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集脚印分析和处理方法综述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对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深入,采集脚印对时间切片、各种属性等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内关于采集脚印的研究刚刚起步,本文分析总结了采集脚印产生原因,归纳了采集脚印计算的方法和工具,详细讨论了在资料处理过程中,包括叠前、DMO和叠前偏移、叠后三个方面压制和衰减采集脚印的方法,这些方法明显地提高了数据体的信噪比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2.
起伏地表下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伏地表是地震数据的采集、处理和解释中普遍遇到的难题.起伏地表下的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对起伏地表观测的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有重要意义.地震波场模拟和地震波走时场分别描述地震波的动力学和运动学信息,为研究地震波传播理论的两种重要途径.本文从地震波场和地震波走时场两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起伏地表下的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展示了该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为使读者能从中找到突破点,为起伏地表这一勘探领域的经典难题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两宽一高"——宽频带、宽方位和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极大地提升了地震勘探的能力和精度,在岩性油气藏地区取得了明显的应用效果,也对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现有的成本限制和装备条件下,根据具体工区的地质地球物理条件来选择合适的"两宽一高"采集观测参数以实现最佳的勘探效益,已成为当前地震勘探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首先回顾了点绕射聚焦分析的基本原理,随后给出一种新的复杂介质多频率快速聚焦分辨率定量分析方法.基于该理论,我们以一个典型的陆上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方案和速度模型为例,系统地研究了"两宽一高"地震资料偏移成像分辨率随着关键采集参数的变化规律,给出了不同条件下分辨率的理论极限值及其所对应的采集参数的临界点值.此外,我们也提出了一种新的采集参数和子波频谱的交汇定量分析方法,进一步阐明了采集参数和子波频谱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为复杂接收激发条件下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声电效应的物理基础和利用声电效应进行隧道地震波场物理模拟的可行性研究.基于制作的人工冻砂半空间隧道物理模型和虚拟仪器技术的同一观测平台的声声观测方法与声电观测方法,采用不同的观测排列分别采集了声声直达信号、声声反射信号、声电直达信号、声电反射信号.应用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技术对所采集信号进行处理,分离出来自反射界面的纵横波直达声信号、纵横波反射声信号和纵横波直达声电转换信号、纵横渡声电转换反射信号.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声声信号,声电信号采集受固有频率限制小,频谱明显拓宽,时间波列大为缩短,信号分辨率提高,有效的克服了窄带声传感器对隧道地震波场信号采集的影响.此外,由于声电观测中的采用电极接受,电极直径一般为2~3 mm,尺度远远小于声传感器,极大改善了声声观测中由于大尺度换能器带来的模型尺度、耦合性能等诸多方面的困难,增强了隧道地震波场物理模型观测精度.  相似文献   

5.
OBC近年来得到长足的发展,但采集新技术的出现,相应地要求处理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必须跟进,跟上世界先进技术的进步,才能更好地为油气的勘探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目前在OBC采集、处理方面还存在如下问题:如何客观评价现有OBC观测系统的优劣,如何评价采集资料的质量,如何评价现有OBC资料处理模块的效果等.为此,本文收集了靶区地震地质资料,建立了从陆坡区到深水区的二维和三维地震地质模型,基于二维和三维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技术,模拟给定的OBC观测系统下的P波和P-SV波炮集记录,根据多波资料处理结果评价对应的OBC观测系统的采集资料的效果.结果显示,OBC接收的地震波场特征复杂,地震波类型很多,合成记录的纵横波分离得到的纵波剖面和转换波剖面特征明显.靶区给定的OBC观测系统正演模拟结果表明,给定的观测系统下,复杂断层能得到较好的偏移成像,但复杂基底尤其是凹陷部位,成像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6.
