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改革成效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是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和民生需求的物质基础,是制定相关规划、计划、政策的依据;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是矿政管理的核心和基础。国土资源部自成立以来,大力推进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的改革,探索创新储量管理方式,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提升。但目前我国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仍存在着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内涵和定位不明确,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管理思路及管理体制有待完善,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及其评审法律地位低,资质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不少省(区、市)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资质未解决和缺少评估,储量评审制度不健全储量评审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等诸多难点。为此建议:统一认识,明确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的定性与定位;进一步理顺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体制,明确强调矿产资源国家所有和管理主体;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法规建设;进一步修改完善矿产资源储量管理规程规范技术标准;强化地质勘查资质管理,规范行业准入;建立地质工作质量监督检查机构,建立监理责任制,强化地质工作质量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2.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工作是国家赋予全国各级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的神圣职责,是国家矿政管理的基础。本文结合作者近10年的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工作实践,回顾了国内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的变化及现状,对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工作在国家矿政管理中的意义和基石作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建立新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即从储量评审认定向加强以评审工作的监督管理转变,以制定规章、制度和相关标准为依据,对评审机构和评估师实行监管,适时发布监管工作通告;从储量被动的统计管理向储量主动的监督管理转  相似文献   

4.
鲁庆  杨武年  赵军 《测绘》2014,(2):86-89
完成了四川省矿产资源储量利用现状调查之后,调查结果与现有矿产资源储量统计数据库的衔接(两库衔接)成为了下一步矿产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两库衔接除核查库和统计库以外,还涉及到采矿权数据库以及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库。由于核查库和统计库的关联性较差,以及各数据库更新不及时导致的信息混乱给衔接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并且采矿权数据的引入以及自身的准确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两库衔接工作的顺利完成,因此,采矿权数据库自身的关系整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国土资源通讯》2007,(7):23-23,46
为了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统一的基础数据,方便社会各界正确使用地质勘查成果和矿产资源储量信息。部下发了《关于全面实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和勘查规范有关事项的通知》(第23页)。《通知》指出,自2007年5月1日起,编写提交、填报各类资源评价报告、地质勘查报告、矿山生产勘探报告、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储量动态检测报告、闭坑(停采)地质报告、可行性评价报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设计、矿产资源登记统计书(表)等,必须符合新标准规范及本通知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摸清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及开发利用情况,规范统计管理,提高矿山企业业务能力,近日,临城县国土资源局开办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及开发利用统计培训班,来自全县各类矿山企业的统计人员50余人参加了培训I。  相似文献   

7.
近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在《关于做好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统计直报工作的通知》中明确,从2012年度起我国矿产资源补偿费实行统计直报制度。就相关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土资源部储量司负责人。  相似文献   

8.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改革工作座谈会,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部党组要求,研讨资源储量管理改革工作。刚才,我们对资源储量统计工作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在此,我代表国土资源部,向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祝贺!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加快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改革的紧迫性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矿产资源丰富,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重要矿产有60余种,同时加拿大在矿产资源和矿业管理方面比较成熟,因此介绍加拿大矿产资源与矿产储量的分类及其统计方法对我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延长油矿管理局等有关单位:《矿产资源登记统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由国土资源部以第23号部长令公布,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为贯彻实施《办法》,做好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现将《矿产资源储量登记书》(以下简称《登记书》)印发给你们,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矿产资源储量登记是一项重要的日…  相似文献   

11.
浅析数字化测绘与信息化测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化测绘是在数字化测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为了从概念和形式上解数字化测绘和信息化测绘的异同,从测绘信息获取与处理、信息产品形式和存储方式,以及测绘产品服务保障的不同侧面进行分析,试图从测绘生产、测绘产品及服务的全过程描述信息化测绘的优势和特点,从而加深对信息化测绘的认识,明确信息化测绘发展所需的技术支撑条件,了解信息化测绘在实时化服务方面的本质特性.  相似文献   

12.
恶意软件的特征、危害性及其防范与清除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意软件已成为社会公害,其泛滥是继网络病毒、垃圾邮件后互联网世界的又一个全球性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恶意软件的特征及其危害性,指出了防范恶意软件的一些具体措施,列举了清除恶意软件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建设目标、技术路线、软件总体框架及软件构成等四个方面通过阐述了国土资源部电子政务基础平台,并对基于基础平台进行国土资源政务信息化建设所需具备的条件、适用范围和应用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导航与位置服务是继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之后又一发展非常迅速的新兴信息产业。本文首先详细分析了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探讨了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链及其产业布局的构成。然后,根据该产业的特点,进一步阐述了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及趋势;这些前沿技术涉及协同精密定位、社会感知与计算、与5G相融合的通导一体化、与无人机器人相融合的智能导航等。最后,以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给出了我国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的一些思考,主要包括关键技术推广、人才培养、重大战略规划、核心芯片与软件平台、标准制定等5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黄欣 《北京测绘》2007,(2):40-43,26
从1:2000比例尺数字地面模型(DEM)和1:2000比例尺正射影像(DOM),设计与实施过程入手,系统的阐述了数字地面模型(DEM)和正射影像(DOM)的设计与实施过程和方法。成果的精度经全野外实地全站仪检测比较,符合成图的精度要求,结论认为这项成果能够广泛应用于测绘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梅洋  李霖 《测绘科学》2006,31(1):115-116
针对地图中的一类特殊符号,提出了半线半面符号的概念,对这类符号的构造特点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对该类符号进行了结构化描述,并在计算机环境下实现了半线半面符号的自动绘制。  相似文献   

17.
科技发展趋势及对测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于洲 《测绘科学》2011,36(6):238-240
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等与测绘相关的各领域科技发展趋势和特点,总结了科技进步对测绘发展的重大影响,指出科技进步使测绘的工作对象、服务主体、应用范围等持续拓展,推动了地理信息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测绘成果检查验收工作是保证测绘产品质量的重要工作,本文研究如何将办公自动化与质量管理体系相结合,形成与测绘成果检查验收单位工作相一致的管理系统,协调项目中不同角色人员的工作,方便单位领导监控检查验收工作进度与结果,有助于数据的统计。  相似文献   

19.
国土资源科技成果管理与发布信息系统设计依托于国土资源部内外网和单机版环境,采用成熟先进的.NeT、数据库、XML等技术,实现了各类数据的管理、查询与维护。系统包括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发布子系统、科技奖励申报管理发布子系统、外事资料和考察报告汇交子系统和科技成果网4个子系统。系统设计具有先进性、开放性和安全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水利水电工程征地移民项目中的实物指标调查测绘方案。基于GIS地籍数据,配合河南省高分卫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省级数据与应用中心自2016年至2020年数据,使用2次750m通场的厘米级航空摄影数据和1次基于无人机平台的可见光光学倾斜摄影和激光点云成像数据,最终形成13张细化标注农作物和树木种类的亚米级彩色平面地图,4张亚米级建筑物及其他附属设施三维地图,2张厘米级建筑物及其他附属设施三维地图,形成全面控制近5年征迁地区实物评价的最终指标数据。本文个案在该数据的支持下,征迁过程迅速高效完成,虽然也经历了部分诉讼调解过程,但最终对本文个案测量数据的支持率和认同率均为100%。本文调查测绘方案对水利水电工程征地移民项目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