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面状地图表象的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态是分析和研究面状地图表象的重要标志之一。地理现象的形态研究主要是利用地图信息进行,据此,本文提出了研究复杂多样的客体形态的多个量度指标和数学方法,并以实例探讨了形态研究的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目标图像的形态分解、形态分布函数和形态谱函数的基本概念和具体算法,它们是研究数字地图图像的形态分解与表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杨山  沈宁泽 《国土资源遥感》2002,13(3):41-43,53
城镇形态研究不仅是城镇规划、城镇建设和城镇土地利用的重要依据,也是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对地理现象形态的关注和研究早已成为地理学者的一项工作。从地貌学者所关注的地形到城市地理学家所关注的城市形态分类,都有形态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城市形态研究领域,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应用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成就,但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结构变化的机制和城镇内部结构形态的变化这两方面,对城镇形态的自身特征及其变化研究不多,对城镇形态的空间信息如何客观、准确地提取则涉及得更少。据此,本文的研究重点首先是解决如何客观、有效地提取城镇形态信息和空间数据;其次是根据提取出的空间信息和数据,对无锡市城镇外部形态特征进行分形研究,以揭示出城镇形态的复杂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遥感技术的无锡市城镇形态分形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城镇形态研究不仅是城镇规划、城镇建设和城镇土地利用的重要依据 ,也是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对地理现象形态的关注和研究早已成为地理学者的一项工作。从地貌学者所关注的地形到城市地理学家所关注的城市形态分类 ,都有形态问题。从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我国在城市形态研究领域 ,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应用方面 ,都取得了许多成就 ,但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结构变化的机制和城镇内部结构形态的变化这两方面 ,对城镇形态的自身特征及其变化研究不多 ,对城镇形态的空间信息如何客观、准确地提取则涉及得更少。据此 ,本文的研究重点首先是解决如何客观、有效地提取城镇形态信息和空间数据 ;其次是根据提取出的空间信息和数据 ,对无锡市城镇外部形态特征进行分形研究 ,以揭示出城镇形态的复杂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利用免棱镜全站仪进行建筑物形态测量与分析的方法,重点研究了坐标系转换、非线性拟合、形态分析等关键问题。以校内标志物--混流式水轮机转轮为研究对象,利用免棱镜全站仪采集了该物体形态特征点的三维坐标,通过空间平面拟合完成了水轮机转轮的平整度计算与分析,通过坐标转换和平面拟合进一步完成了水轮机转轮圆心坐标、圆半径和圆度的计算与分析。研究和试验表明,利用免棱镜全站仪进行水轮机转轮的空间形态测量是一种快捷和精密的方法,该方法可为其他类似建筑物的空间形态测量提供一定的参考,空间形态测量的数据处理和方法也将得到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一种基于形态金字塔的遥感影像融合方法及其性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影像形态金字塔分解的融合方法,并应用于IKONOS全色影像和多光谱影像的融合中。在构建金字塔时采用的形态滤波是非线性滤波,与线性滤波相比,它能更准确地定位边缘,更好地表现影像的空间细节信息。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形态金字塔的融合效果优于拉普拉斯金字塔和对比度金字塔。  相似文献   

7.
复杂等高线自动综合是计算机辅助制图领域中一项重要且难度较大的任务。本文根据分形理论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化等高线形状结构特征的复杂等高线自动综合的新方法。研究和实验表明,该方法充分顾及了地貌形态特征,能够对等高线图形进行客观、有效地概括。  相似文献   

8.
运用分形理论建立了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镶嵌体的分形结构模型,对各种景观的分维值进行了计算,讨论了各种景观形态的复杂性和稳定性及三峡工程实施十年间其稳定性和复杂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分维值是研究区域土地利用/覆被镶嵌体景观格局的一种综合性定量指标,通过对土地利用景观类型的分维值进行分析,可以获取其形态的复杂性、稳定性信息。1992年和2002年两个时期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类型斑块形态复杂性和稳定性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依次为:未利用地、草地、建设用地、灌木林、森林、水田、旱地。十年间研究区旱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斑块形态变得愈加不规则,草地、灌木林、森林和水田的斑块形状变得愈加规则;十年间研究区旱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形态稳定性变弱,草地、森林、灌木林和水田的形态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9.
