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当前,我国山区滑坡现象日趋严重,对国民经济、人身安全造成重大损害。治理滑坡过程中滑坡监测尤为重要,而测斜作为一种精确、快捷的监测技术在滑坡监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对门头沟区双大路滑坡区五个钻孔进行的长时间测斜监测,在阐述测斜原理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分析原始数据,计算出每个测点深度处的方向位移、合成位移、合成角度、位移速率,总结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和变化规律,确定了滑坡面的准确深度和滑动方向,为滑坡后期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滑坡灾害频发,监测滑坡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措施之一,它能够保证滑坡防治工程中的施工安全,同时可以验证并优化设计方案,也是滑坡预测预报的重要依据。滑坡的位移变化量是描述滑坡当前状态的关键物理量之一,其变化的大小和趋势对滑坡稳定性分析、防治工程的设计和支挡效果评价具重要参考意义。文章分地表位移和地下位移两方面,对各类滑坡位移监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依托技术进行简述,并讨论了各自的适用情况和优缺点,为滑坡位移监测技术方法的选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二郎山和平沟滑坡成因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二郎山和平沟滑坡的地质地貌条件及变形迹象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滑坡位移监测资料分析.研究了滑坡的成因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和预测。  相似文献   

4.
滑坡监测的目的是获取滑坡变形特征和演变过程。对于一些重要场地,判断其是否存在潜在滑坡时,深部位移监测是最直接和最有成效一种手段。通过在某厂房后坡两个监测断面设置5个深部位移监测孔,根据监测结果对滑坡体的范围、整体活动性、滑动方向、滑动面进行以及滑坡类型进行探讨和分析。监测结果表明:厂房后坡具有牵引式滑动特征,活动性明显; 坡体位移速度较大,雨季有加速变形的特征; 坡体前缘滑面已局部贯通,中、后部滑带也处于蠕动变形状态。  相似文献   

5.
滑坡位移预测效果一方面取决于预测模型的优劣,另一方面取决于野外监测数据的质量。针对目前滑坡常规监测技术与评价方法的不足,本文采用光纤监测技术、监测数据与PSO-SVM预测模型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三峡马家沟Ⅰ号滑坡的深部位移进行了预测;通过对320个滑坡深部位移光纤监测数据分析,基于时间序列法,将滑坡位移分为趋势性位移和波动性位移;趋势性位移采用拟合法进行预测,波动性位移采用PSO-SVM模型进行预测;最后将趋势项和波动项位移预测值叠加得到累积位移的预测值。研究结果表明,PSO-SVM模型对波动性位移预测的均方根误差0.51 mm,平均绝对百分误差0.37 mm,能准确预测滑坡波动项位移;累积位移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8,均方根误差为0.54 mm,预测效果较好,可以用来对滑坡深部位移进行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6.
QXY-5型存储式钻孔倾斜仪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滑坡深部位移变形监测是滑坡稳定性监测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滑坡整体位移变形动态综合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外在实现滑坡深部位移监测方面主要采用钻孔倾斜方法解决。文章针对目前国内外深部位移监测设计孔的监测情况及手段,指出了目前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的不足,提出并研制了一种全新的无缆存储式钻孔倾斜仪—QXY-5型存储式钻孔倾斜仪,介绍了其研制及使用情况。该仪器测量方式为数据自动存储,不使用电缆和地面仪表克服了随着孔深的增加电缆长度也随之增加带来的工作强度及天气对地面仪表的影响;设计了数据自动存储功能,避免了人工记录所带来的误差影响,提高了测量的效率和准确率;深孔测量配合准确计数的手动绞车对孔深无限制,测量操作非常方便。  相似文献   

7.
伴随煤矿开采,大量的废弃煤矸石堆积形成高陡边坡,这种高边坡的稳定性差,往往会因一种或几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滑坡的产生。采用滑坡体地表位移监测技术对阜新市南环路K13-K14段路基滑坡进行监测,对滑坡体的进一步短期地表变形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滑坡体的地表位移主要朝着175°左右方向运动,现阶段基本处于匀速变形阶段。测期间地表位移变化较大,并有逐渐发展的趋势,应当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治理。  相似文献   

8.
在对二郎山和平沟滑坡的地质地貌条件及变形迹象的调查基础上,结合滑坡位移监测资料分析,研究了滑坡的形成机制,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和预测。  相似文献   

9.
清江隔河岩水库茅坪滑坡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在调研了茅坪滑坡的基础上,对可能影响茅坪滑坡的因素进行了详细地分析研究,给出了茅坪滑坡地形、地貌、地裂缝调查现状、竖井地质素描、降雨规律、地表位移监测及其数据分析,并对几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白岩崩塌、库水涨落及白岩中的采煤活动均不是茅坪滑坡变形的主要因素;由于滑坡上大量裂缝及水田的存在,降雨及水沟中水的入渗才是茅坪滑坡产生大变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滑坡变形立体监测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简要介绍了滑坡监测工作内容和监测方法,对现有技术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优缺点进行了简要评述。认为在滑坡稳定性监测工作中应该建立全方位、多种手段的立体监测网,仅仅运用某一种或者某一单方面的监测方法是不行的,是片面的,无法准确了解滑坡的动态。所说的立体监测网既有水平位移监测又有垂直位移监测,既有滑坡地表表层变形监测又有滑体深部变形监测,既有专业监测又有群测群防体系。同时监测有可能准确地掌握使滑坡失稳的各种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因此建议在滑坡监测中建立全方位、多种手段的立体监测网,并提出了立体监测网建设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阶跃型位移特征滑坡时间预测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时间预测预报目前主要以滑坡最终破坏的时间为目标函数,但对于变形特征为阶跃型的滑坡却难以准确地预测其破坏时间。为此,提出以位移作为此类滑坡时间预报的目标函数。将滑坡位移分解为蠕变位移和波动位移,采用二次移动平均法分别提取,然后采用多项式拟合和灰色GM(1,1)模型分别对蠕变位移和波动位移进行预测,最后将两部分预测位移相加得到滑坡预测的总位移。以典型阶跃型位移特征滑坡——三峡库区八字门滑坡为例,运用其位移监测数据进行验证,并对多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位移预测模型预测精度良好,能较好地预测阶跃型位移特征滑坡位移。  相似文献   

