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旺11井在1976年唐山地震及其强余震之前有喷油异常显示。经统计该井喷油对唐山老震区4级以上地震的映震概率为75%;1984年重新射孔后,改封井测压观测,其压力变化异常对唐山老震区4.5级以上地震的映震概率也达到了75%。所观测到的压力逐时值的突跳变化,对于地震预报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旺11井在1976年唐山地震及其强余震之前有喷油异常显示。经统计该井喷油对唐山老震区4级以上地震的映震概率为75%;1984年重新射孔后,改封井测压观测,其压加力变化异常对唐山老震区4.5级以上地夺地映震概率也达到了75%。所观测到的压力逐时值的突跳变化,对于地震预报有相当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浅牛6井地震前的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牛6井是河北省深井网中的一口高温热水动水位观测井,在进行水位观测的同时,还进行水文地球化学观测。目前已初步形成综合水化台。自一九七八年建井以来,对河北省邢台及唐山震区Ms5.0级以上强余震、京津地区4.0级左右地震,震前均有明显的短临异常反应。本文仅从七个震例对该井地震前的综合异常特征作了初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唐山、海城、盐源-宁蒗地震强余震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大地震发生后强余震的震源机制,基于主要地震断层上小余震的时空分布进行了详细研究.近期在中国境内发生的强烈板内地震,如1976年唐山、1975年海城、1976年盐源——宁蒗等地震曾被中国地震台网很好记录.主震刚发生后的小余震以及强余震前后的小余震的震源用 S——P 时间的收敛法进行测定.强余震的断层是依靠这些小余震的震中分布来描绘的.可以看出有三种情况.第一,在主震断层区内,一次强余震发生在较小余震的比较不密集的部位;第二,一次强余震沿断层发生并与主震断层是共轭的;第三,一次强余震在沿平行并离开主震断层的断层上发生.可以认为,地质条件控制着强余震的发生.作为强余震的可能前兆,则有唐山地震的一次强余震,震级为7.1.其发生前,出现一些前震以及在接近主震断层方向上的某些地震台所记录的初动方向有变化.可以设想,这里的应力场在强余震发生前是有所变化的.   相似文献   

5.
唐山余震活动与华北中强地震活动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后的较强余震与华北中强地震的对比分析,发现唐山较强余唐的发生与华北中强地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并给出了对应概率。为预测未来唐山显著地震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6.
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就曾开展过比较多的土层应力观测工作,河北唐山八中业余地震观测组曾利用简易液压土层应力计,观测到唐山7.8级地震数次强余震前的土层应力扰动异常信号.土层应力观测虽在多次地震前监测到了比较好的短临异常信号,但是由于其观测精度低、应力-应变本构关系不够明确等方面的原因,在20世纪80年代清理攻关后逐步退出专业舞台、甚至群测群防舞台.  相似文献   

7.
唐山地震前后渤海湾地区油井动态的异常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德元  赵根模 《地震学报》1983,5(3):360-369
本文汇集和分析了唐山地震前后(1970——1980年),渤海湾地区各油田的油井动态资料,结果表明:一、大地震的孕育和发生对油井动态有所影响.二、唐山地震前的油井动态异常主要表现为油产量和井压的大幅度升降.三、唐山地震前后井口压力实测曲线形态与水压致裂法测量地应力时,岩石破裂前后的曲线很相似.四、天然地层压力驱动的油井显示了清楚的震前变化,但这类井在油田只占极少数,而且迟早会转化为人工驱动型井,使问题复杂化.   相似文献   

8.
信息动态     
论文以唐山地下水观测井为研究试验场,分析了唐山井所处的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环境,如大地构造、区域地震地质、井孔周围水文地质环境、井孔结构等因素,分析了唐山井地下水和相关观测,用统计学方法处理了观测数据,在井下不同深度进行了长期水温实验观测,分析了全球大震和唐山余震与唐山井地下水位、地下水温动态变化的响应关系,通过试  相似文献   

9.
系统梳理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区5.1级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等异常,结果如下:①地震活动:震前存在地震平静、小震高频、中等地震成组等中短期异常;②地球物理观测:震前主要为电磁和流体异常,短期异常主要分布在震中100 km范围内;③震后回溯:北京及周边震前存在地震发生率异常,利用其他综合方法主要识别出年尺度异常。此次唐山5.1级地震发生在1976年唐山7.8级地震余震区,而7.8级地震序列地震活动呈非均匀衰减特征。此次唐山5.1级地震震源机制为走滑型破裂,截至7月31日,序列b值为0.70、h值为1.8,序列参数基本正常。综合分析认为,此次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中短期异常较显著,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占比明显偏低;震前对该区域出现的中期和短期异常有所察觉,但短期异常的预测强度偏低,震后总结时按震前异常预测的地震强度为4—5级,接近实际发生地震的强度。  相似文献   

