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湖北丰山洞岩体成因探讨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丰山洞岩体出露于长江中游鄂东地区,是重要铜矿产区之一。中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604队,中南地质研究所和地科院矿床所等单位对矿床地质进行过详细工作,为以后科研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本文在野外观察基础上,根据对丰山洞岩体岩石主元素、稀土元素和镁铁云母系列、矿化地带石英脉的包裹体成分和测温资料,讨论了岩浆来源和演化过程,以及成矿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陕西勉略阳区铜厂矿田矿床(化)类型及其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韩润生  金世昌 《地质与勘探》2000,36(4):11-15,40
铜厂铜矿田位于我国著名的勉略阳地区中,是重要的铜金多金属矿田。在将矿床(化)类型系统划分为三大类6个亚类基础上,详述了各类型矿床(化)的地质特征,讨论了其矿床成因。认为铜厂矿田矿床为同位多期-多矿化阶段-多来源的多因素成矿床。  相似文献   

3.
斑岩铜矿的勘查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池顺都 《地球科学》1995,20(2):149-155
在详细研究斑岩铜矿普查准则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矿化直接标志,矿化间接标志,矿化的有利地质前提和有利地质前提的间接标志4类,并以此与矿床产出的3种类型:地表矿、浅部矿和隐伏矿相联系,作为建立矿产勘查模式的基础,对矿产勘查技术手段区出专门测试型、综合调查型和探矿工程,指出了它们在建立矿产勘查模式中的不同作用。在针对不同产出类型建立斑岩铅矿矿田和矿床的矿产勘查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斑岩铜矿勘查模式。  相似文献   

4.
湖北鸡笼山金铜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鸡笼山金铜矿床原主要开采铜矿,随着金矿研究工作的深入,本矿床被探明为大型金矿床,从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尽管对此矿床研究后提出的成因类型繁多(如斑岩型、热液型、爆破角砾岩型等等),但一致认为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幔,是单一的。笔者经过野外实地踏勘和资料整理,在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认为本矿床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合源的特点。鸡笼山金铜矿床是丰山矿田的主要矿床  相似文献   

5.
恰夏─铁米尔特多金属矿田已发现黄铁矿型铜矿床、黄铁矿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和构造热液型铜金矿床三种矿化类型,组成矿田的矿床系列。早泥盆世第一次火山活动于近火山口附近形成与喷气热液有关的恰夏黄铁矿型铜矿床;于火山洼地中形成与火山-沉积作用有关的铁米尔特黄铁矿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褶皱期于构造破碎带中形成构造热液型铜金矿化.区内三种矿床(化)类型具有较大远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铜矿床成矿机制研究表明,单一地质作用过程很难形成重要的铜的工业矿床;多成因、多来源、多阶段的观点已被广泛接受。虽然铜矿化与成矿环境关系密切,且成矿环境随时间而变化,但往往同一地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生多期不同类型的铜矿化,如昆阳裂谷“四层楼”铜矿化序列、长江中下游铜铁多金属成矿带、中条山铜矿化带、加拿大科迪勒拉铜矿化区、  相似文献   

7.
江西某矿田的斑岩铜矿床是在"江南古陆"上首先发现的大型铜矿,矿化均匀,矿体赋存条件和可选性能良好,大部分可露天开采,是我国铜矿的主要工业类型之一.总结其成矿地质条件和特征,对开展同类矿床的普查找矿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王兆强  张岩 《地质通报》2023,(9):1480-1493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燕山期古太平洋板块NW向俯冲背景下壳幔相互作用的外部响应,是长期成岩-成矿作用的直接结果,但丰山矿田的成岩-成矿事件并未得到深入的分析。以鄂东南丰山矿田鸡笼山矽卡岩型铜金钼矿床中与成矿有关的花岗闪长斑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详细的全岩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测年分析,探讨丰山矿田的成岩-成矿过程。研究结果显示,来自鸡笼山矿床的花岗闪长斑岩为高钾钙碱性、准铝质花岗岩(A/CNK值多小于1),并且具有埃达克岩特征(高Sr/Y值);锆石U-Pb年龄为147.5±1.4 Ma,表明成矿岩体在晚侏罗世就位。综合已有研究,提出鸡笼山矿床成矿岩体为具有火山弧岩浆特征的埃达克质花岗岩,成矿岩体由富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形成,且岩浆上升过程中,遭受了地壳物质的混染。丰山矿田成岩-成矿事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丰山矿田存在152~145 Ma和142~138 Ma两期成岩-成矿作用,第一期成岩-成矿事件对应形成斑岩-矽卡岩型铜-金-钼矿,第二期成岩-成矿事件对应形成斑岩型成矿系统。由于研究区西南侧和东北侧差异性隆升-剥蚀由大到小,东北侧丰山洞矿区现今保留完好的斑岩-矽卡岩型铜-金...  相似文献   

