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宋晓东  沈濛漻 《地理教学》2020,(10):F0002-F0002,F0003
提及内蒙古的草原,独特的自然景观、典型的游牧文化让不少人心驰神往。除了最广为人知的呼伦贝尔草原之外,内蒙古地区还拥有许多各具特色的草原。接下来便与读者一起,探寻内蒙古那些独具一格的美丽草原。呼和塔拉呼和塔拉草原是离呼和浩特市区最近的草原,蒙古语翻译其为“青色的草原”。特殊的是,它并不是天然草原,而是由人工种植天然牧草而成的,主要为生态修复而建,同时为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提供了最便捷的观赏草原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巴音布鲁克草原,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西北、天山山脉中部的山间盆地中,巴音布鲁克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泉水"。这里地势平坦,水草丰盛,四周为雪山环抱,海拔约2500米,面积23800多平方千米,仅次于内蒙古额尔多斯草原,是我国第二大草原,也是新疆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草原上有"九曲十八弯"的开都河,更有优雅迷人的天鹅湖。  相似文献   

3.
锡林郭勒草原.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这是一个富饶美丽的地方。它幅员辽阔.是欧亚大陆草原东部具有代表性的草原类型之一。锡林郭勒草原代表着我国温带典型草原的面貌特赶.被国内国外确认为亚欧大陆典型草地类样板的“绿色宝地”.1997年1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的典型草原、草旬草原、扬桦混交林、锡林河曲等美景一起被选入1997年发行的“锡林郭勒草原”特种邮票画面之中。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5-2011年内蒙古西部草原756个地面调查样方与2001-2011年MODIS NDVI数据集,建立统计模型,估算了内蒙古西部草原地上生物量,并探索了地上生物量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论如下:①内蒙古西部草原地上生物量2001-2011年均值为5.27 Tg(1 Tg=1012g).2001-2011年间,内蒙古西部草原地上生物量呈波动状态且略有下降趋势.②内蒙古西部草原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差异显著,总体自东南向西北逐步降低.③内蒙古西部草原地上生物量年际波动的主要驱动因子是1-7月的降水量,而与同期气温无显著关系;降水量同样是决定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而气温的影响较弱.本研究的估值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样方的采集标准差异、样方生物量的折算偏差、灌木生物量的低估与遥感数据集误差.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典型草原与荒漠草原NDVI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内蒙古典型草原与荒漠草原NDVI的变化,探讨了干旱对NDVI的影响,建立了NDVI与气象因子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2000-2016年内蒙古典型草原与荒漠草原NDVI呈现波动变化,变异较小。干旱对典型草原区的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落与大针茅(Stipa grandis)群落NDVI影响显著(P<0.05);与正常年份相比,干旱导致羊草群落与大针茅群落NDVI降低约23%。5-8月降水量和干燥度指数影响内蒙古典型草原羊草群落与大针茅群落NDVI;荒漠草原区羊草+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群落与沙生针茅(Stipa plareosa)群落NDVI的主要影响因子分别为年均气温与5-8月平均气温;5-8月降水量和年均气温是影响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NDVI的重要因子。基于气象因子的NDVI回归模型能够较好地对区域NDVI进行估测。生长季降水是影响典型草原NDVI的关键因素,而气温显著影响荒漠草原NDVI。在未来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内蒙古典型草原NDVI对干旱的响应会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6.
<正>这里有世界级的草原森林,这是一块青山绿水的原生态宝地,面对侵蚀生态环境大潮的来袭,他们——呵护美丽:风水长驻绿长存创造美丽:万顷河山起绿云展销美丽:绿国生机醉人心尊享美丽:财旺居安乐融融"内蒙古环保世纪行活动"始于1993年,已经开展了22个年头。日前,由自治区人大牵头组织,自治区人大环资委、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局及多家媒体参加的大型采访活动"内蒙古环保世纪行"分东、西两组,围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内蒙古"这一主题,以"加强生态保护,打造祖国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位于祖国北疆,是京津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生态屏障。内蒙古有五大沙漠和五大沙地,其中沙漠化土地总面积4.7亿亩,潜在沙漠化土地7000万亩,水土流失面积2.8亿亩,沙化退化草原面积5.8亿亩。由于受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压的控制,加之海拔高,是我国北方主要的风源和入口处,所以内蒙古的防沙治沙效果在全国生态建设格局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为此,内蒙古实施了生态防线建设,既能体现“兴区富民,山川秀美,强边国防”的生态奋斗目标,又能确保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黄东汛 《中国地名》2015,(2):36-37,81
拥有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天然草原,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得让你惊叹到要从几万里的时空外飞奔而来,只为一睹它隐藏于都市之外的芳容。这里还是最近银屏大热的《狼图腾》拍摄场地,美丽与梦幻自然不用多说,相信你早已经按捺不住自己那颗好奇的心,想立马就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而这个从天堂陨落人间的地方叫做乌拉盖草原。乌拉盖草原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  相似文献   

