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1:3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图中地貌表示方法的实现进行了研究,叙述了地貌表示方法的选择及计算机辅助下的整体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2.
胡静妍  孙鹏  李霖 《测绘工程》2007,16(4):67-70,78
介绍平面地图上地貌的表示方法,总结了地貌晕渲法的基本概念、光照原理和设色原理,讨论研究了计算机地貌晕渲的地形建模、坐标转换和光照处理方法,提出地形数据分块的管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利用VC 和OpenGL实现了地貌可视化及晕渲图制作系统,最后论述了地貌可视化及晕渲图制作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展示了部分系统成果。  相似文献   

3.
如何准确、生动地表示西部无图区的地貌形态,是西部测图项目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和难点问题。根据地貌采集工作实践经验,总结出了关于西部地貌采集和表示的一些方法,以供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上表示地貌的重要任务,在于正确地反映地表的外部特征,即正确地表达各类地貌的形状、大小、高度、斜坡的坡度和方向、地面被切割的深度和密度等。为此,除了合理选取等高距,正确描绘基本等高线外,对某些类型的地貌来讲,尚需运用补充等高线。由于补充等高线的等高距小于基本等高线的等高距,所以它能表示出基本等高线所不能表示的重要碎部,并为进一步强调某些地貌类型的特征提供了可能性。实践证明,在地形图上合理运用补充等高线,将会完善地貌的特征,丰富地貌的内容,提高地图的质量,增强地图的使用价值。因此,在使用基本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同时,必须根据不同地貌类型合理地运用补充等高线。本文拟将运用的原则和方法作一粗浅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地貌晕渲法因其生动、直观、易读的特点成为表示地貌的主要手段,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地貌自动晕渲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依据广州市晕渲挂图的制作过程,对由等高线生成彩色地貌晕渲的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技术问答     
问:在行政区划图上,如何表示概略的地形与反映本区森林的特点?(吉林 华盛葵)答:在行政区划图上如何显示地貌和是否表示地貌,应从需要和可能出发,结合本辖区的特点和本身的技术条件来考虑。通常,有技术条件的,采用银灰色“晕渲”或棕黄色“透视写景”法表示地貌的立体感效果还是很好的。如果不用上述方法表示地貌,而在图框内邻区空白处插附较小比例尺的本区分层设色“地势图”,亦可反映本区概略地貌。这样,主图以政区设色和社会经济要素的表示,则更为突出和清晰易读,效果较好。关于采用“分色等高线”按平原区用0.1毫米粗的绿色等高线,丘陵区用0.2毫米粗的土黄色等高线,山区用0.3—0.5毫米粗的棕色等高线(越高越粗)表示地貌的方法,我们认为在以政区设色的行政区划图中,这还是一种新的表示方法,其效果如何,可以通过试编样图,并征求有关用图单位的意见来作出结论。不过要注意,分色等高线地貌必须按照地理图的性质作较大的概括,并作为第二层面反映在政区图上。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在青藏高原的作业实践,分析了高原、高寒地区地物地貌的分布特征及遥感影像特点,运用实例分析讨论了该地区特殊地貌和主要地物的表示策略和方法,为科学判读此类地区遥感影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1:600万中国分层设色晕渲图的试验总结,并探讨了小比例尺地势图上地貌特征的晕渲表示法和色彩整饰。本文选取了各类样图,就明了用不同晕渲技法,刻划不同的地貌形态、区域地貌特征和反映平原的微起伏。在整饰设计过程中,主要试验了地势图用晕渲法为主,分层设色法为衬托的地貌表示法。通过以上试验,主要收获是:1.地貌形态的晕渲表示法是研究晕渲法的主要课题之一。应该充分掌握和运用晕渲绘制法的艺术特点,正确而完美地反映地貌特征,包括各种山区地貌、特殊地貌、平原微起伏、海岸形态等。同时,力求表示在形态上有反映的地貌成因类型。2.通过1:600万晕渲图的试验,我们认为,如晕渲能提高和改进对地貌形态和区域地貌的表达力;在内容上和效果上如能使等高线和晕渲法相互协调、相互衬托地表示地貌。那末,地势图用晕渲法为主,以等高线、分层设色法为衬托的方法来表示地貌是可行的,并能进一步改善对于地势起伏和地貌形态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9.
李宏  金玉平  甄旭朝 《地理空间信息》2010,8(6):121-122,125
就海洋岛屿在地图上如何进行综合,尤其是岛屿岸线的概括和一直没有在地图上得到表示的潮差部分的地貌应如何表示,结合生产实践,给出了可以参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巴丹吉林沙漠北缘风沙地貌图的地图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萍  陈春玲 《地图》1998,(4):34-38
风沙地貌图所表示的基本内容,是以风沙地貌的成因、形态及实体类型为基础,反映部分地貌年龄和地面组成物质,以图像化的形式表示各种地貌实体的自然形状及其组合结构关系,为分析风沙地貌发育过程、沙丘移动方向,以及内外营力对沙漠形成的作用提供可靠的依据。地貌图的编制采用室内研究、编辑为主的制图方法,尽量吸收相关学科的有关资料,进行必要的野外调查,并且重视长期以来传统的区域地貌调查方法,注重有关地面验证及典型区域特征。一、编制目的与技术路线本风沙地貌图的编绘目的旨在直观展示巴丹吉林沙漠风沙地貌的形成演化过程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