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不但是世界上地名数量最多的国家,而且其文化底蕴之深厚,是一座地名文化资源的“富矿”。在地名标准化和语言文字规范化进程中,强调对地名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慎重处理地名用字、更名问题,使地名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汉语地名通名的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地名通名含义及地名类别的划分(一)地名通名的概念地名中用来区分地理实体性质类别的词,称为地名通名,如山、河、湖、海、村等。从古至今,地名通名由简单到复杂在不断变化,早期的地名用字,专通名不分,没有通名的概念,但往往用偏旁来反映地理实体的类别。如带  相似文献   

3.
地名是地理实体的名称,是社会交往的工具,是地理现象,更是语言现象。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信息化的今天,地名是社会、经济统计信息与空间信息的桥梁和纽带,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不断深入,我国对汉字书写外国地名的规范化关注程度需要提高,在此有必要阐述我国用汉字书写外国地名的原则和方法,以规范我国各种地图,地名录上的地名标  相似文献   

4.
地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第5届地名标准化会议6号决议提出:"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汉语地名,都是用汉字记录的。在汉字大家庭中,地名汉字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有不少汉字仅仅作为地名用字出现。地名汉字的使用范围大  相似文献   

5.
地名标准化是当代信息社会人们交往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地名标准化主要体现在书写和读音以及用字等方面,而地名用字、书写和读音则建立在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基础上。没有语言文字的规范,就谈不上地名的标准化。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非常重视语言文字的规范,1953年第一版《新华字典》就是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穷尽式统计的基础上,对江苏地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20多个地名通名用字及较为独特的几个地名首字的词汇意义、地理分布及历史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江苏省乡镇地名可分为江南和江北两大类型,同时还存在诸多地域特征鲜明的内部差异。  相似文献   

7.
广义地名及其本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提出广义地名的概念(指可以与地球表面特定位置或范围相关联的一段文本),基于广义地名组织的文本形式的空间信息通常更符合人们对于地理空间知识的表达。探讨广义地名的本体,并给出相应的概念模型和逻辑模型,从而有助于广义地名数据库以及智能化广义地名服务的实现。该研究主要从广义地名的发生学、描述对象、地理范围、信息团体和语境引起的二义性等方面描述广义地名本体,并用UML语言建立便于在信息系统中实现的逻辑模型。  相似文献   

8.
正对带有区域性或有特殊文化含义的地方用字和地方读音的地名进行审音定字,是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简称二普)标准化处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在这次二普工作中,笔者发现桂林申报了几个地名用字。这几个地名用字有的确需进行正形、正音、正义,而有的则因当地群众不明其音、形、义的演变过程而被误认为是地名中的"异类"。因此,弄清这几个地名用字的音、形、义及其演变的过程,对其提出合理的处置方法应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想就此谈些管见。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有万事万物,人们为了区别不同的事物起了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公孙龙指出:“夫名实谓也。”即名是实的称谓。地名是人们对不同方位、范围的个体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是由语词构成的,是语言词汇的一部分,属于专有名词的范畴。从语言词汇学的角度来看,地名的词义包括三部分:即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这里笔者着重论述一下地名的色彩意义。 这里所说的地名的色彩,不是指地名前带有色彩字眼,而是指地名中所蕴含的某种独特的格调、韵味、倾向、气息等。主要包括感情色彩、时代色彩、民族色彩、形象色彩、地方…  相似文献   

10.
地名的标准化,无论是命名取义,还是用字和读音,都主要是语言文字方面的问题,应该遵循语言文字的科学规律,而不能靠简单的行政命令,也不能附和政治需要或根据个别权贵的好恶来决定取舍,更不能为图工作方便省事而有意违背语言文字规律。  相似文献   

11.
地理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地理教材是指地理课本,广义的地理教材除地理课本之外,还包括光盘教材、地理图册、地理练习册、教师指导用书、地理读物、教学挂图、教学用具、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网络信息等等。  相似文献   

12.
汉译地名是指汉语、汉字翻译其它语言文字 的地名。 我国的汉译外语地名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史记》的《大宛列传》中已经出现了诸如: 安息、条支、奄蔡这些音译地名。 在我国正式出台《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 这一国家标准之前,国内一直没有对汉译外国地 名予以规范。众所周知,汉字有时一种发音就可 以写出多种汉字,而有的字有多种发音,基本无 法按发音准确译写。译名者掌握资料不同,方言 读音的存在导致了出现同一地名有的人音译、有  相似文献   