9.
基于GIMMS数据和MODIS数据反演1982~2011年内蒙古生长季NDVI,分析内蒙古不同生态区内NDVI变化时空特征,探讨自然和人为因素对NDVI的影响。结果表明:30 a来内蒙古生长季平均NDVI整体呈增加趋势,分布在呼伦贝尔、锡林郭勒典型草原的部分地区NDVI有下降趋势。大部分地区NDVI与年降水量呈显著相关,与温度的相关性不显著;近30 a人类活动对植被NDVI的影响程度逐渐增强,其中人类活动在西辽河平原、大兴安岭南端草原区以及华北山地落叶阔叶林区促进植被生长,在内蒙古东北部草原区抑制植被生长。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位于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东北部。面积72万平方公里,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居全国第四位;人口400多万,其中藏、回、土撒拉、蒙古等少数民族占2/5,是我国少数民族较多的省分之一。境内雪峰耸峙、草原茫茫、土地辽阔、资源丰富,加之独特的高原风光、古老的宗教文化和奇异的民族风情,在旅游事业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潜在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是:  相似文献   

11.
“阿拉善”系蒙古语,意为“五彩斑谰之地”。阿拉善草原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最西端,隶属于阿拉善盟。阿拉善草原为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大草原,  相似文献   

12.
内蒙草原游     
辽阔的内蒙古草原居我国四大草原之首 ,总面积约占我国国土的1/10。它由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和阿拉善六大草原组成。夏天是内蒙草原的黄金季节 ,雨量充沛 ,气候温和 ,水草丰茂 ,繁花争艳 ,牛羊遍野。呼伦贝尔草原是内蒙草原中草场质量最好、风光最为绚丽的地方。和缓的地势 ,充足的水源 ,使这里的牧草特别肥美 ,整个草原犹如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天然绿色巨毯 ;由于牧草品种繁多 ,百花盛开 ,更被牧民称之为“五花草塘”。又由于地处偏远 ,作为蒙古族发源地之一的呼伦贝尔仍较完好地保存着蒙古族传统习俗 ,北部大…  相似文献   

13.
运用入境旅游客源市场集中指数、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竞争态模型、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2000—2013年内蒙古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时空动态演化特征。2000—2013年内蒙古入境旅游客源地市场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国范围内内蒙古入境旅游市场份额缓慢下降,外国游客数量小幅增加,港澳台游客人数反复波动,入境客源地市场极不稳定;内蒙古入境旅游客源地市场过于集中,易受到主要客源国蒙古和俄罗斯的影响,对内蒙古入境旅游业的发展不利;内蒙古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缺少明星市场,客源市场结构不完善;蒙古、俄罗斯在结构转移分量中较高,但是在竞争力转移分量中却相对较小,表明这部分国家或地区在入境旅游客源方面有充足的市场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祁冬 《西部资源》2011,(2):12-13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地处内蒙古西部地域辽阔,分布在北山成矿带、狼山—渣尔泰山多金属成矿带,"蒙古弧"构造带等重要的成矿带,地质成矿条件优越,其中,铜、铅、锌和硫铁矿的储量居内蒙古储量首位,是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典型地区牧户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侯向阳  韩颖 《地理研究》2011,30(10):1753-1764
我国北方草原地区是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和敏感地区。研究北方草原地区牧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和适应,对于提高牧区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促进草原地区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利用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内蒙古草甸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生态区牧户对气候变化趋势和极端气候灾害事件的感知和适应的现状与行为特征。结果表明:过去30年内蒙...  相似文献   

