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和了解数学地质发展的最新动态,国际数学地质协会主席、美国堪萨斯地谪所新技术讲究室主任、堪萨斯大学教授J.C.Davis和香港大学统计学系J.Aitchison教授应邀来京并于1988年0月23日~30日在北京科技大学地质系进行了学术讲座。这次讲座筹办单位除北京科技大学地质系外,还有中国金  相似文献   

2.
1993年4月16~23日,中国煤田地质总局第一勘探局宇能新技术公司与北京大学石油天然气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地质系联合举办了“煤层甲烷研讨班”。北大、地大教授钱祥麟、李宝芳、郑亚东、潘治贵、丁中一等讲课并参加研讨,还特邀美国德克萨斯州三星公司总裁、北京大学客座教授詹姆斯·巴德乐博士和我国著名经济专家施鸿熙教授等作了专题学术讲座。讲课内容有:煤层甲烷研究现状、发展前景及选区评价、沉积学在煤层甲烷选  相似文献   

3.
按中美1987年联合考察火山地质的协议,应中国地质大学和吉林省地矿局的邀请,著名火山地质学家美国夏威夷大学地质—地球物理系教授乔治·沃克(George P.L.Walker),美国得克萨斯州Sul Ross大学地质系主任詹姆斯(Jallies Leslie Whitford-Stark),美国爱达荷州大学地质系副教授麦克(Michael Owen Mc Curry),于1990年7月20日至8月5日在吉林省白头山、龙湾、伊通等地进行了火  相似文献   

4.
杨起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煤田地质学家和地质教育家,中国煤炭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委员兼支社副主委(从1983年始),中国地质大学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委员。杨起教授1939年就读于西南联大地质系,194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52年院系调整到北京地质学院任教至今,先后分别担任过煤田地质教研室和研究室主任及勘探系副主任。  相似文献   

5.
第十五届国际地质科学史学术讨论会暨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于1990年10月25日至31日在北京中国地质大学举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张炳熹,国际地质科学史委员会主席M·冈涛、副主席V·V·齐霍米洛夫和秘书长U·B·马尔文等  相似文献   

6.
据《地质时报》(《GEOTIMES》)报道,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将于1989年在美国华盛顿举行。自1933年以来,这在华盛顿还是第一次。会期从7月9日至19日。会议采取讨论会、讲座、报告会等多种形式,以求深入探讨基础地质和应用地学问题。会议后期,还有40多个专题讨论和学术交流,以及矿产地的地质参观。会议前后,约有100条分布在全美的野外地质旅行路线可供参观,其中包括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主席、达特茅斯学院的查理斯·厄·德瑞克(Charles L.Drake)说:“为了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程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兰州大学地质系、成都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五单位联合组织的“工程地质学科发展战略学术讨论会”于今年4月14、15日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党员、长春地质学院教授、晶体光学教研室主任、长春市劳动模范、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地矿部岩浆岩课程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光学学会理事、长春地质学院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我国著名的岩石学家张树业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1991年8月18日上午11时40分在长春逝世,终年61岁。张树业同志1930年2月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1949年8月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1952年8月毕业分配到长春地质学院工作,197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岩石教研室副主任,地质系中心实验室主任,地质系晶体光学教研室主任等职。  相似文献   

9.
2011年11月25日-27日,由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承办的"第十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赵平副所长致开幕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焰新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赵鹏大教授等分别向大会致辞。来自国内地质系统、大专院校和地质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150多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美国内政部丹佛地质调查所著名经济地质学家马尔斯·L·谢伯曼博士和凯伦·J·温丽奇博士(Miles·L·Silberman和Karen·J·Wenrich)应我院邀请,于十一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五日在华东地质学院进行美国金矿地质和富铀矿地质讲座。  相似文献   

