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柯礼聘 《地下水》1999,21(4):141-145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必须大力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把农业节水当作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这是对我国水奖券战略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具有深远的意义。笔者根据多年来对水资源供震关系的跟踪僦我国用水现状,结合国外用水管理的发展趋势,提出我国掀起一场提高用水效率革命的必要性和基本措施,并对下我国需水量与用水效率作出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2.
以汉石桥湿地引水工程为例,结合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从水资源承载能力出发,收集和调查项目区的水资源状况和供水现状,分析项目需水合理性,供水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本地区水资源条件对项目用水的保障程度等,以及项目用水对区域水资源和其他用户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3.
沧州市深层地下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荣花 《地下水》2012,(1):62-63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着力解决当前水资源过度开发、用水浪费、水污染严重三大突出问题"。沧州水资源严重匮乏,深层地下水超采严重,水位连年下降、地面沉降加剧,为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不同规划水平年的深层地下水用水控制总量指标制定的原则、目标和达到的目的进行论述,提出,实现有效扼制因深层地下水过度超采以及所引发的生态和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4.
胡滨 《地下水》2011,33(5):83-84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陕西省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中水资源现状和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势与弊端,针对工作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不同区域(陕北、关中和陕南)和不同领域(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非常规用水)的水资源利用现状以及节水潜力进行了全面分析,为在陕西省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鞍山热电厂新建项目区域的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和建设项目取水可行性、可靠性和合理性,分析建设项目取水退水对区域水资源状况和其他用户的影响,保障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以支撑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中用水合理性分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凌海市节水增粮项目是全国节水增粮行动的县级实施片区之一,该项目用水合理性分析包括用水规模、灌溉方式、用水指标等多方面的分析论证。根据项目用水特点和水资源条件,可以得出合理的结论,从而为项目水资源论证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张旭 《地下水》2012,34(5):111-112
青龙地处燕山山脉,属水资源匮乏地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一系列不利于水源保护因素。从工业、农业、生活等方面,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节约保护水资源效果明显,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柯礼聃 《地下水》2002,24(3):125-130,168
水资源利用情况如何,关系到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大局。本文从整理研究我国以往的水账入手,以及水效率为核心,对用水要素进行宏观分析并参考国外的相关资料,就目前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与趋势以及一些热点问题作初步探讨,提出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马亚峰 《地下水》2012,34(5):113-115
陕西省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省份,且分布不均。在调研和数据统计的基础上,通过对全省水资源总量、分布、现状开发利用程度、用水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得出,全省水资源总量不足,可利用量少,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落后,用水效率不高;部分区域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生态与环境形势严峻。应加大水源工程建设力度,重点建设省内南水北调工程。在开源的基础上,推广使用节水新技术和新工艺,采取强制措施,厉行节约用水。加强水污染的防治工作力度,严格执行配套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与生产一致性原则,从政策和法律角度对水资源污染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用水合理性评价指标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水合理性不能简单根据灌溉定额、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的高低来判断.在比较各地灌溉定额、工业用水定额的高低时,应考虑各地种植制度、产业结构的特殊性.用水合理性评价应该考虑用水的可持续性、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三个方面,并建立和采用较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其它资源及其开发的空间分布的限制,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分布偏离了越是资源紧缺的地区资源利用效率越高的一般规律,耗水大的行业如煤炭采选业、火电工业也可能布局在水资源较缺乏的地区.  相似文献   

11.
应承凤  潘岩 《地下水》2011,(1):31-33
通过大量的地质勘查工作,探明本区为大型铝土矿床,具有埋藏浅、规模大、易开采、易加工、中等品位的特征,属一水硬铝石型沉积铝土矿.  相似文献   

12.
孙振莲 《地下水》2006,28(3):8-10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本文在分析宝坻区自然地理及水利工程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对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及供需平衡进行了分析计算,提出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通过介绍徐州市的水资源情况,剖析了该市在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解决水资源危机、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途径:实行地表水、地下水、矿井水、城市雨水以及过境水的优化分配、联合调度的可持续利用战略;配套高效、健全的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14.
为确保三姑泉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采用常规方法对泉域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三姑泉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已不同程度遭受污染,水环境的污染与煤矿开采以及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不合理排放有关。结合当地实际提出水污染控制对策。研究成果为三姑泉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冷爱国  孙爱华 《地下水》2010,32(6):147-149
分析了日照市的水资源现状以及在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水资源危机、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途径:实行地表水、地下水、城市雨水以及过境水的优化分配、联合调度;发展节水农业;配套高效、健全的保障体系;建设污水处理与中水回用工程;改善水库周边环境,提高水资源保护意识;采取有效的海水入侵防治措施等。  相似文献   

16.
淮河流域水资源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董秀颖  王振龙 《水文》2012,(4):74-78
淮河流域社会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水安全将面临更大的压力与挑战。调查总结了淮河流域水资源工程体系建设成就,分析了水资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围绕全流域水资源配置和管理,提出增加洪水资源和再生水利用,新建和扩建水资源拦蓄工程及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建立水资源及水环境实时调度管理系统,实行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制度,进一步加强水资源及水环境重大问题的关键技术研究等,为淮河流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支撑与保障。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莉新 《水科学进展》2007,18(6):879-883
首先进行了系统动力学方法应用于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的理论分析,提出了基于水资源供需紧张度系数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系统动力学评价思路。进而结合江苏省水资源特点,计算了包含经济增长率、供水水平和保证率三组参数8种典型方案的江苏省水资源承载能力,为江苏省水资源承载能力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承载标准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水资源承载力随水资源承载支撑力、承载压力和承载调控力不同而变化的问题,在探讨水资源承载力理论、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水资源承载支撑力、承载压力和承载调控力系统,建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从承载标准的角度,考虑承载主体不同保证率下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承载客体不同的承载水平,建立不同承载标准下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型计算陕西省在不同供水保证率和不同承载水平下的水资源可承载人口和经济,评价结果可为陕西省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重要参考。应用结果表明该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在不同承载标准下计算简单、适用性强,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柳林泉域岩溶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玉良 《中国煤田地质》2002,14(4):36-37,41
柳林泉域内赋存丰富的岩溶地下水资源,目前还没有大规模的开发利用,运用丰富的水文地质资料确定了泉城内的水文地质参数,概述了泉城含水系统的详细情况,用泉流量恢复法与均衡法计算并比较了泉域岩溶地下水资源量,在计算不同保证率的情况下对泉域的可开采资源量进行了分配,为离柳矿区的发展,合理利用岩溶地下水资源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过去20多年甘肃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经历了各类制度改革,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联合管理。但是,由于机构设置及其权限制约以及改革目标差异,河西走廊地区的3个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效率差异化越来越显著,与石羊河流域相比,黑河和疏勒河流域的监管制度和管理办法并未完全跳出多头管理体制的窠臼,地表水和地下水没有形成有效的联合管理。通过梳理3个流域的水资源管理机构设置和管理模式,总结农业灌溉用水监管的经验教训,对比分析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管理措施在实践操作中的利弊,进一步探讨流域联合管理的实践意义和实现路径,寻求普遍适用于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办法,保障内陆河流域节水战略的顺利实施。近10 a的实践经验表明: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管理是内陆河流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为有效的路径,更是实现区域生态环境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