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论中山市的城市形象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穗虹 《热带地理》2003,23(3):270-273
分析了中山市城市形象特色包括外在宏观物质形象和内在微观精神形象特色,将中山城市形象定位为伟人名城、生态城市和精品城市.在此基础上提出塑造中山城市形象的6条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广州市城市建设的发展,当今广州的城市形象可以定位为国际都会、文化名城,体现在繁荣的经济、便捷的交通、优越的商务环境、比较富裕的生活水平、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城市风貌、岭南文化等.广州至2010年将基本实现现代化,按此目标,塑造国际都会、文化名城的城市形象,尚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3.
城市形象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形象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化特征和城市精神,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已经成为城市的一种重要竞争力,城市形象的好坏对于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从城市形象的理论和实证两部分研究内容出发,系统阐述了当前理论所包含的研究内容及对实证研究区域进行统计分析,并实证分析中国19个省、自治区,81个县、市的城市形象定位,指出当前国内在城市形象研究内容、研究区域及研究方法上存在的不足,以其为中国城市形象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徐霞客晚年万里西行途中,对古城衡阳进行了系统考察,留有衡游日记近12000字,所透析出的明末衡州府城市形象较为完美。从徐霞客衡游日记可看出,明末衡州是一个区域发展中心,交通枢纽,风景秀丽的山水城市,为历代文人学士所景仰。这对21世纪衡阳城市形象的定位和设计无疑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河源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路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车秀珍 《热带地理》2004,24(2):182-186
河源市是典型的山区,地处东江上游,是香港、深圳、广州东部、东莞和惠州等城市和地区供水、涵养水源的重要生态林区,具有重要的生态战略地位.保护好东江水资源、山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对促进河源市及区域内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河源市生态环境现状、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分析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河源市城市生态环境发展原则及生态建设思路与对策,为当地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城市新区发展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孟珏  周春山 《热带地理》2013,33(3):363-372
基于梳理城市新区研究的发展脉络,国外城市新区的研究可分为3个阶段:1)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以功能疏导和社会需求为研究导向,研究领域包括城市新区的功能形态、卫星城开发实践等;2)20世纪50―90年代以功能平衡和经济需求为研究导向,研究领域包括新城开发、新产业区等;3)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政策引导和生态需求为研究导向,研究领域包括生态新城、郊区化与边缘城市、城市新区规划设计、新区产业与社会问题等。与之相比,我国的城市新区研究也大致分为3个阶段,依次是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的国外理论借鉴研究,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00年代初期的开发区研究,以及21世纪00年代以来的综合型城市新区研究,相关研究领域包括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交通发展、管理体制、生命周期与转型,以及城市新区开发个案等。国内外研究在研究背景和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上都具有显著差异。此外,文章还展望了我国城市新区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1)城市新区开发对城市空间增长的作用;2)城市新区的演化及其生命周期;3)基于节约理念的城市新区开发模式;4)城市新区开发研究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以深圳市统计年鉴、人口分布、城市建筑以及环境保护等资料为数据源,应用系统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基于经济、社会、环境三大子系统构建生态城市评估模型,对深圳2004―2007年城市生态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并与广州、上海作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城市生态化水平较高且逐年递增,并略高于广州、上海;经济、社会、环境子系统对深圳生态城市建设的贡献度基本保持在25﹕35﹕40的稳定比例,表明环境子系统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对各子系统的具体分析表明,深圳的环境子系统欠缺稳定性,社会子系统指数有待完善,经济子系统则与发达国家、地区尚存差距。此外,资源利用、污染防治、产业结构与基础设施,则是当前深圳市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与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随着情感成为城市品牌的重要资产,非营销人员介入的意义创造过程日益受到重视,从居民的角度解读情感的空间性为城市品牌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运用案例研究和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以广州非裔聚居现象及其意义生产为例,探讨居民情感的发生如何受到媒体和生活经历的影响,审视居民情感对城市移民品牌塑造的作用,初步剖析居民情感驱动的城市移民品牌化的运作机制。研究表明,尽管地方政府并没有利用非裔聚居现象及其文化景观构建品牌叙事,但居民基于人地情感关系,感知、想象和认同地方的意义,进而无形地塑造着广州开放、包容的城市品牌。然而,居民情感也并非连续、统一的整体,城市内部的有机发展使居民与地方产生差异化的情感互动。在媒体表征与个体生活经历的影响下,居民对非裔群体的积极和消极情感分别对城市移民品牌化起到建设性和破坏性的作用。研究呼吁关注居民自下而上的情感表达对城市品牌构建的意义,以期为城市形象管理提供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成为研究的热点,也逐步为社会各界所共识。构建生态枢纽、恢复和提升城市复合生态系统自净能力和服务功能,成为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环节。本文提出了现代化生态城市建设中生态枢纽的概念,阐述了其内涵和分类,总结了它所拥有的自然景观轴心、气候调节、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和集约发展等五大功能效应。最后以南京为例,对城市生态枢纽规划的条件、方案选择以及相应措施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0.
试论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广州城市森林的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粟娟  孙冰  黄家平  谢左章 《热带地理》1998,18(3):216-220
岭南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其标志和典范是广东文化,广州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其特色须由岭南文化铸就,广州城市森林如何渗透岭南文化,具有独特的岭南风格,对于振兴岭南文化,塑造广州新的形象和风格,形成广州城市特色,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分析了广州城市森林实现具有备岭南文化特征的途径,认为根据文化内涵,表现形式和手法,具体体现为五个方面:(1)以营建岭南乡土树种片林为主体;(2)发展岭南园林;(3)引进抽象式园  相似文献   

