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关于岷江断裂若干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钱洪  马声浩 《中国地震》1995,11(2):140-146
本文在野外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年代学样品测定资料,讨论了岷江断裂的几何特征、晚第四纪活动性以及潜在地震能力。笔者认为,岷江断裂并不是一条单一的南北向断裂,而是由多条北东-北北东向次级断层左阶羽列而成。由于岷江断裂总体延伸方向的差异,可以把它分为南、北、中三段。中段控制第四纪盆地,并具有晚第四纪活动性。进一步的研究认为,断理解几何特征导致的断层分段对断裂的潜在地震能力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大地水准测量资料研究北京地区现今断层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大地水准测量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8条主干断裂的现今活动状态,结果发现,一般来说凡是活动断裂带通过的地段,在形变剖面图上都出现转折或突变。断裂现今活动与继承性活动是一致的,但是运动速率不均匀,有时快,有时慢,有时甚至作反向运动;同一条断裂有的地段活动强,有的地段活动弱。在1983年至1998年问,该地区活动最强,平均速率超过2mm/a的断裂是小汤一东北旺断裂、黄庄一高丽营断裂中段、夏垫断裂、昌平——丰南断裂西段、南口——孙河断裂。  相似文献   

3.
在综合沈阳地区地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利用航卫片解释,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地球化学探测以及钻井资料对沈阳城区(三环路以内)的断裂构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城区有长度大于6km的断裂12条,其中NE-NNE向9条,NW向2条,近EW向1条,第四纪断裂6条,有2条为中更新世断裂。  相似文献   

4.
新疆伊宁盆地活动断裂新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伊宁盆地主要分布有巩留南、喀什河、雅马特等6条活动断裂,断裂走向近东西向与北酉一北北西向。其中巩留南断裂、喀什河断裂、雅马特断裂等在晚更新世一全新世时期有过多次显著的新活动,切错了晚更新世一全新世堆积物。在喀什河断裂上1812年发生了8级大展,形成长约100km的地震形变带。在巩留南断裂、雅马特断裂、伊宁断裂上也有受控于断裂近代新活动的中等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5.
上海两条隐伏经四纪断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章振铨  刘昌森 《地震地质》2001,23(4):545-555
以浅层地震勘探为主要方法,研究了上海两条主要断裂(太仑-奉贤断裂和枫泾-川沙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性,结果表明,断裂的最新活动一般在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个别区段的活动可延续至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沈阳城区(三环路以内)地貌、第四系、基岩分布及大量钻孔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探测发现城区存在12条长度大于6km的隐伏断裂;进一步的断层活动性分析表明,12条断裂中有6条为第四纪断裂,其中包括2条中更新世断裂。  相似文献   

7.
通过地质调查和地震活动性的研究,把晋祠断裂划分为2段:南西段长20km,为单断型,即由单条断裂组成,断裂在第四纪晚更新世至全新世期间活动强烈,以正倾滑运动为主兼有水平右旋扭动;北东段长5km为平行双断型,即由2条走向完全相同的阶梯状正断裂组合而成。位于盆地边缘的断裂,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位于盆地内黄土台地前缘的断裂,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断裂的活动有向盆地内部迁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沈阳城区(三环路以内)地貌、第四系、基岩分布及大量钻孔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探测发现城区存在12条长度大于6km的隐伏断裂;进一步的断层活动性分析表明,12条断裂中有6条为第四纪断裂,其中包括2条中更新世断裂。  相似文献   

9.
向宏发  虢顺民 《中国地震》1995,11(3):195-203
对中国大陆区阿尔金等10条主要活动断裂地质位错与地震位借的对比研究表明,多数活动断裂的地震位错速率,与地质位错速率的比值-Q值多介于0.5-0.8之间,即我国陆内多数活动断裂属于粘滑为主的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怀安盆地北缘断裂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野外地质调查为主,讨论了怀安盆地北缘断裂的几何展布和活动特征,并进行了断裂的活动性分段,对断裂的运动学特片也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该断裂是一条第四纪活动断裂,以东段活动性最强,Q3^2以来平均垂滑动速率达0.21-0.22mm/a;中段活动次之,西段活动较弱,整个断裂活动年代有自西南向东北迁移的趋势。最后,文章对1626年25/4级地震的震中位置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基于遥感影像和1∶20万地质图成果资料,对怀安镇盆地南缘断裂沿线断层三角面、断层陡坎、冲沟裂点、断层冲沟等构造地貌以及典型断错剖面进行了野外调查。调查表明:断裂沿线分布大量典型的构造地貌现象,不同部位因断裂活动性的差异,其构造地貌特征各异;在一些地段冲沟壁中见断层断错剖面,断面是错断扇体的较新断裂。  相似文献   