16.
干旱、半干旱区几种典型生境蛴螬群落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8- 1999年,对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几种典型生境(腾格里沙漠生态系统、内蒙古典型草原、科尔沁沙地)的蛴螬群落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东方绢金龟(Serica orientalis Motschulsky)在3个采样区的优势度均为最高,3个采样区蛴螬群落的次优势种相互间有差别,内蒙古典型草原多为黑皱鳃金龟(Trematodes tenebrioides(Pallas))和弓斑常丽金龟(Cyriopertha arcuata(Gebler)),科尔沁沙地为黄褐异丽金龟(Anomala exoleta Faldermann)和灰胸突鳃金龟(Hoplosternus incanus Otschulsky),腾格里沙漠生态系统为黄褐异丽金龟(Anomala exoleta Faldermann)。腾格里沙漠生态系统蛴螬群落组成单调、密度极低是不言而喻的,科尔沁沙地蛴螬群落密度不如内蒙古典型草原高,多样性指数是最高的。就3个样区蛴螬群落的相似性而言,科尔沁沙地与内蒙古典型草原的相似性要低于与腾格里沙漠生态系统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7.
《干旱区地理》2021,44(4):1032-1044
草原火灾是牧区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和生命安全。针对蒙古高原草原的特点及成灾机理,以蒙古高原的草原区作为研究区,获取了2000—2016年各盟市的指标层数据,依据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原理,从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选取23个评价指标,建立了蒙古高原草原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功能制作了蒙古高原草原火灾风险分布图。结果表明:(1)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7个主成分,缩减了指标个数,准确指出草原火灾风险要素来源。(2)蒙古高原草原火灾的高危险区分布在蒙古国中部,呈向四周递减的趋势;高暴露区分布在内蒙古东北部地区;高脆弱区分布在内蒙古北部以及蒙古国肯特省;高防灾减灾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和鄂尔多斯市。(3)蒙古高原草原火灾风险从整体来看,内蒙古东北部风险高于西部地区,呈现自东向西递减趋势;蒙古国呈现由中间向四周递减趋势。低风险、次低风险、中风险、次高风险和高风险区面积占蒙古高原草原区面积比例分别为4.88%、36.20%、28.37%、11.56%和18.99%。根据中蒙各盟市地理环境特征和经济发展水平来制定防火策略,可以降低草原火灾风险性,为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喀左全称为“喀喇沁左翼蒙古族 自治县”,是我国北方历史名城和贡醋之乡。“喀喇沁”是蒙语,意为 “保卫、看守”。是历史上元朝蒙古败退草原后,时为北元喀喇沁部落之兀良哈氏蒙古人的辖区领地。“喀喇沁左翼”之名始于1635年(后金天聪九年),是关外女真人(满清政府)诏编左领,将北元的喀喇沁部分划出左、右两旗。喀左位于今辽宁西部;而 “喀喇沁(右)旗”至今仍旧隶属于内蒙古(赤峰市)管辖。 喀左最早的名城当属“鸽子洞”,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科研第四号,位于水泉乡境内大凌河西岸的悬崖绝昼上。这一天然石洞不但高…  相似文献   

19.
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一直是困惑各级政府的大事,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将征收草原植被恢复费,以保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据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消息,内蒙古将依法征收草原植被恢复费,以进一步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依法加强草原的保护、合理和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正>广袤无垠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驰骋着一支勘探劲旅—内蒙古煤田地质局109勘探队。这支国家专业勘探队,三十余年来,转战茫茫草原、巍巍兴安,见证了伊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