9.
通过柴窝堡铜矿带区域沉积环境、构造环境及岩浆活动分析,认为矿带具备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具体阐述了铜沟─庙儿沟铜矿田的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化富集规律,认为铜沟─庙儿沟铜矿区的矿床属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10.
<正>福建紫金山东南矿段位于上杭县城北约12 km处,地处紫金山Cu-Mo-Au-Ag多金属矿田东南侧。紫金山矿区内发育有紫金山高硫型铜金矿床,萝卜岭斑岩型铜钼矿床,悦洋低硫型银多金属矿床,以及矿化类型不清或介于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之间的五子骑龙铜矿和龙江亭铜矿,是国内罕见的矿化类型齐全的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黄仁生,2008)。最近新发现的东南矿段地处紫金山高硫型矿床与萝卜岭斑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含稀散金属矿床特征初探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稀散金属是关键金属的重要部分,其矿化特点和成矿规律等方面受到矿床学界高度关注。文章总结了全球稀散金属矿化类型和分布规律,除了镓、镉和铊矿床外,其他锗、硒、铟、碲和铼5种稀散金属普遍伴生于斑岩-矽卡岩铜矿系统。笔者初步地绘制了全球斑岩型和矽卡岩型稀散金属的分布图、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含稀散金属矿床的分布图,指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有2种不同类型含稀散金属矿床:一类呈伴生产于斑岩-矽卡岩铜铁金和铅锌矿床,以多种稀散金属为特征;另一类呈独立稀散金属矿床;以前者为主。文章以长江中下游矿成矿带鄂东南丰山矿田为例,介绍碲和铊的赋存状态,初步地建立了矽卡岩铜金碲矿床+远接触带低温金铊碲矿床组合模型。最后提出矽卡岩型稀散金属矿床重点关注的科学问题,建议加强氧化型含金矽卡岩矿床伴生的稀散金属矿床的成矿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新疆阿克陶县的木吉西铜矿床地处西昆仑的木吉乡—慕士塔格山断隆带,成矿受岩浆岩接触带构造的控制,已发现的铜矿脉与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相吻合,铜矿脉产状各异,形成一不规则的环状,矿化类型主要为含铜铁白云石脉,同时发现浸染状矿化等斑岩矿床的矿化线索。通过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的阐述,对比江西大湖塘、安徽沙坪沟等特大型斑岩矿床的找矿经验,认为木吉西铜矿处于斑岩矿床外围或顶部的脉状矿体带,矿床具有寻找斑岩铜矿的潜力,应继续寻找浸染状斑岩型铜矿化的成矿信息。  相似文献   

13.
柳树沟地区铜矿主要为裂隙式铜矿,铜矿体和铜矿化体严格限定于柳树沟-夏尔萨拉火山岩带内,受控于多级断裂构造.铜矿化地表分布范围广,矿化分散.通过火山岩、不同级别断裂构造及火山构造系统的研究,结合火山岩本身特征、矿石矿物特征以及铜矿石石英脉流体包裹体特征,提出了柳树沟铜矿的矿床类型为海相火山岩型铜矿床,并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4.
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紫金山铜金矿区地表岩石测量和矿床钻孔剖面原生晕研究结果,详尽讨论了成晕元素在水平和垂向上的异常分布特征,确定了矿床的主要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计算了矿床元素分带序列,阐明了矿床异常元素的分带规律.以矿上、矿下晕和元素分带关系为基础,运用元素对累乘比值对矿床Cu、Au矿带的剥蚀水平制定了评价准则.结合矿区和矿床地质特征,建立了紫金山矿区(田)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在矿区外围的勘查地球化学找矿研究中,还发现了具工业意义的矿体及新的矿化类型(斑岩Au、Cu和Mo矿),从而为紫金山地区发展成为大型铜矿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广西丹池成矿带五圩矿田三排洞矿床由早期Sb-Au矿化和晚期Pb-Zn-Sb矿化组成,而五圩矿田其它矿床则仅见Pb-Zn-Sb矿化。本文对比分析了三排洞矿床两类矿化控矿构造产状、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气液相组成、矿物组合、闪锌矿铁含量等差异,探讨两类矿化成因联系,论证其是否为复合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早期Sb-Au矿化主要产于走向320°断裂带中,矿体倾向NE,倾角50°~60°,主要由辉锑矿、雄雌黄、辰砂及自然金组成(Au2×10-6),银含量低(20×10-6);Pb-ZnSb矿化产于走向350°断裂带中,矿脉倾向SWW,倾角70°~80°,主要由闪锌矿、脆硫锑铅矿、特硫锑铅矿、硫锑铅矿等组成,富银(100×10-6),贫金(0.1×10-6)。早期和晚期矿化脉中流体包裹体温度峰值分别在160~200℃和180~230℃之间,富CO_2包裹体数占总包裹体数分别约为8%和45%;早期和晚期矿化闪锌矿Fe含量分别为小于0.12%和在1.40%~3.65%之间;早期矿化锑矿物主要为辉锑矿,晚期矿化锑矿物则主要为脆硫锑铅矿、特硫锑铅矿及硫锑铅矿。上述差异表明早期矿化成矿热液具Sb-Au-As-Hg元素组合,相对贫CO_2及Fe,而晚期矿化成矿流体具Pb-Zn-Sb-Ag元素组合,富CO_2及Fe。据五圩矿田其它Pb-Zn-Sb矿床未发生Au成矿作用、三排洞矿床两期矿化受控于不同产状断裂构造、晚期矿化成矿温度高于早期矿化成矿温度、两期矿化成矿热液元素组成尤其是Au和Ag含量及CO_2含量的明显差异等,可以认为三排洞矿床早期Sb-Au和晚期Pb-Zn-Sb矿化为不同成矿作用的产物,两者没有成因联系,三排洞矿床发生了复合成矿作用。同一矿区不同成矿作用可形成不同元素组合矿体。  相似文献   