本文引用S.J.Duda所导出的吸收特征时间t~*与震中距离△的关系,由地震台网观测的地震波振幅A和周期T,求得观测的t_0~*,及t_0~*~△的关系函数,用以拟合不同周期范围地震波品质因数Q 值随深度的分布Q(h),从而计算理论的t~*,再由t~*的残差δt~*与δQ 的关系参照A.M.Dzjewonskj 拟合地幔地震波速度三维分布的方法运用球谐函数的关系拟合地幔地震波品质因数Q 值的三维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7.
详细介绍了介质的声-电转换效应的产生机理、利用虚拟仪器技术来搭建声-电观测系统的原理、软硬件系统和实现方法.搭建的观测系统可以实现高分辨率、高采样率和多次叠加的数据采集,极大的增强了采集的微弱声-电信号的信噪比.该系统还具有混合信号同步采集功能,可以方便的通过改变接收传感器进行声-声和声-电两种信号的基本同步测量,为声-电信号的观测和分析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文章以观测干砂摸型的声-电响应,和冻土模型的声-声和声-电响应两个具体实例验证了该观测系统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正演模拟的观测系统优化是提高地震采集资料品质和降低采集成本的重要手段.在常规高斯射线束正演模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菲涅尔带约束的高斯射线束(菲涅尔高斯束)正演模拟理论,相对于常规高斯射线束正演,菲涅尔高斯束在传播路径上由第一菲涅尔带约束,具有较小的有效半宽度,使得中心射线附近波场的走时和振幅计算更加准确.在中心射线终点处,提取目的层面元接收能量,建立能量均方差和平均能量分析函数,定量化分析评价不同观测系统下各目的层能量分布情况,预测后期偏移成像效果.基于目的层接收能量优化炮点加密方案,进而实现面向复杂地质目标的观测系统优化设计.该方法在胜利探区G94北区块应用,有效弥补了陡坡带上照明阴影区能量,改善了采集资料偏移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9.
2008年11月10日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北缘发生了大柴旦M_W6.3地震,为了研究该地震的区域地震波传播与地面运动特征,本文利用地质资料和地壳速度结构研究成果,构建了柴达木盆地及周边区域三维传播介质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方法模拟了大柴旦地震波场传播过程以及地面运动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对波场传播有明显影响,表现为地震波传入盆地后在边界产生次生面波,盆地沉积物对地震波具有围陷作用,地震地面运动在盆地内振幅增大、持时延长.模拟结果给出的地震地面运动峰值速度分布以及理论地震图均和观测结果符合较好,反映数值模拟较好地给出了观测地面运动的主要特征以及传播介质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三维复杂山地条件下的各种地震波型的走时计算技术,可以直接用于复杂山地区域地震波运动学特性的分析、地震数据采集观测系统的设计以及直接基于三维复杂地表的地震数据处理技术的研发.为了在三维复杂地表条件下准确、灵活且稳定地计算各种地震波型的走时,提出一种多级次群推进迎风混合法.该算法利用不等距迎风差分法简洁稳定地处理三维复杂地表及附近的局部走时计算问题,利用计算精度不错的迎风双线性插值法处理绝大部分均匀正方体网格中的局部走时计算问题,利用群推进法模拟三维复杂地表条件下地震波前的扩展问题,利用多级次算法处理各种类型的地震波的走时计算问题.算法分析和计算实例表明:新方法具有很好的计算精度与效率,且能灵活稳定地处理三维复杂地表复杂介质条件下的多波型走时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适于窄线三维地震资料的面炮方法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用小孔径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完成大面积数据的成像,不仅总的计算量较大,而且成像畸变较严重。为了进行大孔径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必须将实际的小孔径资料合成大孔径资料,并解决大孔径资料的成像方法。AMO等合成孔径方法,数据合成方式简单,但成像方法是近似的且较复杂。面炮方法从理论上讲数据合成方法较简单,成像方法是精确的且较简单,但其应用适用于远道振幅比近道弱很多的情况。在窄线三维地震资料情况,其联络测线方向不易满足面炮应用条件。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最小二乘原理应用于波场成像,提出适用窄线三维地震资料的面炮方法。为了解三维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的面炮方法解决复杂油气藏的可行性、所需计算资源和成像效果,我们利用大庆SW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研究,我们获得了面炮方法的实际效果,获得了所需计算资源的测试数据。