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北克拉通破坏的过程在地壳浅层沉积和构造变形中留有相应的建造和改造形迹.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据钻井、地震剖面和露头资料揭示的地层分布、沉积面貌以及构造变形特征,综合论述了印支期华北克拉通的沉积盆地原型及与克拉通破坏早期构造变形之间的响应关系.晚三叠世,华北克拉通残留地层具有分区分布特点:克拉通腹地的鄂尔多斯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发育较全,向东延展至晋中、豫西一带;克拉通北缘的上三叠统杏石口组(及同期老虎沟组、黑山窑组等)沿辽西—京西—冀北一线零星分布;克拉通南缘上三叠统沿豫南—陕南一线发育在北秦岭一带.南、北两缘晚三叠世地层均已卷入同期和后期构造变形,多被逆冲断层夹持并呈断片状产出.从构造变形角度,晚三叠世华北克拉通两侧均已发现大规模的南北向挤压构造,大致形成“对冲”格局,与内克拉通先存的东西向构造线一致.同生沉积记录了区域构造变形过程和/或由变形等因素控制的抬升剥蚀信息.在内克拉通,西部鄂尔多斯地区构造稳定,变形轻微,残留地层较全;东部地区抬升强烈,上三叠统大多数缺失;在东、西部之间存在一个沉积—构造的“缓冲”过渡区.从盆地原型恢复角度,晚三叠世华北克拉通表现为南北两缘陆内前陆盆地镶边的内克拉通盆地格局.华北克拉通腹地的盆地原型是叠覆在早—中三叠世盆地之上的继承性内克拉通盆地.华北克拉通北缘的陆内前陆盆地系统由阴山—燕山楔顶带、张家口—承德前渊带、清水河—山海关前隆带和京西—柳江隆后坳陷带构成;南缘的陆内前陆盆地系统则为北秦岭楔顶带、平凉—南召前渊带、环县—霍邱前隆带和铜川—济源隆后坳陷带.其中的铜川—济源和京西—柳江两个隆后坳陷带则可归属于华北内克拉通盆地.  相似文献   

2.
南天山山前冲断带的构造样式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塔里木盆地南天山山前冲断带东西分段、南北分带.受走滑断裂控制,自西向东分为喀什北缘、西克尔区段、柯坪断隆主体、温宿凸起和库车坳陷.受南天山逆掩推覆作用影响,发育多排NE向构造带,喀什北缘主要发育乌恰、阿图什、喀什3排构造带,柯坪断隆主体发育3排古生界逆冲褶皱带,库车坳陷主要由北部单斜带、克拉苏—依奇克里克、秋里塔格构造带组成.由于山前带基底结构和构造运动的差异,造成了各区段地层分布的不均衡,普遍发育的逆冲断裂和走滑断裂,使得地质结构和构造样式更为复杂,多套塑性地层对区带展布和构造变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区域地质背景库姆塔格菱铁矿床位于北天山华力西地槽褶皱带,属天山—阴山纬向构造带的西段。区域性阿奇克库都克大断裂把天山划分为中天山隆起带和北天山华力西褶皱带两个构造单元。中天山隆起带:由蓟县系(卡瓦布拉克群)和长城系(星星峡群)组成。蓟县系主要  相似文献   

