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太阳黑子活动和太阳爆发的研究一直是太阳物理的重点和难点.太阳黑子的形成及其磁场的演化和太阳爆发的关系存在很多秘密.太阳活动区中的磁流浮现、磁流对消和黑子运动都会对太阳高层大气产生很大的影响,导致耀斑、日冕物质抛射、日珥(暗条)、日浪等爆发,特别是对地的大的太阳爆发会给日地空间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国际上,对太阳的观测已经从原来的单一波段的地面观测研究发展到地面和空间相结合的多波段的  相似文献   

2.
林元章 《天文学进展》1995,13(3):185-194
在太阳耀斑区磁场和电流研究方面,文中将着重介绍太阳横向磁场方位的确定,太阳活动区磁场的非热性表示、太阳耀斑前后的活动区磁场变化、以及耀斑核块与活动区纵向电流密度极大点位置的关系等几个重要问题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
以1988年9月5日北京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站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磁强图为基础,首次给出了对一太阳宁静区小尺度磁场空间分布的二维功率谱。 尽管从总体上,功率谱的分布呈现从低频分量向高频分量迅速衰减的趋势,但是,反映小尺度磁场分布的不同尺度空间周期性的分离的尖峰,是功率谱的最主要特征。 本文的主要结果可概括为下列两点: (1)太阳宁静区的磁通量不仅凝聚在分离的、具有相对较强磁通量密度的磁结构内,而且磁结构的空间分布也呈现分离的尺度不同的周期。 (2)小尺度磁场空间分布的最显著的周期,具有超米粒的空间尺度。这与以往磁对流理论与有关观测结果相一致。在功率谱中,还可以证认相应于亚超米粒,及亚超米粒和超米粒之间尺度的空间周期的大量尖峰。这是本文首次得到的。 包含更多观测资料的进一步工作是必须的,特别是获得对同一宁静区的速度场和磁场同时性的二维功率谱,对研究磁场和对流速度场的相互作用是有重要意义的。观测的功率谱与理论预测谱的比较,将有助于理解太阳光球分离磁结构形成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在太阳活动区的物理研究中,特别是在二维动力学光谱分析中,迫切需要相应活动区的磁图资料。本文介绍了在太阳光谱仪的入射狭缝后安装一种新型偏振器进行活动区二维磁场观测的新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获得日面上任一点的磁场强度,且可快速获得活动区的纵向场磁图。除此之外,还可利用多条谱线的同时观测,获得有关磁力线管结构等方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前太阳活动处于极小期,太阳表面的活动区磁场处于相对不活动状态,但暗条和冕洞等活动形式仍有存在,特别是极区冕洞,其性质仍多疑团不被人所知,例旭磁场对冕洞的影响,在中低太阳纬度,冕洞出现大块的磁场单极区,然而在高纬区情况如何呢?冕洞在极区经常存在(极区冕洞),但并不总是存在。我们曾看到美国高山天文台(HAO)于1973观测一幅日全食照片,其南极有明显的极区冕洞,而北极区存在有纤细而美丽的冕羽,我国1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次给出了发生在太阳光球磁重联的一个直接的观测证据。 这一磁重联的观测特征是:(1)重联发生在一新浮现磁通量区的一极与极性相反的老磁通量之间;(2)重联前中性线附近磁剪切明显;(3)被重联两极为一对消磁结构,重联发生在稳定的磁通量损失数小时之后;(4)一个级别为C2.9的亚耀斑发生在重联之前。该耀斑以重联区为中心,双带离重联位置2~3万公里,直到耀斑极大相后14分钟,重联仍未发生;(5)重联后,磁对消速率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7.
太阳活动区中无作用力磁场偏离势场而积累了能量,对势场的偏离表现为磁场的切变。只要磁场松开扭转,就会释放能量而产生耀斑。本文根据这一基本思想,在无力因子α=常数的假定下,求出了无力磁场方程的分析解,并求出了扭转场磁能M_势场磁能M_p,可释放的自由磁能△M,磁通量Φ,总电流I,α和磁场衰减因子k等7个重要参量。这些量可表为场强B、扭转角和半影半径b的函数,后3个量可以测出,△M的公式可供太阳预报工作参考使用。将上述公式应用于1972年10月太阳活动区,算出各参量,其中△M的量级为10~(32)尔格,足够供给该活动区耀斑等活动现象的能量。与用Alfvén和Carlqvist的一维理论算出的结果比较,本文结果与观测结果更为符合。  相似文献   

