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今年,我们学习、使用了山西省水文总站张宏良工程师编制的地下水埋深资料整编程序,并由我站史和平、王志刚同志编制了地下水水温和开采量资料整编程序,肖寿元同志编制了地下水水化学资料整编程序,利用PC—1500计算机,对我省1983年1394眼地下水观测井,5个观测项目(5日、逐日地下水埋深、地下水水温,地下水开采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按不同地下水类型,从地下水的水位、水温、水质三个方面论述了敦化市规划区地下水的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3.
张威  傅新锋  张甫仁 《地质与资源》2004,13(2):109-111,95
氟是人体必须的元素之一,人体氟的主要摄入来源是饮用水.永城矿区是饮用水型地氟病发病区.地下水中氟的含量与水温、pH值以及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分有关.从定性和定量方面讨论了矿区地下水中氟从固相转入液相的过程,详细讨论了水温、pH值以及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分对该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乔刚 《地下水》2014,(3):74-75
洛阳市地下水资源相对缺乏,开展调查研究保护地下水,对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意义。通过对洛阳市地下水动态监测,调查市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地下水水位、水化学、水温动态特征,进行水环境影响分析,为地下水合理开采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李英玉  赵坚  吕辉  陈斌 《水科学进展》2016,27(3):423-429
为揭示低温水影响下的河岸带潜流层的温度场和流场分布特性,利用野外水温水位实时监测试验,研究河岸带潜流层温度场在不同季节、不同空间位置上的分布特性,并利用水温资料计算获得地下水流速。结果表明:河岸带潜流层温度场在夏季和冬季分别呈现出"上暖下冷"和 "上冷下暖"的温度分层现象;通过对温度示踪方法的4种计算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得到Hatch相位法计算的地下水流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在2014年12月15—31日时段内流速大小为1.03×10-4~7.96×10-4m/s,在空间上,断面深度增加,地下水流速降低,且不同深度流速曲线接近平行。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大兴区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不同含水岩组的水量、水质和水温特征,分析了大兴区地下水资源的开采潜力,提出了地下水开发利用建议,为大兴区城市规划、城市供水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川北山丘区地下水资源和污染防护研究中地下水补给难以定量等问题,以川北典型山丘区平溪河北岸的山丘区子流域为研究对象,布设监测孔并对其地下水的水位和水温开展动态监测,并基于大气压监测数据校正地下水监测水位,分析了山丘区地下水水位及水温的年内动态变化特征;采用渗水试验和分段双栓塞水文地质试验获取含水层空间渗透系数;基于达西断面法定量计算了研究区内观测断面的地下水径流补给量,并建立了月降雨量与降水入渗系数的函数关系,结果显示:研究区多年平均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为16.61mm,多年平均降水入渗系数为0.0182;月降雨量与降水入渗系数呈幂函数关系;此成果可为研究区地下水资源、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及地下水数值模拟等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动态,是指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水质和水温等随时间的变化。开展地下水长期动态观测工作,就是为了掌握地下水动态情况,探索其变化规律;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以及提出水资源保护(防止土壤盐碱化、地下水浸没)研究地下水补给等问题的重要依据。随着水利建设的迅速发展,引起地下水发生一些新变化。如有的渠灌区,河网  相似文献   

9.
大同煤田岩溶地下水的水文地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慧玲 《中国煤田地质》2004,16(1):26-28,35
根据大同煤田岩溶地下水化学特征资料、钻孔揭露岩溶发育的资料、以及矿井出水资料,结合岩溶地下水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岩溶地下水的水温与同位素特征,对大同煤田岩溶地下水的富水层位与找水方向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温度是地下水源热泵系统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关系到热泵系统换热器的选型计算以及整个系统的优化设计,所以在地热井勘探和使用过程中,通过定期监测各层段地下水的温度,预测地下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规律,为地下水源热泵设计、运行、成井工艺等提供参考资料,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基于灰色理论基础,应用西安市泾河开发区两口观测井30~108m的实测水温作为原始数据,构建非等间距序列GM(1,1)预测模型,预测其128~150m的水温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际值拟合好,该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地下水温度随埋藏深度的变化趋势,是分析地下水温垂向变化趋势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吉林中部平原区地下水温动态变化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吉林中部平原区为例,分析了孔隙潜水、孔隙承压水以及白垩系孔隙裂隙承压水温度的多年变化特征,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确定了各含水层地下水温度与地下水埋深、气温、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分析了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对于3组含水层,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2001年的近20年间,地下水温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对于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地下水温度呈上升变化的本质原因是全球气候逐年变暖,而地下水活动和大气降水的增强起到了促进作用,特别是对孔隙承压水温度的上升作用更加明显;对于白垩系孔隙裂隙承压水,其温度呈上升变化则主要是由该含水层被普遍超采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西北内陆张掖盆地地下水温度变化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西北内陆张掖盆地地下水温度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最近20年(1990-2009)研究区内潜水和承压水温度分别下降了0.78℃和1.17℃,与气温升高导致山区冰雪融水和降水量增加有关;同时,人类开采取用地下水强度增大使得研究区内潜水和承压水温度变化趋势近同.盆地平原区地下水温度变化与山区气温和降水量变化成反比关系,即山区...  相似文献   