4.
龙门山造山带构造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勇  孙爱珍 《地层学杂志》2000,24(3):201-206
龙门山造山带属青藏高原东缘的陆内造山带 ,是一个独立的地层复合体 ,地层记录具有复杂性、混杂性、不连续性、不完整性和分带性等特征 ;根据龙门山造山带地层的构造变形、变位和变质特征以及边界断裂特征 ,可将龙门山造山带划分为 A、B、C三个构造地层带 ,其中 A带位于青川—茂汶断裂与北川—映秀断裂之间 ,属变形变质构造地层带 ,主要由志留系—泥盆系浅变质岩和前寒武系杂岩构成 ;B带位于北川—映秀断裂与彭灌断裂之间 ,属变形变位构造地层带 ,主要由上古生界—三叠系沉积岩构成 ;C带位于彭灌断裂与广元—大邑断裂之间 ,属变形构造地层带 ,主要由侏罗系至第三系红层构成。对不同类型构造地层带采用了不同的地层学研究方法 ,并建立了各个构造地层带的独立的地层系统 ,其中 A带采用构造—地 (岩 )层分析方法 ,B带采用构造片—地层分析方法 ,C带采用构造层序地层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华北克拉通破坏的过程在地壳浅层沉积和构造变形中留有相应的建造和改造形迹。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据钻井、地震剖面和露头资料揭示的地层分布、沉积面貌以及构造变形特征,综合论述了印支期华北克拉通的沉积盆地原型及与克拉通破坏早期构造变形之间的响应关系。晚三叠世,华北克拉通残留地层具有分区分布特点: 克拉通腹地的鄂尔多斯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发育较全,向东延展至晋中、豫西一带; 克拉通北缘的上三叠统杏石口组(及同期老虎沟组、黑山窑组等)沿辽西—京西—冀北一线零星分布; 克拉通南缘上三叠统沿豫南—陕南一线发育在北秦岭一带。南、北两缘晚三叠世地层均已卷入同期和后期构造变形,多被逆冲断层夹持并呈断片状产出。从构造变形角度,晚三叠世华北克拉通两侧均已发现大规模的南北向挤压构造,大致形成“对冲”格局,与内克拉通先存的东西向构造线一致。同生沉积记录了区域构造变形过程和/或由变形等因素控制的抬升剥蚀信息。在内克拉通,西部鄂尔多斯地区构造稳定,变形轻微,残留地层较全;东部地区抬升强烈,上三叠统大多数缺失;在东、西部之间存在一个沉积—构造的“缓冲”过渡区。从盆地原型恢复角度,晚三叠世华北克拉通表现为南北两缘陆内前陆盆地镶边的内克拉通盆地格局。华北克拉通腹地的盆地原型是叠覆在早—中三叠世盆地之上的继承性内克拉通盆地。华北克拉通北缘的陆内前陆盆地系统由阴山—燕山楔顶带、张家口—承德前渊带、清水河—山海关前隆带和京西—柳江隆后坳陷带构成;南缘的陆内前陆盆地系统则为北秦岭楔顶带、平凉—南召前渊带、环县—霍邱前隆带和铜川—济源隆后坳陷带。其中的铜川—济源和京西—柳江两个隆后坳陷带则可归属于华北内克拉通盆地。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边界带构造样式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是一条燕山运动期形成的、复杂的构造——地貌边界带,由离石断裂和晋陕挠褶带组成。基于野外观察和构造测量资料,本文论述了该边界带分段特征及断裂构造样式,利用断层滑动矢量资料反演古构造应力方向,建立了侏罗纪—白垩纪构造应力场演化序列。结果表明,该边界带发育3类断裂构造样式:反冲断裂、上盘断坡褶皱和盖层滑脱。根据地表构造样式推断,该边界带构造组成了山西断隆深部由东向西扩展的断坪—断坡式拆离系统的前缘反冲构造或上盘断坡。沿边界带发育挤压破碎带和构造透镜体。断层运动学分析结果展示了多向挤压应力作用,挤压应力方向为W—E、NW—SE和NE—SW向。该边界带的分段构造样式和应力作用方向记录了晚侏罗世燕山运动时期华北地区陆内挤压变形特征,为研究燕山运动时期古太平洋板块向东亚大陆俯冲产生的远程效应和华北陆内构造变形动力学提供重要的构造地质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西秦岭北缘构造带是青藏高原东北部一条重要的北西西向构造带,它由一组近于平行的断裂组成,中部发育活动的左旋走滑断裂,两侧发育向外扩展的多条逆冲断裂,剖面上呈向北偏心的花状构造。自古近纪中晚期以来西秦岭北缘构造带成为青藏高原早期的北东边界,其新生代构造活动控制了两侧的新生代盆地沉积演化和构造变形。在构造带南侧滩歌盆地自古近纪中晚期堆积了一套厚度较大的砾岩和砂岩地层,但未见新近纪地层;沿西秦岭北缘构造带中部在中新世形成具有剪切拉张性质的武山—漳县盆地,沉积了厚度超过千米的砾岩、砂岩和泥岩序列;在构造带北侧陇西盆地从古近纪中晚期至中新世晚期一直处于前陆盆地发育阶段,沉积了连续的新生代地层序列。在中新世晚期以后,整个构造带遭受挤压变形,逆冲活动强烈,中部的武山—漳县盆地和北侧的陇西盆地相继消亡,新生代地层发生强烈构造变形,位于构造带南侧的滩歌盆地也同时发生轻微缩短变形。第四纪晚期以来西秦岭北缘构造带断裂活动主要表现为左旋走滑运动方式,而逆冲断裂活动则迁移到了北东方向的海原断裂和香山—天景山断裂(又称中卫—同心断裂)等构造带之上,实现了大区域范围内的应变分配。  相似文献   