对实际效果的分析对比表明,面炮方法是一种三维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的快速方法,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Recent advances in survey design have led to conventional common‐midpoint‐based analysis being replaced by subsurface‐based seismic acquisition analysis, with emphasis on advanced techniques of illumination analysis. Among them is the so‐called focal beam method, which is a wave‐equation‐based seismic illumination analysis method. The objective of the focal beam method is to provide a quantitative insight into the combined influence of acquisition geometry, overburden structure, and migration operators on the resolution and angle‐dependent amplitude fidelity of the image. The method distinguishes between illumination and sensing capability of a particular acquisition geometry by computing the focal source beam and the focal detector beam, respectively. Sensing is related to the detection properties of a detector configuration, whereas illumination is related to the emission properties of a source configuration. The focal source beam analyses the incident wavefield at a specific subsurface grid point from all available sources, whereas the focal detector beam analyses the sensing wavefield reaching at the detector locations from the same subsurface grid point. In the past, this method could only address illumination by primary reflections. In this paper, we will extend the concept of the focal beam method to incorporate the illumination due to the surface and internal multiples. This in fact complies with the trend of including multiples in the imaging process. Multiple reflections can illuminate a target location from other angles compared with primary reflections, resulting in a higher resolution and an improved illumination. We demonstrate how an acquisition‐related footprint can be corrected using both the surface and the internal multiples.  相似文献   

13.
无缆存储式数字地震仪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先按照数字地震仪的数据传输方式对地震仪进行了分类(有线遥测地震仪、无线遥测地震仪、无缆存储式地震仪);回顾了无缆存储式地震仪的发展历程,简单分析了无缆存储式地震仪的优点;并对目前国内外的无缆存储式地震仪进行了简单介绍和比较;最后展望了我国发展无缆存储式地震仪的可能性和应用前景.由于无缆存储式地震仪结构相对简单、技术相对成熟,研制开发相对比较容易,非常有利于我国进行自主研发,也是我国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摆脱地震勘探仪器全部依靠进口的被动局面,在研发数字地震采集系统方面赶上国际水平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14.
地震勘探目标日趋复杂化和精细化,"两宽一高"等采集技术获得了广泛应用,从而导致当前地震数据采集周期越来越长、成本越来越高,如何解决日益增长的勘探成本问题成为当前地震采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先开展了基于稀疏性的地震数据高效采集方法理论研究,对地震数据稀疏性基本理论、稀疏约束下随机采样及其数据重建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使用改进的分段随机采样方法灵活地进行实际地震采集测网设计;详细阐述了多源地震激发方法,对多源地震数据分离方法开展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基于小窗口中值滤波与稀疏约束联合随机去噪的多源数据分离方法,并在数据分离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将上述两种地震数据采集方案有机结合,提出了1)规则多源、随机检波点(DmsRg)、2)随机多源、规则检波点(RmsDg)和3)随机多源、随机检波点(RmsRg)等三种高效采集方案及相应的数据重建方案,满足了后续常规化数据处理的要求,并讨论了多源激发对数据成像的影响.基于Marmousi模型数据的数值试验表明,本文构建的基于稀疏约束和多源激发的高效采集方法理论对于提高地震数据采集效率、降低勘探成本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建立的数据重建方法流程可以取得和常规数据接近的成像结果.本文方法虽然在数值试验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但还需要得到野外实际数据采集的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15.