12.
朝鲜北西部地质构造特征及主要断裂活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重论述了朝鲜北西部五条主要断裂的活动性、简要地叙述了这些断裂的概略特征,认为北东向的鸭绿江东支断裂、清川江断裂为中、晚更新世有活动,早更新世有明显活动的断裂;北西向的载宁江断裂为中更新世有活动,早更新世有明显活动的断裂;在北西西向断裂中,长林断裂为早更新世—上新世活动断裂,南江断裂活动时代不详。其活动性最明显的为鸭绿江东支断裂和载宁江断裂,次为清川江断裂和长林断裂,再是南江断裂。最后,还讨论了这些断裂的形成与演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汗母坝-澜沧断裂晚第四纪地质、地貌实地调查与测量,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讨论了该断裂晚第四纪最新构造活动特征。综合分析认为,汗母坝-澜沧断裂为一条以右旋走滑为主的全新世活动断裂,长约120 km,整体走向NNW。该断裂活动习性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北段称为汗母坝断裂,是1988年耿马7.2级地震的发震断裂;南段称为澜沧断裂,是1988年澜沧7.6级地震的发震断裂之一。晚第四纪以来其新活动形成了丰富的断错地貌现象,如冲沟和山脊右旋位错、断层沟槽、断层垭口、断层陡坎、断陷凹坑等。根据断裂断错地貌特征的相应资料估计,该断裂晚第四纪右旋走滑速率约为(4.7±0.5) mm/a。  相似文献   

14.
戴波  赵启光  张敏  张扬  冯武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6):1479-1486
郯庐断裂带宿迁段多年来一直被列为江苏地震重点关注区域。在该区域展开了多期活断层探测和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地震监测已经建成了测震、形变、电磁、流体等多种手段。用气体地球化学方法开展相关研究,探索活动断层运动和地震发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对该地区地震科学研究的一种补充,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沿郯庐断裂带宿迁段F5断裂布设土壤氡测线并获得相关数据,结合地质勘察、浅层人工地震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内土壤氡探测结果对断裂带的位置、断层类型和特征、断层活动性具有较好的指示性。土壤氡探测展示F5断裂两条分支断裂F5-1、F5-2的位置,氡浓度异常形态与断层特征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并利用土壤氡浓度强度为指标,初步判断郯庐断裂带宿迁段F5断裂2条分支断裂的相对活动性。  相似文献   

15.
The Daliangshan fault zone is the eastern branch in the central section of Xianshuihe-Xiaojiang fault system. It has been neglected for a long time, partly because of no destructive earthquake records along this fault zone.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located on the remote and inaccessible plateau. So far it was excluded as part of the Xianshuihe-Xiaojiang fault system.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aerophotographs and field investigations, we document this fault zone in detail, and give an estimation of strike-slip rate about 3 mm/a in Late Quaternary together with age dating data.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Daliangshan fault zone is a newly-generated fault zone resulted from shortcutting in the central section of Xianshuihe-Xiaojiang fault system because of the clockwise rotation of the Southeastern Tibetan Crustal Block, which is bounded by the Xianshuihe-Xiaojiang fault system. Moreover, the shortcutting may make the Daliangshan fault zone replace the Anninghe and Zemuhe fault zones gradually, and finally, the later two fault zones will probably die out with the continuous clockwise rotation.  相似文献   