11.
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是一个城市环境质量考核的重要指标,改进的密切值法是其中一种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通过对1991-2000年10年间广东省三大城市——广州、深圳和珠海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发现20世纪末,大气环境质量最好的是珠海市,最差的是广州市。与广东省平均水平相比、三大城市中。广州市污染程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从空气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来看,自1997年开始,三大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趋于好转,为新世纪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乡村旅游供给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乡村旅游主要在大城市周边地区。广州市周边具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在对广州市乡村旅游的供给主体(已开发的118个乡村旅游设施点)的资料统计前提下,以广州市地理空间信息系统为基础,运用回转半径、旅游地平均城市中心距离、旅游地空间离散指数等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得出广州市乡村旅游供给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存在着乡村旅游地呈现中心递减趋势、沿交通干线集聚寄生的状态、平均城市中心距离各异但差别不显著、空间离散程度呈现产品指向性等多方面特征。  相似文献   

13.
大学城建设对广州城市发展的促进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肖玲 《地理科学》2003,23(4):499-503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大学城成为最具时代特色的城市空间形态之一,大学城因此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在系统梳理中外有关大学城的概念,尝试从新角度重新认识大学城及其与大学园区、大学卫星城、大学城市、新科技城市的关系基础上,通过对广州大学城的实证研究,分析大学城对建设学习型城市、强化城市教育、文化、科技功能,改善城市空间结构,催生城市经济新增长点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20年来广州市人口增长与分布的时空间演化分析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周春山  罗彦  陈素素 《地理科学》2004,24(6):641-647
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不仅人口增长迅速,而且内部迁居也频繁。利用第三、四和五次人口普查资料,采用数学模型对近20年来广州市人口分布的变化特点进行深入的探讨。首先分析了广州市人口的增长情况,广州市人口增长较前20年要缓,人口增长地区差异比较明显,城市中心的周边地区人口增长迅速,中心城区总体上人口减少;其次分析了广州市的人口分布状况,广州人口分布趋向规则化,均衡化,人口分布重心向东北向偏移,人口密度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的趋势变化,郊区化现象比较明显等;最后对广州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分布随城市规模和时空间变化特点进行了模型归纳。  相似文献   

15.
广州与曼谷都是沿海城市,历来受水灾侵扰,2011曼谷水灾损失严重,给亚洲城市敲响防洪警钟。文中通过对曼谷地理条件、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和地面下沉等因素的分析,对比2011曼谷洪灾与广州重大水灾的成灾机制,认为广州不会重蹈曼谷数月浸淹式水灾的覆辙;但今后的防洪规划需具有全面性和前瞻性,充分考虑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带来的影响。建议广州排水管网规划考虑城市化对微观地貌的改变,提高城市集水区排水容量和标准;顺应广州自然地势,合理利用湿地排水功能,将湿地纳入防洪体系。  相似文献   

