至今由Parkes望远镜观测的165755个数据文件。数据文件及其存取方法遵循虚拟天文台协议。介绍了脉冲星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在线界面进行数据获取的例子。  相似文献   

10.
为应对我国的宽视场地基广角相机阵在大数据管理和实时处理上带来的挑战,提出一种基于列存储数据库Monet DB的时序数据处理与管理系统设计方案。本方案充分利用Monet DB兼具数据处理和管理于一体的数据库平台特点,通过将交叉认证等核心数据处理算法内嵌于数据库中,从而实现将"计算带到数据中"的设计理念。同时,对本方案开展了多项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测试:TPC-H基准性能测试;大数据加载能力测试及优化研究;基于Monet DB的Zone算法实现与测试;可定制函数开发功能的测试。初步的预研结果表明,列存储切实可行,同时对本设计方案作详细的介绍。提出的基于列存储Monet DB数据库设计的海量星表数据处理应用方案,是高效的数据处理与管理为一体的天文数据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在大型太阳望远镜观测数据的分布式高速实时存储过程中,作为元数据的FITS头和FITS数据文件的不一致,导致应用程序不能根据构建在元数据上的索引信息检索到相对应的FITS数据文件。研究了这种环境下,两类数据的一致性模型;分析总结了二者在实时存储时的一致性保障机制和解决方案,提出了应用改进的两段提交协议来协商这两种数据之间的一致性关系,并给出了两段提交协议在高速数据存储背景下的算法实现,研究过程和方法能够对其他科学领域的相关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型地面和空间观测设备的建设以及大型巡天项目的开展,天文数据以TB字节、PB字节,甚至EB字节计量,天文学进入了"大数据"时代。面对数据海洋,如何有效地存储和管理这些大数据是摆在天文学家面前的核心问题。数据存储和管理不仅仅是天文数据中心的任务,天文学家也需要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科研数据。能够将海量的数据自动地存入数据库中是管理数据的基本前提,而高效的数据索引则是管理数据的核心要素,为此设计开发了天文大数据管理工具Auto DB,使用虚拟终端监视实现海量数据的自动入库,对数据自动创建全新的天空分区索引Q3C(Quad Tree Cube),对天文数据进行二维空间索引以便于高效的管理。天文大数据管理工具的改进和完善对天文学家后续研究中的数据融合、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提供了根本的保障,尤其对从事大数据的天文学家,拥有自动化的数据库管理工具,可以集中精力致力于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叙述利用Delphi的数据库功能进行的CCD数据文件管理程序的设计。着重介绍了数据库生成、按日期和类型访问文件、暗流文件选取、头文件修改等问题的处理。这个程序是为紫金山天文台双瞳望远镜开发的CCD图象处理软件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LAMOST(Large Sky Area Multi-Object Fiber Spectroscopy Telescope)的巡天战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安排观测计划,而规划巡天星表是开展所有工作的初始步骤。天文研究人员或者巡天观测人员需要从各种类型的数据库进行选星、提取和录入。使用JDBC(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数据库访问技术,利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实现了一个能访问多种类型数据库、获取星表数据、数据格式转换和星表录入的工具,支持大数据量处理,为天文研究人员以及巡天观测管理人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LAMOST(Large Sky Area Multi-Object Fiber Spectroscopy Telescope)的巡天战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安排观测计划,而规划巡天星表是开展所有工作的初始步骤。天文研究人员或者巡天观测人员需要从各种类型的数据库进行选星、提取和录入。使用JDBC(JavaDatabase Connectivity)数据库访问技术,利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实现了一个能访问多种类型数据库、获取星表数据、数据格式转换和星表录入的工具,支持大数据量处理,为天文研究人员以及巡天观测管理人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精确的元素丰度分析通常是建立在高分辨率光谱的基础上的。为了提高光谱数据的处理效率和能够以友好的界面来进行光谱处理与丰度分析,开发了一套软件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可以对一维光谱进行自动化和交互式处理,可以计算丰度并进行丰度分析,可以将得到的丰度结果录入到数据库中,然后根据研究需要到数据库中进行查询和提取,生成丰度的分析图表。  相似文献   

17.
郭伟  张威 《时间频率学报》1999,22(2):142-146
使用VisualBasic 6 .0通过ADO远程访问SQLServer数据库时 ,利用Field对象的GetChunk和AppendChunk方法实现对库中图像数据的存取  相似文献   

18.
云南天文台的H-alpha太阳色球望远镜每天的数据量约有2G bytes,大量数据带来了使用上的不便。因此,实现数据的查询和共享成为了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为此,试图通过建立H-alpha数据的管理系统,实现对工作流程的改进,完成对数据的检索、在线浏览和远程下载。在WindwsXP操作系统和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平台上,利用JAVA语言和JSP技术开发了一个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原型系统,可以完成对数据的压缩存储,实现数据的检索、实时浏览、删除(需要相应权限)和下载等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为了方便国内学者对脉动变星进行研究,建立了一个数据库,目前包含了时间长达10 yr左右的巡天项目MAssive Compact Halo Objects(大质量致密银晕天体,MACHO)和Optical Gravitational Lensing Experiment(光学引力透镜实验,OGLE)发现的脉动变星,一共容纳了来自银河系核球与大小麦哲伦云中的共近23万颗变星.采用的软件是LAMP,即Linux+Apache+MySQL+PHP.数据库的使用通过网页的简单搜索界面实现,搜索参数主要是天体的赤经、赤纬和半径.鉴于本数据库的灵活性,将来很方便加入其他的变星数据.  相似文献   

20.
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 FAST)已投入科学运行,其中脉冲星漂移扫描巡天采集数据量已达数PB,预计每年至少新增5 PB。现有的数据处理软件如PRESTO,SIGPROC等无法满足PB量级数据的快速处理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PRESTO的分布式并行计算方法,整合利用数据库技术和异地异构计算资源,构建了一套命名为Craber的计算加速系统,由FAST早期科学数据中心与国家天文台共同设计实现。启用Craber子网计算集群D中55个计算节点,应用澳大利亚帕克斯(Parkes)望远镜多波束巡天数据集和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漂移扫描数据验证了系统流程和搜索数据库。单个100 MB帕克斯巡天数据文件平均耗时36 s,单个128 MB 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巡天数据文件平均耗时22 s。该系统目前已实际参与数据处理并发现了数十颗脉冲星,有效帮助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加速数据处理和扩大新样本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