基于稀疏约束的地震数据高效采集方法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地震勘探目标复杂化和精细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两宽一高"等采集技术的广泛应用,当前地震数据采集的时间越来越长、成本越来越高.针对此问题,本文基于压缩感知理论开展了地震数据高效采集方法的改进和探索研究.根据波动方程解的一般表示式,从波场传播的角度给出了地震数据具有稀疏性的数学物理依据及寻找适应地震数据稀疏变换的一般方案;在稀疏性先验信息的指导下,发展了具有"蓝色噪声"频谱特征的改进的分段采样方法,并基于最优化理论提出了地震数据重建方法.地震数据的稀疏性理论、稀疏约束下的高效采集方法以及地震数据的重建方法构成了相对完善的地震数据高效采集理论.把该理论用于指导地震数据采集,即利用稀疏约束的随机采样方法改变常规规则密集测网中炮点和检波点(或二者之一)的分布,设计了三种随机且均匀的高效采集测网,提出了利用相应测网获取的地震数据重建为常规规则密集测网地震数据的针对性方案,并使用重建精度、高效采集数据的直接成像和重建后再成像的结果对比证明了上述重建方案的有效性.基于Marmousi模型的高效采集试验检验了本文构建的基于稀疏约束的地震数据高效采集方法理论框架在提高当前地震数据采集效率、降低勘探成本上的优势以及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Traditional least-squares reverse time migration (LSRTM) often aim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eismic imaging, such as removing the acquisition footprint, suppressing migration artifacts and enhancing resolution. In this paper, we find that the conventional reflectivity defined in the LSRTM is related to the normal-incident reflec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background velocity. Compared with the defined reflectivity, our inverted result is relatively “true”. With reflected data, LSRTM is mainly sensitive to impedance perturbations. According to an approxim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we reformulate the perturbation related system into a reflection-coefficient related one. Then, we seek the inverted image through linearized iteration. Moreover, with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density varies more gradually than the migration velocity, only the knowledge of the latter is required, although the reflected waves are produced at impedance discontinuities. We test our method using the 2D Marmousi synthetic dataset.  相似文献   

17.
地震仪器是地球物理勘探的核心装备,伴随地震勘探技术的进步,几年即可推出一代新设备。近年来,随着节点技术的发展,节点地震采集系统逐步应用在各个领域,且效果较好。结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需求,介绍主流陆地节点地震仪器的特点与应用,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希望促进对节点仪器的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海试引发深水油气综合地球物理采集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水地球物理采集技术随着国际海洋油气勘探的不断升温,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本文结合我国的地球物理海试实践,提出深水油气综合地球物理采集的几点思考,地震采集参数的选择,重磁震采集过程的实时监控,总结海试过程深水地球物理采集的两方面进展,一是精确定位的长缆二维地震采集技术,二是高精度的重磁震联合质量监控的综合地球物理测量技术,为深水油气勘探提供采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9.
宽频带、宽方位、高密度地震数据采集是近年地震勘探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现代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大幅度提高,使得"两宽一高"采集技术得以推广应用。本文重点介绍陆上地震采集可控震源设备(Nomad系列)和数字检波器(DSU1-508)针对采集需求所做的技术改进,如何在保证生产效率、降低采集成本的前提下,使高密度采集成为可能,并满足深层勘探和高精度勘探的需求。通过分析高密度采集数据的处理结果并与常规采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一代设备在拓宽频带,提高分辨率的同时,极大地改善了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20.
测震数采仪记录的钻孔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A seismometer data acquisition unit has been used in the Changping seismic station to record the output of a strainmeter.The output of a strainmeter was sampled at a rate of 100/sec by seismometer acquisition from the original rate of 1 per minute.Plenty of high frequency sampled data was recorded.The minute value curve calculated from the seismometer acquisition are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 data sampled by the strain acquisition system.More complete waveforms were recorded with a higher sampling rate,and seismic phase parameters calculated by using higher sampling rate strain seismic waves are also in consistency with the results of its predecessors.Spectra of the strain seismic waves are compared with that of seismic waves recorded by a seismometer in the Shisanling seismic station,and their trends are almost the same.Besides,some lower frequency components still exist in strain seismic wav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