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矿井地质是一门探索性、适用性都非常强的技术科学,是在煤田地质勘查的基础上、在矿井建设和生产期间、直接为煤矿建设和生产服务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工作。我国的矿井地质工作是随着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它对煤矿建设和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初期创立阶段、曲折发展阶段、开拓前进阶段和发展提高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需求量也随之持续增长,煤炭开采逐步向深部等难采块段及边缘地区推进,其地质条件日趋复杂,开采难度加大,因此矿井地质工作必须做好基础地质的研究工作,重视高新技术应用,完善地质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勘探精度。  相似文献   

2.
随着矿井采煤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及高产高效工作面的发展,矿井生产对矿进地质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前,甚至在采区设计前搞清采区的地质条件,及市场经济要求之所迫,为此,开滦钱家营矿于1995年底至1996年初先后为探清落差28m的采区分界断层的展布方向上“二维地震勘探”、为了探明六采区东构造赋存状态上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相似文献   

3.
矿井无线电波透视技术在煤矿地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宏武 《矿井地质》1997,(1):53-55,63
矿井无线电波透视技术的研究成果表明,它已成为探测采面内地质异常的一种矿井物探手段,本文着重介绍无线电波透视技术在煤矿地质探测中的应用效果及实便。  相似文献   

4.
范春学  王琳 《城市地质》2001,13(2):32-34
本文通过对矿井地质条件分类指标进行探讨,提出“同采地质块段”作为矿井地质条件分类的唯一指标,并在廿台河矿区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人员素质,装备水平和地质条件是矿井开采能否实现高产高效的三个关键。地质条件是矿井开采的前提和决定因素。因此,矿井地质工作应结合矿井开采的不同阶段,针对井田,采区,工作在的具体条件,在常规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手段,多方法开展超前探测,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6.
人员素质、装备水平和地质条件是矿井开采能否实现高产高效的三个关键。地质条件是矿井开采的前提和决定因素。因此,矿井地质工作应结合矿井开采的不同阶段,针对井田、采区、工作面的具体条件,在常规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手段、多方法开展超前探测、预测工作。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矿井地质工作技术水平,更精确可靠地评价开采地质条件,从而保证矿井合理安全开采,实现矿井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7.
开滦赵各庄矿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小构造发育和煤层赋存条件差一直是困扰矿井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在对无线电波透视技术不断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矿井构造和煤层赋存特点,通过对坑透仪工作参数的正确选择和采探对比,逐步形成了适合该矿实际的无线电探测、解释、采探对比系统,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有效的地质保障。  相似文献   

8.
通过加强矿井地质队伍建设,强化矿井地质基础工作,深入探讨矿井地质研究方法,进行矿井水害的综合研究,推行勘探新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控制了地质因素对矿井生产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张双楼煤矿高产高效矿井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我国煤炭电法勘探技术经过近50年的发展壮大,特别是经过“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期间的发展,现已形成资料采集与处理、综合解释与分析、方法理论研究与软件开发、仪器设计与开发制造等有一定水平和规模的专业队伍。在普查找煤、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矿山矿井地质、灾害地质、城市地质、环境地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全面系统地回顾我国煤炭电法勘探技术发展历程,同时展望了电法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了煤炭电法勘探技术的市场需求及服务领域。  相似文献   

10.
中国煤炭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性,造成单一勘查技术手段难以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勘查目标。在系统分析我国煤炭资源赋存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煤田地质勘查工作的特点、重新确立了煤炭地质勘查的基本原则,将“煤田地质勘探”发展为涵盖煤炭勘查、矿井建设、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内容的“煤炭资源综合勘查”,提出了适合当代需要的煤炭资源综合勘查技术新体系。综合勘查技术新体系的的确立,应以取得最佳勘查效果为目标,统筹考虑勘查区具体的地理、地质和地球物理条件,选择最适宜的勘查技术手段及组合。基于理论分析,评述新体系兼备的主要技术特色及科学性、先进性,并依据地质和自然条件的差异,将我国煤炭地质勘工作划分为4种勘探模式以及与其相对应的区域。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在全国近20个省区100多个地质勘查项目的实践中证明,煤炭资源综合勘查技术新体系的实施,为煤矿建设提供了详细、完整、准确的煤炭资源信息数据,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对提高我国煤炭资源保障能力、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中的流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韩郁菁  张泽明 《地学前缘》1996,3(4):222-229
文章强调了高压和超高压变质岩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意义,重点论述了几个问题:(1)高压和超高压变质岩中流体包裹体的成分以含N2量高为特点,在大别山含柯石英榴辉岩中找到的高压榴辉岩阶段捕获的原生包裹体,其中气相组分含CO(摩尔分数)为14%,表明流体来源于深部。原生流体包裹体的保存,要求在p-T区间内的抬升轨迹与等容线近于平行。(2)在大别山高压和超高压榴辉岩中首次确认熔融包裹体的存在,由硅酸盐玻相和以CO2为主要成分的气相组成,并发现熔融包裹体中的玻相成分与主矿物相近。(3)高压和超高压变质期间的局部流体迁移可由榴辉岩中流体包裹体和矿物同位素成分(H-C-O)来显示。(4)高压和超高压变质中流体-熔体-岩石(矿物)相互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并证实在榴辉岩相p-T条件下岩石的部分熔融。(5)变质流体的成分与变质级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性能如何对增加辩信息量、提高分辨率和数据的高保真问题有直接影响。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改进其性能、进行合理配置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高温高压下辉石岩的电导率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YJ-3000t紧装式六面顶高压设备和1260阻抗/增益-相位分析仪,在1.0~4.0GPa和773~1134K下用阻抗谱法就位测定了辉石岩的电导率。实验结果表明,电导率对频率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温度是决定辉石岩电导率的一个重要物理参数,电导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lgσ与I/T之间符合Arrenhius关系式;随着压力升高。电导率降低,活化焓和独立于温度的指前因子亦降低。  相似文献   

