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生驿站     
世界文明长廊——美国文明与所有文明一样,美国文明也是人类在特定的自然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文明形态。它最大的特点也许就是年轻,只有不足四百年的历史。但它不是土生土长的文明,而是由成熟的欧洲移民按照自己的理念在新大陆创建起来的。  相似文献   

2.
"2012年12月21日黑暗降临后,12月22日的黎明永远不会到来." 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日期,能如2012年12月21日这样对人类产生巨大影响,玛雅文明预言它是世界末日.  相似文献   

3.
文明,是人类历史积累下来的有利于认识和适应客观世界、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的总和.简而言之,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映.无论是纵向的狩猎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还是横向具体的华夏文明,青海似乎总是以一种蛮荒、缺失状态示人.但当我们翻开历史的长卷,追寻文明的痕迹,我们会发现,青海的"文明之路"从未缺失,依旧闪耀.  相似文献   

4.
正仿佛被时间长河打磨得满目沧桑的大理石,又像是因为风雨侵蚀而变得岁月斑斑的汉白玉,当"青海简史"四个字映入眼帘时,它已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高原纵深之地的历史门扉。这就是自然造化和人类文明共同营造的青海。显而易见,青海绝不是一片停留在人类文明史空白之页的蛮荒之地,在这片充满神奇和神秘的土地上,遍布着令人遐想并为之迷醉的文明足迹。这是一片崇尚宽容和接纳的土地,农耕文明、游牧文明和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织、共存与发展;这是一片崇尚自然与和平的土地,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经文明肇始于何时?地老天荒,它太遥远、遥远了……当域外的民族还在茹毛饮血,在中华大地上我们的先祖就从狩猎、采集野果的生存状态中走出来,知道了开发土地、种植五谷了。用历史断代度量,至少在新石器时期,大约七八千年前吧。  相似文献   

6.
看腻了现代都市繁华的街道和林立的高楼,习惯了五彩霓虹灯下的绚丽与喧哗,偶尔来到这黄土高坡上的古村,真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虽然这里没有详细的历史溯源,但古朴的建筑足以向世人叙述着华夏五千年的沧桑巨变,它浓缩了黄土旱塬农耕文明的传统经典,保存了中国北方汉民族自给自足的传统文明。这就是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的一个古老村落——后沟。后沟总面积1.33平方公里,现有居民  相似文献   

7.
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是现实的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春意盎然的四月,我们迎来了第44个"世界地球日"。为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日子,也为了动员全民积极行动起来,以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梦,今年地球日的主题定为"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这是现实的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当今中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  相似文献   

8.
正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象征。我们知道,在漫长的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人类已历经了由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的三个阶段。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正朝着生态文明的阶段迈进。无疑,无论是哪一个阶段的文明,都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那就是依靠自然,向大自然攫取生活生产资料,并在征服与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所不同的是,生态文明不仅仅是向大自然攫取,  相似文献   

9.
今年7月1日将要掀开祖国统一大业的新篇章。它犹如一幅气势磅礴的画卷展现在龙的传人面前,江山如此多娇,还看今朝!回首盘古.我们的祖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石。四大发明展示了人类的文明,丝绸之路是欧亚的文明通道。它促使人类辉煌。  相似文献   

10.
提出社会发展综合动力观 ,揭示精神文化因素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资源和“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分析了可持续发展对现代化理论的扬弃与创新 ,批判了工具文明的弊端及负面效应 ,重审人类共同选择———现代化文明转型的价值尺度和终极目标 ,展望了中国转型的核心、主题和历史归宿 :由农业文明向工具文明、从工业文明向可持续发展文明的双重超越  相似文献   

11.
美国露天开采控制与复垦法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闽 《国土资源》2003,(11):52-53
采矿业在传统上一直被视为农业之后最重要、历史最悠久的人类活动,它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采矿活动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与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消除矿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过  相似文献   

12.
春意盎然的四月,我们迎来了第44个"世界地球日"。为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日子,也为了动员全民积极行动起来,以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梦,今年地球日的主题定为"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这是现实的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当今中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重要历史时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的形势也日益严峻。在  相似文献   

13.
正新世纪以来,古老而现代的生态文明,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基础上衍生出的人类文明第三极,不但彰显了强大的生命力,更将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然而,我们对生态文明体系的认识尚很肤浅和零散。基本问题是,生态文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复合型学科,理论体系不清晰、生活素材不丰富。在寻求解决方案中,从文献到理论固不可少,以理论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固然重要,但最核心的要求则应是坚持实践的观点。从身边的寻常现象着手,广接地气,细心观察,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的基本方  相似文献   

14.
<正>人有人名,物有物名,地有地名。对于一方土地来说,地名不仅是人类赋予大自然的标记,更是铭刻历史的活化石,积淀着悠悠岁月的年轮,见证着文明进步的轨迹。神州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壮丽的河山、富饶的平原、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众多的民族……蕴藏在浩如烟海的地名之中,成为承载华夏文明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地质工作正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转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自然资源综合管理等重大形势变化带来的一系列新需求、新要求.土地是自然资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  相似文献   

16.
后沟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村落,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村庄建筑接近陕北窑居,沿河岸依山势而建,保留了砖窑三合院、四合院、独立式窑洞等大量古建筑和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古村浓缩了黄土旱塬农耕文明的传统经典,保存了中国北方汉民族自给自足的传统文明.  相似文献   

17.
正从空中望去,四川盆地犹如中国腹地一个巨型漏斗。岷江、涪江、沱江及嘉陵江则是这个巨型漏斗的整容师——它们用数百万年之久的川流不息塑造了四川盆地的每一个角落,甚至这里的历史与文明都与它们密切相关。如果说是水孕育了"天府之国"的历史与文明,那么耸立在四川盆地西部的连绵群山则更像是铜墙铁壁——它们那高大的身躯使印度洋吹来的暖湿气流在受阻后变得温文尔雅,然后再进入四川盆地,  相似文献   

18.
提出社会发展综合动力观,揭示精神文化因素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资源和“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分析了可持续发展对现代化理论的扬弃与创新,批判了工具文明的弊端及负面效应,重审人类共同选择——现代化文明转型的价值尺度和终极目标,展望了中国转型的核心、主题和历史归宿:由农业文明向工具文明、从工业文明向可持续发展文明的双重超越。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根植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又有深刻的历史经验教训思辨,更有系统的理论方法思考设计,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时代发展,是我国新时代系统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扎实做好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根本遵循。生态兴则文明兴——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系统保护体系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兴则文明兴"的生态史学思想,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系统保护体系。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做功责无旁贷,久久为功,坚定不移地保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战略高度,在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决定组建自然资源部门。河南地处中原腹地,历史文化厚重,自然资源丰富,生态文明建设尤为重要。2018年11月29日,河南生态文明建设迈出历史性的一步——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挂牌成立,全省自然资源管理从此迎来了法制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