10.
唐山大震及其前后的地震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03时42分56秒河北省唐山市区(东经118°11′;北纬39°38′)发生7.8级地震,震中烈度达十一度。当日18时45分37秒于附近的滦县商家林(东经118°39′;北纬39°50′)又发生7.1级地震,震中烈度达九度。本文简述唐山地震参数的测定及其发震的地质背景,并对大震前本区较大范围内地震活动的某些异常特征,如围空区、密集—平静、b值下降及条带状的空间分布等进行了一些讨论。根据大震时的地面断裂走向、P波初动图解、大震前后的垂直形变以及余震位置分布等资料推测,7.8级地震可能是北东走向的断层以走滑为主的右旋滑动结果。7.1级地震可能是近南北走向的滦河断层受北东向断层牵动发生的水平左旋运动。文中还从唐山余震时空分布特点出发,讨论了震源的破裂过程及其对余震发展的影响。并指出唐山大震的发生时间可能与当天的天文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1.
兴海6.6级地震前海东地区前兆资料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0年 9月 1 2日在青海省海南州兴海县以北 ( 3 5°1 5′N ,99°3 0′E)发生了Ms6 6级地震 ,随后又发生多次余震 ,其中 5级以上强余震 5次。兴海地震前青海省海东地区所属台站的一些前兆观测项目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 ,分析与研究这些异常特征对于及早发现地震异常信息、预报地震以及减轻地震灾害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观测事实出发,给出了四次唐山强余震前地震活动变化的某些特征。结果表明,强余震前,唐山地震序列的频度,地震波能量,b值及震中分布图象都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讨论认为,这些变化是由于强余震发震断层形成闭锁段引起的,因此与强余震的孕育有着密切联系,可作为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13.
地震窗方法在新疆伽师强震群短,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敖雪明  王桂岭 《内陆地震》1998,12(4):289-294
系统分析了1997年新疆伽师强震群多次中强以上地震前新疆地震窗的短临异常特征,并根据窗口网小震月频异常对伽师强震群首次6级地震作出了较好的短期预报。同时通过分析 阿图什余震窗在其后多次中强地震前出现的小震日频度异常,提取出阿图什余震窗的异常判据和预指标,统计检验结果表明,余震窗方法具有较高临震预报效能。  相似文献   

14.
前言     
1986年在我国大陆相续发生了32次5级以上中强地震.在地震发生的前后过程中,地震系统有的单位能在震前加强震情监视工作,较准确地预报出中强地震;有的单位在震后能及时、准确地速报并对震后地震活动趋势进行正确的判断;有的单位准确地预报了强余震;有的单位在震后及时奔赴地震现场,积极开展工作.上述工作对稳定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秩序起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当地政府和广大群众的赞赏.  相似文献   

15.
引言 1969年渤海发生7.4级地震,胜利油田首次发现油井动态异常,从此开始了利用油井观测地震前兆的研究工作,经过30多年的研究和分析,积累了丰富的油井动态资料。随着观测井孔自身条件、油田生产状况的改变,胜利油田的早期油井动态地震观测网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井孔产量越来越低,甚至停产;有的观测井干扰增多,导致地震异常难以识别等,这就要求对油田的油井动态地震观测网进行研究和重新选布。 1 胜利油田构造格局 胜利油田处于华北平原东部,黄河入海口附近。构造上位于渤海湾盆地东南部的济阳坳陷内,周边均被断裂围限。北部、…  相似文献   

16.
廊坊地区所属的安头屯井、浅牛6井是静水位观测井,文安井由文安地震台进行多年的水氡观测。这3口井始测时间为20世纪80年代,资料连续可靠。资料清理过程中发现在1998年1月10日张北6.2级地震前以及强余震活动中均有明显的异常显示。本文探讨了张北震例的综合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17.
自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后40多年的余震时空图像演化显示,老震区余震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不均匀特征,尤其是1996年以来,老震区震中附近几乎没有4级以上地震发生,而在主震发震断裂(唐山断裂)北段赵各庄至榛子镇沿线形成了一个新的NW向4级以上地震密集区,2012年5.2级、2010年4.8级地震就发生在该区域。针对1996年前、后唐山地震余震空间分布图像对比所呈现的特点,通过对余震空间分布、前人研究成果、断裂带应力状态以及现场考察等的研究,综合分析唐山断裂北段地震分布特征及其构造意义,认为赵各庄到榛子镇的旧断裂存在新活动特征,未来中等强度以上地震危险区可能是古冶及其邻区。  相似文献   

18.
唐山7.8级地震前后地下流体动态异常演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30口水动态及油井动态观测井1973年至1978年的观测资料为基础,对唐山7.8级地震前后水动态和油井动态异常的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该次地震前后水动态演化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异常首先在震中区附近出现,然后异常区向外围区扩展,并呈现多点集中的特点。在中短期阶段异常明显向震中区收缩、迁移。在临震阶段在震中区附近形成高异常集中区。  相似文献   

19.
唐山地震前不同区域油水井异常变化及其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唐山地震前胜利、大港、辽河3个油田的油井和渤中2井的资料以及北京附近部分水井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描述了油水井的短期和临震异常特征;分析了唐山地震前同一地区和不同地区间的油水井前兆异常之间的关系,对油水井异常变化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认为不同的油水井前兆异常是由于唐山地震孕震过程中造成的不同地区的应力状态不同所致,油水井前兆异常可以用来监测和预报地震。  相似文献   

20.
收集了1976年7月28日唐山7.8(Ms)地震及震前、震后地震断层面解资料,通过分析整理认为:前震和主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一部分强余震同主震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在主震后一段时间表现尤为突出,主震后有明显差异的强余震发生的时间具有间歇性.因此,唐山余震为正常地震活动,唐山余震序列今后仍将延续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