13.
地名是一定地域的语言、文字标志,虽然一个地名只是一个简单的名词,却道尽了与人物事物,与历史的各种千丝万缕的关系,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地名是历史的精髓与见证。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记录了民族的变迁融合和疆域政区、自然环境的变化,有着丰富的历史、地理、语言、经济、民族、社会等科学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地名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情感、思想与道德、智慧与价值,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层面,蕴涵着中国历史的传承和传统文化的积淀。少数民族地区地名由汉字表示的,是将少数民族语言用汉语拼…  相似文献   

14.
蒙古民族,在历史上有过多次的大范围的移动,因而蒙古语地名广泛分仙在我国东北、华北、两北等地区,成为我国地理上、地图上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蒙古语地名的分布、演变、结构、含义及其汉字译音和罗马化的问题,对于增进人们更好的了解蒙古民族的历史变迁和他们所居住地区的地理环境等有着重要的意义。蒙古语地名,在各种史籍、方志、地理著作和文学著作等涉及到。  相似文献   

15.
吴坚 《中国地名》2013,(11):14-15
一、目的与意义地名作为人们对一定范围内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其对外呈现一个复杂的多面体,地名不但记录着自然地理和社会发展的原貌,还折射出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从普遍意义上理解,地名包含着地理、历史、文化、民族、语言等多种内容,即地名带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这也表明地名的命名需要受到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地名通名的发展演变与当代城市地区地名通名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地名与地名通名的概念1.地名对于地名的界定,有多种表述,如王际桐认为:"地名是人们对具有特定方位、地域范围的个体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1],褚亚平等认为:"地名是具有指位性和社会性的个体地域实体的指称"[2]。我们以为,仅称地理实体还有不完善之处,还应包括地理区域。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文地理事象逐渐增多,在人类活动集中的城市地区之内,地名更加繁多,且种类多种多样;指  相似文献   

17.
文际平 《中国地名》2011,(10):56-57
2011年7月16日。《佛山日报》刊登了招泽江“地名岂能随意用字”一文,读后颇有感触。招文以佛山“上朗村招永思堂族谱”、“下朗村明礼堂《朗月边招氏家谱》”等为例,力证朗边、上朗、下朗为地名的标准用字,断言目前佛山通行的“上塱、下塱”属于不规范用字。主张将上塱、下塱及相关地名塱沙路、塱宝西路、塱宝中路等加以规范,将“塱”更正为“朗”。笔者十分赞同招先生关于规范地名用字的建议,然而,对于更“塱”作“朗”的意见却持异议。  相似文献   

18.
地名标准化工作开展可以聘请高校语言文字学者为顾问,研究当地地名通名词义,推荐合适用字。在实地调查后,本着尊重历史和当地居民习惯的原则规范地名用字(比如"巨、柜、具"等规范为"埧","更、大"规范为"埂、埭")。跨省、市分布的地名通名在规范时各地应该加强联系沟通,避免同一通名在不同行政区域里采用不同的汉字的书写(比如"浜兜"义通名浙江如今多统一为"兜",但江苏吴江一带却规范为"斗")。  相似文献   

19.
地名中特殊的土俗读音,是指地名中有些字的读音与标准音不同,与方言也不同,只是在地名中读音才用,被一方的人们所接受。唐山市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古音型,指地名特殊的土俗读音是承袭古代的读音。唐山市此类地名用字较典型的是“乐”。“乐”字的标准读音据一些常用字典及辞海、词源的注释只有“le”和“yue'’两个读音,唐山市地名中的特殊读音却是“lao"。地名有乐亭县、乐亭镇等。其实“乐”字读“lao'’是古代标准读音之一。《中华大字典》中“乐”的注音就有“lao”这一读音。“乐  相似文献   

20.
说楚     
前言 目前已发现的甲骨卜辞用字近5000个,有人统计地名用字接近500个,可见因为交际的需要,地名字出现较早。上古地名多为地理实体或异事缘起,和汉字形成相同,也是先有义,后有音,又经过很长时间才逐步有记录符号。上古地名既有人迁名留,也有人迁名随,所以同名异地重名并存者为数不少。考察古地名来历及其变迁,可探知上古部族发祥和迁徙的足迹,因而是民族人文研究的重要环节。 笔者十几年来,从甲骨卜辞及金文研究入手,结合语言资料、历史文献,并经实地考察,破解了曹、宋①等夏商地名,分别为确定夏禹治水业绩和商汤亳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