14.
一种高温高压下防止试块爆炸的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志升  朱成明 《矿物学报》1997,17(3):297-301
本文采用在传压介质(如叶蜡石等)棱边附近埋置加强筋的方法,有效地防止了样品从传压介质中被挤压冲出来,从而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对此方法的防爆原理,及加入加强筋后高压腔中的温度、压力等进行了讨论,实验在立方体高温高压装置上完成,压力测至6.0GPa,温度测至1740℃  相似文献   

15.
高温高压下含水矿物脱水对斜长岩纵波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GPa、室温至880℃条件下对斜长岩的纵波速度进行了测量,并对实验产物进行了鉴定分析,讨论了含水矿物脱水对岩石纵波速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680℃左右,由于斜长岩中的含水矿物绢云母和黝帘石开始脱水,矿物脱水产生的流体及其所引起岩石结构的变化可使岩石纵波速度降低10%左右。这意味着通过矿物脱水这一机制可以形成壳内低速层。  相似文献   

16.
高压地学研究进展--第十届全国高压学术讨论会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压技术,地球深部物质组成、状态,高压物性和地球内(深)部流体等方面评述了第十届全国高压学术讨论会及在高压地学方面的进展,同时提出了在高压地学领域需加强研究的若干问题:①综合利用和改进实验技术;②加强超临界流体研究;③高压地质学的发展与其它学科紧密结合;④重视将高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7.
采用金刚石压砧高压设备,对立方结构掺钕钇铝榴石多晶进行高温高压相变研究。实验分同时加温加压、独立加压、独立加温三类。对压力温度作用后相变产物进行了 X 射线衍射研究,对相变前后样品的配位数、晶体结构、晶胞参数、体积、密度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8.
高温高压下杂质离子对水晶电导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质离子往往是影响水晶电导率的主要因素。在2.0GPa和823~1123K的条件下,借助交流阻抗谱法在10-1~106Hz频率范围内,就位测量了水晶Z轴方向的电导率,并用LA-ICP-MS测试了水晶中杂质Na、Al的含量。通过Arrhenius关系拟合,得出2.0GPa和823~1123K条件下水晶的活化焓和指前因子。发现水晶中杂质Na、Al的含量彼此正相关,水晶电导率与晶体中Na含量正相关,且指前因子亦与水晶中杂质Na、Al含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高温高压下粗面玄武岩纵波速度异常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0-5.0GPa,温度约1350℃条件下测量了福建塔庄粗面玄武岩的纵波速度。结果发现当p〈3.0GPa,t为529-816℃,p=4.0GPa,t为537-807℃;p=5.0GPa,t为607-802℃时,粗面玄武岩纵波速度随升高反而升高,显示出异常变化。通过对p为1.0-5.0GPa条件下的最终实验产物及p=4.0GPa,t为587,724,887℃温度点上的实验产物观察表明,实验产物中  相似文献   

20.
高温高压下煤变形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不同温度、压力实验条件下,不同煤级煤的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分析,探讨了不同煤化程度煤的变形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论述了温度和压力在不同煤级和不同实验条件下具有的不同作用。在中煤级阶段,虽然围压的增大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煤的强度,但温度的影响更为重要。较高煤级在小应变阶段,温度起主导作用;而到了大变形阶段,围压的作用又逐渐上升到主导地位。此外,在一定的条件下,煤中气体的产生和释放对煤的变形行为具有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