12.
结合沪瑞国道主干线贵州境镇胜高速公路十八合同段晴隆滑坡深部位移监测曲线特征,总结归纳了滑坡深部累积位移曲线“V”型、“B”型、“r”型、“钟摆”型及“复合”型等几种,详细论述了常见的曲线特征类型及其研究意义,提出了依据滑坡深部位移监测成果资料判别滑坡动态变形特征及其稳定性的判识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大数据量下滑坡的位移数值精确预测,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滑坡多源监测数据进行预处理,进而采取粗糙集理论对输入变量集进行定量评价、约减并完成滑坡变形阶段预测,在此基础上利用不同算法进行滑坡变形位移数值预测。实验显示,粗糙集对滑坡变形阶段划分的准确度达到96.5%,在此基础上利用分类回归树预测滑坡位移的精度达到6.5 mm。结果表明,分阶段的位移预测方法是可行的,其提供的预测精度显著优于普通方法并且达到了工程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水库库岸滑坡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王志旺  杨健  张保军  马水山 《岩土力学》2004,25(11):1837-1840
以清江水库库岸台子上滑坡为例,在滑坡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滑坡成因进行了研究,并从滑坡可靠度计算和深部位移监测成果分析等方面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滑带抗剪强度参数、地下水位对滑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影响较为敏感;滑坡稳定性可靠度值为1.64;深部位移监测资料有利于对滑坡体稳定性作出比较客观准确的评价。因此,对台子上滑坡进行适当的工程治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孟蒙  陈智强  黄达  曾彬  陈赐金 《岩土力学》2016,37(Z2):552-560
受库水位涨落及降雨等影响,库区滑坡位移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基于位移时间序列分析,将滑坡监测位移分解为趋势项与周期项之和。趋势项反映滑坡变形的长期趋势,其主要受滑坡本身地质结构等因素影响。周期项反映滑坡变形的波动性,其主要受外部因素影响。以三峡库区巫山塔坪滑坡为例,考虑长江水位与降雨量影响,采用H-P滤波法从滑坡位移中分解出趋势项及周期项,利用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IMA)对趋势项进行平稳处理并计算趋势项预测值,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计算周期项预测值。趋势项预测值与周期项预测值之和为滑坡位移预测值。与实际监测值及多种方法分析比较,表明综合预测所得结果能较好反映滑坡变形的趋势性和波动性,位移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基于表面位移的公路滑坡监测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慧  李红旭  盛谦  邬凯  李志勇  岳志平 《岩土力学》2010,31(11):3671-3677
公路滑坡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但对运营期公路边坡进行长期监测并成功预警的实例却很少。主要原因是公路边坡点多、线长、规模小、缺乏详细的地质勘探资料、监测费用高、预警难度大。利用拉索触发式位移计对滑坡表面位移进行监测,精度可达1 mm,通过电信的GPRS公网实时传送到远程监控中心,全程自动化,且费用低。同时,利用有限元商用软件 PLAXIS的强度折减模块和塑性分析模块对不同参数组合进行计算,在缺乏滑坡岩土体强度参数、渗透系数、土-水特征曲线等资料的情况下,建立滑坡安全系数与表面监测位移的关系, 从而通过表面位移量的变化进行阶段式预警,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出的方法已在湘西某高速公路滑坡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拉线式滑坡地表位移实时监测系统是测量地表相对位移的监测仪器,在很多滑坡中已得到实际应用。该系统的特点是将传统的拉线式测量原理与现代通讯技术有机结合,由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处理中心和客户端这三大部分组成。当测点发生位移时,所连接的钢丝线将随之移动发生变化,这一信息由角位移传感器记录并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数据采集系统将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利用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将信号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最后利用编制的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给出被测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同时,数据处理中心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对现场的数据采集频率进行更改。通过对凉水井滑坡实时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对比,对该滑坡的危险性等级进行了评估和险情预警,证明该系统不受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的限制,并说明了此种监测方法运用于滑坡实时监测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但是该系统还需要作进一步改进,以克服自身存在的一些缺陷。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Newmark累积位移分析方法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应用成为国际主流的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方法之一,众多学者基于位移预测模型开展区域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然而鲜有针对不同位移模型对评估结果影响的定量研究。以天水地区为例,基于不同的位移预测模型开展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对比位移模型对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的影响,探讨建立适用于我国的Newmark位移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不同位移预测模型评估所得的地震滑坡危险性结果整体趋势一致,均能区分区域地震滑坡危险性等级的相对差异,但在同样的危险性分级标准下,所得中、高危险区的分布范围有较大差异。这与位移模型的函数形式及其区域相关性有关,在引入Newmark累积位移分析方法开展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的同时,应尽快建立考虑地震动衰减特征和工程地质背景的Newmark位移预测模型,为中国潜在地震滑坡危险性预测评估、震后滑坡快速评估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文章提出一种滑坡表层位移监测方法,设计并研制了四通道位移监测仪器。该仪器选用特制的拉杆位移传感器完成滑坡位移传感,单片机逻辑控制实现位移监测数据动态显示,并对大量程、急速位移滑动做声光预警,监测数据自动保存。文章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及软硬件设计思路,并介绍了位移监测仪在三峡万州库区塘角村1号滑坡的野外应用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