8.
桐柏围山城金银矿床成矿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山城金银矿带位于桐柏一大别山金银成矿带北亚带。矿带内各金银矿床的成因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金银矿床,新元古代歪头山岩组既是矿带内的赋矿地层也是重要的矿源层,矿体严格受构造控制,围岩蚀变与矿化关系密切。本文从围山城矿带内地层、岩石、构造、围岩蚀变类型等方面,对矿带内金银矿床的成矿条件、成矿控制因素等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构造变形过程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并对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矿床位于新华夏太行隆起带与秦岭纬向构造带北亚带交接部位。其成生受新华夏系与纬向构造的复合部位控制。这一特定的构造背景也是该类型矿床在区域上成群出现的前提。一、矿床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区内为一奠基在太古代结晶基底之上的中、上元古界~寒武系沉积区。出露的地层有太华群、长城系、蓟县系、震旦系和寒武系。此后该区上升为陆。区内构造活动频繁,东西向和北北东—北东向构造形迹广泛分布。东西向构造以断裂  相似文献   

10.
一、区域地质背景库姆塔格菱铁矿床位于北天山华力西地槽褶皱带,属天山—阴山纬向构造带的西段.区域性阿奇克库都克大断裂把天山划分为中天山隆起带和北天山华力西褶皱带两个构造单元.中天山隆起带:由蓟县系(卡瓦布拉克群)和长城系(星星峡群)组成.蓟县系主要为硅质条带大理岩、白云石大理岩并夹有石英岩,沿走向可相变为各种片岩及少量变砂岩、砾岩.局部地段花岗岩化烈强,出露花岗质片麻岩.其上零星分布有古生代盖层.大理岩中  相似文献   

11.
<正>1矿床区域地质背景1.1地层普查区位于佳木斯隆起西南部八面通隆起西端,区内地层露头发育很少。可见新生界第三系古新统虎林组(Eh),第四系全新统河床、漫滩、阶地堆积层(Q24)。1.2构造普查区位于兴凯湖-布列亚山地块区佳木斯隆起带八面通隆起西部、牡丹江深断裂东侧,深部构造为张广才岭幔坳区牡丹江隆起带的北东端。普查区内构造形迹以北东向断裂构造为主。北东向断裂控制了中、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时南祁连地区二叠—三叠纪沉积特征的分析,研究了区内二叠—三叠纪沉积环境及沉积构造演化史,其特征表明二叠—三叠纪时甫祁连地区用于较稳定的陆缘海,构造活动相对稳定,沉积演化经历了两个大的海侵一海退旋回,沉积相带展布主要受南侧宗务隆山一青海南山断裂及海平面升隆变化控制。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野外工作和地震剖面分析在此首次提出皮羌断裂具有3期构造活动历史:古生代为正断层;早第三纪-中新世为逆断层,并具有右旋走滑分量;上新世为左旋走滑(撕裂)断层.中新世,与皮羌断裂右旋走滑相协调,柯坪断隆东部带与巴楚断隆尚未分离,它们共同构成塔西南前陆盆地的前缘隆起.上新世时,柯坪断隆受南天山陆内造山的影响,形成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皮羌断裂此时发生左旋走滑,调节了柯坪断隆东西两部分推覆作用的差异性.因此,皮羌断裂是一条多期活动断裂,多期断裂构造性质的认识对重新认识塔里木盆地西北部构造演化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存在新生代两期构造演化史.  相似文献   

14.
一区域和矿区地质概况利山矿区地处粵中地洼东江洼陷区、粤中新华夏系构造带平陵—麻陂沉降区。本区以断裂构造为主。大部分断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属压扭性冲断层。褶皱较小,常见于断裂之间。主要地层是泥盆—第三系浅海相、海陆交互相、內陆湖盆相的碎屑岩建  相似文献   

