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前激发极化法是用来探寻金属矿的主要方法之一,找硫化矿最有效.因为极化直接随颗粒界面的面积的总和而变,所以适合于勘探浸染的硫化矿.因为它具有深度控制,所以有时在圈定地下水以下的硫化矿方面比某些电法(例如自然电流法)优越.激发极化的起因现在已经是很清楚的了,最主要的起因是电极极化利薄膜极化.寻找金属矿是基于电极极化的原理,而薄膜极化的原理则用于找地下水.利用这两种机理,可以鉴别新鲜水与脏水之间的分界面.  相似文献   

2.
在铁帽上进行铅同位素测量,是勘探"层控"Pb-Zn-Cu矿床的一种手段.此法基于层控矿体的均匀同位素成分,基于其比率与所谓的"生长曲线"密切的拟合.这二者也是表征原生硫化矿氧化露头(铁帽)的标志.对于由已知矿导生的真铁帽,经过检验证明,在氧化作用过程中保留均匀的Pb同位素比率.在这些已知矿中,从铁帽到原生硫化矿的垂向深  相似文献   

3.
引言激发极化法是普查勘探多金属矿床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寻找细脉浸染型硫化多金属矿床方面特别有效.不仅如此,在解决与多金属硫化矿、氧化矿或与某些粘土矿或含碳有机物有关的铀矿地质问题中,也能发挥其积极作用.但随着激发极化法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区分矿异常与非矿异常特别是在有黄铁矿化和石墨化(含碳)干扰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4.
问题的提出个旧矿区的找矿向物探工作提出来的主要任务是:1.寻找深部硫化矿和浅部氧化矿;2.圈定控制成矿中心的隐伏花岗岩的起伏形态;3.在浮土覆盖区寻找含矿断裂带.该区的物性参数从表1可见: 1.花岗岩基本上没有磁性,氧化矿磁性不大,硫化矿埋藏太深,而浮土磁性干扰较大.曾大面积做过磁法,但效果不佳. 2.花岗岩与围岩(个旧灰岩)的密度和弹性波速度相差均不大;硫化矿与围岩虽有密度差,但埋藏深,地形切割,重力法没有取得明显效果.地震法因受条件、设备等限制未作研究.  相似文献   

5.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是在原生晕找盲矿法理论基础上发展的新技术方法。根据热液矿床成矿成晕具多期多阶段叠加特点提出的原生晕叠加理论,将原生晕找盲矿法发展为原生叠加晕找盲矿法;根据热液矿床成矿成晕严格受构造控制而提出的构造叠加晕理论,将原生叠加晕找盲矿法发展为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文章介绍了从原生晕到原生叠加晕又到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在理论、研究思路、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十年来山东地区共作了三千多平方公里的物化探工作,其中普查工作量約占一半以上。找尋的矿种計有鉄、銅、鉛、鋅、鎳、鋁等,並进行了地質填图。共找到盲矿異常約250个,有勘探价值的50个,其中有30个打了驗証鑽与槽探、浅井探,給国家提供了一定的富鉄矿、銅矿、鉛矿的储量,並用磁法圈定了几个火成岩体,对間接找矿起了指示作用。在淄川、湖田用地震法找到了含鋁土矿的凹陷构造带,用电法在虎头山找到了裂隙压碎带,間接找到无磁性铁矿;在棗庄用电阳法找到无磁性鉄矿的砂岩层(高电阻)。58年、59年配合全民办地質,給地方开采发现小的盲矿異常100处以上,大大減少了土法开采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7.
金属硫化矿自然电场形成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自然电场法寻找金属硫化矿,在有利条件下能取得良好地质效果.关于自然电场形成的机理问题,迄今还研究得不够清楚.本文根据矿物的电极电位、矿物的共生组合以及矿体分带现象,讨论了金属硫化矿自然电场形成的原因.矿体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电极电位(矿体不均匀或围岩溶液不均匀)是形成自然电场的主要原因.本文扼要地讨论了自然电场法有关的某些问题. 金属硫化矿物的电极电位  相似文献   

8.
国外用地面电法直接找油气田的研究和现状如下: 1.常用电测深法:因为油气藏是地下一种高阻体。气层电阻一般比围岩高10倍,油气层比围岩高3—4倍。所以在地表用电测深法可将油气田圈定出。苏联多采用建立场法和偶极测深法,乌兹别克地球物理联合企业于1972—1975年在布哈拉——希文油气区进行了直接找油工作,成功率几乎达88.5%。为了提高工作效果,在数据处理和解释方面提出了微分变换处理方法。 2.电瞬变法:这是目前美国、加拿大和西欧等国认为在油气勘探上比较有效的方法。该  相似文献   