11.
台湾海峡及邻近地区是四太平洋构造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海峡两岸地质界之间的学术交流.进一步提高该地区的地质研究程度,福建省地质学会于1991年1月29日至2月3日在福州市召开“台湾海峡及邻近地区地质学术研讨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大专院校、研究院、所,地质勘查、海洋地质部门及兄弟学会的代表共150多人。本会黄保友同志应邀参加。台湾大学地质系王源教授等9位学者参加研讨。在大会上交流的40余篇学术论文,涉及到台湾地质、海洋地质,油气勘查、矿床地质及环境地质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地质学会空间地质专业委员会于1987年10月27~28日,在长春地质学院地质楼召开了第二届空间地质学与空间化学学术讨论会。该专业委员会是目前我国在该学科领域唯一的省级专业委员会。其主要研究方向是:研究太阳系和空间事件在地球上的反映;地球作为天体之一在宇宙演化中的统一性及其经济意义。学术讨论会由专业委员会主任、长春地质学院能源地质系主任王东坡教授主持。参  相似文献   

13.
《海相油气地质》首届编委会会议于1996年4月23日至26日在杭州召开。编委会顾问、中科院院士李德生教授,编委会顾问、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咨询中心李国玉教授,负责石油期刊管理的陈宝厚副处长,以及来自地质系统、石油系统、高等院校的本刊部分编委参加了会议。《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小型油气藏》等兄弟刊物主编也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着重围绕办刊形势、办刊方针、海相油气地质方面的学术和勘探进展以  相似文献   

14.
刘增乾先生1919年6月23日生,今年74岁。他自1943年重庆大学地质系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地质工作,现已整整五十年了。五十年来,刘增乾先生为祖国的地质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地质学界颇有声望的专家之一。我们谨向刘增乾先生表示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15.
冶金地质系统于1985年11月5日至7日,在北京首钢地质勘探公司召开了冶金地质技术经济及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筹备会议。冶金地质系统各公司(院)、黄金指挥部及有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34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地质技术经济及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冶金部地质局局长张福霖到会讲了话。  相似文献   

16.
刘兴忠男,1926年出生,中共党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现任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核学会常务理事、铀矿地质学会理事长、《铀矿地质》杂志主编。1961年任核工业部铀矿地质局副总工程师,1979年—1987年任总工程师。他根据我国区域地质成矿条件,指导寻找花岗岩型铀矿  相似文献   

17.
应冶金工业部的邀请,加拿大地质调查所高级资源地质学家格罗斯(G·A·Gross)博士于1988年9月5日至10月5日第二次来我国冶金地质系统进行野外考察、讲学和找矿技术等学术交流和咨询工作。由冶金工业部天津地质研究院高级地质工程师王守论同志陪同参观考察了铁矿7处(内蒙白云鄂传稀土、泥、铁矿床、山西五台的板峪和山羊坪铁矿、吉林板石沟铁矿、辽宁鞍山胡家庙子和西鞍山铁矿);金矿2处(山西五台的后所金矿和茶坊金矿)。并  相似文献   

18.
1989年5月16~20日,冶金部地质勘查总局在中南地质勘探公司南宁地质调查所召开了地质找矿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总结了近5年来冶金地质找矿工作的主要成绩和经验;研究、讨论了“八五”、“九五”地质找矿规划;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地质找矿工作的措施.冶金地质系统14个单位的7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期间,广西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李振潜(曾任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所长)到会看望了与会代表.他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  相似文献   

19.
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地质学术委员会第一届全国岩矿学术会议,于八月二十八日至九月三日在昆明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冶金地质系统的勘探队、矿山、勘探公司、科研单位和院校的代表以及有关部门来宾,共计188名,其中正式代表100名.会议收到论文235篇,宣读95篇. 这次会议,是冶金地质岩矿工作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性的学术会议. 会议交流了矿物、岩石、成矿理论、矿床物质成份研究以及工艺矿物、宝石矿物和新技术、新方法、基础岩矿鉴定方法等成果,反映出冶金地质岩  相似文献   

20.
1985年4月20日至4月30日在泰国清迈大学地质系召开了“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锡钨花岗岩对比及资源评价第220项第一次学术讨论会和工作会议”。它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简称IGCP)的一个组成部分。会议的主要讨论题目是“花岗岩地质、蚀变作用和有关矿化作用”。出席该对比项目学术讨论会和工作会议的有泰国、中国、马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