16.
许泽宁  高晓路  王志强  马妍  邓羽  龙瀛 《地理研究》2019,38(5):1016-1029
现有城市公园绿地服务的评估常以给定的城市空间范围和公园绿地为前提,评估对象及其空间范围具有较大随意性,致使很难根据评估结果判断城市公园绿地的空间配置是否合理,或对不同城市进行比较。本文对城市公园绿地服务水平评估的数据、模型和方法进行了梳理,从公园绿地的类别、等级、服务范围和可选择性等要素着眼,提出了以城市建成区内居民至周边公园绿地的可达性为核心的评估指标和模型方法。运用开源空间数据和Densi-Graph分析方法,解决了城市公园绿地空间数据的提取、城市建成区范围的界定、指标构建等关键技术问题,使城市公园绿地的评估获得了客观性、统一性和可比性的保障。对全国273个地级的评估结果表明,我国地级市公园绿地服务覆盖率平均值达到64.8%,尚有超过两成的城市公园绿地服务覆盖率不到50.0%,公园绿地服务水平与现行国家标准之间尚有差距。公园绿地服务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距,服务水平较高的城市显著集中于特大城市、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东北地区,同时,与城市人口规模相对应呈现出S型曲线上升趋势。为避免区域发展的不协调,应增加对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城市绿地公共服务的投入。  相似文献   

17.
珠三角城市群空间效应的分维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用分形几何学的相关理论,通过研究城市群中心城市和其周边城市的相对位置和大小等级,从分维的角度研究城市群的空间效应。结果显示:广东省城市空间分布以珠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广州为核心,呈现集聚分布形态;随着与中心城市距离的扩大,城市的规模逐渐变小;在所选取的3个年份中,2008年的集聚程度最强,2000年的集聚程度较强,2004年的集聚程度较弱。从而说明了广东省城市空间分布是一种分形结构,珠三角城市群的集群化效应是广东省城市发展的主导力量,并且2000年~2004年城市群的涓滴作用占主导地位,而2004年~2008年城市群的极化作用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广州租赁住房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开放数据,并借助K-means聚类等空间计量方法,解析广州租赁住房空间的格局特征,结果发现:1)租赁住房空间与商品住房空间在中心城区具有明显的东西分离的分布特征,同时租赁住房空间沿交通线分布的趋势更为明显,并在中心城区外围形成几处集中分布的地区;2)广州租赁住房空间分为核心租赁地区、核心自住地区、次级租赁地区、外围租赁地区、低容量自住地区和其他地区6种类型;3)投资性购房热潮、城市发展战略导向与轨道交通建设、郊区化与同城化的共同影响促成了广州租赁住房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9.
孙殿超  刘毅 《地理科学进展》2022,41(9):1716-1730
科技创新人才空间分布是科研实力、技术分布、发展潜力的表征。洞悉科技创新人才分布规律,从而科学制定人才战略,为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和人才高地建设提供决策参考。论文通过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人才的规模、密度、聚集指数、空间自相关性刻画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如下:① 从“十一五”到“十三五”,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人才规模发展迅速,从约43万人增长到114万余人,但空间分布不均衡。② 深圳科技创新人才密度居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之首,单位人口人才密度约是最小值的7倍,单位面积人才密度约是最小值的190倍;江门、肇庆等地科技创新人才密度相对较低,低于大湾区平均水平。③ 深圳、东莞、广州有相对较强的科技创新人才聚集能力,而惠州、江门、肇庆聚集能力相对为弱。“十三五”期间,深圳、东莞、香港、珠海的聚集能力增强,澳门、中山、广州、佛山科技创新人才集聚能力有所下降。④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科技创新人才分布特征与空间位置的关联性不强,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各城市未有效联动形成合力。⑤ 城市生活基础保障的提升、科技创新发展环境氛围的营造和科技投入力度的增大会对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人才工作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从而影响科技创新人才的分布特征。因此,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理念做法,提出优化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人才分布格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人才高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入境旅游热点城市知名度认知的空间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凯  路春燕 《干旱区地理》2012,35(2):281-287
 旅游知名度是游客旅游决策的主控影响因素之一,也是旅游目的地获取潜在客源的重要手段。以我国入境旅游热点城市知名度为研究内容,从入境游客认知视角,在大样本入境游客实证调查资料的支持下,运用Moran指数和相关性检验,分析了我国入境旅游热点城市知名度认知的空间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我国入境旅游热点城市知名度认知具有正向空间自相关属性,其空间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类型与等级差异。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入境旅游热点城市知名度认知存在地域相邻高度相关;沿海入境旅游热点城市知名度认知存在高度相关;入境旅游热点城市知名度认知具有明显的类型或等级相关;国际焦点关注的入境旅游热点城市认知与其它城市之间存在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