15.
鲁东构造带是指郯庐断裂以东介于华南陆块与华北陆块之间的构造混杂岩带,长约40km,宽50—100km,NE向延伸,位于嘉山—响水深断裂以北,五莲—荣成深断裂以南、崑嵛山花岗岩基以东,其典型特征是深源岩类和高压变质岩广泛出露,糜棱岩化作用强烈,韧性剪切带普遍发育,地层建造具典型混杂岩特征。构造带内榴辉岩类广泛分布,呈透镜状、条带状及石香肠状整合赋存于构造混杂岩(围岩)中,集中分布于威海刘公岛、羊亭、崮山,荣成泊于家—海头院,大疃—滕家集、邱家铁石山,文登侯家集—前岛、藏家庄—宋疃庄,乳山海阳所,青岛仰口,胶南王台—薛家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矿区地层条件、构造条件和次火山侵入岩条件调查研究,平行敦密断裂的金场沟断裂(带)控制着次火山侵入岩和其中的角砾岩筒构造的分布,而角砾岩筒构造直接控制着铜钼矿的产出.其中铜钼矿化与花岗闪长斑岩有关,外围金银矿化与石英闪长岩有关.同时总结了成矿规律与进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鹰咀红山地区处于天山—阴山东西向复杂构造带北山段落公婆泉—石板井褶带中,按地层区划属北山分区穹塔克—马宗山小区。地理座标为东经:99°33′—100°15′;北纬40°59—41°10′。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行政上归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管辖。鹰咀红山地区,地层出露虽然简单,但地质构造却较复杂,特别是断裂构造甚为发育,同时各期次岩浆侵入活动频繁,并伴生有钨、铁、铜、铅等内生金属矿产,故不少地质工作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狼娃山地区,位于天山—阴山纬向构造体系的西段中部.该区东西向断裂构造异常发育,它们活动的时间长、规模大,不但是该区构造格架的主要成员,而且对矿产的形成和分布亦有重要控制作用.因此,对东西向断裂构造带活动古应力和应变律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它既能为研究天山—阴山纬向构造体系的发展和演化提供必要的数据,又有利于深入探讨控矿构造的性状及力学性质.本文是作者在研究分析断裂中常见的造岩矿物——石英变形的微构造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断裂的应力和应变各种参数的估算.由于水平有限,文中有不妥之处,望指正.  相似文献   

19.
天山北麓活动背斜带的变形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山中段北麓发育有3排受逆断裂控制的背斜带,对这些构造带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天山及其前陆盆地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的机理.基于地层变形分析,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从整体上探讨了这3排构造带的变形时间与基本模式.分析表明,天山北麓第Ⅰ排构造带的托斯台背斜自中新世褶皱作用明显;第Ⅱ排构造带吐谷鲁背斜于约6.0Ma开始生长,伴随发育同构造沉积即生长地层;第Ⅲ排构造带独山子背斜发育时间应晚于约2.6Ma.这一变形时间序列揭示天山北麓3排逆断裂-褶皱带的构造变形具有向前陆盆地逐步扩展的特征,并伴随产生幅度不等的地壳缩短.天山北麓约8~15km的地壳缩短总量表明,晚新生代以来构造驱动沿约130km宽的山麓带是相对均一的.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为第四系不整合覆盖的古隆起,在其西北缘发育NW走向的阿恰断裂、萨拉姆布拉克背斜、向斜和隐伏的乔来麦提断裂.地震剖面和钻井资料显示,阿恰断裂为倾向南的基底卷入逆冲断裂,向北逆冲,错断层位从前寒武系基底一直到中寒武统膏岩,从西向东逆冲断距减少.乔来麦提断裂则以中寒武统膏岩为滑动面,向南逆冲,并在断层端部发育萨拉姆布拉克断层扩展褶皱.这两种类型构造样式的断裂(基底卷入断裂和盖层滑脱断裂),在剖面上组成典型的楔形构造几何形态,平面上形成三角形构造.遥感影像解泽指出阿恰断裂和萨拉姆布拉克向斜向北西方向延伸进入柯坪逆冲带,并在该带有相应方向的地表构造显现,与北东走向的柯坪逆冲带组成叠加构造.生长地层分析确定基底卷入构造形成于始新世—中新世,而柯坪逆冲带形成于第四纪,明显晚于巴楚隆起形成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