9.
地气模型中元素迁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气模型研究了上升气流作用下,铅锌矿及围岩中元素迁出规律.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技术检测了模拟矿(岩)层中元素迁出的量,简单估算了多种元素的迁出率.实验结果表明:在上升气流作用下,迁出的元素会在矿(岩)层上方的捕集器中不断积累;不同元素的迁出率相差很大,在0.006~4000 ng/d范围.矿体中成矿元素赋存量大,其迁出率也大,必然在矿体上方形成异常,这为利用地气异常找隐伏矿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萨德伯里铜镍硫化矿床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萨德伯里矿田,是当今世界上已知最大的铜镍硫化矿矿田.本文从研究矿床地质特征入手,以典型矿床为实例,对该区矿床进行成因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此地区找到了五个大矿和若干小矿,是在1954~1974年期间主要用航空和地面物探发现的.1975年这五个大矿中有一个宣称矿量已即将耗尽,快要关闭,这就迫使采取行动,找新矿,以维持矿山生产设施.对过去物探工作作了回顾,认为航空物探新进展,可能提高观测数据的质量,圈出新的矿体.于是选定了一个试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带电收集片测定土等粉末样品的 Ra 含量来找 U 矿的方法,称为 Ra 法。此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成本低,可以使用~(210)Po 法曲仪器和铜片,便于推广使用。文中介绍了测 Ra 流程,测定误差和灵敏度.Ra 法在详查和区调阶段的用途。总结了深部盲矿、地表矿化和非矿异常地段上地表的 Ra、Po 和γ异常的特征,指明 Ra 法和 Po 法结合可用于评价异常,提高找深部铀矿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郑若锋  陈新 《地质实验室》1996,12(5):287-291
对氧化铜矿,硫化铜矿和自然铜矿的湿法冶炼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焙烧一酸浸工艺仍是处理硫化矿最现实而有效的工艺,细菌浸取-萃取-电积法是处理低品位铜矿最具发展前途的工艺。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云南永平水泄瓦场氧化铜矿嵌布粒度细,氧化程度高,精矿产品质量差的问题,对该矿采用浮选法进行选别。由于该矿石属于混合型,在浮选选别上进行了不同方案的比较,最终拟定先对硫化铜矿和氧化铜矿进行混合浮选,然后用硫化钠对氧化铜矿进行多次硫化多次捕收的选别方案,采用该方案选矿获得了良好的铜精矿指标。  相似文献   

15.
1.航空过渡场法1969年在南非普里斯卡附近的一个新发现的新矿体试验,尽管该处淋滤带达300呎深,仍然从许多人工导体和其它地质因素所产生的异常中,发现强大的矿异常.1970年又在新区,在有导电岩层覆盖的前寒武纪地层上空,发现异常,经钴探验证,在150呎厚的冰碛层下,见到含铜的致密硫化矿.2.已制成宽频带、时间域地面电磁法(地面过渡场法)仪器,采用三角波形电流  相似文献   

16.
近五年来,我们在四个含矿斑岩体和七个非含矿斑岩体上,由钻孔中采集了212个黄铁矿和数十个金属硫化矿物及非金属矿物样品,研究了黄铁矿中微量元素分配特征,以便用以评价斑岩体的含矿性,并作为找矿标志.研究地区的一般地质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17.
个旧层间赤铁矿型锡矿热液成因之否定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个旧采矿业始于汉代,先采银,继而采锡.据蒙自海关记载,1889~1940年累计出口锡314316t,其中在1917年后有6个年份出口量均在万吨以上,若再加上内销部分,则产量更大.本区锡矿大体上可分为砂锡、脉锡两类.后者又可分产于接触带的硫化矿、氧化矿及产于层间的氧化矿.若按矿物组份划分,前者属锡—铜型,后者又有铅(银)—锡型和锡型.(储量甚少的类型本文不加论述).本世纪30年代,孟宪民在老厂锡矿进行调查后,提出原生接触带硫化矿及与其同源同质的矿液侵入上覆的中三叠统个旧组碳酸盐岩地层,经氧化淋滤而形成氧化矿.时至今日,虽经各方研究,仍维持着一种矿源、一个成因的结论.这种认识有悖于事实,今  相似文献   

18.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及其在矿山深部找矿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是在发展了原生晕找盲矿理论基础上,根据热液矿床成矿成晕严格受构造控制,热液矿床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特点,提出原生晕叠加理论,解决了困惑化探专家几十年在研究原生晕轴向分带中出现的"反常"现象难题,独创了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新方法,并介绍了构造叠加晕方法特点、主要成果、金矿床4种叠加结构的理想模式和盲矿预测的5条准则,应用效果和找矿实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乌兹别克和哈萨克斯坦主要含金区的金矿带中,含少量硫化物、中等硫化物和大量硫化物的金矿层具有很大的工业价值。其矿石中疏化物含量分别为5~8%,10~30%和30%以上。在包括地球物理探矿在内的普查工作中,主要注意力都是放在这三种金矿层上,硫化物含量高的矿层,要应用激发极化法作为综合地球物理勘探的主要手段。但是,从克孜耳库姆中部和卡耳巴地区的物探机构所获得的资料证明,激发极化法找金-流化物型和石英-疏化物型矿床的效果不好。这是因为上述地区的金矿层是赋存在高极化率的含碳石墨化沉积层中。不含石墨和石墨化岩石的硫化矿带的极化率特性表明,  相似文献   

20.
有人曾经提出,进入矿化期后的岩石中的以及进入覆在硫化矿矿床上面搬运来的覆盖层中的元素次生晕,可能部分是由于与自然电流有关的电化学机理所引起的。如果这种次生晕是一种持续的作用,那么在硫化矿矿体周围电场带内,相对来讲,可溶于水的离子的浓度比例应该有很大的变化。确定这种浓变的简单方法是测量含水粘土泥样品的电导率;在某硫化矿矿床的一条剖面上测量土壤粘土泥的电导率的结果,发现有明显的电导率异常。后来在实验室的试验槽内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在硫化矿矿体周围产生的电位和在周围脉石矿物中的元素次生晕之间,有一个经验关系(由于电化学反应的结果,在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