16.
对西藏昆仑山南坡1∶20万化探工作中圈出的土则雪山HS16综合异常查证中,发现宽850 m,长约4 km,由8个铜、铜锌、铜铅锌和2个铜矿化体组成的大型铜多金属矿带,其矿床成因类型为兼具沉积砂岩型铜矿和中低温热液型多金属矿床的沉积改造型矿床.该调查区铜的找矿潜力极大,具备有发现矿田级铜矿产的前提.作为铜矿的伴生,共生银、铅、锌矿也具有相当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涞源县木吉村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吉村矿田由木吉村,浮图峪等七个中小型矿床组成,是河北最重要的铜矿集中区,矿田受深断裂及中生代火山断裂盆地控制,矿床与侏罗纪髫髫山旋回次火山岩闪长玢岩有关,主要成矿元素为铜、铁、钼、矿化类型为五岩-矽卡岩-热液型,以斑岩及热液迭加矽卡岩型为主,构成“多位一体”成矿序列。本文论述了矿田的成矿规律,提出了矿田蚀变分带模式和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8.
江西九瑞地区两个成矿系列的铜矿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九瑞地区是长江中下游铜矿床的主要矿田之一。其铜矿可分成两个成矿系列:一是与海底喷气沉积活动有关的矿床;另一是与浅成超浅成侵入活动有关的矿床。上述不同成因的铜矿床常常可以叠加在一起,形成复成因矿床,即所谓“三位一体”铜矿床。本文根据九瑞地区城门山、武山、封三洞等矿区的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地质环境等对两个成矿系列铜矿床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9.
鄂东丰山矿田卡林型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鄂东丰山矿田主要由丰山 (封山洞 )铜矿床、鸡笼山金铜矿床和李家湾铜矿床组成。经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 ,确认矿田内存在卡林型金矿 ,金平均品位约 5× 1 0 -6,远景储量在大型以上。该卡林型金矿的主要特征是 :(1 )分布于丰山斑岩体周围的中酸性岩脉发育区 ;(2 )容矿岩石为下三叠统大冶组薄层状 -纹层状和角砾状碳酸盐岩 ;(3)矿体主要受高角度断层控制 ,通常产于岩脉的一侧或附近 ;(4 )矿石普遍具白色细网脉状方解石化和碳泥化 ,裂面上常见黑色碳质被膜 ;(5 )金主要为次显微金 ;(6 )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矿源层 ,部分来自岩浆 ,成矿热液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深入发展,斑岩铜矿已成为我国当前铜矿资源的重要类型之一.我们在进行德兴矿田地质勘探、矿山采掘和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同时,对矿田同位素地质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深化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的认识、探索硫同位素组成、同位素地质年龄的地质特征及其用于斑岩铜矿找矿工作的可能性.现就已有资料,对德兴斑岩铜(钼)矿田硫同位素组成特征、侵入体的同位素地质年龄及矿床形成时代作一初步讨论.本文所用硫同位素和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均由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同位素地质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