8.
本论文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系统地综述了太阳大气中的小尺度活动现象,并给出了详细的统计结果。小尺度磁场的对消激发小尺度活动现象。这些磁场显著影响太阳大气的结构和动力学特征,这产场影响能量从小阳大气的结构和动力学特征,如这些磁场影响能量从太阳大气的低层向高层传输,针状体动力学(小尺度磁活动)能够把物质从光球输送到日冕,及小尺度磁场对消产生的X射线亮点等等。近几年,大多数太阳物理学家认为小尺度磁场对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非线性无力磁场的等效边界积分方程的基础上,计算了NOAA8100 活动区在1997 年11 月4 日的磁场结构。发现该磁场由一个浮现磁环、一个具有微分剪切的多磁环系统、和大尺度或开放磁力线等三部分组成。2B/X2 耀斑是由于浮现磁环与具有微分剪切的多磁环系统和大尺度或开放磁力线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触发的,发生在浮现磁通量区域附近,并位于不同走向的多个磁环的公共足点处。Hβ双带出现在浮现磁通量区域附近,在浮现磁环的足点处。其中位于开放磁力线附近的亮带暗一些。然而在2B/X2 高能耀斑之后,仍然存在着强剪切状态。表明该活动区松弛到了一个低能态但不是最小能量状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太阳活动区光球横向磁场观测资料推算纵向电流密度分布,论述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和取得的结果,并简要讨论了太阳活动区电流计算在太阳物理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活动区5229中的H_β耀斑和磁场的关系。所用资料为北京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站1988年11月13—18日期间获得的(时值活动区5229位于E40°W40°)。按活动区磁场演化情况,考察了新浮现磁流、磁剪切和磁对消与耀斑形成的关系。 图1a-1f给出了怀柔站观测到的11个H_β耀斑及87个耀斑核在纵向磁图上的情况。磁图以等高斯线形式给出,图中虚线表示负极,实线表示正极,等高斯线由外向内分别为20,40,80,160,320,640,960,1280,1600,1920,2240,2580,2800高斯。黑色小块表示Hβ耀斑核。其中有四分之三的Hβ耀斑核离开极性反变线的距离在10弧秒之内。发生在该活动区的耀斑超过80个,而怀柔站观测的仅是很小一部分。这对于耀斑建立过程的研究是很不够的,必需补充其他天文台的资料。注意到周报上已列出该活动区的软X射线(1~8A)M1.0级以上的高能耀斑事件,将它们补充进图1,用黑色三角形表示,画其位置时考虑到耀斑、黑子及磁特征之间的关系和它们彼此之间的时间差,并按Howard和Harvey给出的较差自转公式进行了改正。10个高能耀斑事件中有6个可能与磁特征N_3,N_7和P_2的衰减(即对消,另一极性在复杂活动区中衰减不明显)有关;另外的事件可能与发生在磁特征N_2、P_2之间的磁剪切有关。  相似文献   