13.
The impact of groundwater heat pumps on groundwater temperature is simulated by means of a 2D numerical groundwater model in the Leibnitzer Feld aquifer, Austria. The model provides a basis for assessing the regional use of groundwater temperature as an energy source. Since the groundwater table is shallow, the air temperature represents the main source controlling the groundwater temperature. A temperature input function depending on the depth of the groundwater table is delineated from an observed soil temperature profile and the air temperature. Given the diffuse and ubiquitous nature of the heat input, the heat exchange is implemented as a third type boundary condition to enable two-way heat transfer. The temperature of the reinjected water is limited to a decrease of 5 K and an absolute minimum of 5°C by Austrian law. The pumping rates needed to cover the heat requirements of three typical users are determined for selected locations. It is shown that the reduction of the ambient groundwater temperature approximately 300 m downstream of the reinjection wells is less than 0.5°C. Thu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aquifers in similar settings show substantial potential to provide heating and warm water supply for buildings without deteriorating the regional groundwater temperature regime.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矿井底板破碎带温度场对地下水的响应机制,运用热传导理论,结合数学物理方法,建立了垂向水流作用下岩体温度场模型和地下水、空气等多热源作用下岩体过余温度分布模型,并求出了相应模型的温度、温度梯度及过余温度解析解。结果表明:沿着地下水径流方向,起始段的岩体温度梯度值一般较小,而终止段的温度梯度值则一般较大;当温度梯度与地下水流动方向相反时,岩体温度梯度变化幅度较小;回采工作面接近含导水构造时,距离导水构造越近,同一时刻岩体过余温度增大越迅速,体现在温度曲线的曲率相应增大。在一定范围内,地下水对矿井岩体温度梯度及过余温度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渗流对冻土区模型桩力学特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研究冻土区地下水的渗流效应对桩基的荷载传递规律的影响,考虑到桩身轴力、桩侧冻结应力和桩周土温度对桩基承载力均有影响,依据室内模拟试验,分别模拟了无地下水、桩顶水有温度效应、桩底水有温度效应、桩顶水有温度及渗流效应、桩底水有温度及渗流效应5种不同工况下地下水对冻土桩基承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桩顶水还是桩底水,在接近地下水处,同时有温度效应及渗流效应的轴力值变化比仅有温度效应时的小,当地下水为桩底水时加载后的桩轴力小于地下水为桩顶水时的轴力值;桩底水引起的桩侧冻结应力变化幅度比桩顶水大,地下水的温度效应使得部分冻土温度升高而融化,而地下水的渗流效应进一步增大了冻土融化范围,使得桩基力学特性发生改变,进而影响了桩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循环方式的不同对围岩温度场产生的影响有很大差异。当低温地下水向下运动时 ,将引起围岩温度降低 ,出现低温异常 ,从而阻碍地热资源的形成 ;当深循环的地下水在循环过程中被岩温加热 ,并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向上循环时 ,将引起流经围岩的局部温度升高 ,在浅部形成局部地热异常 ,进而促进地热资源的形成。因此 ,地下水循环对围岩温度场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地热资源的形成。本文在研究地下水循环对围岩温度场的影响基础上 ,利用地球化学地热温标和同位素方法对平顶山矿区地热资源的形成进行了分析 ,预测了该区地温场温度  相似文献   

17.

Urban areas are major contributors to the alteration of the local atmospheric and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The impact of such changes on the groundwater thermal regime is documented worldwide by elevated groundwater temperature in city centers with respect to the surrounding rural area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subsurface urban heat island (SUHI) in the aquifers beneath the Milan city area in northern Italy, and assesses the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controls on groundwater temperatures within the urban area by analyzing groundwater head and temperature records acquired in the 2016–2020 period. This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e occurrence of a SUHI with up to 3 °C intensity and reveals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nsity of building/subsurface infrastructures and the mean annual groundwater temperature. Vertical heat fluxes to the aquifer are strongly related to the depth of the groundwater and the density of surface structures and infrastructures. The heat accumulation in the subsurface is reflected by a constant groundwater warming trend between +0.1 and?+?0.4 °C/year that leads to a gain of 25 MJ/m2 of thermal energy per year in the shallow aquifer inside the SUHI area. Future monitoring of groundwater temperatures, combined with numerical modeling of coupled groundwater flow and heat transport, will be essential to reveal what this trend is controlled by and to make predictions on the lateral and vertical extent of the groundwater SUHI in the study area.

  相似文献   

18.
在矿区长期疏干条件下,不仅地下水流场发生了重大改变,地下水的温度场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仔细研究这种地下水的温度变化特征可以深化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变化的认识。在利用福建马坑铁矿长期监测的地下水温度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疏干条件下地下水温度场的平面分布以及变化特征,探讨了影响地下水温度平面分布以及动态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矿区地下水的运动特征决定了矿区地下水温度的平面分布呈现西高东低的整体趋势,以及南侧南西高北东低,北侧北西高南东低的局部趋势,受地下水循环深度的影响,副井附近出现高温异常;由于矿区接受温度较低的补给水源逐渐增大,近几年来矿区地下水温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且下降速率逐年增大,反映了矿区地下水的补给还在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9.
河流峡谷区地下水温度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流峡谷地区特有的地形地貌、地质特征等自然、地质条件使得这些地区的地下水温度场表现出了异常的现象。以金沙江上游溪洛渡水电站峡谷区为例,采用数值模拟、类比和回归等方法对电站峡谷区地下水温度场作了系统的分析,探讨了河流峡谷区地下水温度场异常的机理,实例分析表明:溪洛渡峡谷区地下水温度异常是由于区域循环地下水流经过深部加温后在排泄处表现出来的正常现象,并非活动构造形成的,在该区选址建坝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