《北京测绘》2020,(4):F0003-F0003
聚落的形态研究是综合反映社会组织结构和文明发展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理解聚落聚集、文明发展、时空演化的重要手段,也是考古研究领域重视的问题之一。随着空间分析技术的发展,考古学者开始应用空间分析方法研究聚落,空间技术和多因子加权评价方法减少了依靠专业知识经验带来的主观性。本文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为背景,以聚落形态研究为目标,采用空间信息技术、分形理论、群体智能方法对临汾地区四个时期(7kaB.P.~2.7 kaB.P.期间,仰韶时期、庙底沟二期、龙山时期、夏商周时期)的聚落形态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了适合于黄河流域先秦时期聚落形态研究的方法,并以黄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重要区域-临汾为示范区开展了聚落形态及其演化分析研究,同时结合气候、地貌、水系流域等环境因素对四个文化时期的聚落遗址发展演化情况作了详细的论述。论文主要创新点如下:(1)构建了宏观-微观尺度的聚落形态研究体系。宏观上采用空间聚类、分形及出行空间聚落集群分析方法进行聚落形态研究,微观上从每个聚落遗址的出行交流出发,模拟出行路线以重建聚落出行交流主干线,建立了适合于黄河流域聚落形态研究的多方法综合研究体系,可用于流域内不同文化类型聚落遗址的聚落形态研究。(2)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地形约束空间距离算法的聚落形态研究方法,用于解决聚落聚类过程中对地形考虑不足的问题,使得聚落群划分结果更加客观合理,更适合聚落形态研究的目的。(3)提出了基于梯度下降的变邻域蚁群算法出行模拟方法,结合地形和人类出行预判经验,提高了古人类出行模拟的真实性。采用方向约束和全局及局部优化规则以提高算法效率,应用于临汾地区先秦聚落的出行模拟中,以重建的古人类出行交流主干线为基础,分析聚落形态。(4)从聚落遗址出行空间角度,以地形、生物机能等多特征出行网络为基础,提出了基于出行空间的聚落集群分析方法,实现了日常出行局部范围内的聚落集群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地貌及等高线表示的分解定理与表现定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计算机制图和GIS的迅速发展,对于有着广泛应用的地貌形态特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以科学、系统、深入定量研究的迫切要求,以便获得更科学、合理的应用。作为一个系列研究的开始,首先要解决用2维空间的等高线表示3维空问地貌形态的科学性这一问题。为此,文中引入了地貌截影及截地貌的概念,通过地貌分解定理与表现定理的证明,以及等高线、地貌截影和截地貌三者之间的等价关系的论述,最终从数学上解决了上述基本问题,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时间序列空间数据可视化中有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就土地利用变化可视化这一实例 ,对时间序列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图形关系分析和图形内插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得出了土地利用变化中图形关系变化的四种基本形式 ,并针对这四种基本图形的变化情形研究出了相应的内插策略 ;在对现有的图形内插算法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基于物理场模型的整体内插算法 ,该算法能够较好地解决文中的图形内插问题。  相似文献   

12.