12.
在与太阳耀斑有关的活动区中,一般呈现各种复杂多变的磁场结构,其中特别是光球层表面局部地区磁通量的出现和消失.在无限电导率的假定下,上述两种现象都会在日冕中产生中性电流片;通常人们认为这正是耀斑前一种可能的贮能机制.Tur和Priest通过两个特例讨论了新磁通量的出现所形成的电流片的特征,这两个例子的背景磁场分别取为双极场和均匀场.本文采用同样的背景场,讨论磁通量消失所形成的电流片,并指出和纠正文[2]对第二个例子的分析中的一些原则错误.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作者及其合作者近年来在太阳活动区无力场数值计算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概况。文中简要评价了现有几种太阳活动区常α无力场数值计算表达式,并且叙述了把常α无力场数值计算应用于耀斑研究的结果。得到的主要结论为:(1)现有几种活动区常α无力场数值计算表达式中,Chiu的公式比较好;(2)用Chiu公式外推得到的活动区磁场结构,能够较好地解释观测到的许多现象,表明常α无力场近似仍不失为一种可以接受的活动区磁场模型;(3)活动区无力场的某些参数,如无力因子α和自由磁场能ΔE(定义为无力场能与势场能之差),与耀斑发生率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耀斑预报的判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太阳活动区光球和色球速度场和磁场观测资料,讨论了黑子活动区附近流场的精细结构,论述了太阳大气中物质的流动呈纤维结构,以及速度场纤维与磁场,色球纤维和网络结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太阳活动区AR5395中存在不断地旋转运动。产生了一系列大耀斑之后,活动区的磁场位形重新组建。活动区内的磁场被剪切。本文建立了一个剪切的开放的磁拱模型,利用2(1/2)维的理想磁流体动力学方程组,研究了磁拱底部的磁场剪切储存能量。通  相似文献   

16.
利用怀柔太阳磁场望远镜,我们对太阳宁静区光球和色球磁场进行了观测。日面中心到边缘的观测表明,太阳宁静区中的小尺度磁结构在从光球到色球的扩展过程中变化不大。日面边缘的观测表明,小尺度磁结构的水平分量在光球和色球都不大。对极区和赤道边缘纵向磁场的比较发现,极区磁场与赤道边缘磁场有着不同的磁结构特性  相似文献   

17.
太阳是与地球关系最为密切的天体.发生在日面上的剧烈爆发性活动可能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巨大影响甚至是灾难性后果.包含太阳耀斑、暗条爆发和日冕物质抛射在内的太阳爆发活动是同一物理过程的不同表现形式,其能量来源于爆发前储存在日冕中的磁场自由能.因此,了解日冕磁场的3维结构是理解太阳爆发的触发机制以及活动区的稳定性等现象的前提.由于观测技术限制,目前尚无法对日冕磁场进行常规观测,因此发展了多种利用可常规观测的光球磁场来重建日冕磁场的方法.主要评述近10 yr来各种日冕磁场重建方法在研究太阳爆发活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了1995年1月至2001年9月Wind卫星观测到的行星际磁通量绳。根据拟合所得磁通量绳的直径,分析了行星际磁通量绳在这段时间内的发生率随磁通量绳直径D变化的关系,发现磁通量绳的发生率P(D)随直径D的变化可近似以幂律形式表示为:P(D)≈64D-0.768。行星际磁通量绳的发生率相对其直径的幂律分布表明所有行星际磁通量绳很可能是同一类现象且有共同的源,即它们都是太阳上日冕物质抛射的行星际对应物,只不过小尺度的磁通量绳对应较小的日冕物质抛射。最后,对行星际磁通量绳、日冕物质抛射和太阳耀斑的可能关系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太阳活动区无力场模型,以观测的光球磁场为边值,外推Hale 16747活动区在4月5—9日的三维磁场,并且讨论了这些磁场结构和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此活动区的磁流管在快速升浮的同时,还在不断扭绞;(2)产生磁力线扭绞的主要原因是前导黑子的逆时针旋转,以及中部δ结构的发展;(3)4月5日在前导黑子东侧看到的一些细长纤维的走向为横场方向,因而可能是气团运动的轨迹;(4)活动区耀斑产率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用活动区磁场演化来说明;(5)4月7日和8日发生了二个相似耀斑,各有4块近于直线排列的亮区,是由于存在二组串排的弧拱状磁力线造成的。这些结果不同程度地支持了文[1]和[2]中的一些推测。  相似文献   

20.
在太阳活动区AR5395中连续几天内存在着旋转运动,后来演化为磁场被强剪切。根据AR5395演化的分析研究,本文对该活动区产生的耀斑提出两个模型。首先,该活动区的耀斑位形是一个扭转的共生磁流管:许多磁流管的N极一端被旋转运动扭到一起,处于亚稳状态,一旦受到触发就释放出被储存的能量。随着耀斑不断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