16.
芦山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前缘.关于芦山地震的发震断层,有的认为是前山断裂——双石—大川断裂,有的认为是山前断裂——大邑断裂拟或其他隐伏断裂,发震断裂究竟是哪条断裂以及芦山地震是不是汶川地震的余震?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震后穿过芦山地震区完成了一条长近40km的深地震反射剖面,以确定芦山地震的发震构造.反射剖面显示浅部褶皱和断裂构造发育,在上地壳存在6条逆冲断裂,下地壳存在一条非常明显的变形转换带,在深度16km左右还存在一个滑脱层,浅部的6条断裂最终都归并到该滑脱层上.参考主余震精定位结果,芦山地震的发震断裂应该是位于双石—大川断裂和大邑断裂之间的隐伏断裂F4,F2和F3断裂受控于发震断裂而活动,形成剖面上"Y"字型余震分布现象.隐伏断裂F4属山前断裂,不是前山断裂,因此芦山地震不是汶川地震的余震.  相似文献   

17.
逆冲构造带的分段性研究是评价该类发震构造地震危险性的基础工作。荥经-马边-盐津逆冲构造带是青藏高原东南边缘重要的NW向强震构造带,该构造带以逆冲错动为主要活动形式,其组合形式与逆冲强度存在南北差异。通过NE向横向断裂的构造地貌分析,发现横向断裂以右旋走滑活动为主,兼有倾滑活动。根据其与纵向断裂的交接关系,将横向断裂概括为横向分割断裂、横向撕裂断裂和横向转换断裂3种类型,讨论了3类横向断裂在逆冲构造带分段中所起的不同作用,进而将荥经-马边-盐津逆冲构造带分为独立的3段,并分析了各段的地震活动特征。研究表明,荥经-马边-盐津逆冲构造带以横向断裂为标志的3分段特点,既体现了段与段之间断裂活动强度、地震破裂强度与步调的差异,又体现了段内地震破裂步调的一致性,表明横向断裂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逆冲构造带的破裂分段,只是横向断裂的类型不同,其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相似文献   

18.
华北沧东断裂的构造特征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战武  徐杰  宋长青 《地震地质》2000,22(4):395-404
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表明 ,沧东断裂为发育于上地壳的上陡下缓的铲状断裂 ,断面于 10km深处的上地壳底部变为近水平的拆离滑脱面。沧东断裂经历了中、新生代两个裂陷旋回 ,开始形成于晚侏罗世 ,此时为正断裂性质 ,早白垩世末期的燕山运动使断裂反转为逆断裂 ,并有一定的左旋走滑 ,形成正花状构造。早第三纪始新世时在中生代断裂的基础上改造成为正断裂 ,控制了黄骅坳陷下第三系的分布。早第三纪为断裂主要活动时期 ,塑造了现今沧东断裂的主要形态 ,断裂不同区段的产状、发育历史和活动强度表现出鲜明的分段性。晚第三纪以来断裂活动微弱。从浅层地震勘探结果看 ,沧东断裂晚更新世以来基本不活动 ,不是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19.
Study on fault activity is a fundamental part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and earthquake relief in big cities.In the active fault exploration in Zhengzhou,the spatial distribution,geological features and activity of the Huayuankou fault,the Shangjie fault and the Xushui fault were determined using the seismic prospecting method.New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aults was gained.This provides reliable basic data for future earthquake forecast and earthquake relief work in Zhengzhou.In addition,we proposed some ways to identify fault activity through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tivity of a fault and raised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exploring active faults in big cities and exploring concealed faults in regions covered with thick overburdens.  相似文献   

20.
向志勇 《内陆地震》1994,8(1):21-27
新疆南疆重镇库尔勒市及附近地区,至少分布着9条颇具规模的活动断裂。尤其斜切库尔勒市区北部的库尔勒断裂,新活动十分强烈。库尔勒断裂东段与兴地断裂西段很可能是连通的一条地震破裂段,两者均存在着丰富的多期次古地震事件的遗迹,为较稳定的断层“破裂单元”。该破裂段上现代地震活动异常平静,但发现了明显的蠕滑错开形迹。这种地震的发生与断层滑动不协调现象,说明断层运动受到了抑制,能量在某处得以积累,有酿成大震的条件和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