非规则采矿工作面积分区间确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永树  韩丽萍 《测绘学报》2000,29(2):166-171
针对工作面形状多种多样的特点,本文采用二次曲线描述工作面水平投影边界,并且利用分段积分的方法处理更加复杂的工作面形状,合理地解决了非规则采矿工作面积分区间的划分问题;同时,给出了工作面形状系数的计算公式,整个计算过程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自动解算,避免了对任意曲边形工作面采用矩形分割的近似处理方法,提高了地面沉陷预计精度。最后,用实例说明了本文提供的对非规则采矿工作面的处理方法比现行处理方法具有更高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轮廓形状分析的地形图数字注记提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针对地形图中图线与注记字符合离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轮廓的形状分析来提取组成形图注记基元的方法,克服了字线粘连造成的分离困难,提高了所提取注记信息的完整性。提取的结果为地形图中注记的进一步识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一种基于对象和多种特征整合的分类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遥感图像空间分辨率的提高,为目标物的纹理特征和形状特征的提取提供了客观基础,同时也使得传统的基于像元的分类识别方法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因此,需要对传统的方法进行改进或发展新的方法。本文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思想,通过图像分割和分割对象的矢量化等一系列的预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目标形状信息的提取,最后综合利用光谱特征和形状特征应用模糊分类器实现两种典型的人造目标的分类提取实验。识别的精度评价主要通过目视解译完成。分析表明,形状信息的提取大大丰富了目标识别的特征库,尤其在感兴趣目标与背景物具有相近的光谱反应而形状特征有明显差异的条件下,这种利用光谱与形状特征整合的提取方法能够大大提高目标的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方法在度量建筑物面要素几何形状时,未能考虑形状认知的视觉特征因素且形状特征需要人为定义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建筑物几何形状度量方法。首先,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特征学习特性,结合自动编码机的自监督学习能力,构建基于机器自监督学习的建筑物面要素几何形状度量神经网络;其次,利用建筑物图像形状大数据对网络进行训练;最后,利用训练完成的神经网络识别并提取建筑物形状特征集并作为形状度量的结果。实验表明,该方法形状度量结果区分度高,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人为定义形状特征的缺点,且与视觉感知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运用分形几何原理,提出了量化地图图斑形状特征的分形模型,讨论了模型中的参数──形状因子和分维的意义及求法,给出了制图现象形状特征量化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人工神经网络信息融合及其在机场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机场识别为研究对象,以两种改进的BP网络作为算法工具,以TM影像作为原始数据,在特征级信息融合技术框架下进行机场识别研究。首先对可用于机场识别的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使用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和几何形状特征这三个特征的7维矢量作为BP网络的输入,并对BP网络的训练、测试和识别三个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多尺度空间线状实体形状相似关系的表达与度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对空间数据多尺度表达中线状实体综合前后的形状相似性进行了描述、分析和研究。通过调查统计,得出了衡量线状实体形状相似程度的两个重要参量SIMⅠ、SIMⅡ,基于这两个参量给出了空间线状实体形状相似性的定义以及在不同尺度下线状实体形状相似性的度量方法,并用实例进行验证。为空间数据多尺度表达时线状实体的形状表达提供了一种分析和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9.
针对线要素综合质量评价中的形状相似性评价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侧弯曲森林形状表示模型的线要素形状相似性评价方法。引入约束Delaunay三角网及其凸包,生成线要素的双侧根弯曲序列,并在每个根弯曲上生成弯曲树,使用三角形表达每个层次上的弯曲,从而建立基于双侧弯曲森林的线要素形状表示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顾及线要素的地理位置特征,对综合前后线要素的形状相似性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区别不同层次上的形状特征,与形状认知的层次一致,能够有效辨识综合质量是否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不同姿态下的三维等距部分模型与完整模型对应关系计算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局部函数映射和局部流形谐波(localized manifold harmonics,LMH)算子计算三维模型特征描述符并构建模型间对应关系的新方法。首先,通过改进的Laplace算子的谱分解构造局部基产生LMH算子,并计算模型的特征描述符;其次,通过局部函数映射理论构建部分模型与完整模型间的初始对应关系;然后,交替迭代计算部分模型与完整模型间的稠密对应关系;最后,利用贪心算法优化对应关系直至收敛。实验结果表明,以局部流形谐波产生的新算子与局部函数映射方法计算得到的稀疏对应关系为基础,能构建更为准确的稠密对应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等距误差。和已有算法相比,采用LMH算子构建的特征描述符比由Laplace-Beltrami算子构建的特征描述符更能体现出部分模型的本征属性,计算出的对应关系也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